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BACKGROUND: It is still controversial about whether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can be as an option for treatment of non-osteoporotic single-segmental vertebral trauma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repair of non-osteoporotic single-segmental vertebral trauma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METHODS: Totally 2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repair of non-osteoporotic single-segmental vertebral trauma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 between March 2010 and January 2013 were collected. The variation of visual analog scale scores and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scores of patients was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repair.RESULTS AND CONCLUSION:(1) The visual analog scale scores and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scores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repair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repair, moreover, the visual analog scale scores and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scores of patients at the 3, 6, 12 and 18 months after repair were similar. (2) All patients had no adverse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3)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repair of non-osteoporotic single-segmental vertebral traumaticcompression fractures quickly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症状性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方法。方法 2012年11月~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老年骨折疏松椎体骨折骨不连病人66例,72个椎体。结果术中、术后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情况发生。发生椎间隙渗漏3个椎体(考虑患椎有终板损伤),椎弓根渗漏1个椎体,无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无明显改善,术前、术后患椎椎体高度恢复不明显,16个椎体有10%~20%左右高度恢复,术前、术后患椎椎体高度恢复不明显,16个椎体有10%~20%左右高度恢复,术前、术后椎体的后凸角度变化不大,6个椎体后凸角度有10°左右的减少。所有患者术后腰背疼痛明显缓解,腰背肌力量明显增大,有7例患者仍感有腰背痛,但服用止痛药有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法,由术前的(8.8±1.8)分下降为术后的(2.5±0.81)分(P0.01),采用剔除性功能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由术前的(41.6±27.1)分下降为术后的(16.8±6.2)分(P0.05);经6~36个月随访(平均17.2个月)无一例疼痛术后复发,椎体高度经X线片检查术后无改变,患椎内骨水泥弥散良好。结论 PVP术可以很好地缓解症状性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的弥散情况可能是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目前对此的研究甚少。 目的:分析椎体骨折线内骨水泥弥散情况对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纳入T1-L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7例,其中男28例,女49例,年龄55-86岁,均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依据治疗后CR、MRI资料将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n=53)显示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良好,对照组(n=24)显示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不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变化。 结果与结论:两组治疗前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组内治疗后2 d、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5)。试验组治疗后第2天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试验组治疗后6个月的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治疗6个月的椎体塌陷率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间再骨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不佳会影响近期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缓解,增大远期发生继发性椎体塌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作为两种微创治疗技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的应用多年,但争议颇多,且各有利弊。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的疗效。 方法:纳入100例患者,其中40例患者选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60例患者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前按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为术后1周。并摄X射线片测量测量椎体前缘与后缘比。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都有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体高度恢复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矫形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经皮椎体成形组为3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为12.5%,两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均可显著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经皮椎体成形组通过术前术中使脊椎过伸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两组矫形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经皮椎体成形在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较为广泛应用,而针对高龄患者(65岁以上)在手术的时候存在患者基础病情的限制,关于此方面的细化研究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目的:对比分析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和常规体位复位保守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自愿的原则分为骨水泥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各12例,分别采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成形和常规体位复位保守治疗。结果与结论:与保守治疗组相比,骨水泥治疗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和椎体后凸Cobb角明显降低,而伤椎前缘压缩度增加。提示针对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争取稳定病情后行脊柱微创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愈合和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来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技术正在逐步开展,但其治疗不同骨折时间患者的疗效还存在争议。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不同骨折时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的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例91例(127节椎体)。按照受伤或疼痛发生到手术时间将病例分为3组:伤后3周内组、伤后3周-6个月组、伤后6个月以上组,比较3组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后疼痛缓解、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3组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疼痛逐渐减轻(P < 0.01)。