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复方黄柏抗炎止痛巴布剂的基质处方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复方黄柏抗炎止痛巴布剂的基质处方。方法:以持黏力为指标,选取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三氯化铝和甘油的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复方黄柏巴布剂的基质配比。结果:最佳基质配方为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三氯化铝-甘油13∶6∶6∶100。结论:按优选配方制得的复方黄柏抗炎止痛巴布剂具有良好的初黏力、持黏力、皮肤追随性,且基质与复方提取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传统巴布剂基质材料基础上,优选一种基于透明质酸的新型巴布剂基质材料的配方。方法:以初黏力、剥离强度、赋形性和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以聚丙烯酸钠、明胶、透明质酸钠为黏合剂,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为保湿剂,高岭土、氧化锌为填充剂,氯化铝为交联剂,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优选巴布剂基质配方。结果:最佳基质配方为聚丙烯酸钠-明胶-透明质酸钠-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三氯化铝(4.5:2.5:2.0:13:13:13:0.2)。结论:优选的新型巴布剂初黏力、剥离强度、赋型性、光泽均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三子巴布剂的基质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为该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初黏力、持黏力和综合感官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三子巴布剂的基质处方。以芥子碱硫氰酸盐和迷迭香酸为指标成分,考察三子巴布剂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三子巴布剂的优化处方组成为部分中和的聚丙烯酸钠(Viscomate NP-700)1.85 g,聚维酮(Plasdone K-90)0.6 g,甘羟铝0.13 g,高岭土2 g,酒石酸0.08 g,乙二胺四乙酸0.02g,甘油10 g,三子稠浸膏3.5 g。三子巴布剂黏着力适中,无残留,膏体性状、皮肤追随性均较好。芥子碱硫氰酸盐和迷迭香酸的平均质量分别为0.748,0.282 mg·cm-2。三子巴布剂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和迷迭香酸的体外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释放速率分别为37.91,14.30μg·cm-2·h-1。结论:优选的三子巴布剂配方合理,膏体性能满足要求且释放性能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主成分分析建立一种中药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桂芍巴布贴制备工艺的优选研究。方法以巴布剂的外观性状、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为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求得总因子得分(F),以F为综合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聚丙烯酸钠NP-700、甘羟铝、甘油等的用量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处方比例。结果桂芍巴布贴的最佳处方为NP-700-PVP K-30-甘羟铝-EDTA-2Na-酒石酸-甘油-浸膏(8∶1∶0.25∶0.07∶0.15∶25∶20),酒石酸、PVP K-30、NP-700、甘羟铝、甘油、EDTA-2Na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优选的桂芍巴布贴易涂布、膏体均匀、黏性较好,可为桂芍巴布贴的新剂型开发提供基础;同时主成分分析法为中药多指标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6,(7)
目的优选祖师麻凝胶膏剂的最佳基质处方。方法单因素试验对基质处方配比进行筛选,以基质的感官评分、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聚丙烯酸钠NP-700、卡波姆940、甘羟铝、甘油的用量为考察因素,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其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基质处方为聚丙烯酸钠NP-700-卡波姆940-甘羟铝-甘油-高岭土-柠檬酸(2∶0.3∶0.1∶10∶0.5∶0.1)。结论该基质黏着力适中,无残留,膏体性状、皮肤追随性均较好,可用于祖师麻凝胶膏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五虎巴布剂的基质处方。方法以巴布剂的初黏力、持黏力、皮肤追随性及感官等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设计和正交设计方法优化五虎巴布剂基质的处方。结果五虎巴布剂最佳基质处方为:明胶∶阿拉伯胶∶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聚维酮∶甘油∶1,2-丙二醇∶高岭土=2∶2∶3∶0.75∶0.75∶13∶9.8∶5(质量比)。结论按最佳基质处方制备的巴布剂载药量大,外观平整光滑,黏度适宜,保湿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6,(4)
