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填充髂后上棘取骨区的止血效果。方法对14例使用PM—MA填塞髂后上棘取骨区与64例髂后上棘取骨后使用骨蜡封闭创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后引流量变化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引流管拔管时间。结果PMMA填塞与骨蜡封闭比较,引流量以及拔管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1天两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3、5、7d疼痛评分PMMA组较骨蜡封闭组均显著下降(P〈0.05)。PMMA并发症发生率为7.14%,较骨蜡封闭的37.5%低(P〈0.05)。结论使用PM.MA填充取骨区骨缺损能有效减少术后渗出,减轻术后疼痛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可在临床髂后上棘取骨中广泛应用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微创外侧单皮质取骨与传统大块取骨两种方法进行临床比较。方法:前瞻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该院行各种手术,需取自体髂骨的患者36例,随机分成微创取骨组和大块取骨组,比较两组患者髂骨凹陷、供骨区疼痛、取骨区疝、血肿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在髂骨凹陷、供骨区疼痛、局部感染血肿、取骨区疝等并发症,微创取髂骨组明显低于大块取骨组,而两组在供区麻木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髂骨取骨通过重建髂骨取骨区的骨缺损,术后大多数并发症减少,较传统大块取髂骨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微创外侧单皮质取骨与传统大块取骨两种方法进行临床比较。方法:前瞻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该院行各种手术,需取自体髂骨的患者36例,随机分成微创取骨组和大块取骨组,比较两组患者髂骨凹陷、供骨区疼痛、取骨区疝、血肿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在髂骨凹陷、供骨区疼痛、局部感染血肿、取骨区疝等并发症,微创取髂骨组明显低于大块取骨组,而两组在供区麻木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髂骨取骨通过重建髂骨取骨区的骨缺损,术后大多数并发症减少,较传统大块取髂骨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髂骨内侧单皮质取骨、开窗式取骨方法在植骨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需要植骨治疗的43例患者,常规术前处理后,采用内侧1/2单皮质取骨、开窗式髂骨取骨术取骨,并完成常规的植骨术;术后长期随访,观察患者手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疗效。结果 43例患者手术中出血量为30~300 m L,平均(60.21±57.39)m L;术后6~18个月回访,有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半月和术后1月发生切口渗液,其余未出现腰带疼痛、髂嵴凹陷、撕脱骨折、供骨区感染、血肿、伤口迁延不愈、腹疝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痊愈后髂嵴外观正常,活动自如,取骨区均愈合,髂嵴原位均愈合。结论髂骨单边式、开窗式取骨方法简便、创伤小,术后可早期活动,髂骨外形完整、强度好,不易出现骨折和供区疝等并发症,适用于大部分需要进行髂骨移植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行颈椎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的72例颈椎退变性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植骨材料不同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40)。试验组采用植骨材料rhBMP-2和自体骨赘行颈椎融合术,对照组采用植骨材料自体髂骨和自体骨赘行颈椎融合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日本矫形外科协会治疗评分(JOA评分)、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颈椎融合率,并记录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流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而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两组VAS、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6个月颈椎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颈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供骨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融合手术采用rhBMP-2植骨材料能避免自体髂骨的切取,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流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降低供骨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融合时间,提高融合成功率,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自体髂骨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髂骨是最常用的自体骨移植(autograft)的骨来源,对脊柱的骨缺损修复、畸形矫正、重建或成形及融合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由于脊柱外科的生物力学特点,通常需要具有较高强度的全层髂骨植骨块,而一般的全层髂骨取骨方法因取骨后供骨区髂骨嵴的缺损,常给患者造成术后长时间的局部疼痛,外观畸形、需佩戴腰带等的能苦。我院自1995年5月采用了保留髂嵴的髂骨取骨术取得了良好的结果。1 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共36例,男24例,女6例;年龄14~76岁(平均48例,其中6例年龄<18岁)。36例中,脊柱侧弯合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胫骨高位截骨患者术前软骨损伤情况与术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关系,评估术前软骨损伤分级与胫骨高位截骨手术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2例,分为软骨损伤OutbridgeⅢ级组和OutbridgeⅣ级组,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膝关节镜下软骨损伤情况、术后引流量及术后6周,3、6、12个月随访情况进行统计,采用VAS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疼痛程度。结果 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7.39个月(6~12个月),截骨骨折线均全部临床愈合。OutbridgeⅢ级组和OutbridgeⅣ级组胫骨高位截骨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后,OutbridgeⅢ级、Ⅳ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并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VAS评分均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8.
