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慧英  赵振河 《粘接》2012,(6):36-39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新型低温反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即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苯乙烯(St)为软、硬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并选用一种适当的交联单体合成了性能优良的聚丙烯酸酯涂料印花粘合剂。讨论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阴/非离子乳化剂的配比、乳液滴加时间、保温时间等对聚合物的影响。确定了乳液聚合最佳工艺条件:乳化剂用量为o8%,阴/非乳化剂质量比为4:3,引发剂用量为0.8%,乳液滴加时间60min,保温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2.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方法,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合成了纯丙微乳液,确定了最佳配方。探讨了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以及阴/非离子乳化剂配比、pH值以及聚合工艺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纯丙微乳液聚合稳定性、乳液性能及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硬软单体的配比为5:4、乳化剂的配比为4:1、乳化剂的用量为3%、引发剂的用量为0.5%、pH在7—8、反应温度为80~88℃、反应时间为150min时,微乳液的性能最好。并对共聚物的结构和微乳液涂膜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丙烯酸酯类单体之间发生了自由基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3.
苯丙微乳液的聚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连续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固含量为40%的聚丙烯酸酯微乳液。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乳化剂与引发剂分别为MS-1和过硫酸铵(APS)。探讨了乳化剂种类与用量、引发剂种类与用量、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和单体滴加速度对丙烯酸酯类聚合体系粒径和乳液性能的影响。实验得到:在反应温度78℃左右,质量分数6%-8%的MS-1为乳化剂;质量分数0.7%的APS为引发剂;搅拌速度150—200r/min;反应时间为5h的聚合工艺下,可制得粒径为45.57nm,粒径分布窄(PDI为0.207)和转化率高达95%的微乳液。  相似文献   

4.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用于喷胶棉黏合剂纯丙乳液.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复合乳化剂用量、复合乳化剂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软硬单体质量比为2.2∶1,乳化剂用量为3.5%,复合乳化剂配比为2∶3,引发剂用量为0.7%,交联剂用量为1.75%,反应温度为78~85℃,反应时间为150min,搅拌速率为250r/min时,得到的纯丙乳液耐水性和柔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水性上光油具有无毒、无污染、成本低、运输方便、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本文采用预乳化结合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得了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复合乳化剂用量及配比、功能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选择、保护胶用量等因素对乳液及涂膜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A和MMA质量比为4:5,OP-10和SDS比例为2:1,复合乳化剂总量为单体的3%,AA为2%,HEMA为3%,APS用量为单体的0.5%,,PVA1788用量为0.175%,反应温度为78℃,在上述条件下可制得稳定性良好、单体转化率较高、凝胶率较小的丙烯酸酯乳液,将此乳液对纸张进行涂布后,纸张的光泽度、抗水性等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刘宏  向寓华  蒲德兴 《电镀与涂饰》2007,26(8):33-35,38
以水作溶剂,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酸等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丙乳液。研究了聚合乳液的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乳化剂及引发剂的用量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获得了最佳合成条件:w(苯乙烯)∶w(丙烯酸酯)∶w(丙烯酸)=23∶20∶1.3,引发剂0.6%~0.8%,乳化剂用量2%~4%,反应温度82°C左右,反应时间2h,保温时间2h。  相似文献   

