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湿性黄斑变性( neovascular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的主要发病机制,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促进新生血管的作用已受到广泛认可,目前针对VEGF不同靶点的药物已广泛运用于治疗 nAMD。胎盘生长因子( placental growth factor,PIGF)是抗VEGF的一个新靶点,与VEGF-A有协同作用,可促进新生血管,刺激内皮细胞迁移增殖,介导免疫炎症反应,且在已成熟血管上无表达,特异性较高。本文就PIGF在nAMD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周骏  刘涛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053-2058
新生血管是许多致盲性眼病的主要原因,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作用最强的血管生长因子。胎盘生长因子( placental growth factor, PlGF)是VEGF家族中的一员,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刺激内皮细胞迁移增殖,介导免疫炎症反应,且特异性表达于病理性新生血管,但在正常血管中不表达。因此近年来PlGF逐渐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对PlGF在新生血管性眼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乐乐 《眼科学报》2020,(2):99-105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可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和病理性近视等眼科疾病,是许多眼底疾病发展、恶化以及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促进CNV发生发展的生长因子有很多,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等。其中VEGF是最重要的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的因子。近年来,激光治疗、抗VEGF药物等抗CNV的措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在大部分情况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抗VEGF药存在药物抵抗和一定不良反应,且CNV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FGF可以同时对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产生直接和间接作用,促进新生血管形成。FGF家族的相关因子可能成为CNV治疗的新靶点,或可以对目前的单纯抗VEGF治疗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VEGF-A)是内皮细胞特异性的多肽因子,可促进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及分化,对于实体瘤新生血管生成、肿瘤的发展、转移以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眼部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受多种因子的调节,目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被认为是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关键性因子之一.已发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VEGF-F以及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IGF);VEGF受体(VEGF receptor,VEGFR)包括:VEGFR-1、VEG-FR-2、VEGFR-3.各受体可被不同或相同的VEGF激活、调控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其中对VEGF-A及其受体的研究最为深入.基于VEGF-A及其受体对新生血管不同作用位点和方式的研究,各种药物应运而生,使临床针对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用药和治疗方案也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但随着对VEGF家族及其受体的深入研究,逐渐发现VEGF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如:VEGF-B等与VEGF-A的作用靶器官及作用机制有很大差别.本文就VEGF家族中各成员及其受体的作用机制和功能以及目前抗VEGF的相关药物的种类、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袁琳慧  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1905-1908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是致盲的主要原因。趋化因子受体7(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7, CCR7)可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 kinase,ERK)通路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导致血管渗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等改变。趋化因子受体7的检测可指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调控新生血管的形成.VEGF抑制剂在眼科最早应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以抑制新生血管,现在应用于各种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疗.本文就VEGF抑制刑的主要药物以及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小梁切除术、引流阀植入术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眼内新生血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八十年代末分离提纯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可溶性糖蛋白,具有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和提高血管通透性等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VEGF在生理性和病理性的血管新生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VEGF的研究引发了基础、临床多个学科的突破性进展。VEGF很可能就是眼科界寻找了半个世纪的“视网膜未知因子”。VEGF的发现和认识以及VEGF与眼内新生血管关系的阐明对于人眼新生血管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62-64)  相似文献   

9.
诱发角膜新生血管的因素涉及各种生长因子。研究表明:在角膜新生血管中广泛存在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起着主要作用。一种可行的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策略是:通过特异性的中和抗VEGF抗体竞争性的结合VEGF,从而抑制VEGF活性。近年来,利用抗VEGF治疗策略,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靶向VEGF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证明。因此我们设想,局部应用新的抗VEGF药物,如贝伐单抗、兰尼单抗等可以有效地抑制角膜新生血管,恢复角膜透明和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lovastatin)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10-5mol/L洛伐他汀溶液和生理盐水点眼,采用裂隙灯观察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及TGF-β1的表达,并在基因水平下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角膜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治疗组VEGF及TGF-β1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在造模后4d角膜组织中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治疗组低于对照组(0.422±0.083vs0.786±0.126,P<0.05)。结论:洛伐他汀通过下调VEGF及TGF-β1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最终可有效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1.
