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刃厚皮片切削法治疗幼儿先天性巨痣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刃厚皮片切削法对先天性巨痣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电动取皮机切取刃厚皮片的方法切除巨痣表层皮肤,残留部分采用皮肤磨削法去除。结果 16例患儿中9例取得了满意效果,肤色接近正常,偶有色素沉着和小面积瘢痕形成。6例明显改善,1例复发。结论 刃厚皮片切削法对治疗大部分幼儿先天性巨痣有明显效果,其远期效果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皮肤切削术治疗胸背部巨痣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巨痣较为有效的方式。方法:于巨痣部位以切削方式削除黑色素痣病变组织,继发创面以愈邦(纳米银抗菌医用敷料)覆盖,术后逐层揭去外层敷料,直至创面愈合,愈后综合抗瘢痕治疗。结果:胸背部巨痣可一次性手术完成,创面均Ⅰ期愈合,愈后无明显瘢痕增生或挛缩,皮肤色泽及弹性可。结论:应用皮肤切削术治疗胸背部巨痣手术次数少,无需植皮。  相似文献   

3.
金属丝环外固定植皮术治疗面部先天性巨痣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金属丝环外固定植皮术治疗面部先天性巨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以来收治的8例面部巨痣病例,均采用巨痣切除,金属丝环外固定植皮术方法治疗.结果:6例术后移植皮片均1 00%成活,2例部分表皮坏死,坏死表皮脱落后未影响最终治疗效果.全部病例随访1~3年,效果满意.结论:金属丝环外固定植皮法对皮片周边具有良好的支撑和固定作用,可有效防止皮片边缘翘起,减轻周边瘢痕反应,防止睑唇外翻,是治疗面部巨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科钢丝内固定联合皮片移植修复胸背部巨痣切除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17例胸背部巨痣患儿。男7例,女10例;年龄3岁6个月~15岁,平均8岁。巨痣范围为20 cm×12 cm~60 cm×50 cm。2例曾行激光治疗,余15例均未治疗。巨痣表面皮肤破溃及渗出2例,坚硬3例,毛发生长7例,5例皮肤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一致;5例皮肤瘙痒明显。手术切除巨痣后,于创缘以胸科钢丝内固定缩小创面,再取大腿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术后综合抗瘢痕治疗。结果巨痣切除后创面面积为(2 110.74±725.69)cm2,胸科钢丝缩创后面积为(1 624.94±560.57)cm2,缩创前后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6,P=0.001)。术后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及供皮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平均13个月。植皮区、供皮区无明显瘢痕增生或挛缩,皮肤色泽及弹性与创周正常皮肤相似,乳头、肚脐等局部器官与术前比较无牵拉移位。结论胸背部巨痣切除后,胸科钢丝内固定联合皮片移植修复继发创面,可减少取皮量,术后瘢痕轻微,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应用削除或磨削法治疗成人体表先天性巨痣的操作与效果。方法综合先期进行的病理学检查结果、病变具体位置及患者的治疗心理预期等相关因素后,使用滚轴取皮刀切取刃厚或中厚皮片,或者使用高速的“西瓜”磨头磨削肿物浅层病变的方法治疗巨痣,治疗区保持在湿润状态下愈合,治疗按部位分1~2次进行,共治疗10例。结果10例中5例患者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肤色接近正常,病理学检查未发现痣细胞明显残留,4例明显改善,1例有所复发,多数治疗效果均达到患者的心理预期。结论削除或磨削法对曾用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或须付出较大代价的体表先天性巨痣有明显的实用效果,特别是由于综合考虑了多种相关因素,有利于在治疗效果与治疗代价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3年-2013年229例色素痣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儿童色素痣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29例色素痣患儿的治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随访及评价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儿均一期愈合。获随访189例,随访时间1月至半年,其中优146例,良20例,一般18例,差5例;所有行手术切除、皮瓣转移者未并发明显瘢痕增生或挛缩,皮肤色泽和弹性与正常皮肤接近,效果满意。结论:儿童色素痣以中小面积为主,手术治疗仍以一期完全切除为主,分期切除或切除加植皮次之。痣切除后,人工真皮一期覆盖加自体皮二期覆盖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巨痣的新方法,但治疗周期长、近期瘢痕增生是其不足,远期效果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7.