伤后3周内组与伤后3周-6个月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伤后6个月以上组(P < 0.01),前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3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提高,且随时间延长逐步提高(P < 0.01)。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伤后3周内组>伤后3周-6个月组>伤后6个月以上组(P < 0.01)。③治疗前椎体前缘及中间高度比较,3组未见明显差别;治疗后3d椎体前缘及中间高度比较,伤后3周内组>伤后3周-6个月组>伤后6个月以上组(P < 0.01)。治疗前及治疗后3d各组椎体后缘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对于伤后6个月以上陈旧性骨折的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英文简称为PKP,指在影像导引下,将穿刺针置入病变椎体,在穿刺针到达椎体内后,可膨胀性气囊进行膨胀后,可帮助恢复椎体高度,然后注入骨水泥,减少渗漏及强化椎体,恢复高度,缓解患者腰背疼痛。骨水泥弥散分型:根据椎体解剖学形态在脊柱X射线正位片将椎体进行解剖学分型,以过双侧椎弓根内缘垂线、脊柱正中垂线将椎体分为4区,根据分区将骨水泥在X射线正位片上的弥散分布情况分为5型,Ⅰ型为1至4区,Ⅱ型为2至3区,Ⅲ型为1区和4区,Ⅳ型为1区和2区或3区和4区,Ⅴ型为1区或4区。 摘要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但骨水泥在椎体内分的布情况可导致术后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差异。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骨水泥分布对不同部位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39例,年龄60-85岁,其中胸椎骨折组144例、腰椎骨折组195例,均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术后根据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分布情况将两组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术前、术后3 d及6个月进行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研究获得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术后3 d、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 < 0.05),且术后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术后3 d进一步下降(P < 0.05);②术后6个月当骨水泥分布为相同类型时,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术后6个月胸椎骨折组内,不同分型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Ⅰ型、Ⅱ型、Ⅲ型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Ⅳ型、Ⅴ型(P < 0.05);④术后6个月腰椎骨折组内,不同分型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Ⅰ型、Ⅱ型、Ⅲ型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Ⅳ型、Ⅴ型(P < 0.05);⑤结果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骨水泥在椎体内呈Ⅰ-Ⅲ型弥散分布可更好地缓解疼痛。ORCID: 0000-0002-9078-6187(谢辉)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具有微创、时间短、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止痛效果明显等优点,成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的治疗效果。 方法:纳入6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22例,女40例,年龄55-92岁,累及86椎体,均在C形臂X射线机透视下行经皮椎体成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射治疗。治疗后随访12-3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Cobb角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12-36个月,11例出现并发症,其中骨水泥渗漏7例,临近椎体骨折2例,骨水泥拖尾1例,疼痛缓解不理想1例;末次随访的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 0.05)。表明椎体成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不仅能恢复伤椎外形、减少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而且能明显减轻骨折所致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短中期疗效肯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和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原则。方法对经MR I等明确诊断为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且合并顽固性疼痛的患者,择期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结果37例患者均疼痛缓解,恢复了正常生活。本组病例随访3个月至3年6个月,其功能恢复按照以下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良: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偶有腰痛或酸胀感,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可: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遗留轻度腰痛或不适,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 差: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本组优31例(83.8%),良6例(16.2%)。结论对有轻微外伤或无明确诱因的顽固性腰痛大于2周的老年患者行站立位过屈和过伸侧位X线检查如发现骨折椎体呈"合页"状,椎体高度有明显改变,可明确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可以作为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的手术指征,坚定了医生为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决心。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迅速地缓解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顽固性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术后强化治疗骨质疏松,防止再骨折,保障了患者的健康,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用于传统方法治疗无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良好,但在手术时机、麻醉方式、手术入路及方式等方面存在多种选择,并各有利弊。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下手法复位联合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优势。 方法: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回顾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3例,新方法组32例在全身麻醉下先行手法复位,再行单侧椎弓根穿刺,单侧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常规方法组21例采用常规的经皮椎体成形操作治疗。 结果与结论:随访时间平均6个月(3-1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s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两组目测类比评分术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与常规方法组相比,新方法组术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s角及骨水泥渗漏率明显降低(P < 0.01)。结果证实,新方法综合了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的优势、单侧与双侧穿刺的优势,穿刺过程更安全,矫正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及生理曲度更好,同时骨水泥渗漏的危险性减少,骨水泥的形态分布更理想。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建华  廖中亚  胡伟  宋财  赵辉 《解剖与临床》2007,12(1):40-41,45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C臂X线透视监控下,以骨水泥为充填材料,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10例12椎、经皮后凸成形术(PKP)5例8椎.结果:随访2~14个月,10例疼痛完全缓解,4例疼痛部分缓解,1例无效.有效率93.3%.术中穿刺针穿透椎体前壁1例,髓泥渗漏3例,均未产生严重后果.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安全、有效,但要把握好确认"疼痛椎"、准确穿刺、注射骨水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均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但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国内外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球囊后凸成形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以及万方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按照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查找有关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进行比较的文献。