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内脏脂肪的影响。 方法筛选超重、肥胖T2DM患者80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符合(7%≤HbA1c≤11%),随机分成2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对照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利拉鲁肽组),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body weight,WT)、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总胆固醇(total 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及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FPG、TC、TG、LDL-C、HbA1c、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WT、WC、BMI、 FPG、HbA1c、TC、TG、LDL-C、FINS、HOMA-IR、VFA较治疗前均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利拉鲁肽组WT、WC、BMI、VFA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利拉鲁肽组与每日应用胰岛素剂量比对照组减少(P<0.05)。VFA降低与WT、WC、BMI降低呈正相关(P<0.05)。 结论利拉鲁肽应用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内脏脂肪,具有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口服降糖药(OAD)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1例既往使用OAD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改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体质指数(BMI)、C-肽(空腹及餐后2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FPG、2hPG、HbA1c、体重、BMI、TC、TG、LDL-C均有明显下降(P均<0.01).C-肽(空腹及餐后2h)未发现明显变化(P>0.05).低血糖发生率为3.23%.结论 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地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减轻体重,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T2DM患者175例,根据有无合并NAFLD分为合并NAFLD组(A组)及不合并NAFLD组(B组).分别测定患者身高、体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血清铁蛋白(SF)及空腹胰岛素(FINS),并根据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根据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A组TG、LDL-C、SF、FINS、HOMA-IR均较B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合并NAFLD为因变量,以TG、LDL-C、SF、FINS、HOMA-IR为自变量,行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为FINS、TG、OR分别为1.039,1.75.结论:T2DM合并NAFLD患者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更明显.T2DM合并NAFLD患者TG、LDL-C、SF水平较不合并NAFLD患者升高.FINS、TG水平的升高可能增加T2DM合并NAFLD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口服降糖药后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24例,予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体重、腰围、血压、BMI、血脂、血糖控制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体重、BMI、腰围、SBP、DBP、FBG、2h PBG、TC、TG、Hb A1c、HOMA-IR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而空腹C肽及HOMA-%B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且无严重低血糖反应。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可有效控血糖,降低体重,改善血脂代谢及β细胞功能和减轻胰岛素抵抗,且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月6月~2011年6月40例GDM患者作为观察对象(GDM组),2型糖尿病(T2DM)组(T2DM组)为同期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均为女性,共40例,另选择同期入院的健康孕妇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APN的变化,以及将GDM患者APN为应变量,与BMI、TG、HDL-C、FINS、HOMA-IR等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T2DM组、GDM组的BMI、FPG、TG、TC、HDL-C、LDL-C、FINS、HOMA-IR、APN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组与GDM组的BMI、FPG、TG、TC、HDL-C、LDL-C、FINS、HOMA-IR、APN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APN水平与BMI、TG、HDL-C、FINS、HOMA-IR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GDM患者APN水平降低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检测GDM患者的APN对指导临床GDM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初步评价2型糖尿病(DM)患者血脂代谢异常情况.②方法 选择2型DM并发脑梗死患者86例,单纯脑梗死患者52例及正常对照90例,按常规空腹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清脂质成分的差异.③结果 2型DM并发脑梗死组血清TC、TG、LDD-C、ApoB、水平较对照组及单纯脑梗死组明显升高(P<0.01 ), 血清HDL-C、ApoA-1水平较对照组及单纯脑梗死组明显降低(P<0.01).④结论 2型DM并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故应及早对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中医痰瘀证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为T2DM的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新诊断住院T2DM患者,分为痰瘀组、非痰瘀组各30例,入院次日晨抽血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凝血]因子Ⅰ(Fib),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上述指标与痰瘀证的关系。