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做好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术前、术后护理,配合医生应用皮肤扩张器修复瘢痕性秃发或面颈部瘢痕.方法:通过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将皮肤扩张器植于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定期向扩张器内注入生理盐水,增加扩张器内的容量,对表面皮肤软组织产生压力使其扩张,而产生"额外"的皮肤软组织,利用新增的皮肤覆盖修复皮肤缺损或瘢痕.结果:本组41例修复后的肤色、质地、厚薄均匀,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避免了植皮术后多有色素沉着,皮肤挛缩的缺点,效果满意.小结:通过本组41例的护理实践和随机观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宋可新  乔群  刘志飞  李丹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625-1627
目的:探讨瘢痕与正常皮肤相间的不规则表浅性瘢痕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不规则表浅性瘢痕的患者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一期在瘢痕与正常皮肤下埋置一个扩张器,使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共同扩张,二期切除瘢痕。结果:12例患者瘢痕均一次彻底切除。一期手术无扩张器外露、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及扩张皮瓣血运不良等并发症发生;二期手术伤口均I期愈合,无血肿、感染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在瘢痕与正常皮肤相间的组织下埋置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使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同时扩张,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正常皮肤,使之得到有效扩张,有利于瘢痕的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器在面颈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远期治疗效果。方法:手术分两期:1期于瘢痕附近正常皮下置入皮肤扩张器,充分扩张皮肤,2期行扩张器取出、瘢痕切除、皮瓣转移。结果:18例患者共置入扩张器29个,扩张器并发症6处(20%),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修复效果满意,长期随访中部分患者有更精细的要求。结论:皮肤扩张器修复面颈部瘢痕效果良好,需要更精细的操作满足患者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达到在一定范围内皮肤瘢痕及其他病损皮肤切除后刨面可以直接拉拢缝合.方法 用自行研制的皮肤外牵拉扩张器,定时定量行病损区周围正常皮肤的外牵张,使之逐渐扩延和松动.结果 对28例大面积皮肤瘢痕患者行皮肤外牵引扩张后,一次性切除瘢痕,可以直接拉拢缝合创面,均达到Ⅰ期愈合.结论 应用皮肤外牵拉扩张器行皮肤外牵引扩张,是治疗皮肤瘢痕及其他病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定向皮肤扩张器在面颈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付时章  殷国前  杨晓楠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3):276-278,i0004
目的:探讨定向扩张器在治疗面颈部瘢痕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至2004年用定向扩张器治疗48例面颈部瘢痕患者。手术分两期:先于瘢痕附近正常皮下置入定向扩张器,皮肤充分扩张后行扩张器取出、瘢痕切除、局部皮瓣转移。结果:48例患者共治疗56处瘢痕,置入扩张器60个,一次修复最大面积为12cm×16cm,除5例遗留部分瘢痕经第二次皮肤扩张修复外,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扩张期并发症18处(30%),以扩张器外露最多见。结论:定向皮肤扩张器在面颈部瘢痕治疗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应重视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小容量皮肤扩张术在面部瘢痕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容量皮肤扩张用于面部瘢痕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先用10~100ml容量的皮肤扩张器置入瘢痕旁的皮下,注水壶内置或外置,定期注水扩张,扩张期4~8周,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切除瘢痕,利用扩张皮瓣修复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32例,发生扩张器感染和扩张器外露各1例,但经及时处理后,2例患者最终未影响手术效果。随访半年至3年,皮瓣平整,外观色泽、质地均佳,切口瘢痕不明显,疗效满意。结论 小容量皮肤扩张适用于面部瘢痕畸形的美容修复,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7.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烧伤后瘢痕中的应用夏双印,王洁,杨大平,郝立君,蒋海越,徐学武1990年1月以来,对供皮困难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在外观正常皮肤周围的瘢痕皮下埋置扩张器,形成扩张的瘢痕皮瓣,在切取正常皮肤制成全层皮片游离移植修复面、颈部创面时,用此瘢痕...  相似文献   

8.
