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传统建筑中的模糊空间,探求了模糊空间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模式和相应的处理手法,希望有助于吸取传统建筑文化营养,启发设计思路,创作出具有时代性和民族特色的建筑.  相似文献   

2.
如何创造出好的建筑设计作品是建筑师应有的素质和职责.本文例举分析了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所创作的一些建筑作品及其创作思想和设计手法,以从中体验、借鉴创作者对建筑独到的认识理解,对建筑造形、内部空间、场所的塑造和在创作中的职业态度,对生活与自然的摄取等多种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现代建筑形式在我国的地域化发展历程,探讨了现代建筑地域化面临的巨大困难,指出按照传统的形式主义创作手法来实现现代建筑地域化是行不通的,对待现代建筑地域化应有新理念,指出隐性继承、以人为本、挖掘场所特征、保护和发扬乡村地域特色是继承传统地域文化,实现现代建筑地域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具体的实例,对日本当代建筑的创作手法和创作风格进行分析,探讨了日本当代建筑在传统继承、新技术运用和环境意识等方面的表现,说明日本在吸收西方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符合日本传统审美心理的当代建筑文化,同时日本的城市建设实践也向世界提供了典型的经验。意在唤醒中国建筑师的历史责任感,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建筑之路。  相似文献   

5.
如何创造出好的建筑设计作品中建筑师应有的素质和职责,本文例举分析建筑师安藤忠雄所创作的一些建筑作品及其创作思想和设计手法每次只上未知以从中体验、借鉴创作者驿建筑独到的认识理解,对建筑造影、内部空间、场所的塑造用在创作中的职业态度,对生活与自然的摄取等多种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建筑与电影在创作上共同运用的蒙太奇手法的分析,说明建筑与电影这两门艺术手法的共融之处--蒙太奇。  相似文献   

7.
应用城市手法研究了建筑室内空间的设计.通过对比建筑室外空间创造方法,提出了建筑师的建筑创作思维的“异化”,是创作新风格、新形态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8.
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文章从园林创作艺术的各个方面入手,阐述苏州园林的传统特质与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9.
结合漳州将军山公园规划设计与实施,探索唐初开漳历史发祥地及开漳始祖安葬之地的空间构成关系,指出将军山公园的自然地理空间、规划结构空间、传统院落空间的创作手法与特征,提出空间创作应通过现代与传统、历史与现实结合,构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  相似文献   

10.
从陕西地域建筑风貌出发,在陕西韩城传统民居中吸取精华,力求实现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本文通过实地考查、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归纳分析等方法,从建筑风貌文化继承的角度,对韩城新旧街区建筑风貌特点、形成过程、设计手法进行一些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重庆白云湖旅游开发区总体方案及主要景区的分析介绍,指出建筑环境的创作应充分体现传统文化,并应与地方的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它是进行有建筑特色创作的基础,也符合中国传统建筑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立意的问题,立意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它统领整个设计的过程,对作品的形成和整体风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设计的定位、内容、侧重、手法等都应该体现建筑的立意,当代建筑的立意具有非象征性、个性化、多元化等特征,其立意的构思类型也多种多样,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构思方法,指出建筑师应该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结合当代建筑的立意特点进行立意,形成有民族特点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历届奥运会体育建筑中成功作品的分析,从形象与环境、形象与功能、形象与结构技术三个方面,阐述奥运场馆形象创作中的深层理性内涵、理念与手法,探索奥运场馆形象创作的新趋势.联系实际,阐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的设计与建设应在深刻认识奥运建筑内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实际情况和体育建筑发展趋势进行富于个性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发掘当地传统建筑技术,吸取其中的传统要素和实践经验并加以现代艺术手法和技术手段的运用,是21世纪建筑设计创作思维的新模式。本设计方案以2009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为契机,结合汶川地震重建工作,介绍了该方案从选题、技术优化与集成的系列构思过程,提出了乡土建筑与技术化设计的方法与途径,阐述了该方案建筑设计的形体策略和生态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5.
自19世纪中叶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零九年间,北京出现了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近代建筑。其新的建筑类型、风格特征、创作手法都集中表现在一批近代公共建筑中。它们的出现不仅是北京建筑发展的进步,它们在建筑创作方面的探索也为新中国现代建筑创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认识这批近代公共建筑的意义。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质量评价,区别对待,对有保留价值的建筑物采取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方法,使其成为“可资利用的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16.
“气候设计”是一种按人的舒适要求和气候条件来进行设计的基本方法,是改善建筑热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气候设计对建筑形态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同时也是创作的重要源泉,它构成建筑作品的深层结构。利用工效学的原理,对严寒地区传统建筑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了建筑形态发生、发展和成熟与特定气候条件之间的密切关系。强调设计创作的地方性,并提出了我国严寒地区建筑的“气候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发掘当地传统建筑技术,吸取其中的传统要素和实践经验并加以现代艺术手法和技术手段的运用,是21世纪建筑设计创作思维的新模式.本设计方案以2009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为契机,结合汶川地震重建工作,介绍了该方案从选题、技术优化与集成的系列构思过程,提出了乡土建筑与技术化设计的方法与途径,阐述了该方案建筑设计的形体策略和生态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8.
卢萌 《丹东纺专学报》2000,7(2):30-31,38
“气候设计”是一种按人的舒适要求和气候条件来进行设计的基本方法,是改善建筑热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气候设计对建筑形态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同时也是创作的重要源泉,它构成建筑作品的深层结构。利用工效学的原理,对严寒地区传统建筑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了建筑形态发生、发展和成熟与特定气候条件之间的密切关系。强调设计创作的地方性,并提出了我国严寒地区建筑的“气候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以天童寺、灵隐寺为中国传统公共建筑的典型范例,初步分析了禅宗寺建筑群体空间形态和环境设计手法、提出了可供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借鉴的中国传统空间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20.
奥运场馆形象创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历届奥运会体育建筑中成功作品的分析,从形象与环境、形象与功能、形象与结构技术三个方面,阐述奥运场馆形象创作中的深层理性内涵、理念与手法,探索奥运场馆形象创作的新趋势。联系实际,阐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的设计与建设应在深刻认识奥运建筑内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实际情况和体育建筑发展趋势进行富于个性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