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中,表皮干细胞在皮肤再生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对表皮干细胞或前体细胞的分离和扩增水平有限,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可诱导分化为皮肤表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来源广泛、易分离培养扩增及免疫源性低等,使其可能成为皮肤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为皮肤缺损临床治疗另辟新径。就MSCs治疗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化皮肤的新种子细胞-毛囊干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干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皮肤干细胞主要有表皮干细胞和毛囊干细胞。毛囊干细胞在体内表现为慢周期性,在体外培养时具有高克隆形成能力,毛囊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新种子细胞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3.
背景: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组织工程学的快速发展,探寻组织工程化皮肤创面覆盖物的“种子细胞”的研究逐渐增多。 目的:总结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在皮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再生作用与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2-07/2011-12关于表皮干细胞修复皮肤损伤研究的文章,以“表皮干细胞,创面修复,组织工程,皮肤”或“epidermal stem cells,tissue engineering skin,wound surfac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表皮干细胞修复皮肤损伤研究进展有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29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8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与结论:表皮干细胞是表皮发生、分化和创面修复的基础,其正常增殖分化是维持皮肤正常组织结构和细胞内环境稳定的基本要求,也是皮肤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对烧伤、创伤等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对皮肤疾病的细胞疗法、基因治疗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表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是复合人工皮肤组织工程学研究的先决条件。随着对表皮干细胞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的不断完善,可达到迅速构建表皮层的目的。但表皮干细胞的应用研究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证实毛囊干细胞比毛囊间表皮干细胞更有增生能力,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种子细胞的研究热点。 目的:比较组织块法和两步酶法培养大鼠毛囊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体式显微镜下分离大鼠触须部的毛囊,分别用组织块法和两步酶法培养毛囊干细胞,利用反复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定期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毛囊干细胞CD34、β1整合素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两步酶法获得的细胞生长速度快,获得的细胞量多,而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生长速度较慢,获得的细胞量也少。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酶消化法培养组PE-CD34、FITC-β1整合素的表达分别为(39.52±19.57)%和(93.46±4.73)%,组织块法培养组相应为(19.20±11.53)%和(363.57±14.4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总的来说,两种方法均能培养出实验所需毛囊干细胞,可根据不同实验需求选择恰当的培养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郝飞  张玲  吴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6):6527-6532
背景: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后皮肤缺损的修复问题一直以来是急待突破的临床技术瓶颈。随着组织工程时代的到来,表皮干细胞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组织工程、细胞替代治疗及基因工程等科技领域,因此其分离、鉴定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 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表皮干细胞生物学标记的研究进展。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EMbase数据库有关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文章,检索词为“表皮干细胞,整合素,角蛋白,P63,CD71,连接蛋白43,端粒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烟酸己可碱,Epidermal stem cells,integrin,keratin,P63,CD71,telomerase,ACE,cx43,Hoechst”。排除较陈旧的理论观点以及重复性研究。 结果与结论:最后纳入40篇文献。结果显示,表皮干细胞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为皮肤缺损修复的组织来源带来了曙光,研究发现表皮干细胞分布在毛囊隆突部和表皮的基底层,然而整个基底细胞中只有约4%的细胞是干细胞,因此正确分离、培养、鉴定表皮肤干细胞成为关键问题,由此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目前在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标记物方面已取得多方面的进展,迄今为止,尚未能找到一种绝对、公认的表皮干细胞标记物。研究主要集中在整合素、角蛋白、P63、CD71、连接蛋白43、端粒酶等方面,另外近年来烟酸己可碱、CD90、CD98、CD200在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标记物研究领域有所报道。研究发现每一种标记物都有其缺陷及不足之处,目前在表皮干细胞研究领域里仍有很多问题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摘要】毛囊干细胞是毛囊组织维持自我更新的基础,它具有干细胞的一般特征,普遍认为定位于毛囊隆突部。毛囊干细胞的标记物是分离和鉴定细胞的重要依据,在多种信号通路调控下可以分化为毛囊、皮脂腺和表皮。至此,毛囊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皮肤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毛囊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组织工程皮肤能作为理想的合适的皮肤覆盖物,以满足临床严重烧伤病人的需求,其中原因之一是未找到合适的种子细胞.通过对皮肤发育生物学研究发现,表皮干细胞在皮肤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皮肤的多层表皮结构通常是由表皮干细胞再生而来,因此,表皮干细胞可能成为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但目前我们对它还了解甚少.现就表皮干细胞的有关生物学行为包括一般特性、分布位置、表面标志物、可能的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背景:毛囊干细胞来源于皮肤、毛发,数量极其可观,取材后无严重的并发症和免疫原性,可供自体移植,是最容易获取的干细胞来源之一。目的:综述毛囊干细胞促进皮肤伤口修复的作用因素,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以“毛囊干细胞、皮肤修复、再生医学、组织工程”或“hair follicle stem cell,skin repairing,regenerative medicine,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检索CNKI 和 PubMed 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表的关于毛囊干细胞促进皮肤伤口修复的文章,最终选择45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毛囊干细胞作为一种容易获得、数量可观、使用较为安全以及具有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可以通过皮肤早期血管化、表皮及附属器官的再生、信号通路作用及转录因子调节等方面的影响,促进皮肤伤口的修复,能为再生医学及组织工程研究提供良好的种子细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组织工程皮肤能作为理想的合适的皮肤覆盖物,以满足临床严重烧伤病人的需求,其中原因之一是未找到合适的种子细胞,通过对皮肤发育生物学研究发现,表皮干细胞在皮肤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皮肤的多层表皮结构通常是由表皮干细胞再生而来,因此,表皮干细胞可能成为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但目前,我们对它还了解甚少,现就表皮干细胞的有关生物学行为包括一般特性、分布位置、表面标志物、可能的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皮肤干细胞主要有表皮干细胞、毛囊干细胞和皮肤前体细胞(SKP),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强大的增殖能力,主要应用于皮肤组织工程。随着皮肤干细胞的不断研究深入,发现在体外可诱导皮肤干细胞成为神经干细胞,有些皮肤干细胞本身就具有神经干细胞性质,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等。所以,皮肤干细胞的这一特性为神经系统病伤的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1.
