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4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制造系统随之产生。先进制造系统主要具有设备利用率高、快速应变能力、自主能力和复杂的通信网络等特点。传统的监控系统学习机制无法满足集成化先进制造系统中所监控的对象多层次结构、设备种类繁多等特点。本文在分析先进制造系统的特点基础上,对专家系统的学习机制进行了改进,满足了新近制造监控系统的。这种改进机制可以缩短故障诊断时间,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2.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也是实现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虽然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互联互通、系统集成等多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应用,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传统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多基于MES或ERP系统的历史数据,通过统计过程控制(SPC)来实现产品质量控制,缺乏实时性,而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是不同设备选用的接口、协议等存在差异,无法与系统实现实时性数据传输,或者由于不明确的质量数据需求,导致数据量不足或数据资源浪费。为了实现智能制造所要求的质量数据在线测控系统的互联互通与实时采集分析,解决智能设备生产过程状态参数监测、实时传输等问题,本文将提出一系列与智能设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相关的标准化体系,同期开展的标准制定工作,将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国内先进的智能压力检测显示设备为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板带厂四辊可逆式冷轧板机研制了智能压力测量系统,解决了该冷轧机压力测量系统老化,控制精度下降(由于最初设计的3%下降到10%左右)无法满足现行生产工艺要求的问题,使轧机的控制精度达到0.5%,并具有自动记录等功能,大幅度提高了板材轧制的成品率及工艺精度,操作容易.  相似文献   

4.
针对开发一套智能化磁瓦内部缺陷检测设备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深度一维卷积网络的智能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原始时域信号训练深度一维卷积网络,利用卷积网络逐层挖掘信号隐藏特征能力完成智能诊断。与传统方法相比,利用深度一维卷积网络能够摆脱对专家经验和信号处理知识的依赖,以其强大的自动提取特征能力完成磁瓦内部缺陷的智能诊断。在3种类型磁瓦数据上进行特征提取和缺陷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从声音信号中提取缺陷特征和识别,结合开发的机械设备,能够满足磁瓦内部缺陷智能化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工业生产的趋势所在,智能装备、基于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工厂等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变革。为了实现电子产品检测的整条生产线的全自动化方案,该文针对某测试设备的门窗进行了改造,以达到自动控制设备门窗开关的目的。在对开关门组件进行结构设计后,对其中主要的受力构件—连杆基于ANSYS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文设计的开关门组件力学性能能够满足所选设备门的自动化开关需求。  相似文献   

6.
轴承振动信号监测是机械故障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传统方法无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振动信号,文中开发的轴承状态监测与诊断系统以LabVIEW平台为基础,利用分形理论来处理轴承振动信号.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成本低、性能高、扩展性强和诊断准确的特点,能满足工程应用中对轴承状态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汤易 《硅谷》2014,(18):73-74
在高程度数字化的今天要对各类微弱的信号进行检测已经不能使用传统的指针式检测仪器了,数字化的仪表设备才能够满足检测各类信号的需求。其测量精度高、结果直观形象,操作便捷,具有安全、准确、可靠、智能等特点。当前已经存在各类型微弱信号的检测系统和设备,在灵敏度极高的仪表中大部分都配设了传感器,一般情况下传感器所输出的信号十分微弱,只有微伏级,而且时常会受到电磁波与外界噪音的干扰。为了进一步提高小信号的测量精确度文章主要阐述了两种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制造系统发展对智能在线检测前端提出的新要求,提出采用专用信号处理芯片(DSP)构成的多CPU并行结构进行数据处理,利用专家系统技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神经网络等方法进行智能在线检测前端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智能制造一体化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计划的支持下,汽车制造企业结合自己的生产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智能制造标准化行业经验。本文通过调研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汽车行业智能装备、智能工厂以及智能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根据行业标准化需求,针对关键技术部分形成汽车行业智能制造工厂标准体系结构,规范了汽车智能工厂规划设计活动和生产相关流程活动,针对流程、工具、系统、接口等应满足的要求,确保智能工厂建设过程规范化、系统集成规范化、产品制造过程智能化。  相似文献   

10.
姜大立  林萍  胡瑞鹤 《包装工程》2021,42(5):255-260
目的 从设计的角度探究如何运用数字仓储系统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的相关理论,以期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化生产服务.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法,通过系统架构、管理模块、数据流等方面对数字仓储系统进行全面设计,揭示出数字化仓储技术与装备的功能特点,进而提出数字仓储系统实现路径.结果 数字仓储系统实现了对物料、成品从订单发出到在途、上架、入库、出库全流程的追踪监控,对仓储、物流资源进行了一体化管理,实现了智能制造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结论 在智能制造的大环境下,数字仓储系统能够满足制造企业大规模定制生产要求,具备高柔性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模式,助推智能制造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供应商推荐     
杭州品享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品享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杭州下城高新产业园区。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等为一体,自创建之始就着眼于高品质智能仪器的开发和国际市场的开拓,推出了一大批满足市场的高性推出了一大批满足市场的高性能、现代化的智能检测仪器仪表设备和自动化电子产品。  相似文献   

