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为提高PGS患者的治疗效果积累护理经验。方法对22例PGS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和综合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中12例在术后3周内胃动力逐渐恢复,6例患者在术后4周内胃动力恢复,4例在术后2个月内胃动力恢复,均痊愈出院,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采用合理的保守治疗及综合护理方法,可以显著改善PG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胃癌根治术后PGS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及护理后痊愈。1例患者在术后4周内胃动力恢复效果欠佳,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支持后痊愈出院。结论在PGS治疗期间,给予心理、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提高干预效果,促进早期痊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改善胃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整体护理配合,本组12例患者均通过非手术疗法治愈,其中6例在术后第3周逐渐恢复胃动力,4例患者在术后第4周恢复胃动力,2例在术后1~2个月内胃动力恢复。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与护理措施有关的并发症。结论采用正确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案及整体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胃癌根治术后胃瘫患者的预后,有助于胃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流出道梗阻和胃肠吻合方式是术后PGS的高危因素。胃镜、X线口服造影对PGS的诊断有价值。经非手术治疗,术后PGS在术后6周内一般可以恢复。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在术前流出道梗阻、胃肠毕Ⅱ式吻合的病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经过6周的非手术治疗后,多数可以缓解恢复,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患者非手术治疗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对1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FDGE患者在非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胃肠减压、饮食及活动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16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其中1周内痊愈4例,2周内痊愈10例,3周内痊愈2例。结论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胃大部切除术后FDGE患者对非手术治疗的依从性及信心,促进症状早期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80,自引:2,他引:78  
目的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发生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疗效。方法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501例,术后出现PGS2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发生时间、恢复时间和诱发因素。结果术前流出道梗阻和胃肠吻合方式是术后PGS的高危因素。胃镜、X线口服造影和核素标记胃排空测定对PGS的诊断有价值。经非手术治疗,术后PGS在术后6周内一般可以恢复。红霉素对PGS的疗效有明确的个体差异。结论胃镜检查时对残胃予以适度刺激有助于PGS的治疗,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和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8—2017-08间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例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PGS发生于术后5~9 d,经非手术治疗后,均在6周内治愈。结论 PGS是综合因素所致,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非手术疗法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治疗措施。方法对19例大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GS症状出现后经综合治疗全部恢复,其中14~20 d恢复11例,21~34 d恢复5例,35~41 d恢复2例,55 d恢复1例。结论对PGS的治疗一定要早发现、早处理。在明确诊断PGS的情况下,应坚持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胃瘫(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诊疗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19例PD术后发生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具体的诊治、护理过程。结果 胃瘫多发生于PD术后5~14 d,经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胃肠动力药物治疗,配合积极的心理护理、中医中药等保守治疗,胃瘫均在术后2至8周内消除。结论 PD术后在明确胃瘫的情况下采取积极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是关键措施,预防离子紊乱,并给予积极心理护理可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回顾性总结4年间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PGS)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10例胃瘫综合征,均发生于术后6~8d,肛门已排气,并已进流质饮食之后。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恶心、呕吐频繁,体查上腹有时可见胃形,胃有振水音,肠鸣音减弱。胃镜、X线胃肠道造影检查发现无胃肠道梗阻。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洗胃,同时进行肠外营养(TPN),并予胃动力药物治疗后,患者均于术后4~6周内得到恢复。笔者经验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X线胃肠道造影或胃镜检查可确诊PGS;采用非手术治疗可痊愈,而无需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对16例EPISBO患者在非手术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精心的非手术治疗和护理,1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本组患者住院时间8~25 d,平均(18.24±0.25)d。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EPISBO的非手术治愈率,有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2.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患者焦虑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PG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评估患者需求,讲解与分析PGS发生原因等知识,给予松弛疗法、腹部按摩及家庭干预等心理干预措施.