王刚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21):118-121
分析整形修复烧伤瘢痕中运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与硅凝胶瘢痕贴片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烧伤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 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试验组予以皮肤软组织 扩张器联合硅凝胶瘢痕贴片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修复效果。结果 试验组创面皮肤恢复血运时 间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皮肤扩张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皮肤面积及Ⅰ型/Ⅲ型胶原比例优于对照组,感 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弹性、质地、外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 验组弹性、质地、外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整形修复烧伤瘢痕中采取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与硅凝胶瘢痕贴片联合治疗可加快瘢痕的恢复速度,保护患者肌肤的美观性,促进患者 的身心健康,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器扩张皮肤软组织治疗瘢痕性秃发的效果。方法对12例瘢痕性秃发患者,Ⅰ期在邻近瘢痕的部位埋置1~3个扩张器,定期注水扩张,Ⅱ期行扩张皮瓣滑行、旋转修复创面。结果12例患者顺利完成二期手术,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8例获0.5~1年随访,头发虽较稀疏,但生长良好。结论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修复瘢痕性秃发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87年7月以来,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瘢痕性秃发,颜面、颈部、四肢瘢痕增生和全鼻再造共154例。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通过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仔细检查扩张器是否渗漏,改进扩张器的埋植和扩张囊的注水方法,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果表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并发症为11.7%,本组仅2例患者最终放弃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其它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认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并发症是可以降低的,且能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颈阔肌的浅层重叠埋置皮肤扩张器的皮肤扩张技术在颌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颈阔肌浅面的同一剥离腔隙内重叠埋置2个扩张器,按期注水扩张,4~6周后行扩张器Ⅱ期手术。结果自2004年以来应用这一技术整形修复颌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16例,除1例颈部重叠埋置扩张器患者于晚期出现扩张器外露,及时手术处理后未影响最终手术效果外,其余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扩张器重叠埋置扩张技术与传统的皮肤扩张术相比,在相同时间内可提供更多的可利用的扩张皮肤,降低了与扩张术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是在颈阔肌浅面的重叠埋置扩张尤为适用于颌面颈部瘢痕的整形修复。  相似文献   

12.
颞部的烧伤或创伤,常累及顶、枕、面部或耳。本组54例患者,将其分为单纯性颞部瘢痕性秃发,颞部瘢痕伴有头顶或枕部瘢痕,颞部瘢痕伴有耳缺损3种情况,均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方法修复,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在埋置扩张器的部位和数量上,经过54例患者的实践认为:单纯性颞部瘢痕性秃发,在颞部瘢痕的上后方埋置一个扩张器即可达到目的;对于颞部伴有头顶或枕部瘢痕,需埋置2~3个扩张器,并提出了二次接力扩张修复较大面积的缺损;对于在颞部伴有耳缺损,第一次提出充分利用颞部及耳周瘢痕皮肤,形成瘢痕皮瓣再造患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广泛皮肤扩张术修复面颈胸部烧伤后瘢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广泛皮肤扩张术修复面颈,胸部烧伤后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一次多个扩张器置入面颈,胸部正常皮肤下,经广泛扩张皮肤后修复瘢痕,切除瘢痕散在,畸形比较严重的创面共计13例,置入的扩张器数量及大小依瘢痕畸形程度不同为5-8个,扩张容积30-450ml不等。手术遵循整形外科设计原则,尽可能使修复后的切口处于顺皮纹或隐蔽处,以面部器官正确复位,颌颈角正常,上胸部避免植皮为治愈标准,结果:13例面颈,胸部散在瘢痕切除均一次性完成,皮瓣全部成活,其质地,色泽理想,面部器官,颈胸部外观与功能较好,结论:采用广泛皮肤扩张术修复面颈胸部烧伤后瘢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颈阔肌的浅层重叠埋置皮肤扩张器的皮肤扩张技术在颌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在颈阔肌浅面的同一剥离腔隙内重叠埋置2个扩张器,按期注水扩张,4~6周后行扩张器Ⅱ期手术.结果 自2004年以来应用这一技术整形修复颌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16例,除1例颈部重叠埋置扩张器患者于晚期出现扩张器外露,及时手术处理后未影响最终手术效果外,其余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扩张器重叠埋置扩张技术与传统的皮肤扩张术相比,在相同时间内可提供更多的可利用的扩张皮肤,降低了与扩张术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是在颈阔肌浅面的重叠埋置扩张尤为适用于颌面颈部瘢痕的整形修复.  相似文献   

15.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头颈瘢痕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美容整形外科领域,是修复头颈部瘢痕较理想的方法。自2001年至2004年,我们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头颈部瘢痕3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头颈瘢痕畸形患者36例,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16~45岁。埋置扩张器共40  相似文献   

16.