12.
智能制造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提出丁智能制造技术(IMT-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和智能制造系统(IM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的概念,日本在1991年1月发起了智能制造系统的国际合作研究开发计划。该计划于1992年秋开始执行,研究时间将历经10年,预算投资10亿美元。该项计划旨在组合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包括日本工厂与车间的专业技术,欧洲共同体的精密工程专业技术和美国的系统专业技术;探索将研究成果转变为生产技术的途径;开发下一代的标准化技术。其目标重点是实现当前生产技术的标准化,开发出能使人和智能设备都不受生产操作和国界限制、彼此合作的高技术生产系统。目前欧美已有许多国家参加了这一计划。 这一国际计划的实验项目的技术课题及关键词有:  相似文献   

13.
针对晶圆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对芯片的影响越来越严重,缺陷检测技术在整个半导体工艺流程中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晶圆片在检测速度、检测环境克服能力和检测模型等方面的缺陷检测分析,通过采用机器视觉、百度AI和深度学习技术,以寻找最优技术为检测设备开发奠定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机器视觉技术只能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对特征复杂的晶圆和缺陷检测困难;基于AI技术的检测模型识别准确率可达预期值,但检测置信度较低,无法满足设备开发需求;而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有效检测出各种缺陷,算法效果好,检测速度快,符合检测设备开发要求。  相似文献   

14.
侧向层析检测(LFA)由于简单、快速、便携、成本低廉等优势在疾病快速诊断筛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医学检验的发展,传统的LFA越来越难以满足其对高灵敏度检测的需求。许多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已被引入LFA作为信号标签来实现其高灵敏度检测,其中基于光热纳米材料的热信号LFA技术具有信号稳定、可探测检测线内所有标签信号、成本低、灵敏度较高等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立热信号LFA的核心问题是用于热信号标签的理想光热纳米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本文介绍了光热效应的机制和几种典型光热纳米材料的性能特点,然后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光热纳米材料构建的热信号LFA及其读卡设备设计开发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热信号标签材料的评价标准和LFA读卡设备开发改进的方向。希望本文的系统介绍可以助力基于光热纳米材料的热信号LFA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传统铝门窗幕墙型材加工行业的转型升级,以应对复杂型材加工制造存在的成本高、工序繁多等诸多挑战。方法 根据型材加工工艺流程及该行业定制化生产的特点,提出一种涵盖网上下单、订单自动处理、机床智能加工生产的复杂型材智能加工制造系统架构,重点针对自主开发的门窗幕墙型材一站式加工智能机床,研发出一套复杂型材智能加工制造系统。结果 研究了加工信息数字化模型、工艺数据库等关键技术。通过工艺数据库的构建,实现了自动编程系统的搭建。结合Web Service与XML技术,研发出订单自助处理系统、机床智能操作管理系统及其与ERP系统的集成互连,打通了生产各环节之间的技术壁垒,形成了复杂型材一体化加工工艺。结论 实际测试表明,经复杂型材智能加工制造系统一体化制造的复杂型材从接受订单到产品加工完成只需40分钟,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加工成本。本研究为复杂型材智能加工及其他传统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工厂蒸汽系统及工业设备上存在着分布广、数量众多的疏水阀系统,工艺控制不稳及蒸汽泄漏常常无法及时发现。本论文通过对温度传感器和超声波检测相结合的技术设计方案,解决了疏水系统无法有效准确检测的问题,同时将工业无线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结合了起来,开发出了基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的控制转换电路,成功研制出了无线智能疏水阀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解决相框组装包装控制系统中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检测系统、MES系统、触控一体机之间等通信及数据交换的难题,实现MES系统对底层设备的直接控制。方法 进行结构设计,包括相纸组装、logo组装、视觉检测、包装盒组装等装置。以台达PLC AS228P为主控器,进行通信网络架构及相关算法软件的设计,利用Modbus TCP协议通过以太网实现与不同智能设备间通信。结果 组装包装系统运行稳定,成功率达到99.5%,产品合格率达到99.2%,数据通信稳定和可靠,符合工业应用要求。结论 该控制系统很好地满足了企业对智能制造的需求,解决了不同设备之间数据通信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在Keil集成开发环境中设计采用单片机的交流电力智能传感器实验平台的软件系统。该软件包括信号采集、信号预处理、粗信号处理等功能模块,分别完成电力信号的采样与保存,交流电力周期与偏移量的获取,基于定义法、相关分析法、最小二乘法的交流电力难测特征参数幅值与初相位的分析。实验表明,该软件能较好地实现交流电力智能传感器的多种粗信号处理方法,满足实验平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分析了钢铁行业设备智能运维的现状,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在设备预测性维护领域,通过研究棒线材设备故障诊断分析技术、轧机故障信号降噪重构特征识别方法、基于设备的振动信号报警识别方法及计算设备、具有故障点定位的棒线材设备故障诊断方法和设备数字孪生模型研究等,建立基于AIoT的棒线材设备数字孪生运维系统,以数字孪生3D可视化的仿真方式展现“产线级”和“设备级”对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辅助修护决策取得较好成效。丰富多元的人机交互方式推动全新生产管理和设备维护协作模式的发展,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为数字孪生技术的研究与落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传统变电站的信号传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光电式和电子式互感器成为变电站信号传输的主流,通过站内采用智能变压器及断路器等设备将数据传输,向外部提供数字式光纤以太网接口,在一次设备基础上,添加智能终端从而实现信号转换。基于光纤以太网,数字化变电站中自动技术的应用得以实现。本文对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