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1-2],其中以肺腺癌最为高发,其发病率几乎占肺癌的50%[3]。对于多数患者而言,传统的肺腺癌切除手术病死率高,晚期患者难以进行手术,只能以放化疗等全身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较差。近十几年来,肺腺癌基因靶向药物的应用逐渐成为最受欢迎的领域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是肺腺癌众多驱动基因中最常见突变类型[4]。有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2.
<正>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则是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占85%左右。Ⅰ-ⅢA期被认为是早期肺癌[1],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可切除的NSCLC患者通常采用手术和辅助化疗治疗,然而这些患者复发和死亡风险仍然很高[2]。NSCLC的免疫治疗发展迅速,自2015年以来,免疫治疗一直在改变不同环境下NSCLC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库显示,肺癌仍然是导致全球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且大多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总体预后较差[2,3]。胸部CT和肿瘤组织活检是目前肺癌早期筛查、监测病情进展、评估治疗效果的主要临床方法[4]。然而目前在高危人群中进行胸部CT和组织活检的比例并不高[5]。因此一种新型肿瘤检测方式:液体活组织检查,已成为近几年癌症管理中的关键工具。  相似文献   

4.
<正>肺癌是我国及世界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1]。全球癌症流行病学数据库(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GLOBOCAN)[2]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肺癌发病数占全球的37%,死亡数占39.8%,且多数肺癌患者诊断以临床晚期为主,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3]。就医延迟为患者首次发现症状或不适后未及时就诊于医疗机构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正>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GLOBOCAN 2020估计在2020年原发性肺癌(发病率为11.4%)是仅次于乳腺癌(发病率为11.7%)发病率居于第二位的肿瘤,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达18%)[1]。临床研究证明癌症患者易并发血栓[2-3],癌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9倍[4],且VTE的发生会使癌症患者的死亡可能性增加2~6倍,  相似文献   

6.
<正>微乳头型肺腺癌(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with 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AC)属于一种具有高度恶性潜能的独特组织学亚型的肺癌,具有高度侵袭性,常伴早期淋巴结转移及广泛的淋巴管瘤栓,具有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是肺腺癌患者预后差的一项重要因素。MPP是指中央缺乏纤维血管的位于肺泡间隙或包围在结缔组织薄壁内的细胞簇[1-4]。1997年Silver和Askin首次描述了肺癌的MPP[5]。2011年2月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协会(IASLC/ATS/ERS)发表相关文献,把MPPAC列为肺腺癌新的组织学类型[1]。  相似文献   

7.
<正>据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发布,肺癌的发病率排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一位[1]。作为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am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5%,主要包括腺癌和鳞癌[2]。由于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及筛查尚未普及,我国肺癌患者的基数较大,多数确诊时已是晚期,预后较差。既往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是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其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3]。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人口规模的增加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癌症发病例数约占全球的23.7%,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1]。有数据[2]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癌症约482万例,死亡病例约321万例,其中肺癌最为常见。癌症重在尽早发现,根据患者的疾病分期、适应证、合并症等情况确定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2022年中国预计有4 796 996例新发的癌症病例以及3 193 744例癌症死亡病例,其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首位[1-2]。肺癌依据病理类型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前者约占85%,严重威胁国民健康[3]。  相似文献   

10.
<正>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第2位、死亡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11.4%,死亡率约为18%,其中约90%肺癌患者死亡原因为远处转移[1]。现代医学认为,肺癌转移与肿瘤微环境动态改变密切相关[2],通过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可改善肿瘤微环境,从而抑制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功能,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目的[3]。研究[4]表明,扶正类中药在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和预防肿瘤转移方面的疗效比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正>据2020 GLOBOCAN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预估肺癌病例约220万例,约占癌症总病例数的11.4%,在所有癌症中发病率排名第二,在癌症死亡病例中,肺癌依旧是最主要的死因[1]。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依然高居榜首,截止到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约457万例,其中新发肺癌约82万例,占新发癌症总数的17.9%,癌症死亡约300万例,其中肺癌约占癌症死亡总数的23.8%[2]。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癌通常采用联合治疗,包括手术、全身治疗(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和局部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正>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在近50%的癌症患者及超过70%的晚期癌症患者中癌痛从中度到重度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癌痛是肿瘤姑息治疗中需优先解决的问题[2]。有效的疼痛治疗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正>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新发胰腺癌49.6万例,有46.6万人死于胰腺癌,居于全球癌症死因第7位[1]。胰腺癌5年存活率约6%[2],其主要原因包括胰腺癌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3],发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等[4]。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获得根治和长期生存的唯一手段,但30%~40%的患者因局部血管受侵犯而无法接受外科手术,平均生存期仅6~9个月,这部分病例被称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LAPC)[5]。如何通过综合治疗提高LAPC的转化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正>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据全球癌症统计报告2020年的数据统计,全球肺癌新发病例约220万例,发病率居第二位(11.4%)[1];2018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数均列于首位[2]。肺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治疗效果取决于患者的特征、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以及评估的生物标志物,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治疗方案不同。因此,准确地判断肺癌的病理类型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临床用于鉴别肺癌病理类型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  相似文献   

15.
<正>微流控技术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以在微纳米尺度空间中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生物技术[1,2],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可以构建各种微环境,实现多种细胞间共同培养,为细胞生长提供一种与人体高度近似的环境[3,4],如肺芯片[5,6]、血管芯片[7]、肠芯片[8]、肝芯片[9]、肌肉芯片[10]等。芯片上的器官(organs-on-a-chip,OOC)是指使用3D培养技术对干细胞进行分化诱导进而形成类似于目标器官或组织的技术[11],相比于广泛使用的Transwell方法[12],它不需要使用专门设计的流动腔来模拟流体剪切力等生理特征,可以取代动物实验模型,降低药物开发成本,为药物递送和毒性筛选提供更好的平台[13]。  相似文献   

16.
<正>乳腺癌已超越肺癌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也是全世界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腋窝淋巴结(ALN)的状态对乳腺癌分期、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也是术后放化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2]。术前对ALN状态的准确评估,对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目前判断乳腺癌患者ALN状态主要依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或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但两者均属于有创检查,患者创伤大,恢复周期长,且可能出现并发症[3]。  相似文献   

17.
<正>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唯一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但重症肺炎间质性纤维化终末期合并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单纯肺移植后,肝脏会进一步恶化,并不能存活,这类患者需要行肝肺联合移植[1]。1987年Wallwork等[2]报道了世界上首例成功实施的心肝肺联合移植术。1994—2019年,美国共实施肝肺联合移植术93例[3]。国内相关报道较少,仅曾妃[4]、王跃斌[5]、王白羽[6]等有过3例报道,  相似文献   

18.
<正>头颈部恶性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六位[1],可发生于唇、舌、鼻咽、口腔、甲状腺和喉等多个部位[2]。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口腔癌的发病率最高,且由于口腔癌起病隐匿,早期发现和诊断率低,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3]。目前,口腔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由于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化学治疗仍然是大多数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显示,女性乳腺癌(11.7%)已超越肺癌(11.4%)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 type,H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 2 negative,HER2-)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约占乳腺癌的70%[2]。HR+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为内分泌治疗,其中常用的药物有他莫昔芬、氟维司群和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  相似文献   

20.
<正>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全球首位[1]。根据病理分型,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其中NSCLC患者占85%[2]。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故患者5年生存率不超过20%[3],特别是Ⅳ期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5.3%[4]。根据CSCO诊疗指南,含铂双药化疗仍是NSCLC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