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虚拟现实也称虚拟环境或虚拟真实环境,本文以长春市某房地产建筑小区为例,对建筑虚拟现实模拟技术的实现展开研究,通过建筑漫游动画,模拟已经建成和没有建成的建筑、景观,为房屋建设决策提供直观的依据;同时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方法,旨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人与小区环境的交互,切身感受小区规划过程中的特色及不足.在交互中,用户可根据需求对设计进行改进,从而使小区规划实现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降低建筑能耗,实现绿色低能耗建筑,解决建筑高能耗问题的背景下,文章围绕绿色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通过对建筑能耗的分析,从能源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智能控制器设计、数据及通信服务器设计、管理系统软件设计方面,以物联网形态,对绿色建筑能源管理系统进行了开发设计与应用,将能源管理系统总体设计为应用层、数据层、网络层、设备层,并将建筑内各子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上,对各系统和设备的能耗进行统计和节能数据的综合分析,为实现更优控制提供了条件,从而提高了系统的通用性;构建了系统的Web应用,并以中央空调系统为例进行了设计与实现,通过对设备的监控管理和节能优化控制,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城市配电网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权重得分及评估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平台,实现了针对配电网规划成果的量化评估.该系统基于电力GIS系统,数据与GIS系统数据同步更新,构建城市配电网评估规划模型,大大提高了配电网评估的准确性及规划的效率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既有建筑量大面广,其中绿色建筑占比很小,因此,对既有建筑进行绿色化改造前景广阔。而在绿色建筑基本理念和既有建筑约束条件基础上,在现有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既有建筑改造已有典型工程案例,将有助于实践"因地制宜、成本低廉、追求实效、提升品质"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原则,有助于完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策略,并可以为今后量大面广的既有建筑改造提供积极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GIS技术在公路网规划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据处理是公路网规划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传统数据处理方法的不足之处,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公路网规划中的应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了公路网规划中网络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存储、查询及相互转换的功能,增强了数据处理过程的可视化、一体化及可操作化,体现了规划数据的完全图上作业,大大节省了规划人员的时间,提高了公路网规划的工作效率,其设计思想已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Arcinfo8.0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在城市交通规划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出行调查及分析中,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研制的基本模型。分析了在出行调查中,数据特点及应用计算机的必要性;软件分析系统研制的基本观点、步骤和方法;数据结构;组织模型及其实现。结合西安市交通规划实践,验证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丹东城市建筑色彩色谱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丹东为例从城市建筑色彩数据的调查、色彩的提取和色谱系统的编制三个方面,明确了建立城市建筑色彩色谱系统的方法和途径,为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准确的色谱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玉 《丹东纺专学报》2011,(3):228-233,F0003
以丹东为例从城市建筑色彩数据的调查、色彩的提取和色谱系统的编制三个方面,明确了建立城市建筑色彩色谱系统的方法和途径,为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准确的色谱依据。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基于MapInfo平台利用MapBasic语言来实现城市道路、建筑的二次开发技术,应用系统主要实现了城市道路、建筑在计算机上的数字模拟,实现了道路、建筑的快速查询与统计等工作,摆脱了人工海量的数据操作。  相似文献   

10.
从建筑色谱采集范围、采集的方式方法、色彩数据的还原、色谱编辑系统的组织等方面,探讨了建立城市基本色谱的方法和途径。城市建筑色彩基本色谱的建立可为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1.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拆除、回收利用等各个阶段,通过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实现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性能优化的建筑。笔者以重庆市《低碳建筑评价标准》为例,对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简要介绍;并与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比,找出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建筑资源、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以及营造的环境水平,而低碳建筑评价标准侧重于建筑资源能源消耗的详细情况及碳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12.
多功能测控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一多功能测控系统的开发。该系统的设计以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为核心,具有8路信号输入输出通道;采样模块通过对来自传感器或仪表的模拟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将得到的数据以串口通信的方式发送给上位机,可方便地显示输入信号的数值及波形曲线;通过上位机组态选择,可控制下位机由AD421输出直流,三角波,方波,正弦波等电流信号,从而实现对工业系统的监测与控制。本系统具有多功能、高精度、实时性、界面友好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过程领域及科研实验之中。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建筑围护结构冷负荷计算方法是针对具体建筑,有详细的建筑信息。城市规划阶段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只能获得建筑功能、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有限的信息,限制了传统方法的应用,因此需要构建标准建筑。文中结合城市规划阶段特点,提出了标准建筑的底面形状的确定方法,分析了建筑形状及体形系数与围护结构冷负荷关系。以建筑底面长宽比为1:1的长方体建筑为例,推导得到了建筑围护结构负荷的简化计算公式,并针对不同的建筑底面形状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WAP手机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无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网页浏览已成为最为普遍的手机应用之一。普通网站建设者急需一套专业的手机网站内容管理系统。WAP手机网站内容管理系统正是一套针对WAP2.0协议及手机网页浏览特点设计的专业手机网站内容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成了WAP2.0中WAPPUSH、小图标、数据同步等最新功能,增强了手机网站的交互性,提高了用户体验。该系统不仅支持建设WML手机网站,还支持建设XHTML手机网站,能够实现手机与互联网的同步浏览。  相似文献   

