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肺部常见疾病(肺部感染、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入院的肺部感染、肺癌、COPD的住院患者各50例,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将肺部感染、肺癌以及COPD归类为疾病组,疾病组PLT、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DW、MPV、P-LCR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组和肺癌组PLT、PCT均高于对照组与COPD组(P0.05),而肺部感染组PDW、MPV、P-LCR均低于其他3组(P0.05)。PLT和PCT的ROC曲线面积AUC均大于0.5,提示PLT和PCT具有诊断疾病的价值。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尤其PLT和PCT的测定对肺部感染、肺癌和COPD可进行辅助鉴别诊断,对病情评估具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对其疾病活动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RA患者临床资料,并纳入6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120例RA疾病活动度分为疾病活动组(RA活动期组)、临床缓解组(RA缓解期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水平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上述血小板参数对RA疾病活动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120例RA患者中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2.6分77例,纳入RA活动期组;DAS28评分2.6分43例,纳入RA缓解期组.RA缓解期组PLT、PC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RA活动期组PLT、PCT水平高于RA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RA缓解期组PDW、MPV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RA活动期组PDW、MPV水平低于RA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PLT、PCT、PDW、MPV对RA疾病活动度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可考虑将上述血小板参数纳入诊疗新指标用于RA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回顾性分析8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伴转移者PLT和PCT高于无转移者(P〈0.01),而PDW和MPV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明显增高,提示血小板与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密切关系,血小板参数可作为恶性肿瘤疗效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调查分析天水地区成人血小板各参数的正常参考值。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7月在医院体检中心正常健康体检成人79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8例,女369例,年龄在18~80岁。用日本公司生产XN-1000系列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纳入指标: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和大型血小板(P-LCR)等。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天水地区成人血小板各参数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水地区的MPV,PDW,P-LCR,PCT等参数与成都地区和东北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0.05,~bP0.05),而部分参数与全国通用标准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cP0.05)。血小板参数正常范围的确定,帮助本地区的临床医师及时准确的判断检验结果,对诊断出血性疾病与血栓性疾病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苏娜  窦存瑞  刘晓玲 《甘肃科技》2011,27(4):133-134
总结了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小板极其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其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活动度的关系。初治患者均采肘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同时测定血沉(ESR)、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等指标。在稳定期再次测定以上项目。RA患者PLT、PDW、MPV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活动期RA患者PLT、PDW、MPV数值明显高于非活动期RA(P〈0.01);且PLT与CCP、RF呈正相关(r〈1,P〈0.05),与关节压痛数、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PLT、PDW、MPV在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明显升高,在稳定期下降:外周血PLT、PDW、MPV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类风湿关节炎及治疗效果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与颈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体检中心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70例体检正常的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根据IMT厚度分为正常、内膜增厚、斑块形成3组,评估4组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IMT内膜增厚56例,斑块形成64例,其中不稳定斑块34例,稳定斑块30例;健康对照组各血常规指标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梗死组MCV为(83.61±5.27)f 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85.83±6.91)f L),WBC,RBC,HCT,MPV,RDW及PL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内膜增厚组与斑块组WBC,M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HCT,MPV,RDW,PLT均显著低于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WBC,HCT,MCV,RDW指标与不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MPV,PLT均显著高于不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发生改变,对脑梗死患者展开血常规检测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34例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川崎病患儿首次测定的血小板计数(PLT)(598±128)×109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发现: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急性期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0.01),治疗后PLT较未并发冠状动脉组升高(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测定有助于对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34例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川崎病患儿首次测定的血小板计数(PLT)(598±128)×109/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发现: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急性期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0.01),治疗后PLT较未并发冠状动脉组升高(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测定有助于对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34例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川崎病患儿首次测定的血小板计数(PLT)(598±128)×109/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发现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急性期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0.01),治疗后PLT较未并发冠状动脉组升高(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测定有助于对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24 h内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组,分别评价用药前,用药后7 d,用药3个月后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包括PLT(血小板计数)、PCT(血小板压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MPV(血小板平均体积)。结果 7 d及90 d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均能增加血小板分布宽度,分别为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PLT(血小板计数)、PDW(血小板分布宽度)、PCT(血小板压积)及MPV(单个血小板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增加血小板宽度幅度低,能更好地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更好地抗血小板聚集,不增加出血事件等不良事件,有望代替氯吡格雷成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抗血小板聚集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准确判断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有无肾脏早期损伤.方法:检测46例HSP患儿和28例正常儿童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尿系列蛋白ALB、Ig G及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应用判别统计分析方法,并且拟合出非标准化判别方程,研究HSP普通型和HSP肾型病人的分类,以及上述六项指标分别对HSP肾脏早期损伤作用的大小.结果:HSP普通型病人组判别正确率为80.0%,HSP肾型病人组为81.0%,正常人组为100%,总判别正确率为87.8%;另外PDW和MPV对HSP肾脏早期损伤病人的筛选有较大的作用.结论:应用判别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血小板参数及尿系列蛋白的指数有助于发现HSP患儿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和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对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鉴别价值,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确诊的237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抽取在该院就诊的237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PDW、MPV和Alb水平及预测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表明:研究组MPV、Alb均低于对照组,PDW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MPV、Alb诊断甲状腺癌曲线下面积(AUC)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W、MPV、Alb均阳性为检测指标特异性高于PDW、MPV、Alb单纯诊断的特异性;PDW、MPV、Alb之一阳性为检查指标灵敏度高于PDW、MPV、Alb单独诊断的灵敏度。因此,PDW、MPV和Alb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具有中等临床价值,3者不同联合方式有助于甲状腺癌确诊或排除。  相似文献   