目的:优化跌打祛风膏的基质处方。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聚丙烯酸钠NP-700、高岭土、甘羟铝、酒石酸为考察因素,以成型巴布剂的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综合感官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优选跌打祛风膏的基质处方。结果:跌打祛风膏最佳基质处方为聚丙烯酸钠NP-700∶高岭土∶甘羟铝∶酒石酸=30∶30∶1∶0.3。结论:按优化基质处方制备的跌打祛风膏性能良好,易涂布、表面均匀、黏着力良好、剥离无残留、使用方便,该处方工艺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重楼巴布剂的基质处方。方法以外观、皮肤追随性、反复揭贴性、透布程度及初黏力、持黏力为综合评价指标,选择药材粉碎度、载药量及甘油、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水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选重楼巴布剂最优处方。结果重楼巴布剂的最优基质处方为:重楼(100目)-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水(14:5:5:30:30)。结论制备的重楼巴布剂有良好的外观和黏附性,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均匀设计法优选癌痛巴布剂的基质处方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优选癌痛巴布剂的基质处方。方法:以初黏力、剥离强度和外观综合得分为指标进行综合考察,采用均匀设计法U17(1716)优选癌痛巴布剂的基质配方。结果:癌痛巴布剂基质的最佳配比为:聚丙烯酸钠∶明胶∶高岭土∶甘羟铝∶蓖麻油∶甘油∶聚乙烯醇=6.46∶6.0∶4.1∶0.08∶0.1∶56∶0.05。结论:按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癌痛巴布剂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外观平整光滑,黏度适度,保湿性均良好,与癌痛巴布剂药粉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Zhang JX  Wang JP  Zhu F  Deng ZJ  Zhao CW 《中药材》2011,34(6):971-974
目的:优化跌打镇痛巴布剂的基质处方。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以巴布剂基质各组分在跌打镇痛巴布剂处方中的百分配比(%)作为变量,评价指标黏着力、持黏力及其归一化值作为应变量,进行实验设计。结果:优化后的巴布剂基质各组分在巴布剂处方中的百分配比(%)为:部分中和聚丙烯酸钠∶卡波姆∶聚维酮∶甘羟铝∶酒石酸∶高岭土∶山梨醇∶甘油=5∶1.2∶2.5∶0.25∶0.15∶4∶12∶5。结论:优化巴布剂基质各组分在巴布剂处方中的配比后的跌打镇痛巴布剂具有良好的黏着力和持黏力。  相似文献   

11.
正交试验优化骨炎消巴布剂的基质处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骨炎消巴布剂的基质配方。方法:采用正交设计,选取聚丙烯酸钠(NP-700),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丙三醇和二氧化钛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初黏力、持黏力、综合感官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化骨炎消巴布剂的基质处方。结果:优选的基质处方为NP-700 3 g,CMC-Na 0.6 g,丙三醇16 g,二氧化钛0.8 g。结论:按优选的基质处方制得的骨炎消巴布剂外观、黏附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十一酸睾酮微乳,并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辅料制备外用微乳巴布剂.方法:选用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CremophorEL为表面活性剂,Larbrasol为辅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K-90)、聚丙烯酸钠(NP-700)等为基质,制备巴布剂.对制备的巴布剂进行了质量考察,采用体外扩散池法测定了巴布剂中十一酸睾酮的透皮渗透率.结果:最终制备得到的微乳巴布剂中十一酸睾酮载药量400 μg·cm-2,经皮渗透速率3.822 μg·cm-2 ·h-1.结论:所选择的微乳处方黏度小、粒径细腻、质量稳定,制备得到的巴布剂具有良好的涂展性、保湿性,且黏着力适中.微乳巴布剂具有明显的控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小金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制备小金缓释微丸,并以阿魏酸为指标,考察不同包衣条件下小金缓释微丸的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包衣工艺。结果:以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包衣增重10%,致孔剂乳糖的用量为12%,可满足10 h缓释的要求。结论:包衣材料、包衣增重以及致孔剂的用量是影响药物释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氮酮对骨平巴布膏中延胡索乙素在体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氮酮对骨平巴布膏中延胡索乙素在体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膏体剩余量法,测定延胡索乙素的剩余量,模拟延胡索乙素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方程式.结果:延胡索乙素的透皮吸收表现为一级动力学模式,随氮酮用量的增加,透皮吸收量越高,吸收速率越大.结论:氮酮质量分数3%和5%的制剂透皮吸收量均较大,且无显著差异,结合时滞影响的考虑,确定氮酮用量3%.  相似文献   

15.