15.
该文研究了城市排水系统的水力学模型建模与控制问题,主要解决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之前水流不稳定的状况,实现污水处理厂对污水水流平稳的要求。首先,通过城市排水实际系统分析,建立以两节点之间管道为对象的离散状态空间模型。充分考虑实际系统中各重要参量之间的关系,合理选择输入,输出,及状态变量。再次,对该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设计。采取现场输出数据,利用控制器估计当前时刻系统的状态。提出主要以实现污水输出稳定的性能指标,求解满足性能指标的参数,返回给底层控制,得到一个良好的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6.
对上海市两处代表性办公建筑进行实地调研。采用主观问卷调查了建筑内人员对室内环境的总体感觉,各项人的因素及室内环境质量因素对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度,病态建筑综合症症状等,并客观调查了空调系统运行能源消耗费用及人员薪酬等支出情况,同时对室内的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噪声、甲醛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物理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尽管建筑室内各项物理参数都在标准范围内,接近50%的人员抱怨有病态建筑综合症,且大多数人希望增加室内新风量,(尤其是开放式办公室)降低室内噪音水平。热环境、空气品质和噪音是影响人员工作效率的主要环境质量因素。因此,办公建筑可优先考虑改善这些环境质量因素以提高人员的健康舒适水平和工作效率。在调查的两幢建筑中,人员薪酬与建筑运行能耗(电费)支出之比也达到100倍之多。这表明在中国,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办公建筑中,提高人员工作效率有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一个改进的混沌系统及其LabVIEW实现。通过对改进的sprott混沌系统的分析,包括平衡点、对称性、散度、吸引子、Lyapunov指数和分岔,说明了该系统存在着复杂而丰富的动力学特性。应用LabVIEW软件实现了该系统,LabVIEW软件编程直观,能驱动数据采集卡输出混沌信号,还具有参数易调节、易实现、可靠性高等优点,可应用于混沌信号产生及混沌加密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依据人员的数量和逗留来预测建筑实时负荷,采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建立模型,来研究其应用的可行性与实用性。通过平均误差和可决系数(R2)来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应用模型,准确率达到99.8%。进而针对商场类建筑,可以实现根据人员的数量和逗留时间来调控隔间实时负荷,与传统的温湿度控制实现整个空间来适应负荷的变化相比,新方法可以迅速改变局部环境以满足顾客舒适性要求,充分实现了节能。  相似文献   

19.
结合冻土流变学、冻土物理学、冻土力学和传热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并考虑水分场与温度场的耦合作用及温度对冻土路基力学特征的影响;同时引入冻土野外试验蠕变方程,进而建立了冻土路基的水、热、力(蠕变)分析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程序。随后,以青藏铁路某试验段路基为例,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热—力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发现,所建立的冻土路基热—力理论模型正确合理,较好地分析预测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热舒适性指标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的关系,而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反映这种非线性的映射关系,因此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实现热舒适性指标的计算及预测。首先对热舒适性指标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并以Fanger公式计算出热舒适性指标的期望输出值,然后分别介绍了BP网络、GA-BP网络、RBF网络及Elman网路的算法及结构,并建立热舒适性指标预测模型,对4种神经网络在预测中的性能给予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热舒适性指标方面,基于GA-BP神经网络性能要优于其他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适应能力,能够较好的满足将其应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器中对其进行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