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体验式护理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对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1日~2022年4月30日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需行HoLEP治疗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术前体验式护理联合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组全麻苏醒期心率和血压、躁动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全麻苏醒期心率、血压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体验式护理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应用于HoLEP患者,能够降低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有效缓解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沟通护理对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全麻下行鼻内镜双侧鼻窦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1 d接受常规麻醉医生访视和手术窜护士心理护理,术后麻醉医生常规拔管苏醒,实验组增加苏醒期沟通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记录躁动评分、术后鼻腔止血效果及麻醉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鼻腔止血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 在常规术前访视与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鼻窦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沟通护理能降低躁动发生率及减少鼻腔渗血,提高苏醒期安全性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全麻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靶向预控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躁动预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行全麻手术的120例外科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行全麻手术的120例外科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靶向预控护理。比较两组麻醉复芳时间、麻醉复苏评分、麻醉复苏期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完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PA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麻醉躁动及苏醒延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靶向预控护理能有效提升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管理质量,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0.02 mg/kg和0.05 mg/kg咪达唑仑对小儿术后苏醒期躁动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45例,年龄为3~8岁,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咪达唑仑1组(M1组,n=15),咪达唑仑2组(M2组,n=15),对照组(C组,n=15),3组患儿均经芬太尼2μg/kg,依托咪酯0.3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M1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2 mg/kg,M2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5 mg/kg,C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记录患儿①术前患儿的基础情绪(平静/哭闹);②苏醒时间(从七氟醚停止开始至拔管的时间);③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喉痉挛,低氧血症等;④评估苏醒期躁动情况(The 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 PAED);⑤疼痛强度评分,Wong-bank面部表情量表法(faces pain scale, FPS)。结果与M2组比较,M1组及C组的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M1组苏醒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1组比较,M2组术后PAED躁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M1组及M2组术后PAED躁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静脉内给以0.02 mg/kg咪达唑仑可能可以降低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同时不影响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在全子宫切除术前探视后对咪达唑仑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子宫切除术患者230例,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例。循证组术前探视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记录术前1 d及麻醉前5min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麻醉师记录咪达唑仑的用量和麻醉后病人的苏醒、清醒时间。巡回护士在手术前、麻醉前、术后进行3次通过发放焦虑自评量表的方法,进行情绪障碍评价。术后2~3d对以上230例患者发放一份手术室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循证组在麻醉前5~10 min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循证组在咪达唑仑用量,苏醒、清醒时间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焦虑值比较,麻醉前10~20 min焦虑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度,循证组阴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访视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有利于缓解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镇静催眠药咪达唑仑的用量,从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术后苏醒、清醒、肌力恢复时间都有很大程度的缩短,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EA)的概述,分析了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与麻醉因素、手术因素、管道因素、疼痛因素及个体因素相关,并归纳总结了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对策,主要做好术前健康宣教、安全护理、减少管路刺激、镇静、镇痛管理及改善环境舒适护理综合措施,为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麻醉复苏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10月300例全麻气管插管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策。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躁动发生率、苏醒所需时间、复苏室费用、住院时间、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非计划拔管率、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所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复苏室花费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麻术后复苏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及躁动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的同时降低复苏室费用,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丙泊酚用于心脏电复律术前麻醉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宇毅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2):1649-1650
目的探讨丙泊酚用于心脏电复律术前麻醉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4例行心脏电复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实验组给予丙泊酚2.5mg/kg术前麻醉,对照组给予地西泮0.3~0.5mg/kg术前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丙泊酚用于心脏电复律术前麻醉,不良反应少,效果好,操作时间短,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泊酚用于心脏电复律术前麻醉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4例行心脏电复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实验组给予丙泊酚2.5mg/kg术前麻醉,对照组给予地西泮0.3~0.5mg/kg术前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丙泊酚用于心脏电复律术前麻醉,不良反应少,效果好,操作时间短,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行全麻下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230例,根据镇静-躁动(SAS)评分量表分为躁动组和非躁动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麻醉和手术相关资料,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1例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17.8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留置胃管/导尿管、术前应用咪达唑仑、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维持方法、苏醒方式、术后镇痛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05、0.030、0.001、0.038、0.004、0.002、0.008、0.0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OR=3.020,95%CI 1.295-7.042)、留置胃管/导尿管(OR=4.213,95%CI 1.800-9.861)、单纯吸入维持麻醉(OR=2.918,95%CI 1.327-6.417)、药物催醒(OR=3.268,95%CI 1.136-9.404)是发生EA的危险因素,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为保护因素(OR=0.323,95%CI 0.149-0.700)。