髂骨供区三种取骨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种取骨方法对髂骨供骨区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分别采用髂前全厚、髂前半侧和髂后全厚三种方法,从供骨区切取植骨材料,术后随访观察三种取骨方法对供区的影响.结果:髂前全厚取骨伤口平均出血量160ml,伴有髋关节屈伸困难,局部畸形,股前外侧麻木和髂前上棘骨折;髂前半侧取骨出血量80ml;髂后全厚取骨出血约170ml,并伴有臀部麻木不适感.结论:三种取骨法以髂前半侧取骨方法最为简单,且并发症少 .  相似文献   

9.
髂骨取骨并发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体髂骨是取骨植骨的"金标准",但髂骨供骨区术后常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髂骨供骨区疼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髂骨供骨区疼痛发生率较高、差异较大(2.5%~49%)。为减少髂骨并发症,相关学者在取骨技术、取骨器械和骨移植替代物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与改进,如半板取骨、三皮质取骨后行髂嵴重建、人工合成骨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骨填充材料与自体骨修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3月,选取52例良性骨肿瘤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行肿瘤刮除术,A组瘤腔用颗粒型及条形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骨填充材料填充,B组用自体骨填充,伤口常规缝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血沉及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评价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材料填充组与自体髂骨填充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失血量明显减少(P〈0.01),两组对修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疗效相当。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骨填充材料是修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45例胫骨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根据骨不连分型:肥大型29例,萎缩型14例,假关节2例.首次固定器械:钢板固定32例,髓内钉固定11例,外固定支架固定2例,对其中8例钢板内固定稳定患者行单纯腓骨截骨自体髂骨植骨术,对35例内固定和2例外固定失效患者行固定取出更换锁定加压钢板+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术,通过定期正侧位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相关并发症,并根据Olerud-Molander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1.3~2.5 (1.7±0.5)h,术中出血量为200~500 (250.0±59.6) mL,腓骨截骨长度为2~3 (2.4±0.5) cm,髂骨植骨量为3~23 (7.8±1.3) cm3.随访时间为12~48 (16.5±3.3)个月,45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3~11 (5.6±2.4)个月.26例(58%)患者在3~5个月愈合,13例(29%)患者6~8个月愈合,其余6例(13%)患者9~11个月愈合.肢体无短缩27例,短缩<1 cm者9例,短缩1~2 cm 6例,短缩>2 cm 3例.末次随访时评定下肢关节功能:优23例,良14例,可5例,差3例.结论 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可以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增加断端接触面积,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自体髂骨植骨、钛网植骨、Cage植骨3种不同植骨方式在单节段胸腰椎结核行后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6年7月行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并获完整随访的97例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植骨方式分为3组,其中A组(43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B组(31例)采用钛网植骨,C组(23例)采用Cage植骨。对3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当天血红蛋白、白蛋白丢失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分级(Frankel分级)、Cobb角、椎间高度、植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对比。所有患者术前规范抗结核治疗至少2周,术后规范抗结核治疗1年以上。 结果 97例患者随访15~84月,所有患者结核完全治愈并获得植骨融合,95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改善。3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当天血红蛋白丢失程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的手术时间长于B,C组(P<0.05); A组的术中、术后当天丢失的白蛋白情况显著高于B,C组(P<0.05); A组的Cobb角矫正度及恢复椎间高度能力小于B,C组(P<0.05)。A组的植骨融合时间与B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少于C组(P<0.05)。3组随访期间内固定在位、无松动,结核无复发,A组术后出现10例髂骨取骨区疼痛及2例髂骨取骨区切口感染,B组出现1例手术切口皮下积液。 结论 在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治疗中,3种植骨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钛网植骨、Cage植骨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白蛋白丢失及恢复脊柱矢状位序列及椎间高度具有优势,可避免取骨区并发症,但Cage植骨的骨融合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填充材料在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06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腰椎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127例,根据使用填充材料的不同分作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59例。研究组的填充材料为硫酸钙骨水泥;对照组使用骨水泥。以术后腰背疼痛的程度及椎体高度、手术时间、并发症、1年后的椎体高度判断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相比,术前腰背疼痛的程度及椎体高度以及1年后的椎体高度差别不明显;术后腰背疼痛的程度及椎体高度、手术时间、并发症有差别。