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康脑液高、中、低剂量组。栓线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各组大鼠脑内VEGF mRNA和HGF 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康脑液各剂量组均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缩小脑梗死体积,增强VEGF mRNA和HGF mRNA的表达(P0.05),其中康脑液高、中剂量组作用强于尼莫地平组(P0.01)。结论康脑液能增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 mRNA及HGF mRNA的表达,是其抗脑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康脑液1号预处理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病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8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36只),假手术组、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组、康脑液1号A组、康脑液1号B组。采用线栓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分别于缺血2h后再灌注1d、7d、14d。观察康脑液1号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梗死面积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和病灶中心区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多;康脑液1号预处理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小梗死面积和减轻病理形态改变(P0.05);康脑液1号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GFAP表达减少,而梗死灶中心GFAP表达却增多;康脑液1号A组与康脑液1号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脑液1号预处理可能通过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表达而促进脑损伤修复及重塑,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脑舒通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缺血周边区脑组织微血管新生及血管生成素(Ang)/酪氨酸激酶受体(Tie)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I/R损伤模型组、心脑舒通胶囊(14、28、56 mg/kg)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90 min后再灌注,分别于造模前30 min、缺血6 h、缺血24 h,每日给药1次,连续7 d。于灌注24 h、7 d后行神经功能评分,末次给药1 h后用水合氯醛(350 mg/kg)麻醉并断头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I/R大鼠皮层缺血周边区Ang1、Ang2、Tie2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脑组织微血管形态及血流灌注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心脑舒通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善,皮层缺血周边区微血管的数量较多(P0.01,P0.05),Ang1、Tie2蛋白表达量增多(P0.01,P0.05),Ang2蛋白表达量较少(P0.05)。结论心脑舒通可调节大鼠Ang/Tie系统的表达,促进脑缺血后微血管新生,有利于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血管内皮细胞(VEC)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光镜、电镜来观察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I/R VEC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9的表达.结果 在缺血3 h/6 h、6 h再灌组在缺血中心区及周边区VEC和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明显较降纤酶组重;I/R 3 h/6 h、I/R 6 h以及I/R 6 h/3 h组在缺血半影区模型组比降纤酶组MMP-9表达增强(P<0.05), 而MMP-2变化不明显.I/R 24 h、I/R 3 h/24 h和I/R 6 h/24 h在缺血半影区降纤酶组较盐水对照组MMP-9表达弱,而MMP-2表达增强(P<0.05).结论 降纤酶对局灶性脑缺血VEC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I/R)后脑组织中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Gadd45β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抗神经损伤和促神经修复方面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I/R组、腹腔注射PDTC组(PDTC组),假手术组和脑I/R对照组均在缺血再灌注后腹腔注射与PDTC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缺血灶周边脑组织中Gadd45β蛋白的表达情况,用Zea Longa评分法对患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脑I/R组大鼠缺血灶周边脑组织中Gadd45β蛋白的表达在缺血再灌注后6 h开始增高,12 h进一步增高,24 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但48 h和72 h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PDTC组大鼠脑缺血灶周边脑组织中Gadd45β蛋白的表达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低于脑I/R组但仍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仍然是在24 h Gadd45β蛋白表达到高峰,之后开始降低。脑I/R组、腹腔注射PDTC组大鼠在造模术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相同变化趋势,PDTC组大鼠在造模术第3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脑I/R组(P<0.05)。结论 PDTC可以抑制Gadd45β蛋白的表达。Gadd45β可能有促进受损的神经元再生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I/R)模型大鼠脑内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探讨胡黄连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参照线栓法制作大鼠脑I/R模型,胡黄连干预,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皮层、纹状体NGF表达.结果 模型组缺血侧皮层区、纹状体区于I/R 3 d时NGF表达至高峰,7 d后逐渐下降,但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胡黄连治疗组大鼠脑皮层与纹状体NGF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1).结论 胡黄连对脑I/R损伤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内N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Fas、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康脑液高、中、低剂量组,于缺血后2h再灌注6、12、24、48 h后处死,免疫组化法观察Fas、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康脑液高、中、低剂量组能下调各时间点损伤侧Fas、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 康脑液下调Fas、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脑损伤区神经修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底物L-精氨酸(L-Arg)和NO合酶抑制剂N-亚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 )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早期P-选择素及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I/R模型,并设立假手术组.入选I/R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缺血早期给予L-Arg、L-NAME和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缺血2 h再灌注8 h后脑组织NO、P-选择素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脑梗死体积.结果 I/R加L-Arg组再灌注后NO含量明显高于I/R加盐水组(P<0.01),而P-选择素表达和MPO活性显著降低(P<0.01),同时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而给予L-NAME后减少了脑NO含量(P<0.01),增加了P-选择素表达(P<0.05),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加重.结论 大鼠脑缺血早期使用L-Arg可以通过减低P-选择素的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孢三嗪对大脑半球短期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50只Wistar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n=10),缺血/再灌注(I/R)组(n=20),I/R-头孢三嗪组(n=20)。对大鼠进行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处理,并在90 min后再通血管,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观察I/R组及I/R-头孢三嗪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死亡率的差异,检测脑缺血急性期与抗氧化有关的生化物质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组丙二醛(MDA)水平明显增高(P<0.001),I/R-头孢三嗪组MDA水平明显低于I/R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I/R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明显降低,I/R-头孢三嗪组SOD活性明显升高;I/R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明显降低,I/R-头孢三嗪组GSH-Px活性明显升高,且高于I/R组。