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崔国恒 《鱼雷技术》2007,15(3):55-58
潜艇使用声自导鱼雷连续射击是提高潜艇战斗力的有效途径,研究了潜艇使用声自导鱼雷对双目标连续攻击问题,分析了攻击过程中鱼雷使用的基本要求,解决了鱼雷自导装置互导、爆炸相互影响和航行途中相互碰撞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潜艇攻击护航运输编队和战斗舰艇编队的射击阵位进行深入分析,制定了潜艇在占领不同射击阵位时所应采用的连续射击方案及组织实施措施,为潜艇部队组织实施连续射击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潜艇鱼雷攻击的过程,给出了在鱼雷攻击中占领发射阵位的全过程及所用到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简化,能够比较迅速、准确地解决实际作战问题,特别是对作战系统占位机动软件的编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对抗条件下火箭助飞鱼雷的射击效率,根据火箭助飞鱼雷典型对潜作战过程,以命中概率作为射击效率的评定指标建立了基于对抗的命中概率模型,研究了潜艇使用噪声干扰器对抗来袭鱼雷的对抗模型,分析了火箭助飞鱼雷反对抗策略,通过仿真计算,定量分析了主要因素对火箭助飞鱼雷命中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噪声干扰器对抗条件下,射击距离和潜艇航速是影响命中概率的主要因素,目标信息的完整程度对命中概率的影响很大,旨在为实战条件下水面舰艇部队提高使用火箭助飞鱼雷的有效性及反潜作战能力等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崔国恒  何静 《鱼雷技术》2006,14(2):57-60
2条鱼雷连续射击攻击1个目标在潜艇攻击中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潜艇使用声自导鱼雷连续攻击过程中,前雷命中目标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爆炸噪声对后雷雷体、机械部件和自导装置的影响。经过爆炸定量计算,结合鱼雷的声自导原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控制2条鱼雷的出管时间间隔和优选鱼雷攻击阵位的方法,实现鱼雷连续射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线导+尾流自导鱼雷射击阵位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线导+尾流自导鱼雷的命中概率,需要以合适的角度进入目标尾流。本文依据线导鱼雷的现在方位导引法进行了仿真,探讨了鱼雷进入尾流的角度与初始敌舷角、初始射距和目标航速的关系,定量分析了各自对尾流进入角度的影响程度,并根据线导鱼雷进入目标尾流的概率,获得了线导鱼雷采用现在方位导引法时的有效射击阵位,并与采用前置点导引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射击阵位对鱼雷攻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潜射声自导鱼雷两雷平行航向齐射遮盖目标散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潜艇使用声自导鱼雷两雷平行航向齐射攻击目标的数学模型,对两雷平行航向齐射遮盖目标散布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潜艇以一定的精度解算出目标运动要素的情况下,在中等射距、允许的目标舷角范围内,声自导鱼雷两雷平行航向齐射可以遮盖目标散布;目标散布随目标舷角的变化有最小值,但两雷齐射声自导搜索带始终能够遮盖目标散布;随射距的增大,潜艇可以选择的射击阵位范围减小,为了扩大射击阵位的选择范围,潜艇应适当控制射距.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水面舰艇编队的防潜效能,有效预测威胁潜艇的可能攻击行为,对不同态势下,潜艇对编队的攻击意图深入研究;研究过程中,首先以基于Markov过程的潜艇占位能力模型为基础,研究潜艇在不同态势下对水面舰艇编队的占领阵位能力;随后通过潜艇在不同位置的占领阵位能力指数,构建攻击意图模型,分析潜艇在不同阵位时对编队的攻击意图,最终为编队防潜作战提供决策建议;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和分析,证明该方法可用、有效。  相似文献   

8.