背景:尽早去除创面坏死组织、重建皮肤结构和功能,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的关键和最终目标。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拥有无可置疑的潜能。 目的:总结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现状。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10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epidermal stem cells,basic stud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5-01/2010-10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表皮干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271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8篇。 结果与结论:表皮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自我更新能力和高度增殖能力的细胞,具有慢周期性和对基底膜的黏附能力,其增殖分化受到壁龛及Wnt信号通路、MAPK、c-Myc、Notch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因子等的调控。目前尚无公认的特异性标志物,可用于创面修复、基因治疗、组织工程领域。随着表皮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将为皮肤基础研究、创面功能修复和皮肤遗传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毛囊细胞--一种新的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囊的上皮细胞和真皮细胞与皮肤的表皮角朊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其具有更强的增殖分化能力和更多的生物学特性,并且毛囊真皮细胞具有干细胞的一些特性,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具有更独特的优势,在构建带有皮肤附属器的组织工程皮肤上有潜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在人脂肪干细胞的研究中,针对其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生物学特性的比较较多,对人颊脂垫部位脂肪干细胞的研究较少。 目的:提取人颊脂垫脂肪干细胞进行体外增殖及成骨诱导培养,观察其细胞生物学特性,并与皮下脂肪来源脂肪干细胞进行对比。 方法:分别提取面部轮廓整形手术获取的人颊脂垫与皮下吸脂术获取的皮下脂肪中的脂肪干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培养与成骨诱导,对二者细胞浓度、增殖活性、成骨能力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与结论:人颊脂垫为特化脂肪组织,血管成分明显多于皮下脂肪。颊脂垫提取脂肪干细胞浓度显著高于吸脂术来源者;CCK-8实验生长曲线显示颊脂垫来源脂肪干细胞增殖活性亦高于吸脂术来源脂肪干细胞(P < 0.05);经成骨培养后第3,7,14天碱性磷酸酶染色,颊脂垫来源脂肪干细胞成骨活性优于吸脂来源脂肪干细胞(P < 0.05)。表明颊脂垫作为特化的深部脂肪组织,其包含的脂肪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明显优于吸脂来源者,且由于其解剖毗邻关系,是口腔颌面部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库。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发现富血小板血浆在促进骨再生、软组织修复以及组织工程研究中种子细胞的增殖分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的:观察不同制备方法、不同体积分数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大鼠毛囊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联合采用显微分离技术,两步酶法及差速贴壁法获取纯度较高、生长状态较好的第3代大鼠毛囊干细胞。采用2次离心法和3次离心法获取大鼠富血小板血浆,分别按1.0%,2.0%,4.0%不同浓度稀释于K-SFM培养基中,以加入含不同体积分数富血小板血浆培养基组为实验组,并以未加入富血小板血浆的培养基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联合采用显微分离技术,两步酶法及差速贴壁法能获取纯度较高的毛囊干细胞。培养前2 d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组加入富血小板血浆干预2 d后,毛囊干细胞出现较高的增殖活性,第4天开始进入生长对数期,细胞第5天即达到70%-80%汇合,培养六七天细胞进入平台期。高剂量富血小板血浆组对细胞增殖效果优于低剂量组,体积分数相同的情况下3次离心法制备所得富血小板血浆对毛囊干细胞增殖作用明显高于2次离心法,以加入3次离心法制备且体积分数为4.0%的富血小板血浆组毛囊干细胞增殖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组织工程学通过细胞或组织重建,修复缺损组织并保留其生物功能,成为气管替代治疗的新途径.种子细胞、生长因子及气管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气管的三大要素,学者们一直在寻求理想的种子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广泛分布于骨髓、脐带、脂肪组织、心肌组织、大脑、肌肉和皮肤等,可向骨、软骨、脂肪、神经等多种细胞定向分化.MSCs具有增殖能力强、分化范围广、免疫调节等功能特点,能够修复损伤的组织,有望成为应用于组织工程气管的理想种子细胞.旨在对MSCs在组织工程气管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背景:表皮干细胞以显著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及皮肤组织工程学中诱人的应用前景,作为“种子细胞”成为皮肤创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目的:综述表皮细胞去分化逆转为表皮干细胞的研究近况。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8-01/2011-01 PubMed、Highwire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dedifferentiation,epidermal cells,epidermal stem cells,induction,去分化,表皮细胞,表皮干细胞,诱导”。共检索到文献2 75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6篇。 结果与结论:去分化来源的表皮干细胞与机体自身来源的表皮干细胞之间在形态学和功能有许多相似点,并可表达表皮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表皮细胞去分化途径制造表皮干细胞,可以作为机体自身来源表皮干细胞的替代细胞应用于皮肤损伤重建和再生的相关研究,为实现皮肤创伤由解剖修复到功能修复的“完美修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