I/R-头孢三嗪组神经功能评分及死亡率均优于I/R组。结论头孢三嗪能够降低MDA的过度产生,改善脑缺血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并降低死亡率,体现了头孢三嗪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组)和rhBMP-7处理组(B组),B组于再灌注开始前30 min给予rhBMP-7 250 μg/ kg尾静脉注射,C组和I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血流再灌注后24 h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后取脑,行脑含水量和梗死体积测定,计算脑梗死体积比,并电镜下观察脑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B组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下降,脑含水量和梗死体积比明显低于I组(P<0.01).神经细胞的坏死程度也明显轻于I组.结论 rhBMP-7缩小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s)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制作大鼠脑动脉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40只)和治疗组(40只),光镜及电镜观察组织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没有动脉瘤产生,其脑动脉壁MMP-2、MMP-9活性微弱;模型组动脉瘤发生率20%,随着大鼠血压的增加,其脑动脉壁MMP-2、MMP-9活性迅速增加,在术后1个月基本达最高峰并一直持续至4个月。治疗组仅发现部分动脉呈瘤前病变,无明显的动脉瘤产生,其动脉壁MMP-2、MMP-9活性被明显抑制,随着大鼠血压的增加,MMP-2、MMP-9活性仅有轻度增加,无明显的活性高峰出现。结论多西环素可能通过抑制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异常增高的MMP-2、MMP-9活性,从而阻止脑动脉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老年大鼠分为2组缺血预处理10min再灌注24h再次缺血24h组(PI)及单纯缺血对照组(CI),采用尼龙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及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大鼠大脑皮质bcl-2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PI组较CI组缺血皮层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PI组缺血皮层凋亡细胞较CI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使缺血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增强,抑制凋亡细胞产生,说明缺血预处理对再次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 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和吡格列酮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测量脑梗死体积,检测脑组织中IL-6、iNOS和NO含量,采用HE染色及Nissl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比较,吡格列酮预处理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或P<0.01),脑组织中IL-6、iNOS和NO含量降低(均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其脑组织神经细胞受损程度更小.结论 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和NO神经毒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藻酸双酯钠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时间藻酸双酯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方法 经大鼠颈内动脉将一线栓插入右侧大脑中动脉1.5h后再灌注24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在再灌前30min或再灌注后5h经腹腔给予相同剂量的藻酸双酯钠。流式细胞术测定受损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凋亡率,同时观察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藻酸双酯钠治疗组神经功能障碍较非治疗组明显减轻,相应的藻酸双酯钠治疗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受抑制、细胞凋亡减少。不同给药时间点组间上述指标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 藻酸双酯钠可以减轻脑组织神经元再灌注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抑制受损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是其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1/R)血-脑脊液屏障(BBB)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脉通组、尼莫地平组,后3组又分为脑缺血(I)3h和I/R6、12、24h,3、6d时间点。观察脑组织含水量、病理变化、免疫球蛋白(IgG)表达。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升高,IgG漏出增加,BBB通透性增加。脑脉通降低脑组织含水量(I/R24h、3d)、减少IgG漏出(I/R24h~6d)、降低BBB通透性。结论脑脉通改善I/R脑损伤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BBB通透性、降低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正常大脑、脑梗死对侧及梗死侧大脑脑组织上清液对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腹膜后脂肪组织进行ADSCs分离培养;用正常脑组织上清液、脑组织梗死侧及对侧脑组织上清液对ADSCs进行诱导,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阳性率.结果 (1)脑梗死侧组诱导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率均高于其他组(P<0.05).(2)脑梗死对侧组及正常对照组诱导组NSE、MAP-2、GFAP表达率均高于未干预组(P<0.05).结论 脑梗死侧及脑梗死对侧组织上清液均能诱导大鼠AD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表达神经细胞标志物,但前者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羚蝎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3组,用MCAO法复制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脑组织ATP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再灌注后3 h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显著低于模型组,治疗组Na -K -ATPcase、Ca2-ATPcase、Mg2 -ATPcase活性均较模型组高(P<0.01或P<0.05).结论羚蝎胶囊能提高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组织ATP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源的一氧化氮(NO)和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对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闭塞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给予不同剂量选择性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脑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硝基酪氨酸(NT)表达,RT—PCR法检测Bcl-2表达的变化,并与溶剂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NO含量和NT表达下降,Bcl-2表达升高,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中,nNOS来源的NO/ONOO^-可下调Bcl-2表达并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环氧合酶2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8组:假手术组,缺血2h组,缺血再灌注3h、6h、12h、24h、48h、72h组,每组10只。评定神经功能损伤,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脑组织环氧合酶2 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表现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缺血2h组环氧合酶2 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比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再灌注后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12h环氧合酶2的mRNA表达达高峰(0.92±0.30),再灌注24h环氧合酶2的蛋白产物表达达高峰(0.72±0.18),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环氧合酶2基因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呈动态变化过程,环氧合酶2可能与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注射用尼莫地平脂质体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70只SD大鼠分为注射用尼莫地平脂质体(nimodipine liposomes for injection,NDLI)1.00mg/kg组、NDLI 0.50mg/kg组、NDLI 0.25mg/kg组、尼莫地平组(1.00 mg/kg)、溶媒组(10 mL/Kg)、假手术组和缺血模型组.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检测梗死灶体积、脑含水量、脑匀浆生化指标和脑组织学.结果:NDLI 1.00 mg/kg、0.50 mg/kg和0.25 mg/kg均能够显著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行为学评分,缩小梗死灶体积,减少脑含水量,提高脑组织内Na+,K+-ATP酶、Ca2+-ATP酶、谷胱甘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乳酸和一氧化氮含量,并能改善脑组织损伤.结论:NDLI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