7.
复合交联型水性纸塑复膜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军 《化学与粘合》2008,30(3):57-59
介绍了一种水性纸塑复膜胶的制备方法。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和交联型功能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单体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工艺进行合成。讨论了单体的选择及配比对乳液性能和纸塑复合的影响、乳化剂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引发剂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软硬单体丙烯酸丁酯与苯乙烯最佳配比是1.6~2.3:1,乳化剂和引发剂最佳用量分别为总单体量的0.98%和0.60%。制得的乳液粒径细腻、固含量高、黏度适中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环氧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环氧树脂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工艺以及乳化剂、引发剂、环氧树脂、功能单体用量等条件对反应过程及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阴离子与非离子乳化剂配比为1.5:1、引发剂的用量为0.6%、功能单体MAA的用量为2%、环氧树脂的用量为5%。合成的环氧改性苯丙乳液,在耐水性、耐碱性、Ca2+稳定性方面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刘懿霆  杜亚男  宋毅恒  刘亭  徐军 《当代化工》2013,(12):1661-1664
以叔碳酸乙烯酯(VeoVa)为醋酸乙烯酯的共聚单体,聚乙烯醇为保护胶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当用SDS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单体配比VeoVa:VAc为2:8,引发剂量为0.7%时,合成出的叔醋乳液吸水率最小;当用反应型乳化剂DNS-86,用量为3g时,其他配比不变,合成出的叔醋乳液吸水率最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用于喷胶棉黏合剂纯丙乳液。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复合乳化剂用量、复合乳化剂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软硬单体质量比为2.2∶1,乳化剂用量为3.5%,复合乳化剂配比为2∶3,引发剂用量为0.7%,交联剂用量为1.75%,反应温度为78~85℃,反应时间为150min,搅拌速率为250r/min时,得到的纯丙乳液耐水性和柔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宋瑾  吴凤龙 《山东化工》2012,41(7):8-10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为复合缓冲剂,通过乳液聚合反应,合成了粒径分布均匀的聚苯乙烯纳米微球(PSt)。在确定缓冲剂用量及引发剂滴加方式的条件下,经正交实验优选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如下:蒸馏水与苯乙烯的体积比为1.5:1、乳化剂用量为苯乙烯质量的1.0%、引发剂用量为苯乙烯质量的1.2%、反应时间为8h,反应温度为80℃。在此条件下转化率为94.58%,并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四元共聚丙烯酸酯热熔压敏胶膜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和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采用预乳化法制备聚丙烯酸酯热熔胶,研究了单体用量配比,乳化剂用量、配比及乳化方式,引发剂用量,温度和滴加速度对反应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EHA/MMA 1/0.6,AN 5%,AM 5%,复合乳化剂3.0%,引发剂过硫酸钾0.3%,80~85℃,反应4h,丙烯酸酯橡胶分子量在10万以上时,制得的热熔压敏胶膜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种子聚合工艺,使用反应型乳化剂,接枝反应型有机硅合成了具有优异耐水性的建筑用内、外墙苯丙乳液。讨论了软硬单体比例、引发剂用量、反应型乳化剂用量、反应型有机硅用量对乳液耐水性的影响。试验证明:当软硬单体的质量比为29.0∶29.0∶4.0∶1.1∶0.4,引发剂用量为0.5%,反应型乳化剂用量为1.0%,有机硅用量为1.5%时,乳液的耐水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过硫酸钾( KPS)为引发剂,以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异辛酯(EHA)为软单体,苯乙烯(St)为硬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采用自制交联单体NT,合成无甲醛聚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讨论了反应温度、时间、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阴/非离子乳化剂配比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反相乳液聚合合成聚丙烯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苯为介质,Span80/Span20为乳化剂,叔丁基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分子量高达9.4×106的聚丙烯酰胺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种类及用量、油水比、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对共聚物相对分子量、聚合转化率以及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其最佳聚合配方及工艺条件为:油水体积比为1.4,单体浓度30%,引发剂用量0.003%,乳化剂用量12%,聚合温度30℃。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体预乳化方法结合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得了耐水性好和附着力高的舍硅羟基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羟基单体用量、有机硅单体用量与引入方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乳化剂B)为0.90%、w(引发剂)为0.45%、w(HEA)为10%、w(A-151)为5%时,合成的含硅羟基丙烯酸...  相似文献   

17.
以丁二烯和苯乙烯为单体,采用阴离子乳化体系,在过氧化物与亚铁盐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作用下,合成了性能良好的固体沥青改性用丁苯胶乳,讨论了影响聚合过程及胶乳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单体配比、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分子质量调节剂用量及聚合温度是控制丁苯胶乳性能的关键因素,分批加入乳化剂及梯度控温有利于控制胶乳门尼粘度和结...  相似文献   

18.
高耐水高光泽苯丙乳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反应型乳化剂AMPS及常规乳化剂合成了一种高耐水高光泽苯丙乳液。讨论了合成工艺、引发剂、乳化剂、AMPS等对乳液的影响。乳液中乳化剂含量 0 .9% (占单体 ) ,耐水性 14 4h不变白。  相似文献   

19.
利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用于喷胶棉粘合剂的高性能苯丙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交联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搅拌速率等因素对该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当软硬单体的质量比为30/70、乳化剂用量为3.6%、引发剂用量为0.6%、交联剂用量为2%、反应温度为76~85℃、反应时间为75 min、搅拌速率为300 r/min时,所得苯丙乳液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