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ICH)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120例HICH患者的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实施微创钻孔引流术,对照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血肿量及NIHSS与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5 d血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IHSS与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研究组75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对照组75例。研究组采用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则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GOS)优良率、血肿清除率、术中失血量、颅内压变化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OS优良率及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783-3785
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收治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死亡率、随访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生活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满意度研究组死亡率为4.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7%(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NIHSS评分、ADL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获得满意疗效,显著降低死亡率并提高预后效果,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242-3244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术。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1个月ADL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均为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DL评分均较术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术治疗HCH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可以更加有效恢复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辉 《临床医学》2016,(10):89-90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诊治的9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予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性指标值、生存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所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113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7例。对照组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分析比较2组疗效、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对照组为3.57%,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WHOQOL-100评分79.46±8.1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2±6.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显著,可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微创手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效果明显,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指数(BI)、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BI指数、GCS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苏俊  陈艾  吴海  程波  谈志辉  文亮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0):3024-3027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手术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观察组患者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Barthel指数评分、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及GO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选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可有效降低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15-1617
目的研究3D-Slicer辅助定位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3D-Slicer辅助定位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CT辅助定位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将两组血肿消退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病死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消退时间为(5.32±1.02)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较,观察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licer辅助定位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669-4670
入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进行CT定向钻孔引流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小骨窗开颅手术,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总血肿抽吸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总血肿抽吸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再出血率为8.3%(4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1%(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2);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进行CT定向钻孔引流法高度微创,操作简便,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微创组(50例)和常规组(50例),微创组接受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常规组接受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术后6个月生活能力情况及随访1年期间并发症、再出血、血肿残留情况。结果:微创组术中切口直径、出血量、手术时间、出血清除率、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普通病房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术后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血肿残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手术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Scale,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明显降低并优于常规组(P0.05);手术前,两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ADL评分明显升高并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较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辅以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对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诊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微创冲洗引流治疗患者35例,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治疗患者45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 71.43%,P0.05),且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研究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即NDS分与NIHSS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59±1.77)分vs(21.52±1.14)分,(13.26±1.14)分vs(19.63±2.44)分,P0.01)。结论 :微创穿刺辅以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同时可积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477-3478
选取2013~2015年收治的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行微创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开颅手术。术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残留体积、术后3d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残留体积、术后3d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手术时间短,手术液量残留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水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所选5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均为2015-02—2016-06所收治,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6.0%;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首次抽血量、血肿完全吸收时间、留置针时间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D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ND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能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能快速清除血肿,促进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显著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和治疗组。研究组26例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照组26例行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失(NIHSS)评分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低,血肿清除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7.69%,对照组为3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选择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可最大限度清除颅内血肿,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53-3855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收治的择期行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4例按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发病6h内,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与对照组(发病6~72h,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各37例。术后7d复查CT,观察两组血肿清除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术后7d,研究组血肿清除率为86.5%(32/37),对照组为64.9%(2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6%(35/37)、75.7%(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于发病6h内实施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的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定位穿刺引流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5例,研究组经CT定位辅助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经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血肿吸收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43%)显著低于对照组(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定位辅助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陈先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7):889+917-889,917
目的探讨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分析两组围手术期疗效及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行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术后3 d及术后7 d血肿残余量,术前、术后15 d及术后30 d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d、7 d血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5 d、3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能清除血肿,缩短康复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