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芋头淀粉的分离和纯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重结晶法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芋头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支链淀粉的蓝值分别是1 1 8和 0 2 0 ,λmax分别为 61 4nm和 5 87nm ,芋头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为 1 4 7%。高效液相色谱表明 ,芋头支链淀粉的分子质量具有较宽的分布 ;重均聚合度 ,大米支链淀粉 >芋头直链淀粉 >大米直链淀粉 >芋头支链淀粉 ;分散度 ,芋头支链淀粉 >芋头直链淀粉 >大米直链淀粉 >大米支链淀粉 ;芋头支链淀粉中 ,长支链所占比例 >短支链 ;分散度 ,长支链 >短支链。  相似文献   

2.
玉米淀粉的粒度效应与其微观形貌和性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应用物理法制备出具有一定粒度梯度的微细化淀粉,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凝胶渗透色谱对不同粒度微细化淀粉的微观形貌、晶体状态以及级分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物理机械应力可以使淀粉的粒度降低,微细化淀粉的颗粒形态仍然保持;随着淀粉粒度的降低,微细化淀粉的结晶度下降,d50=3.11μm微细化淀粉的结晶度从天然淀粉的38.37%降为25.33%;机械应力作用可以使淀粉的分子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相对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所受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银杏淀粉的分离和纯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用重结晶法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银杏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凝胶过滤色谱表明:银杏直链淀粉的分子量比玉米直链淀粉的小,而支链淀粉的分子量则具有较宽的分布。银杏直、支链淀粉的碘亲和力分别为19.19%和0.13%,蓝值分别是0.85和0.12,γmax为626nm和564nm;银杏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为33%。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稻米淀粉不同级分的理化特性及稻米类型对各级分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稻米淀粉级分的理化特性有较大差异 ,稻米类型对各级分理化特性有影响。直链淀粉的碘结合力为 19.99~2 0 .31mgI2 /g淀粉 ,支链淀粉为 0 .0 6~ 0 .0 95mgI2 /g淀粉 。直链淀粉的碘兰值为 0 .2 0~ 0 .2 5OD/0 .1g淀粉 ,以籼稻直链淀粉的碘兰值较大 ;支链淀粉碘兰值为 0 .0 3~ 0 .10OD/0 .1g淀粉 。直链淀粉的特性粘度为 5 0~ 15 0mL/g ,以粳稻较大 ;支链淀粉的特性粘度为 5 0 0~ 95 0mL/g ,以糯稻最大 ,籼稻最小。直链淀粉与碘复合物的可见光最大吸收波长为 6 0 0~ 6 2 0nm ,支链淀粉为 5 2 0~ 5 40nm ,品种差异较小。分离纯化后直链淀粉的结晶度为 2 3%~ 2 5 % ,支链淀粉则无晶体结构 ,结晶度的品种差异较小。稻米支链淀粉的分子量为 4 7× 10 6 (籼稻 )~ 2 35× 10 6 (糯稻 ) ,直链淀粉的分子量为 0 .4 4× 10 6 (籼稻 )~ 1.6 2× 10 6 (粳稻 )。  相似文献   

5.
稻米淀粉及其级分的凝胶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糯稻,粳稻和籼稻的天然淀粉及其支链淀粉,直链淀粉进行凝胶色谱分析,以确定不同来源淀粉的组成,淀粉级分的特性。结果表明,籼稻淀粉和粳稻淀粉主要由支链淀粉,中间级分和直链淀粉组成,糯稻淀粉主要由支链淀粉和中间级分组成。采用正丁醇反复结晶法分离得到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有较高的纯度。支链淀粉的分子量分布比直链淀粉的宽,粳米直链淀粉的分子量分布比籼米的宽,三种稻米支链淀粉的分子量分布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稻米淀粉及其级分的凝胶色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糯稻、粳稻和籼稻的天然淀粉及其支链淀粉、直链淀粉进行凝胶色谱分析,以确定不同来源淀粉的组成、淀粉级分的特性。结果表明,籼稻淀粉和粳稻淀粉主要由支链淀粉、中间级分和直链淀粉组成,糯稻淀粉主要由支链淀粉和中间级分组成。采用正丁醇反复结晶法分离得到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有较高的纯度。支链淀粉的分子量分布比直链淀粉的宽,粳米直链淀粉的分子量分布比籼米的宽,三种稻米支链淀粉的分子量分布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双波长法测定小麦及小麦芽中直链、支链淀粉含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双波长法对15种小麦品种的直、支链淀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选择淀粉含量及支链/直链比有代表性的6个品种进行制麦试验,研究了小麦制麦芽期间淀粉含量的变化,以期探讨一种简便快捷的测定小麦及麦芽中淀粉含量的方法,并为筛选适合制麦芽小麦品种提供依据.根据碘-直链淀粉和碘-支链淀粉复合物的吸收光谱,选择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631 nm和480 nm,支链淀粉的测定波长为554 nm和754 nm,依据回归方程可求出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直链淀粉的浓度在0~30μ/mL,支链淀粉在0~110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制麦前后总淀粉降解程度与原小麦中支链/直链淀粉存在正相关性(P<0.1),相关系数r=0.802.  相似文献   

8.
由于淀粉回生影响因素复杂和研究手段局限,基于直链淀粉主导的短期回生阶段和支链淀粉主导的长期回生阶段关联性的回生共性机制未得到系统阐述。基于此,该研究制备短期回生的直链淀粉晶种,采用FTIR、13C CP/MAS NMR等手段,研究其诱导大米淀粉的长期回生过程与规律,揭示短期回生与长期回生关联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直链淀粉晶种粒度分布在200~450 nm,添加晶种导致淀粉短程有序度由0. 670最高提高至0. 887,双螺旋含量由14. 86%最高提高到了22. 80%。回生淀粉的短程有序度、双螺旋含量显著提高,表明所制备直链淀粉晶种显著促进淀粉长期回生过程,这种晶体协同增长效应,丰富了淀粉回生共性机制。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对玉米淀粉分子结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淀粉颗粒经超声波处理后,淀粉分子量分布变化、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组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波时间延长,淀粉水解率逐渐增加,支链淀粉分子量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升高,形成新的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物。  相似文献   

10.
气流超微粉碎对玉米淀粉微观结构及老化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蜡质玉米淀粉、普通玉米淀粉和高直链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流化床气流粉碎机制备超微粉,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凝胶渗透色谱结合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研究气流超微粉碎处理对淀粉颗粒大小、微观结构以及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淀粉经微细化处理后,粒径分别减小至6.05、5.22μm和5.53μm,比表面积增大,形态变得无规则,颗粒表面粗糙且有裂纹;淀粉颗粒晶体结构受到破坏,微细化蜡质玉米淀粉相对结晶度降低13.97%,降低程度大于普通玉米淀粉(13.31%)和高直链玉米淀粉(9.44%),粉碎过程无新的基团产生,但使淀粉分子链发生断裂、分子质量减小及分布变宽;微细化处理降低了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热吸收焓,改变了淀粉重结晶成核方式,降低低温贮藏环境玉米淀粉老化速率,延缓淀粉回生,利于淀粉质食品贮存和性质稳定;微细化处理对不同直链与支链比例玉米淀粉的粉碎效果、微观结构及性质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