特殊部位巨痣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总结特殊部位巨痣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总结了自1980年以来,分别采用全厚皮片分区移植术和扩张皮瓣转移术治疗的特殊部位巨痣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移植皮片和转移皮瓣均达到100%成活,术后外形满意。功能良好;29例随访结果表明术后远期效果良好。结论:全厚皮片分区移植术和扩张皮瓣转移术均为治疗特殊部位巨痣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断层皮片移植治疗耳廓大面积黑色素痣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目的探索耳廓前面软骨膜表面及耳廓后面皮下层植皮治疗耳廓大面积黑色素痣的疗效。方法对6例先天性耳廓大面积黑色素痣或巨痣累及耳廓的患者,采用彻底切除病变组织,耳前、后面分期两行断层皮片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移植之皮片全部成活,随访1~2年,植皮无挛缩,耳廓无变形。结论采用分期断层皮片移植治疗耳廓大面积黑色素痣,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磨削术+自体韧厚皮片移植治疗重度烧伤后色素脱失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重度烧伤后色素脱失瘢痕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对照组给予磨削术+自体水疱皮移植治疗,研究组给予磨削术+自体韧厚皮片移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评分、临床疗效、愈合时间及治疗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效果评分、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磨削术+自体韧厚皮片移植治疗重度烧伤后色素脱失瘢痕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临床价值突出,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黑色素细胞痣的整形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种整形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皮肤黑色素细胞痣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痣的部位及大小,分别采用直接切除缝合法、切削术、植皮术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切除106例患者的144处皮损。结果:切削法术后外观基本接近正常,其余141个黑色素细胞痣最终全部切除,痣面积最小为2.0mm×2.5mm,最大为200mm×350mm。通过1~5年随访,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整形外科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皮肤黑色素细胞痣较为实用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修复烧伤后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990年以来收治的38例会阴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行瘢痕切除松解,21例患者单纯中厚或全厚植皮,4例患者单纯局部皮瓣转移修复,13例患者皮瓣转移配合植皮修复。结果:1例皮瓣尖端2cm坏死,2例部分皮瓣色暗紫,2例植皮部分成活欠佳,经换药及对症处理痊愈,余均疗效满意。结论:皮片移植及皮瓣转移为治疗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的较好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吴静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8):1837-1839
目的:对皮片及皮瓣移植术在手瘢痕挛缩畸形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分析,证实该法确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徐州仁慈医院整形美容科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6例手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8例。一组研究对象使用皮片及皮瓣移植术对瘢痕进行修复,为观察组;一组研究对象仅使用瘢痕切除和软组织松解术进行修复,为对照组。修复后对研究对象随访1年的瘢痕恢复情况及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瘢痕修复良好24例,瘢痕基本消失3例,无显著改善1例,修复良好率为85.7%,高于对照组67.9%的修复良好率,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的比较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皮片及皮瓣移植术应用于手瘢痕挛缩畸形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瘢痕修复良好率及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具有显著的疗效和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合皮移植术治疗大面积烧伤瘢痕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大面积烧伤瘢痕患者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反复切取后躯干瘢痕皮整形,观察组实施复合皮移植术整形。比较2组创面愈合情况及周围炎症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创口愈合情况及周围炎症反应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面积烧伤瘢痕患者,复合皮移植术可促进创面愈合及改善周围炎症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横一字切开法内眦赘皮矫正术同期行重睑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采用横一字切开法内眦赘皮矫正术同期联合切开法重睑术,观察重睑及内眦形态变化以及瘢痕情况,结合患者满意度对临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先按常规方法施行切开法重睑术,然后采用横切法切开内眦角赘皮,并将切口沿下睑缘下2mm向外延伸,分离皮下粘连,切除部分错构的眼轮匝肌、内眦韧带及增厚的筋膜组织,使泪阜充分显露,形成新的内眦角及重睑皱襞线。结果:本组96例患者,术后赘皮消失,泪阜显露适中,内眦间距缩短,重睑外形美观自然。其中,36例随访3个月~3年,切口瘢痕不明显,形态稳定,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横一字切开法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切开法重睑术,能够充分矫正内眦赘皮,内眦部皮肤基本是无痕愈合,重睑形态自然,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表皮缝合技术在美容外科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进出针点均在表皮内的表皮缝合技术缝合无张力切口或较小张力切口,应用于117例患者,观察术后愈合情况及术后3~6个月随访瘢痕情况。