应用皮肤扩张器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做好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术前、术后护理,配合医生应用皮肤扩张器修复皮肤缺损或瘢痕。方法通过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将皮肤扩张器置于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定期向扩张器内注入生理盐水,增加扩张器内的容量对表面皮肤软组织产生压力使其扩张,从而产生"额外"的皮肤软组织,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软组织转移、覆盖、修复皮肤缺损或瘢痕,不留新的供区瘢痕的一种方法。结果修复后的肤色、质地、厚薄均匀,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避免了植皮术后多有色素沉着,皮肤挛缩的缺点,本组65例,完全成功51例,部分成功12例,失败2例。结论皮肤扩张器是治疗皮肤缺损、烧伤后瘢痕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一种新的整复技术,需要护理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小儿颈胸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2例颈胸部烧伤后瘢痕形成伴颈部功能受限的患儿,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结果 22例患儿皮瓣转移后全部成活,其中11例皮瓣尖端部分有水肿、渗液,换药治愈后对功能无明显影响。随访2年,外形及功能均得到改善,颈部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小儿颈胸部瘢痕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寻乳房下部瘢痕挛缩的较佳治疗方法. 方法 对2000年7月-2007年7月笔者单位收治的9例乳房下部瘢痕挛缩女性患者,行乳房周围皮肤扩张术.扩张器埋置切口多选择在乳房下部瘢痕处,置入部位以乳房周围侧胸部、胸部中央剑突附近为佳,且侧胸部置入时尽量使扩张器位置向上,与乳房上级水平齐平.扩张器埋置层次在深筋膜下及腺体表面.Ⅱ期充分松解挛缩的瘢痕,使腺体及乳房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将扩张后皮瓣设计成直接推进或易位皮瓣修复缺损,或直接拉拢缝合封闭创面. 结果 除1例患者皮瓣尖端4.0 cm×3.0 cm范围发生血运障碍,经植皮后创面愈合外,其余8例皮瓣均成活,创面愈合;所有患者乳晕、乳头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其中3例6个月~2年后复诊,效果满意. 结论 应用扩张后皮瓣修复乳房下部瘢痕挛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应用重复扩张术修复下肢大面积瘢痕五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临床资料 :本组 5例 ,其中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3~ 2 7岁。下肢曾有深Ⅱ度、Ⅲ度烧伤创面 ,愈合后形成瘢痕 ,呈不规则的片状 ,面积 >1%TBSA ,其中最大 5 4cm× 2 6cm ,最小37cm× 15cm ,纵行分布于大、小腿表面。瘢痕周围均有可供放置扩张器的正常皮肤组织。治疗 :采用重复扩张术修复瘢痕 ,扩张次数为 2次。第 2次扩张指在Ⅱ期手术时 ,于已扩张的皮瓣下继续放置合适的扩张器 ,注水量及间隔时间与传统方法相同。结果 :本组患者经 2个月左右的治疗 ,下肢瘢痕基本消失 ,由正常皮肤组织取代 ,其外观、弹性较好 ,功能部位经锻炼后恢复了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扩张器在治疗头面颈部瘢痕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两期手术治疗:先于瘢痕附近正常皮下置入扩张器,皮肤充分扩张后行扩张器取出、瘢痕切除、局部皮瓣转移。结果本组58例患者,其中血肿3例,术后发生扩张囊外露2例,感染2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修复效果均满意。结论扩张器修复头面颈部瘢痕效果良好,同时尽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