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0篇,其中随机对照研究1篇,前瞻性队列研究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操作时间、治疗后长期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与经皮椎体成形组相比,椎体后凸成形组可以更好地增加椎体前缘高度,降低骨水泥渗露的发生率,以及减小远期后凸角。表明与经皮椎体成形相比,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可以更好地减小远期后凸角,增加椎体前缘高度,降低骨水泥渗露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3例胸、腰椎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弓根进入椎体、DSA下骨水泥注入,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并随访。结果22例手术当日疼痛缓解。有1例加重药物治疗三天后疼痛消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可稳定椎体,减轻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周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46):7534-7538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因在修复伤椎的同时可以降低治疗后局部及静脉骨水泥渗漏发生的风险而被逐渐用于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研究发现当骨水泥混合后,在其如面团状高黏度状态时注射入椎体可明显减少骨水泥的渗漏量。 目的:比较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与标准黏度骨水泥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经皮椎体成形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每组各40例,分别应用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修复椎体,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目测类比、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治疗后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组间目测类比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2组患者脊柱功能恢复良好,治疗后3个月组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治疗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经皮椎体成形组4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30%,经皮椎体成形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高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P < 0.05),但均未见明显临床症状,未予处理;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肺栓塞、骨水泥毒性反应、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果说明,在以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能显著改善患者背部疼痛症状,恢复脊柱功能,修复后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无明显差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技术已成为临床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存在骨水泥渗漏风险。 目的:探讨改良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32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将患者按照骨水泥注入量分为改良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改良小剂量组骨水泥注入量为2-4 mL,常规剂量组骨水泥注入量为4-6 mL,将同期入院急性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因手术禁忌无法进行椎体成形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改良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末次随访时疼痛缓解及椎体高度恢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改良小剂量组骨水泥渗漏率、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体继发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 < 0.05),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恢复率低于常规剂量组(P < 0.05)。说明椎体成形治疗操作过程中,应用改良小剂量骨水泥方法在达到满意临床效果同时,可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相邻节段继发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应用高黏度骨水泥以及椎体成形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过程中,骨水泥的推注量-压缩椎体高度的恢复-临床疗效”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以及内在的规律,目前缺乏此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且存在一定争议。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高黏度骨水泥注入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情况。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110例,共139椎,均由同一组外科医生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在骨水泥拉丝期时在“G”形臂监视下将高黏度骨水泥注入骨折椎体内。治疗后随访12个月,以目测类比评分、Barthel指数、椎体高度恢复为观察评价指标。 结果与结论:110例患者共139椎,修复过程顺利,单个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入量为3-6 mL,平均3.5 mL。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由治疗前平均7.9分降到了治疗后12个月的平均1.8分;Barthel指数治疗前平均为40.25,治疗后12个月时为82.2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目测类比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 < 0.05)。治疗后139个椎体前、中部的高度增加到了原椎体高度的(81.25±9.26)%和(78.22±10.65)%,治疗后24 h、3个月、1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椎体前部、中部高度均有显著恢复(P < 0.05)。治疗后通过随访观察发现,发生高黏度骨水泥渗漏的椎体有5个,以上患者未出现临床症状,未发生神经损伤或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提示经皮椎体成形高黏度骨水泥注入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时间短。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弯角与常规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新鲜单节段OVCF患者12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弯角组(n=65)和单侧组(n=59),弯角组行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组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总治疗费用。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2组疼痛、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2组椎体压缩率、Cobb角、骨密度。观察2组骨水泥分布情况,记录2组术后6个月内骨水泥渗漏、再发骨折、伤口感染、伤口延迟愈合发生率。结果弯角组手术时间长于单侧组,透视次数少于单侧组(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及总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ODI、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椎体压缩率较术前降低,Cobb角较术前变小,骨密度较术前增大,且弯角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椎体压缩率较单侧组低,Cobb角较单侧组小(P<0.05)。弯角组骨水泥分布合理率高于单侧组(P<0.05),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单侧组(P<0.05);2组再发骨折、伤口感染、伤口延迟愈合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减少透视次数,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改善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及骨水泥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