对照组30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结果:两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PG、Fins、Fib、TC、TG、HDL-C、LDL-C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痰瘀组与非痰瘀组比较,FPG、TC、TG、H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质量指数(BMI)、LDL-C、Fib、HOMA-IR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痰瘀证与T2DM胰岛素抵抗相关,高胰岛素血症可作为T2DM痰瘀辨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对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合并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APOA、APOB、空腹胰岛素(FINS)、IMT,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BMI、WHR、FINS、HOMA-IR、LDL-C、TG、IMT较非脂肪肝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APOA、APOB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更易出现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栓形成患者脂联素水平与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无脂代谢紊乱及严重并发症组,伴急性脑血栓形成组(T2DM+CT),伴混合性脂代谢紊乱组(T2DM+HL)各20例,健康成年人为正常对照组20例,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抽空腹静脉血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及脂联素,计算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血浆脂联素水平与体重、腰围、臀围、BMI,WHR、TG、TC、LDL-C、VLDL-C及HOMA-IR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早期脂联素浓度降低,并发脑血栓形成者显著降低,伴有脂代谢紊乱者降低更为显著,脂连素水平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脂高糖膳食对中国汉族青年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影响。方法我室招募健康在校大学生自愿者56名[(22.89±1.80)岁],于7d平衡膳食后给予低脂高糖膳食6d,分别在第1d、8d、14d清晨收集受试者人类学指标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胰岛素(Insulin)、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100(ApoB-100)浓度。结果经过6d低脂高糖膳食以后,健康男性青年血清HDL-C升高,而体质量(Weight)、体重指数(BMI)、TC及LDL-C降低;健康女性青年血清TG、胰岛素升高而TC及LDL-C降低。根据BMI分别将男女受试者分为高、中、低BMI3组分析发现,尽管某些变化不具有显著性,高、中、低BMI3组都出现TC及LDL-C降低;男性低BMI和高BMI组出现血清HDT-C及ApoA-Ⅰ显著升高,其它各组膳食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TG升高只在女性低BMI和中BMI组中出现。结论不同性别、BMI的健康青年低脂高糖膳食后的血脂及载脂蛋白改变不相同,但均没有发现HDL-C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张红阳  侯丽辉  李妍  王颖  徐芳 《浙江医学》2019,41(18):1971-1974,1982
目的探讨肥胖指标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收集321例PCOS患者BMI、腰围、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等肥胖指标资料,同时检测TG、TC、HDL-C、LDL-C、载脂蛋白A1(ApoA1)、ApoB、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糖脂代谢指标,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肥胖指标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评估各肥胖指标对PCOS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4项肥胖指标分别与TG、TC、ApoB、ApoB/ApoA1、FPG、FINS、HOMA-IR呈正相关(均P<0.05),与HDL-C、ApoA1呈负相关(均P<0.05);仅WHR与LDL-C呈正相关(P<0.05)。腰围对TG异常的预测价值最高,其AUC、Cut-off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06、85.5cm、0.677、0.484。4项肥胖指标中仅WHR对TC异常有预测价值,其AUC、Cut-off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06、0.87、0.675、0.463。BMI、腰围、WHtR对HDL-C异常均有预测价值,其中BMI的预测价值最高,其AUC、Cut-off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07、26.65kg/m2、0.339、0.706。4项肥胖指标对LDL-C异常的预测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腰围、WHtR、WHR、BMI,其中腰围的AUC、Cut-off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580、79.5cm、0.790、0.625。BMI对ApoB、ApoB/ApoA1、FPG、FINS、HOMA-IR异常的预测价值均最高,其AUC分别为0.667、0.660、0.741、0.812、0.863。结论肥胖指标对PCOS患者糖脂代谢异常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BMI、腰围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艾塞那肽加二甲双胍组(A组)70例、预混胰岛素加二甲双胍组(B组)78例,测治疗前后6个月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结果两组FBG、P2hBG、HbA1c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重、BMI较治疗前下降,而B组较治疗前上升(P<0.05)。两组TG、TC、HDL-C、LDL-C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发生较B组少(P<0.05)。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较好,低血糖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参芪健脾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服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加服参芪健脾汤,连续治疗8周,观察症状、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A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能明显改善症状(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BMI、FINS、IAI、TC、LDL-C、FIB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显著(P〈0.05,P〈0.01),两组FBG、TG、HDL-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健脾汤与二甲双胍联用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血清中内脂素、瘦素及其他指标的表达水平、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性别和年龄匹配的T2DM患者82例(T2DM组)和健康者71例(健康对照组),测定其血清内脂素、瘦素、胰岛素及血脂、血糖水平。结果 T2DM组的内脂素、瘦素、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 h FPG、2 h FINS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 组中内脂素与体质量指数(BMI)、FINS、HOMA-IR、TC、TG、LDL-C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成负相关(P<0.05);瘦素与BMI、FINS、HOMA-IR成正相关(P<0.05)。结论 T2DM 患者血清中内脂素及瘦素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者,与血脂、血糖及胰岛素密切相关,可能成为T2DM新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清尿酸(SUA)的关系。