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跟踪我院CT室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所检查的45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CT、MRI影像学检查,并观察CT及MRI表现。结果CT表现为扇形,内部密度分布不均匀;MILI能清晰显示较小的出血病灶。结论CT及MRI可作为出血性脑梗塞诊断的重要工具,且MRI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175例腔隙性脑梗塞的CT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腔隙性脑梗塞的CT和临床特点,为该病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清华大学医院175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的临床和CT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女之比为1.5∶1;以60~79岁病人较多,占73.2%;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结论60~79岁的男性应成为放射科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腔隙性脑梗塞的CT和临床特点,为该病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清华大学医院175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的临床和CT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女之比为1.5;1;以60~79岁病人较多,占73.2%;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结论60-79岁的男性应成为放射科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50例脑梗塞患者及50例非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塞患者与50例经CT、MRI证实非脑梗塞患者的彩超检查颈动脉结果比较。结果脑梗塞组彩超检查结果的斑块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彩超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诊断,为脑梗塞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其方法方便、无损害。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病。早期明确诊断。争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缺血性坏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溶栓治疗的发展.提出了超早期脑梗塞的概念。超早期脑梗塞是指发病6小时内的脑梗塞。此期由于神经细胞处于肿胀时期尚未完全坏死.故CT检查常无明显异常改变,故临床较难确诊。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我院收集的23例超早期脑梗塞患者的CT改变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生早期明确诊断率,为治疗赢得时间.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老年人脑梗塞临床特点,本文收集了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120例脑梗塞患者资料,并与同期住院98例中青年脑梗塞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诊断依据2006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全部经CT或MRI证实。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脑梗塞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价值及最佳复查时间。方法 20例颅脑损伤患者首次CT检查后,分别与2、5、7天CT复查扫描,结合临床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CT表现。结果 外伤性脑梗塞在颅脑外伤后3天的出现率约为50%,继发于脑挫裂伤,脑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骨骨折;7天以内的发现的梗塞占80%。结论 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塞的最佳复查时间为7天以内,外伤后及时复查CT是确诊外伤性脑梗塞的可靠手段,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科于1994~1997年收治糖尿病357例,其中合并脑梗塞50例,占14%,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合并脑梗塞,男38例,女12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4.5岁。本组脑梗塞患者符合1986年11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且符合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42例在脑梗塞之  相似文献   

9.
脑梗塞是指血管阻塞而造成的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在急性脑血管病(卒中)中脑梗塞占半数以上,根据文献统计占50%-80%,多数发生于老年人,自CT机的应用以来,此病的诊断的正确率明显提高。自本院2007年使用CT以来,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准确信息,现我们对以前的200例脑梗塞病例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邢光普  胡跃 《工企医刊》1998,11(5):67-67
无症状性脑梗塞早期诊断困难常可导致脑卒中发病的不良后果被引起重视。我院于1994年10月~1997年10月收治经头部CT确诊31例,现就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均经头部CT明确诊断的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T诊断早期脑梗塞的应用效果与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早期脑梗塞患者,20例患者均接受CT扫描检查.对早期脑梗塞患者的病变血管分布情况和CT血流动力学差参数进行观察.结果:20例患者中以左侧大脑区域脑血管阻塞最多,为40.00%,其他依次为右侧大脑区域(25.00%)、基底节区域(15.00%)、桥脑区(10.00%)、小脑区域(10.00%);脑梗塞区和半暗带区与健侧正常对照区对比脑血流流量、脑血流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脑梗塞诊断中采用CT检查的应用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2~24h内急性脑梗塞病人26例,先行CT平扫.后行常规MR成像及DWI检查,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急性期(2~6h)脑梗塞6例,CT检查阴性,其在SE-T2WI及FLAIRT2WI序列上均未见明显显示,而DWI均显示了不同程度高信号;急性期(6~24h)脑梗塞20例,只有6例CT提示有较明确新鲜病灶.DWI对急性期脑梗塞的显示优于常规MR序列.结论:DWI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塞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张新连  张宁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1023-1024
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威胁着人民的身心健康,尤其是青年脑梗塞患者近年来日见增多,占全部脑梗塞的2%~20%。本文对60例经头颅CT和MRI检查证实的青年脑梗塞病人进行病因分析及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4.
从CT检查作为对照,对47例1临床误诊为其他疾病的脑梗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T征象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及其误诊的可能原因。笔者认为:脑梗塞的临床表现主要与病灶的大小、数日、部位及灶周水肿有关。在脑梗塞与脑出血鉴别困难情况下,建议行CT扫描以定性和定位。  相似文献   

15.
轻型脑出血与脑梗塞临床上鉴别较难,常易误诊,因二者治疗有别,故需及早诊断。目前,在我国CT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本文旨在寻求一种简便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CT、核磁共振(MRI)的广泛应用和对脑梗塞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应用溶栓方法治疗急性脑梗塞重新受到重视,我们采用尿激酶对急性脑梗塞病人分别进行动脉、肢体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治疗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并发症,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通过MRI、CT的检查证实为外伤性脑梗塞,总结11例该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多发生于一侧基底节区,以左侧多见,主要临床特点为外伤后伴有或不伴有短暂意识丧失,伤后1~24 h出现肢体瘫痪,其CT表现常迟于临床症状、体征的表现,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本病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CT或MRI复查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率,药物及对症综合治疗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与核磁共振( MRI)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与MRI检查。回顾性地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及阳性检出率。结果 MRI对腔隙性脑梗塞的检出率(100%)明显高于颅脑CT(27.6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敏感度明显高于颅脑CT,并能清晰显示病变的特点,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侯继文  徐国 《工企医刊》1995,8(2):18-19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简称脑梗塞)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见病因是动脉硬化和高血压造成血管壁损害,致使血流缓慢,血液粘度增加导致脑梗塞。本文对126例脑梗塞病人的临床特点、CT改变及预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梗塞是由于局部脑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其供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部分坏死的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数患者往往有颈椎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或高脂血症等病史,部分病人曾有过瞬间昏厥。通常发病突然,大多在清晨起床时出现头昏、恶心、站立不稳,同时可伴有病侧头痛或者肢体无力等症状。脑梗塞病人的影像学诊断,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后,才能在CT片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