结果:117例患者全部Ⅰ期愈合,切口缝线5~20天自然脱落,切口外表无缝线切割痕迹,术后3~6个月,92例得到随访,随访患者瘢痕均呈细线状,84例瘢痕宽度≤0.5mm,8例瘢痕宽度在0.5~1.0mm,瘢痕与周围皮肤颜色相近,肉眼不易识别。结论:表皮缝合技术较常规的缝合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在保证切口对合良好的基础上,5~20天切口缝线可自然脱落,减少了拆线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术后伤口愈合好,瘢痕小,外表美观,值得临床尤其是美容外科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烧伤瘢痕癌的临床特点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烧伤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烧伤瘢痕癌10例为鳞状细胞癌,2例为基底细胞癌.其中溃疡型9例,菜花型3例.手术植皮或皮瓣均成活.1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12年获得随访,2例术后3~6个月复发,1例行二次手术植皮,另1例放弃治疗,5月后死亡,其余10例局部无复发,目前仍健在.结论:病理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是确定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手术是烧伤瘢痕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烧伤瘢痕癌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7.
简易皮肤伸展术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简易皮肤伸展术在创伤外科创面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克氏针、钢丝行简易皮肤伸展术,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褥疮创面、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皮瓣供区创面共46例。结果皮肤伸展术作用时间平均52(10~120)min,最大皮肤伸展宽度平均4.8(3.5~10)cm,创面均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10—18)d。随访26例,平均10.2(6~12)月,伤口呈线性瘢痕,无伤口退缩,无显著瘢痕增生及变宽,外观及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简易皮肤伸展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创伤外科创面修复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Osteotomy is one of the major parts of rhinoplasty. External lateral osteotomy, which is performed through a small puncture incision of the skin, has numerous advantages, although visible scar seems to be its unfavorable side effect. To evaluate the incidence of scar formation after external lateral osteotomy, we observed 98 consecutive cases that had undergone the external lateral osteotomy. Rhinoplasty was performed by a single surgeon from February 2003 to March 2008. The patients were examined for scar visibility 2 weeks and 2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by two other plastic surgeons. We found visible scars at the percutaneous puncture sites in 3% of the patients at 2 weeks after surgery and in 2% after 2 months. They were two men with dark and thick skin. Percutaneous lateral external osteotomy is an easy and precise approach with an excellent result at the puncture sites. It needs good technique and patient selection. We suggest this technique for female patients with thin sk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N-糖链合成抑制剂衣霉素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s蛋白的表达与诱导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 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各5例,以健康皮肤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成纤维细胞Fas蛋白表达;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成纤维细胞;Western Blo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衣霉素处理及未处理各组成纤维细胞Fas蛋白水平的表达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病理性瘢痕及健康皮肤成纤维细胞胞质及胞膜中均可见Fas蛋白表达;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健康皮肤成纤维细胞Fas蛋白糖基化水平依次降低,3组成纤维细胞在Fas单克隆抗体(Fas monoelonal antibody,FasMcAb)作用后凋亡率与Fas蛋白糖基化成正相关,衣霉素可明显降低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s蛋白糖基化水平,但对健康皮肤成纤维细胞Fas蛋白糖基化水平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 FasMcAb诱导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与成纤维细胞Fas蛋白糖基化水平成正相关,而衣霉素可显著降低成纤维细胞Fas蛋白糖基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多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临床对38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多指缺损行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其中2指缺损9例,3指缺损12例,4指缺损17例,均伴有皮肤缺损.结果 术后36例皮瓣顺利成活,2例皮瓣部分坏死,进行游离植皮后成活.术后经1年随访,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皮瓣外形良好,供区遗留线性瘢痕.结论 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合并手指缺损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