方法:将94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进行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尿酸(SUA)、空腹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BMI、WHR、FINS、HOMA-IR、LDL-C、TG、SUA较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年龄、性别、血脂调整后血尿酸水平高者发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提高(OR=1.113,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更明显,SUA的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MET)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指数(BMI)、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N)、空腹胰岛素(Fins)、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T2DM患者分为A、B两组各40例,均采用胰岛素治疗,A组同时合用二甲双胍,观察治疗8周前后上述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TG降低、HDL-C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变化非常显著(P〈0.01);A组BMI、TC、FN、HOMA-IR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Fins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Fins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其余相应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更好控制血糖、降低体重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高凝状态,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超重和肥胖2 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 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2 月—2019 年10 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初治的超重或肥胖T2DM 患者9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 例。对照组用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达 格列净。所有患者连续治疗12 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腰围、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 腹血浆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PG)、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 胰岛素(2 hINS)、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稳态胰岛β 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胰 岛素敏感指数(ISI),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BMI、腰围、HbA1c、FPG 及2 hPG 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DBP、SBP、TG、TC、HDL-C 及LDL-C 的差值 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FINS、2 hINS、HOMA-IR、HOMA-β 及ISI 的差值高于对照组 (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7.08% 和2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超重和肥胖T2DM 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和BMI,解除患者体内高 血糖毒性作用,调节糖脂代谢,保护胰岛功能且安全性好;对于降低超重和肥胖T2DM 患者的体重,提高疗 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康志强 《中国医疗前沿》2012,(20):21+92-21,92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二甲双胍及预混胰岛素治疗未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90例入选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预混胰岛素组、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组,给予口服最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及胰岛素治疗至少2个月,在此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注射液,观察3个月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BMI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3月后HbAlc、FPG和PPG、BMI均较前降低(P〈0.05)。结论使用艾塞那肽可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并对降低体重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 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住院T 2DM患者104例,根据肝脏B超检查结果分为NAFLD组(n=56)和非NAFLD组(n=48),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各个相关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NAFLD组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清葡萄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水平(UA)均显著高于非NAFLD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低于非NAFLD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BMI、TG是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 2DM合并NAFLD与肥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张楠  姜天  孙莉  代芳  章秋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5):521-525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肥胖或超重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水平,并探讨其与体质指数(BMI)、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213例,根据BMI分为T2DM肥胖超重组(BMI≥24.0 kg/m2,127例)和T2DM非肥胖超重组(BMI<24.0 kg/m2,86例),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114例)。记录受试者血压、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及FGF21水平。结果 各组舒张压、体质量、BMI、TG、HDL-C、LDL-C、HbA1c、FBG、FINS、HOMA-I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非肥胖超重组FGF2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2DM肥胖超重组FGF2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2DM非肥胖超重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2DM肥胖超重组FGF21水平与BMI、FINS、HOMA-IR呈正相关(rs=0.312、0.311、0.24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b=3.654,95%CI(1.543,5.764)〕、FINS〔b=1.310,95%CI(0.537,2.082)〕是T2DM肥胖超重组FGF21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2DM肥胖或超重患者血清FGF21水平升高,且与BMI、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FGF21可能用于预测糖尿病、肥胖的发生,并成为治疗糖尿病、肥胖的新一代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