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胶原酶经颈椎硬膜外腔置管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X线下经颈椎硬膜外腔穿刺,并置入硬膜外腔导管,注入少量造影剂欧奈派克使颈椎间盘突出部位的硬膜外腔前间隙充盈满意后,注入胶原酶1200u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结果:经术后3-4个月随诊或复查,根据改良的Macnab^[1]标准,显效3例,有效7例。结论:胶原酶经颈椎硬膜外腔置管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微创和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柳霞  张弘  马新平 《人民军医》2014,(7):777-778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配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骶管注射配合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理疗、静脉滴注甘露醇等常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治愈39例,占35.4%;显效48例,占43.6%;有效15例,占13.6%;无效8例,占7.3%;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治愈8例,占7.3%;显效14例,占12.7%;有效59例,占53.6%;无效29例,占26.4%;总有效率7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治疗前VAS评分(8.98±0.83)分,治疗后为(1.89±0.76)分;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9.01±0.78)分,治疗后为(3.56±0.79)分。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骶管注射配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传统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胶原酶结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胶原酶结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临床及CT或MRI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随机分2组,A组给予硬膜外前间隙注射胶原酶,B组在A组基础上椎间盘内注射臭氧。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A组45例:显效率37.8%,有效率93.3%;B组45例:显效率68.9%,有效率95.6%,B组较A组疗效明显提高(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胶原酶和臭氧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硬膜外靶向阻滞与常规穿刺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后疼痛加重108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靶向阻滞治疗组(观察组)58例和常规穿刺阻滞治疗组(对照组)50例,分别于阻滞治疗3天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优30例,占51.7%;良23例,占39.7%;差5例,占8.6%;总优良率91.4%。对照组优19例,占38.0%;良18例,占36.0%;差13例,占26.0%;总优良率74.0%。两组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靶向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效果优于常规穿刺阻滞。  相似文献   

5.
蝮蛇抗栓酶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福建龙海市第一医院(363100)陈恩博福建龙海市药品检验所周丽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中,硬膜外或骶管皮质激素注射已取得较好疗效,近年来,作者在此基础上加入蝮蛇抗栓酶,疗效显著提高,现结合未加蝮蛇抗栓酶的对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骶管注射配合手法复位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 将5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骶管注射组250例和常规治疗组250例,疗程3~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及疗程结束后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对症状、体征进行临床评定. 结果 常规组和骶管注射组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8.6±1.4)和(8.8±1.4)分,常规治疗后第1 日及第1周VAS评分常规组分别为(8.2±0.6)和(5.3±0.9)分,骶管注射组分别为(5.5±0.9)和(2.7±1.1)分,两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骶管注射配合手法复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胶原酶不同途径和方法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胶原酶800U稀释成2ml在电视X光机监视下后路盘内或硬膜外注射,483例共分3组,A组盘内注射105例,硬膜外注射378例,其中B组单纯胶原酶142例,C组胶原酶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236例。结果 在统计学上3组优良率无显著差异,总的优良率为86.5%,但各组的反应发生率有极其显著差异。结论 (1)硬膜外注射与椎间盘内注射疗效相同;(2)硬膜外注射比盘内疼痛反应轻且少,加用地塞米松疼痛反应更轻更少;(3)硬膜外注射对多椎间盘突出更适宜。  相似文献   

8.
赵景山  吴迎星 《人民军医》2005,48(12):698-69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加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4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10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B族维生素、野木瓜或健骨注射液配制的复合液行骶管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进口曲安奈德等配制成复合液行穴位注射。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优良率78.1%,观察组总优良率88.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穴位注射加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张弘  柳霞 《人民军医》2013,(1):73-74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骶管注射治疗,观察组在骶管注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刀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治疗前疼痛评分为(5.96±0.72)分,治疗后为(1.54±0.6)分;对照组治疗前疼痛评分为(5.71±0.81)分,治疗后为(3.41±0.72)分,观察组治疗后疼痛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6.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刀联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经皮腰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规范化条例(讨论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腰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属化学性髓核溶解术。采用盘外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已被临床所接受,目前国内盘外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的入路有:椎间孔、侧隐窝、骶裂孔等,很难强求一致。但椎间孔入路有以下优点:①患者患侧向下侧卧于操作台上,在电视透视的监控下操作,简单、直观、安全。  相似文献   

11.
经皮医用臭氧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采用经皮腰椎间盘内注射浓度为35~45ug/ml的医用臭氧10~20ml1次。结果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66个椎间盘,总有效率为96.67%。优良率76%,椎间盘突出小于椎管矢状径30%组疗效优于膨出组及>30%组。结论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疗效确切,适应范围广。目前尚未发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骶管冲击疗法结合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7例 ,用骶管冲击疗法结合手法治疗 :对照组 3 4例 ,用针灸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5 )。结论 :骶管冲击疗法结合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针刀神经根松解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4)和对照组(n=42)。治疗组行腰椎CT引导下针刀神经根松解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对照组行单纯腰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后7~10天、3个月、6个月的疗效,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综合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CT引导下针刀松解触激神经根加周围阻滞治疗具有显效快、疗效好、操作简便、微创潜在风险低的优势,可操作性强,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飞行人员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非手术疗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改进飞行人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飞行人员与普通人群患者随机分组 ,各观察组均采用手法、骶管注射、小针刀治疗 ,各对照组均采用手法治疗。 结果 飞行人员与普通人群观察组的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疗程缩短。同一疗法在飞行人员与普通人群中疗效差异不明显 (P >0 .0 5 )。 结论 手法、骶管注射、小针刀是飞行人员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增加”改良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 MR 或者 CT 诊断为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物≥10.0 mm),经“三增加”改良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后,随访(复诊、电话等方式)3月~2年。根据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按改良 MacNab 标准评定其疗效。结果120例患者治疗前 VAS 评分(6.99±0.97)分,治疗后评分(1.82±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改良 MacNab 标准评定其疗效:优48例,良55例,可9例,差8例。优良率85.8%,总有效率93.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增加”改良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可以作为该病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34次PLD治疗。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93%,无严重的的并发症。PLD对腰椎间盘膨出及转度突出的总有效率达100%,而对腰椎间盘重度突出及脱垂的总有效率仅为60%,同时对MRI在PLD中的价值及PLD的进针路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解放军180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孔镜组(45例)和开窗组(45例),孔镜组行PELD,开窗组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并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孔镜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开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孔镜组优于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孔镜组有效率高于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应用PELD能减小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的不对称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学意义。材料和方法:通过76例正常人与1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资料研究,测量关节突关节角度。结果:76例正常人中有19例存在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占25%,而1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则有96例,占60.7%;旁侧型椎间盘突出方向多偏向于关节突关节面近冠状位侧,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的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有明显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CT及定量CT骨密度(QCT-BMD)检测骨质疏松症患者与骨密度正常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的差异,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QCT检测技术对本地450例50~78岁受检者进行L2~L4椎体松质骨骨密度测定,并根据T值和BMD值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和骨密度正常组,对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50例中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为88例,其中男22例,女66例。符合骨质密度正常诊断标准为257例,其中男165例,女92例。88例骨质疏松症组中有38例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为43.2%,257例骨密度正常组中有70例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为27.2%,两组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骨质疏松症可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