连续干预15 d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胃肠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PGS患者的焦虑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患者焦虑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PG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评估患者需求,讲解与分析PGS发生原因等知识,给予松弛疗法、腹部按摩及家庭干预等心理干预措施。连续干预15d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胃肠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PGS患者的焦虑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术后并发胃瘫的可能病因及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术后发生胃瘫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综合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7例。在手术后4-5 d 肛门排气后进食流质饮食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样胃液。给予留置胃肠减压管,每天可吸出800 ml 以上胆汁样胃液。经胃管行胃造影显示胃无蠕动4例或蠕动明显减弱6例,观察5-6 h 造影剂仍滞留胃内。予以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并采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和中医针灸治疗等非手术治疗;全部患者于胃瘫发生后7-15(平均12.3)d 恢复胃动力。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术后并发胃瘫,是多种因素所致短暂性胃功能改变,可能与麻醉、患者精神因素等有关,经非手术的综合治疗措施可治愈。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断流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笔者对32例断流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依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治疗采用非手术方法。结果示,经非手术治疗均恢复胃动力,平均恢复时间16.89d;3周内恢复13例(40.63%),4周内恢复19例(59.38%)。提示: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首选方法;断流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采用非手术治疗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gastroparesis syndrome,GS)的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完成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8例,其中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43例,均根据临床表现、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确诊。按照国际胰腺外科学研究小组胃瘫分级诊断标准,其中A级35例,B级8例。给予常规治疗、持续胃肠减压、安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改善胃动力及中药针灸综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胃动力恢复时间为术后2~4周,35例A级患者于术后2周内恢复;B级6例患者于术后3周内恢复,2例于术后4周内恢复,平均病程13.5 d。均治愈,无再次手术者,均无胰瘘、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门诊随访3~6个月无再次胃瘫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采取综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01施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残胃胃瘫综合征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于术后10~48d(平均25.3d)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胃动力,其中2周内恢复1例,3周内2例,4周内3例,4周者2例,无再次手术者,6月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在术前流出道梗阻、胃肠毕Ⅱ式吻合的病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经过6周的非手术治疗后,多数可以缓解恢复,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发生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以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50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12例并发PG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和高危因素。结果焦虑或抑郁、术前有胃流出道梗阻患者更易发生PGS(P〈0.01);毕Ⅱ式胃肠吻合较毕Ⅰ式更易发生PGS(P〈0.05);经非手术治疗,PGS患者均可康复,平均治愈时间(28.64±15.74)d,其中肠内和肠外营养患者平均治愈时间较全肠外营养患者明显缩短(P〈0.05)。结论术后PGS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X线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营养支持和胃肠动力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有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胃瘫综合征(PGS)产生的临床因素以及其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行PD术的病例共计257例,其中出现PGS 54例,对比不同危险因素在PGS组和非PGS组中的分布差异及不同治疗手段下PGS恢复时间,分析可能导致PGS的潜在危险因素,探讨总结PGS的针对性治疗策略。结果 PD术后胰漏、胆漏以及术区积液与PGS的发生呈显著相关(均P<0.001)。经治疗后,54例PGS患者均痊愈,恢复时间为19~39 d。其中,14例接受单纯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平均恢复时间(34.3±6.9)d;20例接受单纯针灸治疗,平均恢复时间(28.5±7.7)d;20例接受药物联合针灸治疗,平均恢复时间(23.9±5.0)d;联合治疗组平均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单一治疗组(与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组相比,F=35.02,P<0.001;与针灸治疗组相比,F=4.817,P=0.039)。CT提示有术区积液的40例PGS患者中,22例行CT引导下积液穿刺引流,平均恢复时间(26.0±4.0)d;18...  相似文献   

20.
区域性胰腺切除术后胃瘫2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壶腹周围癌区域性胰腺切除(regionalpancreatectomy ,RP)术后胃瘫(postopertivegastroparesissyndrome ,PGS)的病因、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 1例壶腹周围癌RP术后PGS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结果 PGS多发生于RP术后6~14d ;经分阶段营养支持、改善胃肠动力等保守治疗,PGS多在术后4周内消除。结论 RP术后PGS的病因复杂;采取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RP术后PGS的有效手段,分阶段营养支持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不宜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