结论硫酸钙骨水泥在椎体成形术中的近期效果比骨水泥理想,远期无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分析髂骨供骨区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机制,探索其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598例实施髂骨供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髂骨供骨区并发症及相关因素。结果 髂骨供骨区并发症115例,其中切口裂开5例,切口血肿17例,切口疼痛40例,皮神经损伤21例,切口感染10例,切口处持续渗出8例,髂棘骨折6例,切口疝、外观改变共8例。结论 髂骨供骨区并发症的发生与取骨方式、术者操作及对解剖层次的熟悉程度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中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与GeneX骨水泥的治疗结果差异,为PKP手术椎体填充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89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问卷、X线片及CT检查随访,通过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Cobb角恢复率、计算机软件辅助CT数据分析、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减少情况、Oswestry评分以及并发症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两组间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Cobb角恢复率、椎体体积恢复率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eX组的椎体高度、Cobb角、椎体体积丢失多于PMMA组。PMMA组发生骨水泥渗漏者3例,邻近椎体再骨折1例,GeneX-组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均无神经症状,均无致死性并发症。结论: GeneX-骨水泥对于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效果与PMMA相当,作为椎体成形材料近期维持椎体高度良好,可以迅速提高椎体的强度和刚度,且其并发症少,但术后中、远期对椎体高度的维持并不十分满意,故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可使用GeneX-骨水泥作为椎体填充材料,而对于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重且伴有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使用PMMA骨水泥作为椎体填充材料,并应避免术后早期负重,更佳的生物可替代材料仍然需要进一步寻找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带部分松质骨的小牛皮质骨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的可能,为该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BMSCs与带部分松质骨的小牛皮质骨复合培养,测定细胞黏附率及细胞毒性,应用电镜观察细胞在骨材料表面生长情况.并饲养3月龄新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研究锁定钢板结合自体骨植入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对比上无显著差异( P>0.05),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锁定钢板结合自体骨植入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确切,相较于单纯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骨融合率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脊柱外科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 A、B、C 三组,其中 A 组31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B 组29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C 组30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三种手术方式术前、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率差异。结果对90例患者进行8~15(平均12)个月随访,无失访者。三组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时,颈椎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组较 cage 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与钛网内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组植骨融合率高,12个月时,三组融合率分别为 A 组96.5%,B 组94.6%,C 组95.7%,A 组与 B 组、C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术后 JOA 评分、Odom's 临床疗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C 三组术后 JOA 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5.2%、85.3%、86.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疗效评定(Odom's 标准),A 组:优者17例,良者6例,中者8例,优良率为74.2%;B 组:优者17例,良者7例,中者5例,优良率为82.7%;C 组:优者18例,良者7例,中者5例,优良率为83.3%。B、C 组优良率较 A 组高, B、C 之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期植骨效果及临床疗效都较好,其中,A组手术耗时长,供体区疼痛发生频繁,但 A 组短期植骨融合率高于其余两组;B、C 组操作相对简单,固定牢靠,12个月时植骨融合率相对 A 组无差异,无供体区疼痛,术后恢复好,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即刻种植术中从种植位点取自体骨植入种植体唇侧骨间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需要行单颗前牙即刻种植的患者32人,共32颗患牙,按分层随机化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颗。试验组拔牙后使用中空钻取种植位点处的自体骨,植入种植体后将自体骨碾碎植入到骨间隙中,放置愈合帽或即刻修复后缝合;对照组行常规即刻种植术,唇侧骨间隙植入Bio-Oss Collagen,放置愈合帽或即刻修复后缝合。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复诊时拍摄CBCT,进行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影像学比较。结果 两组种植体成功率均为100%。两组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牙槽嵴宽度和唇、腭侧骨板高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手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牙槽嵴宽度和唇、腭侧骨板高度,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即刻种植术中从种植位点取自体骨植入种植体唇侧骨间隙的方法简单实用,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