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6):789-790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制剂外用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临床意义及重要性。方法:通过对骨伤科传统外用剂型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比较分析骨伤科不同外用剂型的特点,系统论述黑膏药、巴布剂、中药熨剂及中药熏洗剂在骨伤科的临床应用。结论:为开发传统外用中药制剂在骨伤科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芳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1):2934-2936
中药外用制剂作为一种特殊的剂型既传承传统中医药特色,又体现了现代科技在制剂领域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审评过程发现的关于中药外用制剂剂型选择的合理性、辅料选择及处理、药材的处理及制备工艺研究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用中药剂型质量标准研究进展.方法 对外用中药剂型定性、定量方法归纳分析.结果 在外用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中应用最多的是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研究质量标准的重要方法.结论 通过对近几年外用中药制剂总结,提出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和临床标准的必须性.  相似文献   

4.
中药外用剂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用制剂的特点在于给药途径不通过胃肠道 ,减少了对胃肠道的刺激 ,避免了肝脏的首过作用和胃肠道的破坏作用 ;外用制剂不通过注射给药减少了病人的痛苦。药物经皮肤或粘膜给药 ,可提高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既可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又可透过皮肤或粘膜达到全身的治疗目的 ,同时 ,以外用形式给药方法简便 ,患者容易接受。因此 ,外用给药新剂型的开发研究日益受到重视[1 ] 。  中药外用制剂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可供查验的历史资料看 ,中医应用最早的剂型就是外用剂型。在距今 170万年前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在寻觅食物、与…  相似文献   

5.
影响中药外用疗效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中药外用疗效的因素。方法:从中药材品种、质量及配伍、制剂因素、外用方法、辨证用药、不良反应、外用不足等方面来探讨中药外用疗效的思路。结果:中药来源、加工配伍、剂型及赋形剂、外用方法、辨证用药、外用的不良反应及不足等是制约和提高中药外用疗效的重要方面。结论:发展外治理论,探索外治机制,把特色现代外用剂型用于中药,突出中药外用的特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中药制剂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汤时期已有了酒剂和汤剂,到秦汉时期则又有了丸剂、散剂、膏剂……,唐宋时期发展到共有20多种剂型,不仅有了口服制剂,而且有了栓剂、膜剂等多种的外用剂型。中药剂型的形成,是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正是基于这种理论,传统的中药剂型才有“汤者荡也,丸剂缓也,散者散也……”的认识,但在当时并不能正确认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现代生物药剂学的发展,为中药剂型的改进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本草纲目》中制剂学内容之一──外用制剂进行了整理研究,得出既有现代常用剂型如外用散剂、栓剂、丹剂、膏药、露剂等,还有目前尚未开发研究的古老剂型,如外用饼剂、搽剂、闻香剂、洗浴剂、滴鼻剂、滴眼剂、口含剂、吹剂、灌肠剂、熏剂等。这些剂型无论在药物配制、基质上,还是使用方法、临床疗效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外用制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实用,生产周期短、使用方便、吸收快、疗效好的特点。在中医临床各科应用十分广泛。吸收和发扬《本草纲目》药物学精华,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开展中药剂型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赵波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6):511-512
中药外用剂型,是中医临床应用较多的剂型。它具有疗效迅速、安全稳定、简便易行等特点,是中医治疗急重症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广大医药工作者除了对传统的老剂型进行研究,扩大其应用范围外,还不断地研制新的外用剂型。这些新的剂型为中医解决急重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 控释贴剂控释贴剂,是具有防护膜、活性物质胶体、控制释放的微孔膜和含药粘附层等结构的贴剂,其药物释放可持续72h或更长。它具有药物均匀进入体内,作用时间长,血药浓度稳定,不受胃肠因素及肝肠首过效应等影响,给药次数少,使用方便,适用于病情经常发作…  相似文献   

9.
王梅 《中医研究》2009,22(6):10-11
面向社会服务,发展中药新剂型、新工艺,提高现有剂型和制剂水平是药剂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传统剂型的改进与提高、传统剂型改成现代剂型、直接将临床有效药物配制成现代剂型及创新剂型等几个方面^[1]。河南省奥林特制药厂经过多年的剂型研究和临床研究观察,成功研制了治疗感冒的新一代药物一体虚感冒合剂。  相似文献   

10.
中药剂型改革中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剂型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都较系统地记载了汤剂、栓剂、浸出制剂、丸剂等中药传统剂型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载的药物制剂多达4 0余种 ,除现代的片剂、注射剂等一些新剂型外 ,其他剂型几乎齐备。近年来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以及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出现 ,有力促进了中药剂型改革 ,使得西药的一些成熟剂型在中成药上也有广泛的运用 ,如软胶囊、肠溶片、泡腾片、气雾剂、雾化液、滴鼻剂、直肠给药剂等 ,还有近些年研究比较活跃的中药注射液。中药改革剂型作为现代中药研究成果的最主要表达…  相似文献   