13.
张彦红 《甘肃科技》2022,(4):105-108
探讨近年来产科门诊及住院部,应用无痛分娩术对产妇产程和妊娠结局的影响。从2020年在甘肃省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娩的全部产妇病例资料中选取260例作回顾性对比分析。按照分娩方式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分析对比“三大产程”时长、产中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结局以及自然分娩率等主要指标的占比及其优劣特点。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长、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对比有意义(P<0.05);2组资料在第二和第三产程时长、产后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等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分娩技术能显著减轻分娩阵痛感,改善产程时长,提升妊娠结局质量,对母婴健康更有利。  相似文献   

14.
孕妇产前焦虑心理对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心理焦虑状态及相关因素对分娩的影响,为孕妇产前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illiamWK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问卷调查表,对120例孕妇于产前进行SAS及与分娩相关的因素调查,将SAS评分结果与常模值比较,高于常模值者(存在焦虑者)列为观察组,低于常模值者(无焦虑者)列为对照组,然后观察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结果:120例孕妇焦虑发生率为21 7%,观察组各个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P<0 05),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多(P<0 05),剖宫产率较对照组高(P<0 001),而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在妊娠及分娩期间会出现心理焦虑状态,这种状态会对产程及产后出血量产生影响,因此,产前应给予孕妇提供心理支持,以缓解焦虑状态对分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探讨全程导乐助产护理干预对改善双胞胎阴道分娩妊娠结局及对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选自2018年5月~2019年7月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双胞胎阴道分娩产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全程导乐助产护理干预。对照组26例产妇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妊娠结局、产后2h出血量、各产程时间、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观察组26例产妇分娩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6例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2h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6例产妇产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导乐助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双胞胎阴道分娩妊娠结局,缓解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6.
周应仓  李景 《甘肃科技》2013,29(14):136-137,151
探讨了益生汤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SEA)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缩宫素用量、母婴状态的影响。采用益生汤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SEA)镇痛的产妇56例作为研究组,将只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SEA)镇痛的产妇5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缩宫素用量、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第二产程时间、缩宫素用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益生汤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SEA)分娩镇痛能使第二产程明显缩短、缩宫素用量减少,且安全可靠,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观察自由体位配合长强穴按压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选取入住甘肃省平凉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进行分娩,并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配合长强穴按压进行分娩。观察两组并记录两组初产妇各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产后出血量等各项分娩结局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体位配合长强穴按压能够明显缩短初产妇产程,改善分娩结局,提高初产妇分娩质量,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分娩方案。  相似文献   

18.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状况影响。选取在定西市中医院进行分娩的256例孕产妇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128例)和心理护理组(128例),常规护理组孕产妇采取常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组孕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并比较两组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以及孕产妇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改善情况。心理护理组孕产妇其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平均产程时长、新生儿Apager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两者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孕产妇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孕产妇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不仅有助于减少孕产妇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同时还能明显改善孕产妇焦虑和抑郁情况,其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腕踝针疗法的分娩镇痛效果以及对子宫收缩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阴道分娩禁忌症,且要求自然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70例,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腕踝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分娩镇痛处理,腕踝针组采用腕踝针疗法镇痛.比较分析两组孕产妇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VAS)评分、β内啡肽(β-EP)以及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腕踝针组孕妇在镇痛后60、120 min、第1产程末、第2产程以及第3产程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第1产程末和第2产程时β-E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在镇痛后60 min,第1产程末和第2产程时5-HT水平明显提高(P<0.05).结论:腕踝针疗法具有分娩镇痛作用,其机理可能与β内啡肽降低,5-羟色胺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犀角地黄汤对中暑小鼠的预防效果及血液指标变化的影响。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暑组和干预组,每组10只,干预组小鼠每天使用11.375 g/kg犀角地黄汤进行灌胃,连续用药5 d,对照组和中暑组小鼠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最后一次灌胃后2 h进行中暑造模。将中暑组和干预组小鼠置于40℃的恒温环境中持续60 min,对照组小鼠置于室温环境中,对比各组小鼠的抗中暑效果,试验结束后,小鼠眼眶分别采集抗凝血用于血常规检测,取血清用于血清生化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中暑组小鼠的肛温显著升高(P <0.05),与中暑组相比,干预组小鼠肛温显著下降(P <0.05);与空白组相比,中暑组小鼠血液WBC、Gran#、Lymph#、Mon#、RBC、HGB、HCT、MCV、RDW、MPV、PDW水平显著升高(P <0.05),PLT、PCT水平显著下降(P <0.05),与中暑组相比,干预组小鼠血液WBC、Gran#、Lymph#、Mon#、RBC、HGB、HCT、MCV、MPV、PDW显著下降(P <0.05),PLT、PCT水平显著升高(P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