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电渗析技术对焦化生化出水如曝气生物滤池出水及反渗透浓水进行脱盐,考察不同废水中的离子迁移、废水脱盐及离子交换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2种焦化废水采用电渗析处理具有较好的脱盐效果,其中不同离子的迁移脱除与其浓度、离子半径等密切相关。膜电阻测试表明,不同焦化废水电渗析体系中不同离子交换膜的污染存在差别。扫描电镜和红外分析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出水主要由有机物造成阴离子交换膜污染,而反渗透浓水主要在电渗析浓室侧的膜表面形成颗粒状的无机污染,且阳膜浓室侧比阴膜浓室侧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电去离子(EDI)技术依靠离子交换膜和树脂表面自发的水解离特性实现深度脱盐功能,但处理含低浓度重金属离子溶液过程中,水解离产物OH-离子易与重金属离子生成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导致不可逆的破坏性影响.今将双极膜引入EDI膜堆,利用其内部的水解离产物实现预酸化和抑制树脂表面水解离功能,防止结垢并实现树脂再生.以含24 mg·...  相似文献   

3.
祝海涛  杨波  吴雅琴  高从堦 《化工学报》2020,71(8):3518-3526
建立了电渗析脱盐过程离子传递稳态模型,研究了离子电荷数、离子扩散系数和离子交换膜电导率对脱盐过程传质的影响,描述了离子浓度分布、电势分布和离子传递通量分布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相较于一价离子,二价离子在电渗析过程中膜两侧浓度差较小,跨膜电压降较高,各项传递通量较小;当离子扩散系数增大时,膜两侧浓度差减小,跨膜电压降升高,总传递通量和电迁移通量增大;当离子交换膜电导率增大时,膜两侧浓度差增大,跨膜电压降降低,各项传递通量均增大。  相似文献   

4.
氯化钠电解用全氟阳离子交换膜属高技术产品,价格昂贵。烧碱制造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为购买离子交换膜的费用。但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盐水中的不纯物钙、镁、钡、锶、镍、铝的离子及二氧化硅等在离子膜内部的蓄积,离子交换膜的性能会不断恶化,所以如果不加处理,其使用寿命一般只有两年左右。而离子膜再生则可部分或全部恢复其原有性能,延长离子膜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离子膜法制碱发展迅猛,各地争相新建、扩建离子膜生产装置,但是快速发展可能会造成国内烧碱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而且国内大多数离子膜生产厂家也存在着使用超前、研发滞后以及产品消耗水平较高,离子交换膜使用寿命短等诸多问题,因此,文章认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发展离子膜法制碱,同时应花大力气解决离子交换膜制造的国产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电渗析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MBR产水过程中的膜污染问题,采用电絮凝和臭氧氧化2种预处理方式对MBR产水进行预处理,考察2种预处理方式对离子交换膜污染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电絮凝预处理后的废水COD和吸光度分别降低26.1%、 14.5%,经过臭氧氧化预处理后的废水COD和吸光度分别降低28.0%、 87.8%,电絮凝和臭氧氧化预处理使得膜电阻比没有经过预处理时分别下降了7.74%和52.87%,臭氧氧化预处理对电渗析过程中膜污染现象的预防效果优于电絮凝技术;采用pH值为11的NaOH溶液可以有效地恢复离子交换膜的性能,清洗后的膜电阻和脱盐效率均可以恢复到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7.
对Nafion全氟离子交换膜及Aciplex-F离子交换膜的性能包括操作条件、预处理,及商务保证条款进行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该两种离子膜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氯碱厂选择采购离子膜产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无隔板电渗析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维达 《水处理技术》1994,20(6):312-317
JM离子交换网膜是一种同时具有普通离子交换膜和隔板两功能的新构件,无隔板电渗析器是一种不需要配置隔板,直接由JM离子交换网膜和电极为主要部件组装而成的新型电渗析器,目前研制成220mm×150mm大小的样机,其有效面积为130×120(mm)^2。用10对JM离子交换网膜组装而成,有NaCl配制成盐水进行脱盐试验,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与普通异相膜进行了运转对比,结果表明:JM离子交换网膜脱盐速率比  相似文献   

9.
张世英  刘振  李龙飞 《化工进展》2020,39(3):1090-1094
制备了负载胆碱赖氨酸盐离子液体([Ch][Lys])的阳离子交换膜,测定并表征其膜的性能,研究其在电渗析下分离1-己烯/n-己烷的能力。结果表明,膜含水率和离子交换容量随离子交换树脂质量分数和离子液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膜的面电阻随树脂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随离子液体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膜中添加离子液体明显提高了其分离1-己烯/n-己烷的能力,当阳离子交换树脂含量为70%、离子液体添加量为15%时,所制的阳离子交换膜对1-己烯分离的选择性最高,其值可达9.5。  相似文献   

10.
以具有纳米尺度孔径的聚偏氟乙烯(PVDF)质子传导膜为对象,研究电解质溶液中水合离子在受限空间内的传递行为,证明使用纳米尺度多孔膜代替离子交换膜用于液流电池过程的可行性。利用渗透实验分别研究浓度场、压力场,以及不同渗透压条件下膜中离子扩散和水迁移现象,分析传质行为与膜结构和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离子在纳米尺度孔径的PVDF膜中的扩散过程与溶液中类似,表观离子扩散系数不受浓度差推动力的影响;离子交换膜中的表观离子扩散系数随浓度差推动力提高而增加。在渗透压作用下,自制PVDF纳米孔膜的水迁移速率低于Nafion 117膜,水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小;对于H+/VO2+的离子选择系数超过300,有效透过H+而阻止VO2+,适用于全钒液流电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