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夏赛忠 《中国药业》2010,19(7):34-35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中盐酸川芎嗪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检查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C18柱(250mm×4.6mm,10μm),以乙腈-水(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5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结果盐酸川芎嗪质量浓度在2.5~4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高、中、低3种量级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100.3%,RSD为0.54%-0.82%,有关物质检查的限量为1.0%。结论该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川芎胶囊中阿魏酸和川芎嗪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复方川芎胶囊中阿魏酸和川芎嗪含量的方法。方法:用Inertsil ODS2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5%冰醋酸溶液(25:75),检测波长:280nm,流速:1.0m1·min^-1。结果:阿魏酸和川芎嗪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4-44μg·ml^-1(r=0.9999)和2.0—20.2μ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RSD2.1%)和100.9%(RSD 2.2%)(n=6)。结论:该法简单、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样品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注射用盐酸川芎嗪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溶液的稳定性。方法测定溶液的pH值。采用HPLC法测定溶液中注射用盐酸川芎嗪的含量,定时观察溶液的颜色及澄明度。观察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在常用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0.9%氯化钠注射液(0.9%N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10%果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结果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与果糖等常用输液配伍后.各项结果在8h内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可与果糖等常用输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溶液的稳定性。方法测定溶液的pH值,采用HPLC法洲定溶液中注射用盐酸川芎嗪的含量,定时观察溶液的颜色及澄明度。观察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在常用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0.9%氧化钠注射液(0.9%N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10%果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结果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与果糖等常用输液配伍后,各项结果在8h内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可与果糖等常用输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川芎嗪脂质体,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以磷脂-胆固醇(2.5:1.5)为包封膜材,采用注入乳匀法制备川芎嗪脂质体,观察脂质体形态,测定其粒径,采用HPLC法测定川芎嗪含量,并考察其包封率、载药量和稳定性。结果:川芎嗪脂质体平均粒径为200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39.5±0.66)%和(0.719±0.011)%。4℃保存30d稳定。结论:以本方法制备的川芎嗪脂质体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HPLC测定肝力注射液中苦参碱和盐酸川芎嗪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肝力注射液中苦参碱与盐酸川芎嗪的含量。方法 采用ODS柱 ,以乙腈 - 0 1%磷酸水溶液 (80∶2 0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10nm ,流速 1 0ml·min- 1 。结果 苦参碱与盐酸川芎嗪分别在 2 3 86~ 2 14 7μg和4 2 4~ 38 16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苦参碱与盐酸川芎嗪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 0 8% (RSD =1.0 % )和 10 0 9% (RSD=0 9% )。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 ,可用于肝力注射液中两种有效成份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心宁片中盐酸川芎嗪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RP—HPLC法,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10min(91%B)→12min(80%B)→13min(70%B)→30min(73%B),保持1min],色谱柱为DiamonsilC18(200mm×4.6mm,5μ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10nnl。结果:盐酸川芎嗪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浓度分别在3.96~39.6μg·mL-1和3.52~35.2μg·m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8;方法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9.9%~101.4%和100.2%~102.5%。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为心宁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肾灵Ⅱ号片中川芎嗪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Eclipse XDB-C18为分析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水溶液(34:66),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82nm。结果:川芎嗪在0.2~4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加样回收率为99.36%,RSD=0.83%。结论:该方法准确、操作简便快速,可以作为肾灵Ⅱ号片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与9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与临床常用9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测定配伍液的pH、微粒、紫外吸收光谱和盐酸川芎嗪含量变化。结果: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与穿琥宁配伍产生沉淀,与维生素C、辅酶A、地塞米松磷酸钠、氢化考的松、三氮唑核苷、氨苄西林、庆大霉素、丁氨卡那霉素配伍后4h内外观、pH、微粒、紫外吸收光谱及盐酸川芎嗪含量几乎无改变。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不宜与穿琥宁配伍应用,可与其它8种药物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国医院制剂规范》中盐酸丁卡因注射液及其滴眼液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并进行方法改进。方法:采用永停法。将极化电压调至100mV,门限值调至80%,灵敏度调至l0^-8A。结果:按改进后的方法测定,盐酸丁卡因注射液及其滴眼液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8%(RSD=0.77%,n=6),99.05%(RSD=0.89%,n=4)。结论:改进后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这两种制剂中盐酸丁卡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测定磷酸川芎嗪片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XDB-C18分析柱(150.0 mm×4.6 mm,6μm),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溶液(35∶6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95nm;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做对比试验。结果磷酸川芎嗪的保留时间为6.82min,其质量浓度在5~4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99.02%,RSD为0.46%(n=6)。结论所用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磷酸川芎嗪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吉春  林彩  邓莉 《中国药业》2010,19(13):38-39
目的建立白斑颗粒中川芎嗪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先用盐酸-乙醇溶液提取样品,D-101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盐酸川芎嗪,再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柱(150mm×4.6mm,5μm),以甲醇-0.05mol/L柠檬酸溶液(30:7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00nm,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盐酸川芎嗪质量浓度在5.76~13.4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6.79%,RSD=1.78%。结论所建立的提取分离方法能较好地提取分离盐酸川芎嗪;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较强,能准确测定白斑颗粒中盐酸川芎嗪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方法 5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治疗,治疗组28例,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和血流变变化,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及与对照组间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指标变化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并在低切、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改善血液高粘状态,显著降低D二聚体含量,对脉管炎患者起到有效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莉  高志军  赵静 《中国药房》2011,(39):3664-3666
目的:研究丹参和川芎嗪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200只随机分5组,即假手术、模型、丹参、川芎嗪、丹参+川芎嗪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梗死面积,脑水分、脑钙、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模型组脑梗死面积比假手术组显著增大(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且丹参+川芎嗪组效果更好;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DA、脑钙和脑水分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脑钙和脑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且丹参+川芎嗪组效果更好。结论:丹参和川芎嗪联合应用比单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细胞保护作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赵刚  李桂云  杨凯  刘军 《中国药房》2012,(19):1800-1802
目的:观察川芎嗪与葛根素合用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静脉滴注川芎嗪100mg联合葛根素400mg,每日1次;对照组44例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500mg,每日1次。10d为1疗程,一共3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活能力状态、脑梗死发生率、昏迷评分标准(GCS)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生活能力状态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治疗组提高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运动功能的改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单纯外伤性脑梗死(TCI)的疗效优于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的TCI患者(P<0.05)。结论:川芎嗪与葛根素合用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疗效好,且用药安全,对单纯TCI患者的疗效好于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的TCI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川芎嗪壳聚糖纳米粒,考察纳米粒在人癌细胞的靶向分布。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川芎嗪纳米粒。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粒径,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用HPLC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放度。以川芎嗪溶液为对照,测定纳米粒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和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中的浓度,评价其靶向性。结果:制备的川芎嗪壳聚糖纳米粒为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18.6±2.2) nm,分散系数(0.117±0.016)(n=3),包封率(79.7±0.4)%,载药量(24.3±0.2)%,缓慢释药96 h累积释药率达75%。纳米粒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和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川芎嗪溶液(P<0.05)。结论:制备的川芎嗪壳聚糖纳米粒对人癌细胞有靶向浓集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戴肖岚 《中国药业》2012,21(12):102-103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2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完全缓解20例,基本缓解31例,有效35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74.78%。治疗组完全缓解40例,基本缓解43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9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尿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治疗慢性肾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 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实验和结果判断.结果:样品的最高不干扰浓度为0.125ml·ml-1,细菌内毒素限值确定为15Eu·ml-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是可行的,较家兔热原法快速、简便、易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