11.
外用中药治疗慢性湿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治慢性湿疹有效的中药及剂型。方法:归纳、统计近年来外治慢性湿疹的中药及剂型。结果:近年来外治慢性湿疹出现频数最多的中药有苦参、冰片、黄柏等,使用最多的剂型有洗剂、软膏等。结论:开发更有效的中药复方,丰富中药外治剂型存在着极大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中药(TCM)外治法是目前所知起源最早的治疗疾病方法,起源于先秦,成长于汉唐,创新于宋元,发展于明清,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现代药源性疾病的大幅攀升,药物外治因其不良反应小、应用方便、疗效确切等,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随着中药外用药物、剂型、方法等的增多,中药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广泛应用到儿科、妇科、内科、肿瘤科等,但多无用量、用法、用药时间、疗程等的规范,随意性较大。中药外用治疗局部病变,可以在局部发挥直接的作用。中药外用多以"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来阐述外用机制,以内服功能只能从中医理论部分阐述其外治特点,多不能很好指导相应中药临床外用。对于中药外用机制鲜有现代研究的报道,多是从理论到理论的论述,缺少现代研究的证实和支撑。也有散在的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相关报道,但中药外用多为打粉、水煎、醇提等粗制剂,剂量、剂型、疗程、外用方法等多随意性大,加之成分复杂、含量较低等,单纯从透皮吸收很难阐述其外用的机制,也不符合中药临床应用的事实,外用机制的不明确,限制了中药外用的发展。本文通过前期大量的文献研究、数据库研究、实验研究等,提出了中药外用通过局部微作用、微刺激、微吸收,即"三微调平衡",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紊乱,而发挥外用疗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药和天然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靶向制剂可以提高靶组织的药理作用强度和降低全身的不良反应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 ,为第四代的药物剂型。采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是研究的重点 ,磁靶向 ,酶靶向制剂也是研究热点。此外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OCDDS)也是靶向制剂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是经口服将药物运送到回盲肠后释放并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在我国还仅处于试探阶段 ,目前中药和天然药物的靶向制剂的研究大多数是以天然单一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 ,而用中药有效部位研制的靶向制剂屈指可数 ,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的质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大有关。中药新剂型和新技术的开展是中药国际化的关键 ,需要有组织地开展多学科合作 ,靶向制剂是中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药物剂量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中医素有"不传之秘在于量"的说法。药物的现代临床剂量与古代医籍中剂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按照古医籍超剂量使用时,有屡获良效的报道,亦有毒副反应的报道。本文拟总结中医汤剂方药剂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及超剂量使用引发的争议;同时,从中医临床经验、现代文献、古代文献及现代中医药实验研究等方面综述了中药剂量研究的各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阐述中药剂量是中医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口服固体速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服固体速释制剂以其服用方便、生物利用度高、吸收快、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速释机理为速崩、速溶、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 ;其剂型包括分散片、冻干速溶片、速释片、速液化咀嚼片、固体分散技术制得的滴丸剂和颗粒剂以及膜剂、干凝胶等。口服固体速释制剂为中药难溶性成分的口服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为中药急症治疗开辟了新剂型 ;为新型药剂辅料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口服固体速释制剂在中药领域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从同方汤散临床疗效差异思考传统中药剂型的深刻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药而言,不同剂型意味着不同的制备工艺。由于中药发挥临床疗效成分的复杂性和未知性,制备工艺的取向直接导致治疗物质基础的重大差异,不同剂型的本质有时是药物的不同,而不仅是剂型的区别。为此,挖掘中药传统剂型的深刻内涵,探求中药剂型演变特点,寻找中药剂型发展应有的内在规律,对准确把握中药方剂剂型设计要点,深刻认识中药方剂剂型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疗效确切、药性稳定、不良反应率低,用于风湿病治疗的中药外用膏剂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选择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上市并用于治疗风湿病的中药外用膏剂为研究对象,对其剂型、品种以及规格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查阅近年来发表的中药外用膏剂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制剂新技术应用、制剂处方研究、成型工艺研究、药效学与安全性研究等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指出用于风湿病治疗的中药外用膏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新型制剂,相关促透剂的促透物质基础、促透机制、促透规律研究较少,质量控制标准研究中检测指标的选择不够全面,药代动力学的定性、定量研究相对匮乏等。同时,提出应规范中药外用膏剂的剂型分类及规格描述,亦应积极引进中药智能化、缓控释、靶向制剂等新剂型;加强相关促透剂本身透皮行为的研究,并探讨促透剂自身成分透皮吸收与促透皮吸收的相关性;采用生物效应指标或化学与生物效应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借鉴中药多维谱效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建立符合现代透皮理念的科学检测指标及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凝胶贴膏作为新兴的透皮给药载体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2009—2019年与中药凝胶贴膏制剂工艺及临床研究相关的文献145篇,就中药凝胶贴膏药物组成、剂型变更、临床应用3方面进行综述,总结适合做成凝胶贴膏剂的中药种类,分析适宜于治疗的病症类型。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中药多为富含挥发油的通经走络和气味俱厚的中药,如大黄(15.8%)、延胡索(15.2%)、冰片(13.8%)、当归(13.8%)、乳香(13.1%)等,并存在有毒中药和动物药的应用;凝胶贴膏用于癌痛、关节炎、骨折外伤治疗较多,儿科用药也比较适宜。原剂型为传统中药外用制剂的,如散剂、油膏、丸剂、洗剂、酊剂等多可改进为凝胶贴膏剂。还对凝胶贴膏剂产业化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凝胶贴膏剂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药组分的中药多元释药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随着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中药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中药多成分复杂性、物质基础不明确等问题,至今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中药现代剂型研究系统思路。现代中药制剂必然要考虑中药多组分的性质和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作用特点。作者提出针对中药组分的性质和作用特点,采用多元化的制剂技术和层次化的释药方式构建中药多元释药系统。该文深入阐述了中药多元释药系统构建思路、理论依据、制备技术和评价体系以及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构建以提高中药组分生物利用度为核心的中药多元释药系统理论与技术平台,为中药制剂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