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欧洲废家电回收利用欧洲废旧电器的回收和再生,其最终目标是把废旧电器变为可利用的资源。德国、荷兰起草了关于防止电子产品废物产生和再利用法(草案),德国规定,电子产品(含大、小家电)应使用对环境友善和可再生的材料;应设计容易维修、拆卸的产品;应建立回收系统,寻找再利用的途径;不能再生的元件应使用适当的废物处理设施。此外还规定,电子产品生产者和分销商有回收废旧电子产品和再利用的义务。1992年起草的法规中规定,应为消费者免费提供回收系统,消费者可利用这个系统将废电子产品送到零售店,零售商再将其转送到市…  相似文献   

2.
青岛已被确定为全国废旧家电回收利用试点城市“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已列入国家议事日程,青岛已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废旧家电回收利用试点城市。这是我国首个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废旧家电回收利用试点城市。据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到了家用电器淘汰的高峰期,电视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问题引起社会广泛重视。2001年底,国家开始着手组织制定相关法规和研究,建立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工作。国家发改委的有关领导也多次到青岛调研,与海尔、海信和澳柯玛三家家电企业座谈。同时,青岛市经委提出的“青岛…  相似文献   

3.
欧洲废家电回收利用 欧洲废旧电器的回收和再生,其最终目标是把废旧电器变为可利用的资源.德国、荷兰起草了关于防止电子产品废物产生和再利用法(草案),德国规定,电子产品(含大、小家电)应使用对环境友善和可再生的材料;应设计容易维修、拆卸的产品;应建立回收系统,寻找再利用的途径;不能再生的元件应使用适当的废物处理设施.  相似文献   

4.
1废旧家电难回收废旧家电中含有贵重金属,对其进行回收和专业处理,既可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也能对资源进行再利用,具有环保和经济的双重价值。目前,我国已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但归于现实,废旧家电难回收,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家电科技》2003,(11):23-23
日前,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负责人透露,中国已经进入家电淘汰高峰期,未来两年中国将制定有关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的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表示,国家正在着手建立中国废旧家电产品回收处理体系,这一体系将实行“生产者责任制”,家电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处理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国家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这一政策将率先在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电脑生产领域试行。另消息:于去年启动的北京“绿色硅谷”———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是中关村“五年上台阶”的重点项目,也是北京第一个集科研、生产、服务、科普…  相似文献   

6.
2010年1月1日实施的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相关方的责任和义务,提出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制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制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资格许可制度等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7.
《日用电器》2009,(12):3-4
在上周举行的中国国际电子电器同收及处理技术大会上.来自美国EPEAT的负责人介绍了美国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及管理情况。该负责人介绍.美国的电子产品都要经过一个名为EPEAT的非赢利组织的环保认证.从而界定电子产品的环保等级.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北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试点工作,基于北京节能超市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分类管理实践,整理分析国内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分类管理,调研废弃电器电子回收处理行业的实际情况,讨论解决了废弃产品范围、优先环境属性、区分一般电器电子产品与专业用途电器以及突出重点产品等问题,研究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分类与代码体系,共分为6大类,提出了对应的代码。标准为试点的管理以及北京市构建回收体系提供支撑,同时,能够有效解决行业内各企业的系统信息不对称、无法解读等问题,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管理提供标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产业,促进资源无害化利用,国务院于2009年2月出台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并将于2011年1月1日实施.  相似文献   

10.
于璇 《电器》2016,(6):32-33
正作为对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探索的案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不乏值得夸赞的成绩,但是仍有不少问题摆在行业面前亟待解决。2009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发布。依据《条例》,中国逐步建立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以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电器循环技术研究所主任田晖介绍,2009年以来,随着我国相关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尤其是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建立了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的目录制度、处理企业资格许可制度、基金制度等,使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2013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技术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国际会议"将于2013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届时,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将发布2012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白皮书。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建立了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的目录制度、处理企业资格许可制度、基金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杜克大学工程师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可回收的印刷电子产品:由3种碳基墨水制成的晶体管。研究人员希望以此激发新一代可循环利用的电子产品的研发,以帮助解决日益增长的全球电子垃圾问题。制作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原料一般是硅片,很难回收利用。据联合国估计,每年丢弃的数百万公斤电子产品中,只有不到1/4被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4.
《电源技术》2004,28(9)
前不久,在江苏省促进电子废物循环利用会上,省环保厅负责人表示,针对日益凸现的“电子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江苏省已在修订固体废弃物条例。废电脑、旧电视等电子废器物将不能再视同普通垃圾一样随便处置,生产经营单位要提前做好准备,根据省政协委员的提议,可能将对电子产品生产厂家征收电子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置费,用于补贴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利用和处置。打击和取缔一批回收利用低、污染严重的企业。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隐患,江苏省每年报废的电器约100万台,电子产品由各种金属、玻璃以…  相似文献   

15.
李曾婷 《电器》2016,(3):14-15
正开展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工作,是实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管理制度的重要配套措施,是完善生产者延伸制度的重要基础。中国是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和废弃大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主要电器电子产品报废量超过2亿台,重量超过500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产生国。面对数量如此巨大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中国的回收处理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为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提升生产者的社会责任意识,2016年  相似文献   

16.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政策实施已一年有余。回收难、野蛮拆解、处理企业亏损等一直困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发展的问题,如今情况如何?带着审视的目光,《电器》记者奔赴北京、上海、江苏、江西这四个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产业发展较好的省市进行调研。观察基金政策影响之下,这一产业生态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电子消费品寿命终期的全面和定量的生态效率概念是在代夫特技术大学提出的。它提出了建立废弃消费电子产品回收系统的关键问题,即在投入单位成本时环境状况所能改善的程度。本文重点介绍在实施欧洲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过程中该概念的最新应用效果,目的是为了表明基于这种生态效率考量如何制定实施电子废物政策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本文还讨论了环境权重再循环和生态效率(QWERTY/EE)概念对当前的欧洲废弃物政策现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介绍了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回收与循环再利用电子产品的总体原则与策略,大部分国家已着手处理或在不久将要开始应对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8.
《电器》2013,(7):19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政策实施已一年有余。回收难、野蛮拆解、处理企业亏损等一直困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发展的问题,如今情况如何?带着审视的目光,《电器》记者奔赴北京、上海、江苏、江西这四个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产业发展较好的省市进行调研。观察基金政策影响之下,这一产业生态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于璇 《电器》2013,(7):22-23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落地"已经一年。基金的注入是否已经令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旧貌换新颜?是否能缓解拆解处理企业"吃不饱"的现况?无论怎样,在基金制度实施一周年之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已经驶入新的航道。回收老大难问题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的日子,对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而言,无疑是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度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提倡"绿色环保",减少碳排放量,坚持可持续和高效的能量利用. 国际消费电子展(CES)的创办机构,国际消费电子协会(CEA)的主席和CEO--Gary Shapiro说,这次展览将会通过"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回收能力,努力抵消不可避免的放射污染"来减少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