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新生血管的形成情况.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促新生血管生成最重要的诱导因子,也是抗新生血管治疗中重要的治疗靶点.阿柏西普是最新一代的抗VEGF药物,可以与VEGF-A、VEGF-B、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所有亚型相结合,与VEGF有更高的亲和力,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能够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减少中央视网膜厚度,同时在某些其他抗VEGF无应答患者的治疗中亦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眼新生血管的形成严重破坏眼的结构和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因此研究新生血管的生成机制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急需攻克的研究课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强大和专一的刺激内皮细胞增生的因子,在新生血管生成中起着中心作用.通过眼内注射VEGF 受体嵌合蛋白、抗VEGF单克隆抗体、靶向VEGF 小干扰RNA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眼内新生血管生成.本文就靶向VEGF治疗眼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分泌粒蛋白Ⅲ(SecretograninⅢ,Scg3/SgⅢ)是一个新近发现的血管生长因子,相关体内、体外研究已证实Scg3在眼底新生血管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将Scg3抗体应用于眼底新生血管的治疗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作用机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不同,Scg3仅在病理性新生血管中表达,在正常血管中不表达,是一种新发现的具有高选择性表达的血管生长因子。本文从Scg3分子结构、信号传导通路以及其在眼底视网膜及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中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视网膜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夏世刚  彭辉灿 《眼科研究》2011,29(9):798-79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病理特征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是最直接的眼内新生血管形成因子之一。密蒙花是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一种中药,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降低皮肤和小肠血管的通透性及脆性。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眼新生血管及增生性病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悦  宋跃  徐杰 《眼科研究》2002,20(2):179-18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是最直接的血管内皮细胞促分裂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结合而发挥各项功能。在视网膜细胞、色素上皮细胞、表皮细胞、M(?)ller细胞内均有VEGFR表达。缺氧可上调其基因表达,直接造成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对VEGFR结构、功能、与新生血管的关系,VEGFR表达增高所导致的病理变化,VEGFR高表达的调节因素,如何抑制VEGFR阻断VEGF/VEGFR信号传导途径抑制VEGF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汪玲  王伟  朱秀萍  银勇  武鹏安 《眼科研究》2004,22(2):155-155
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严重危害视力,也是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之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一种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素。本文探讨VEGF与角膜新生血管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生血管生成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及抗青光眼手术功能性滤泡形成密切相关.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在眼组织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子.以针对性抑制VFGF为目标的"靶向性治疗"是最近青光眼治疗中的新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VEGF的功能、与青光眼的关系以及近年有关靶向性抑制VEGF在青光眼治疗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眼部新生血管性病变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调控因子。Bevaci-zumab是世界上首个批准上市的血管内皮因子抑制剂由于其强大的抗新生血管作用,在眼科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VEGF的特性、VEGF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和Bevacizumab作用机制、应用范围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多聚嘧啶束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olypyramidine tract binding protein-associated splicing factor,PSF)是存在于细胞核内且参与多种细胞反应的多功能蛋白质.经玻璃体腔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包装的PSF蛋白(rAAV-PSF)可有效抑制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从而控制新生血管的增生;PSF蛋白通过募集Hakai复合物,下调VEGF启动子的转录激活,从而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刺激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此外,PSF蛋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3的表达,间接影响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状态,而在斑马鱼视神经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Qiu P  Yao K  Zhu L  Zhou C  Cheng J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311-314,I007
目的:探讨角膜碱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鼠角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烧伤Sprayue-Dawley(SD)大鼠角膜,建立炎症性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用免疫印迹分析SD大鼠角膜烧伤后不同时间段VEGF蛋白在角膜中的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SD大鼠角膜烧伤后VEGF蛋白在角膜各层中的分布。结果:正常SD大鼠角膜中未检出VEGF蛋白;伤后6h,鼠角膜可检测出VEGF蛋白;伤后96h时,角膜中VEGF蛋白达高峰;伤后168hVEGF蛋白表达量下降,伤后SD大鼠角膜基质层,尤其是毗邻于烧灼区的浅基质层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浸润的炎性细胞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均有VEGF蛋白表达。结论;炎性细胞分泌的VEGF蛋白参与了炎症性角膜新生血管增殖的调控,对新生血管的生长有诱导和维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