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海河流域在总长565km海岸线上分布着大小入海口62个,淤泥质可口在海河流域分布很广,造成河口泥沙严重淤积,从而降低各河道的泄流能力。通过对河口各项数据的综合分析,论述了河口淤积及其引起的防洪问题,河口治导线的规定,不同的河口治理分别采取导堤工程、建闸结合清淤,清淤整治工程3个治理方案,为河口进一步治理和减轻洪涝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河口闸下淤积和清淤措施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淤泥质河口建闸后需要解决泥沙淤积的问题,它制约着河口的综合利用。本文就我国淤泥质河口挡潮闸引起的闸下淤积和清淤措施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首先归纳了我国主要建闸河口闸下淤积类型,多数学者根据潮波变形理论和不平衡输沙理论对闸下淤积的力学机理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解释和预测河口闸下淤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不同类型的建闸河口防淤减淤措施。最后指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和以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独流减河防潮闸除险改建工程下游围堰建于防潮闸下淤泥质河口软基上,施工期用以防潮挡潮,围堰地基实际承载力不足围堰要求地基承载力的1/3.并且地基土层处于流塑状态。我们通过对围堰地基清淤方式的改进,改变围堰施工的进占方式,用土科置换地基淤泥,将围堰嵌固于淤泥之中,节省清淤方量45000m3,避免了围堰顺水流方向的滑坡,节省土方填筑工程量30000m3,工期提前15d竣工。本文还根据该工程经验探讨在淤泥质河口建造土围堰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依据永定新河河道多年的冲淤形态和潮汐水流、泥沙的特征,对永定新河的冲淤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海河流域淤泥质河口在以潮流为主要动力条件下,感潮河道的冲淤规律,揭示了淤泥质河口在潮流动力作用下的演变过程,对类似河道及河口治理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海河口闸下泄流拖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保粮  王升 《泥沙研究》1995,(3):109-115
海河口属淤泥质河口,其档潮闸下引河淤积问题极为严重,挖泥清淤虽然有效,但费用之高愈来愈连以承受,利用闸上有限泄流或闸下落潮流拖淤,寻找一种简捷,经济的清淤措施已引起海河流域水管部门的极大兴趣,本文对1994年海河干流挡潮闸下拖淤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独流减河防潮闸除险改变工程下游围堰建于防潮闸下淤泥质河口软基上,施工期用以防潮挡潮,围堰地基实际承载力不足围堰要求地基承载力的1/3,并且地基土层处于流塑状态。我们通过对围堰地基清淤方式的改进,改变围堰施工的进占方式,用土料置换地基淤泥,将围堰嵌固于游泥之中,节省清淤方量45000m^3,避免了围堰顺水流方向的滑坡,节省土方填筑工程量30000m^3,工期提前15d竣工。本文还根据该工程经验探讨在淤泥质河口建造土围堰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海河口拖淤泥沙运动规律及清淤工程效益数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玉川  顾元棪  朱保粮  于天一 《水利学报》1998,29(12):0007-0016
本文从理论和数值计算上,配合现场实测资料研究海河口拖淤泥沙运动规律及其扩散过程,指导了海河口清淤实际工作.利用数学模型的方法,首次对海河口机械清淤方式之一——机械拖淤所起动泥沙运动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从理论上给出了拖淤泥沙运动的全部过程,再现了拖淤泥沙随泄流及落潮水流运动的微观细节,确定了拖淤泥沙的输移距离、输出率、落淤范围及回淤量.给出了一定拖淤强度下,机械拖淤对于减缓海河口泥沙严重淤积的短期及一年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8.
海淤泥质河道受上游来水及潮汐等影响,河道淤积严重,对河道进行清淤治理是发挥河道防洪、排涝等作用的有效手段。滨海淤泥质河道常用机船、泥浆泵、挖掘机进行河道清淤治理,本文通过对以上清淤方法的特点及清淤施工数据的分析比较,得出以上清淤方法在滨海淤泥质河道清淤的优势,为今后滨海淤泥质河道清淤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海河河道特性、来水变化及发展趋势,海河口泥沙淤积状况,纵横断面以及拦门沙发展变化,总结了海河口挖泥疏浚的经验教训.利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海河口现状条件泄流过程以及最大泄流能力,根据海河口近几年的实际清淤能力,研究了海河口不同清淤方案和清淤方式的清淤效果、海河闸泄流能力和闸上水位,并进行了不同清淤方案和方式的对比分析,为海河口清淤疏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它大江大河挖泥疏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漳卫新河中下段河道由于泥沙淤积 ,河口下延 ,排涝能力及行洪能力严重下降。针对中下段治理方案进行了堤防加高、全部清淤、部分清淤结合加堤方案的比较 ,着重说明了部分清淤结合加堤方案的可行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黄河河口水沙运动的二维数学模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针对黄河河口河道水沙潮波的特点,从水流连续方程、运动方程,泥沙运动方程出发,补充了潮流挟沙能力的计算公式,建立了黄河河道河口二维数学模型。以1982年实测资料,从潮位过程、流速大小和方向及海底冲淤变形等方面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典型水沙条件下黄河河口泥沙运动规律的模拟研究。其结果揭示了黄河河口清水沟所处海域的潮流潮汐特性和泥沙输移规律。这些成果与实测资料以及卫星遥感分析结果一致,进一步表明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塑槽输沙需水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保生  郑珊  李凌云 《水利学报》2012,43(5):594-601
本文从能量平衡原理出发分析了挟沙水流的能量耗散机理及水流塑槽和输沙能量的分配模式,河道水流能量的消耗主要用于塑槽和输沙两个方面,即一部分水流能量用来克服河床边界阻力,维持一定的河道主槽;另一部分则用于输送水流中挟带的泥沙,维持河道的输沙平衡。根据水流能量的这一分配模式,并结合水沙条件对平滩流量的累积影响作用,建立了塑槽输沙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将该方法用于黄河下游各主要测站的塑槽输沙需水量计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三黑小的来水来沙为输入条件,得到了黄河下游河道塑槽输沙需水量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维持黄河下游平滩流量为4000m3/s的塑槽输沙需水量区间。  相似文献   