在鱼雷武器攻击前需要火控系统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给出在一定射击阵位下的鱼雷最大命中概率(MHP),为指挥员进行鱼雷攻击决策提供依据.考虑到为使模型简单明了且便于装机使用,将命中概率作为发射时几何运动特性的函数,通过一级近似得到鱼雷最大命中概率模型,并进行了回归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指挥员快速评估射击效果并进行攻击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潜艇作战的特点是隐蔽接敌,出其不意地给目标以致命的大击,其隐蔽性直接影响潜艇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文中提出了隐蔽势的概念,并利用动态规划方法研究了潜艇占领射击阵位的最优隐蔽机动航路,其结论与常规经验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自导鱼雷射击禁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发挥鱼雷武器的威力,保证编队内我方兵力的安全,研究了自导鱼雷的射击禁区,介绍了鱼雷射击禁区的定义及影响射击禁区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射击禁区的划分原理。以MK46鱼雷为例,对鱼雷管装发射、直升机空投发射和火箭助飞发射等3种不同发射方式的射击禁区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计算,给出了不同发射方式的射击禁区图,为进一步计算我方兵力是否落入鱼雷射击禁区内及寻找退出鱼雷射击禁区的方法提供借鉴,为自导鱼雷作战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反潜巡逻机使用空投鱼雷攻潜作战的过程,探讨了空投鱼雷攻潜作战的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目标定位的散布误差以及空投鱼雷入水的散布规律。根据自导鱼雷的工作原理,给出了目标检测模型和命中判定模型,阐述了反潜巡逻机使用空投鱼雷攻潜的基本方法以及投雷参数的解算方法。采用蒙特卡洛法仿真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与命中概率的关系,得出的结论可为反潜巡逻机空投鱼雷攻潜作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潜舰导弹被动声纳引导攻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潜艇被动声纳在存在会聚区条件下的远程探测能力,探讨了单站纯方位目标定位的方法和被动声纳引导下导弹攻击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真勇  郑援  吕海平 《鱼雷技术》2011,19(2):129-133
潜艇的鱼雷防御性能主要包括潜艇的水声对抗性能和其自身性能。潜艇规避鱼雷时,针对潜艇自身机动性能对潜艇生存概率的影响问题,建立了仿真所需要的鱼雷声学模型和实体机动模型,构建了干扰器作用下的鱼雷发现距离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不同最大航速、不同加速性能时潜艇的生存概率,分析了潜艇机动性能对潜艇生存概率的影响,结论是潜艇的机动性能对潜艇防御鱼雷有着一定的影响,可以通过提高潜艇自身机动性能来提高潜艇防御鱼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国外新型金属材料及焊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增强其自身的防护力、战斗力与生存力,提高机动性,减少维修,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各国海军都在积极开展新型金属材料以及焊接技术的研发。文中介绍并分析了美国HY系列高屈服强度高韧性结构钢及其配套铸锻钢、非耐压壳体用HSLA-80和HSLA-100结构钢以及新型焊接材料与工艺;日本NS系列耐压壳体结构钢;法、俄、英、德、澳等国的潜艇用高屈服强度高韧性结构钢及其新型焊接材料与工艺。重点介绍了美海军舰艇使用的低匹配强度焊缝,高强度耐腐蚀紧固件以及正在使用的具有高韧性、可焊性、耐海水应力腐蚀的低成本Ti-5111钛合金,这些新型材料与技术将对潜艇的作战性能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东俊  黎潇  米杨 《兵工学报》2020,41(5):958-966
潜艇探测能力是在实战对抗中获取作战优势的先决条件。声探测作为潜艇最主要的感知探测手段,与潜艇姿态、敌我相对位置、作战行为和环境有密切关系,静态声探测指标无法满足推演评估需求。从实战过程中潜艇运动行为对声纳实际探测能力的影响关系出发,构建了基于交战进程的潜艇行为运动方程和声纳机理方程复合函数,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声感知交战行为机理方程,结合航行试验数据进行了案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行为机理方程揭示了声纳探测能力随潜艇姿态、空间位置、航速等运动变量变化的随动规律,是构建潜艇作战试验动态仿真推演评估系统的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直升机投雷一般采用单雷射击的现状,提出了采用直升机悬停双雷齐射的方法。通过对双雷齐射搜索面的组织、目标可能位置区域、齐射射击瞄准点的选取以及潜艇规避机动模型的分析,建立了潜艇纯机动规避情况下鱼雷命中概率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单雷射击相比,双雷齐射可有效提高对目标的发现概率,并能弥补单雷射击在大舷角时命中概率较低的不足,在相同发现概率条件下双雷齐射对目标的射击距离更远。  相似文献   

17.
突击潜艇对航母可生存性影响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航母与突击潜艇之间作战问题的复杂性,以及航母可生存性评估的重要性,提出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突击潜艇对航母可生存性影响评估方法。对航母与突击潜艇对抗作战流程进行描述,分析对抗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定义相关的描述变量;对航母可生存概率、航母受多次攻击的概率和突击潜艇毁伤数量期望等描述对抗效能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并通过实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升航母编队反潜力量的作战能力以及自身的防护能力是提升航母可生存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现代舰艇采用高强度合金钢等材料做壳体和双层壳体的多密封舱室结构,使其抗爆炸冲击能力大大加强。为了有效打击大型水面舰艇,尤其是多层壳体的潜艇,必须增大鱼雷战斗部的威力。针对现代舰艇多层壳体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破-侵-爆串联聚能鱼雷战斗部的设想,给出了该战斗部的结构组成以及作用目标的机理,该战斗部利用爆炸成型弹丸、随进弹丸和聚能装药联合多次作用目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鱼雷战斗部的威力,并从理论上探讨了该战斗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