伤湿止痛巴布剂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所制备的伤湿止痛巴布剂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研究。方法:采用立式Franz扩散池和大鼠进行经皮渗透试验,酸性染料比色法、HPLC分别测定总生物碱和阿托品、硫酸士的宁在一定时间的经皮累积透过量。结果:生物碱的累积透过量(Q)随时间(t)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线性关系。结论:伤湿止痛巴布剂的体外经皮渗透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复方蟾酥镇痛巴布膏剂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蟾酥镇痛巴布膏剂中药物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模式及氮酮对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以提高复方蟾酥镇痛巴布膏剂的疗效;方法:采有体外扩散池法,以复方蟾酥镇痛巴布膏剂中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的经皮渗透量为指标,模拟二者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方程式。结果:加入氮酮能够显著增加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吸收量和吸收速度。氮酮加入量的不同,对二者的吸收速度和吸收量及动力学方程亦不同。结论:复方蟾酥镇痛巴布膏剂中加入5%的氮酮能够显著增加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吸收速度和吸收量  相似文献   

17.
复方丹参脉冲片处方因素对其体外释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脉冲片的处方因素对制剂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确定最佳的片芯和包衣处方。方法:以丹参总酚酸、人参皂苷Rg1、冰片的释放度为指标,考察片芯中崩解剂和填充剂的种类与用量,以及包衣处方中增塑剂和致孔剂的种类与用量对复方丹参脉冲片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结果:片芯处方中崩解剂选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填充剂为微晶纤维素(MCC),黏合剂为聚维酮(PVP)乙醇溶液;包衣处方中选用乙基纤维素(EC)为主要包衣材料,增塑剂为枸橼酸三乙酯(TEC),致孔剂为乳糖。按最佳处方制备的样品指标成分释放曲线可用Weibull分布函数模型拟合。结论:确定的复方丹参脉冲片处方制剂能达到很好的体外脉冲释药效果,为复方丹参脉冲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pH依赖型黄连总生物碱靶向微丸并对其体内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丙烯酸树脂(eudragit)S100和eudragit L100-55双层包衣制备pH依赖型黄连总生物碱结肠靶向微丸。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进行了体外释放度和大鼠体内释放的初步评价。结果: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盐酸小檗碱在人工胃液中2 h累计释放度<0.1%,在人工小肠液中4 h累计释放度<10%,在人工结肠液中3 h累计释放度>90%;体内试验表明在大鼠体内包衣微丸大部分能完整到达盲肠或结肠部,并在上述部位开始崩解释放。结论:pH依赖型黄连总生物碱靶向微丸能够实现结肠的定向释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筋骨疗伤贴膏中陆英、冰片的薄层鉴别方法,并考察其质量稳定性.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筋骨疗伤贴膏处方中的陆英、冰片进行鉴别,通过加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定性鉴别薄层色谱特征明显、色谱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3批制剂在加速试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结论 薄层色谱法(TLC)专属性高、重复性好,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暗紫贝母、栽培瓦布贝母及浙贝母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明确栽培瓦布贝母作为野生川贝母替代资源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及豚鼠枸橼酸引咳法比较3种贝母的镇咳作用.小鼠酚红排痰法及大鼠毛细管排痰实验法比较3种贝母的祛痰作用;整体动物引喘实验法比较3种贝母的平喘作用.每个实验均分为5个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暗紫贝母组,栽培瓦布贝母组及浙贝母组.阴性组采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灌胃5d.镇咳实验中3种贝母的剂量分别为2.5g·kg-1·d-1(小鼠),1.5g·kg-1·d-1(豚鼠);祛痰实验中3种贝母的剂量分别为2 g·kg-1·d-1(小鼠),1 g·kg-1·d-1(大鼠),平喘实验中3种贝母的剂量为1.5 g·kg-1·d-1.结果:栽培瓦布贝母祛痰作用与暗紫贝母相当,小鼠酚红排泌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大鼠毛细管排泌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5,栽培瓦布贝母平喘作用与暗紫贝母相当,哮喘潜伏期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5,暗紫贝母与栽培瓦布贝母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栽培瓦布贝母镇咳作用与暗紫贝母及浙贝母相当,减少枸橼酸引咳后5 min内咳嗽次数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栽培瓦布贝母可作为野生川贝母的替代资源推广种植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