13.
文中着重研究了悬移质泥沙分布Rouse公式沿垂线的积分问题,给出了悬移质垂线平均含沙量与底部含沙量的比值函数,并给出了此函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养龙 《东北水利水电》2006,24(11):14-15,31
山西省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河流含沙量一般较大,对推移质泥沙及全沙的估算,目前还没有比较理想的方法。本文对水文站和水库大量系列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运用沙量平衡原理分析.提出了山西省不同河流推移质及全沙的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15.
砾卵石起动临界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砾卵石均匀沙的运动机理,通过对附加质量力和床面颗粒相对暴露度参数的引入,推得了均匀沙起动无因次拖曳力公式,并对公式中的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起动状态一定时,该系数并非为一个常量,而是介于某个区间,且随颗粒在床面上的相对暴露度的变化而变。通过转化推得了散粒体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同时考虑了砾卵石扁度的影响,其系数同样不是一个常量,同学者们的公式相对照较为合理,该系数包含了其它公式的系数。结论部分可以解释为何不同的作者通过实验所拟合的系数各异,且差别较大,说明文中公式基本能反映均匀沙的起动特性。  相似文献   

16.
泥沙粒径是泥沙运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不同的代表粒径对泥沙输移运动的计算结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对比了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的不同,分析了泥沙粒径和均匀性对冲刷深度的影响,结合铁路工程中常用的桥墩局部冲刷计算公式,对比分析了不同代表粒径条件下的冲刷深度计算结果。提出了代表粒径的选用应结合公式制定时所依据基础资料,同时也要考虑泥沙均匀性的影响,提高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7.
刘书宝 《东北水利水电》2010,28(12):21-22,38
通过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防沙问题的研究,阐述了此类电站泥沙淤积带来的工程问题以及通过建设下水库拦排沙系统、对拦沙库的洪水进行合理调度,使抽水蓄能电站在使用基准期内正常运行。通过泥沙淤积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对排沙措施和防沙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高含沙地区中小水库的淤积发展提出了一个数学预估模型,通过对解放沟水库的实测淤积资料与模型的淤积计算对比分析,该模型基本上能够反映该水库的泥沙变化规律,也为水库管理单位预估泥沙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数学计算方法。影响数学模型的因素采用K、b、c三个综合参数表示,参数确定后,淤积面积主要是与相对水深的关系,经过计算,解放沟水库的实际淤积量与计算淤积量的误差范围在6%左右,基本上能够反映水库今后的淤积变化。  相似文献   

19.
张星 《人民珠江》2002,(1):21-23,50
为了解泥沙淤积对航运码头的影响,对百色水利枢纽推移质输沙量进行了计算,重点探讨了输潲量公式中最大粒径、比降、糙率等参数的确定及基本输沙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龙江叶茂水电站原设计洪水计算采用1936-1985年断续46a系列,现复核采用到2004年,增加了近20。洪水资料,增强了系列代表性;历史洪水仍以1902年为首,其重现期由原设计采用的84a复核为103a;H~Q曲线把各年实测点子绘于同一图上,采用上包线成果;水库的泥沙淤积采用拦沙率方法计算,经计算分析认为淤沙对水库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