结论男性、留置胃管/导尿管、单纯吸入维持麻醉、药物催醒是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有助于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专业化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在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0月31日256例接受全麻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专业化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前睡眠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苏醒期的心率、血压指标及各时间点体温,观察两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滞留时间、拔除气管时间及意识完全恢复时间,记录两组躁动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前睡眠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术中0.5 h、2 h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术前比较,两组苏醒期时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上升(P0.05),而观察组苏醒期时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ACU滞留时间、拔除气管时间、意识完全恢复时间及躁动发生率分别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专业化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干预效果满意,能稳定患者体温,改善患者复苏情况,降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气管插管术中采用咪达唑仑的镇静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行气管插管术的60例患者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行咪达唑仑镇静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化镇静护理,比较2组镇静效果、不良反应率及起效(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Ramsay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镇静效果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达到镇静效果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气管插管术中实施咪达唑仑镇静治疗时应用综合化镇静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刚  张发  曾燕  郭鸿博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46-1948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组和芬太尼(F)组,每组55例.S组以咪达唑仑0.1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胺0.12 mg/kg诱导插管;F组,以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胺0.12 mg/kg诱导插管.以丙泊酚0.5 mg/(kg·h)和瑞芬太尼0.25 mg/h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术后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术后的疼痛语言(VRS)分级评分和镇静(SS)评分及苏醒期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F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均长于S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F组术后躁动发生率、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S组(P〈0.01),S组镇静强度显著强于F组(P〈0.01).[结论]与芬太尼全身麻醉相比,使用舒芬太尼的患者苏醒期更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保温护理措施对全麻术后低体温患者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转入麻醉恢复室且体温低于36℃的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综合保温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分别记录患者术前体温、入麻醉恢复室时体温、复温30 min体温、出麻醉恢复室时体温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和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记录术后寒颤、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体温、入麻醉恢复室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温30 min体温、出麻醉恢复室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3.11(10.34-43.46)min、麻醉苏醒时间20.13(18.98-50.32)min、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23.11(19.54-31.61)min,均低于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32.12(25.46-54.32)min、麻醉苏醒时间54.21(51.86-68.97)min、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56.87(53.41-74.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寒颤发生率为14.0%,低于对照组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保温护理措施能缩短全麻术后低体温患者苏醒时间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2005年2月~2006年11月,我们采用深度镇静麻醉下全身热疗治疗肿瘤患者12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28~70岁,平均45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转移。Karnofsky评分≥60分,无明显脑水肿,无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史。1.2方法采用ET-SPACETM-I型全身热疗系统进行热疗。深度镇静麻醉方法:①术前用药:东莨菪碱0.3mg、地西泮10mg术前30m in肌内注射。②维持麻醉:咪达唑仑0.2mg/kg静脉推注;丙泊酚2~5mg/(kg·h)微量泵维持使用。③恒温期麻醉:麻醉浅者续用γ-羟基丁酸钠2.5g,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东…  相似文献   

16.
复苏期躁动是术后患者处于全麻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常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并存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骨科术后发生躁动更会引起内固定的移位,关节脱位,伤口出血等诸多并发症。文献对于骨科病人术后发生躁动的资料较少,为保证骨科手术效果、缩短患者麻醉复苏时间、预防复苏期躁动引起的并发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引起骨科全麻术后患者复苏期躁动的相关原因。复苏护士应重视对术后躁动患者的病因分析,实施对症护理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姚猛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649-3649
目的观察术毕前静脉注射芬太尼预防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8例需要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4例,两组均以咪达唑仑、阿曲库铵、芬太尼、丙泊酚诱导,丙泊酚+瑞芬太尼+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于手术结束前、停药前10 min给予芬太尼10~20μg/kg。分别纪录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患者的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时间、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出现躁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苏醒质量好。结论全麻苏醒前给予小剂量芬太尼可以使麻醉苏醒更平稳,可有效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小儿口服不同剂量的咪达唑仑糖浆用于术前镇静的护理体会。方法 80例患儿行择期手术,随机分为M1和M2组,分别口服咪达唑仑0.5mg/kg或0.75mg/kg。记录用药前后患儿的心率,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Ramsay镇静评分达2分所需的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用药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M2组患儿用药后,Ramsay镇静评分达2分的时间比M1组更短。结论 患儿术前口服0.75mg/kg的咪达唑仑糖浆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提高镇静效果并且能有效的减轻患儿面对手术的心理负担以及和家属分离的恐惧,服药后患儿并无明显不良反应,为一安全,简洁,人性化的术前镇静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213-3214
分析咪达唑仑和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分析。对从2016年1月~10月在我院普外科就诊的118例全麻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5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七氟醚进行面罩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15min静脉注射50ug/mg的咪达唑仑,试验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1ug/mg的右美托咪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麻醉、苏醒和恢复室时间,躁动评分和舒适(BCS)评分。结果:(1)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恢复室时间上均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2)对照组中,15例患者为3级,7例为4级,躁动发生率为37.29%;试验组中,有7例患者为3级,4例为4级,躁动发生率为18.64%;试验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3)对照组2分患者有31例(52.54%),显著的高于试验组的11例(18.64%)(P<0.05);两组患者3分指标上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4分患者有30例(50.85%),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12例(20.34%)(P<0.05)。与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能够更加有效的降低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分析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腺样体吸割术和扁桃体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探讨护理对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七氟烷麻醉后烦躁的干预作用及其操作要点。方法 将40例采用七氟烷麻醉接受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二组,术毕,实验组患儿给予双氯芬酸钠栓剂0.5mg/kg,对照组患儿手术后在伤口喷涂0.4%利多卡因镇痛。同时患儿进入麻醉后复苏室(PACU)后给予专人护理支持、约束保护以及鼻导管吸氧等护理措施。给予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期PAEDS评分(进入PACU10min后评分及护理干预10min后评分),并记录术后出血、意外拔管和意外坠床的发生情况。结果 苏醒各时段PAEDS评分对照组患儿均高于实验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发现术后出血(1/20)、意外拔管(1/20)发生情况。结论 术后镇痛是麻醉后躁动护理的有效补充,积极的护理干预对于缓解躁动及躁动引发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