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蹄叶炎是奶牛常见的营养代谢病之一,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营养代谢病和微循环障碍的有效方法。笔者等总结了奶牛蹄叶炎和血液流变学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血液流变学在该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奶牛蹄叶炎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奶牛蹄叶炎与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采集健康组奶牛15头和蹄叶炎患病组奶牛36头的血样,检测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患病组奶牛血浆中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健康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2组间奶牛血液生理指标和其他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奶牛发生蹄叶炎可能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TC和HDL-C可作为蹄叶炎发病监测的候选指标,并建议通过调节奶牛的脂质代谢平衡来防治蹄叶炎。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牧场奶牛蹄叶炎与奶牛血液中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在哈尔滨市某牧场采集了20个亚临床性蹄叶炎病例,20个慢性蹄叶炎病例以及20个健康牛的血液样本。检测其心功、肝功、肾功和常量元素指标,结果显示:临床性蹄叶炎患病组,慢性蹄叶炎与健康组比较,高密度脂蛋白(HDL)均显著性降低(P0.05),总胆固醇(TC)均显著性升高(P0.05),尿酸(UA)显著性升高(P0.05);亚临床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磷(P)显著性降低(P0.05),但慢性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P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总胆红素(TBILI)显著性升高(P0.05),但亚临床性蹄叶炎患病组奶牛与健康组比较,TBILI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血清中以上指标的含量变化与蹄叶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奶牛蹄叶炎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经成为筛选重大疾病的特异生物标志物和研究发病机制的有效手段,日益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奶牛蹄叶炎是影响奶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论文总结了奶牛蹄叶炎和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概况,探讨了蛋白质组学在该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蹄叶炎是一种影响奶牛蹄真皮生理功能的局部微循环病理生理学障碍疾病,是蹄真皮的弥散性炎症。虽然按传统的方法将奶牛蹄叶炎分类为蹄病,但其本质是代谢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按其病变程度,蹄叶炎可分为亚临床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根据临床症状可初诊。治疗可采用饲喂、用药和修蹄等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6.
奶牛营养代谢病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集约化的饲养管理中,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因素很多,对其生产效益的影响至关重要。目前由于各地区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应用程度不同,奶牛营养代谢病很严重。2008年以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对牡丹江市及周边奶牛场进行调查发现,常见的营养代谢病主要有蹄叶炎、酮病、乳房水肿、真胃移位、乳热症、胎衣滞留、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6,(8):96-98
通过对保定地区奶牛蹄叶炎病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揭示其发病原因,从而为本地区奶牛蹄叶炎病的预防、治疗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随机抽取保定地区5个县区的200头奶牛,并对其血液常规指标及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蹄叶炎奶牛血液中白细胞数(WBC)含量升高,总胆固醇(TC)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显著降低。说明血清中TC的含量变化与蹄叶炎的发病密切相关,且奶牛血液中HDL-C的含量显著降低这一指标有可能作为蹄叶炎发病的监测指标,在临床中用于奶牛蹄叶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奶牛蹄叶炎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没有一致性的结论。陈家璞认为蹄叶炎的主要原因是组胺、毒素和代谢紊乱,而组胺本身就是肥大细胞所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关于肥大细胞及其所释放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许多文献报道。尤其是分布于皮肤内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肝素、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三烯、前列腺素(PG)、细胞因子等参与Ⅰ型变态反应及许多皮肤性疾病如银屑病、增生性瘢痕、瘢痕性疙瘩、特应性皮炎等疾病的病理过程。但肥大细胞及其所释放的以上生物活性物质在奶牛蹄叶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故本文应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蹄叶炎奶牛蹄部的组织结构、肥大细胞的数量、分布及组化性质,探讨肥大细胞在奶牛蹄叶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奶牛蹄叶炎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蹄叶炎是奶牛的多发病。因可导致蹄变形和引起多种其他蹄病 ,给奶牛生产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 ,是近年来国内外奶牛蹄病研究的主要课题。到目前为止 ,对蹄叶炎引起蹄骨病变的研究资料很少。本文是我们采用二磷酸组织胺诱发奶牛蹄叶炎研究的部分结果。1 材料与方法1.1 在同一牛场经产奶牛中 ,挑选临床健康、无蹄病的北京黑白花奶牛 12头 ,随机分为实验组 8头 ,对照组 4头。实验组奶牛于颈部皮下注射二磷酸组织胺 ( HA)水溶液 15 0 μg/ kg体重 ,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 ,两组奶牛混槽饲养 ,33天后屠宰 ,取蹄备用。  1. 2  X线摄片 每一蹄的…  相似文献   

10.
奶牛蹄叶炎广泛存在于我国奶牛养殖业中,青年牛与年龄较小的产奶牛易患病,一般都是小规模发病,群发情况较少。患病奶牛会出现肢体运动障碍,站立困难,产奶量下降,患有其他疾病的风险加大。本文针对奶牛蹄叶炎发病的机制研究情况和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为对奶牛蹄叶炎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集15头健康奶牛和36头蹄叶炎患病奶牛血浆样品,检测其Fe、Zn、Cu微量元素和Mg、Ca、P常量元素的含量及钙磷比,结果表明:2组间Fe、Cu、Mg、Ca和P矿物元素含量及钙磷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病牛Zn含量却显著低于健康牛(P〈0.05)。因此,奶牛血浆中Zn含量与蹄叶炎发病显著相关,Zn含量可能会作为蹄叶炎发病的监测指标,也可用于奶牛蹄叶炎的早期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现阶段的奶牛生产中,发生蹄叶炎的情况属于比较多见的,青年奶牛和胎次较低的奶牛属于患蹄叶炎的主要群体,大部分都属于散发的情况,但是在实际临床生产中偶尔也存在群发的情况。感染蹄叶炎的患牛死亡的情况非常少见,但是发病量相对比较多。临床中可见病奶牛处于长期卧地的姿势,不能呈站立姿势,对其实际的产奶量和机体的健康状况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际临床中,应该更加重视对奶牛蹄叶炎的防治,尽量控制甚至降低奶牛群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奶牛产后亚临床酮病(SCK)导致的脂质代谢紊乱对卵泡发育的影响,本试验应用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奶牛产后肝脏脂代谢紊乱影响卵泡发育的机制。根据奶牛血清中葡萄糖、β-羟丁酸含量,将产后14~21 d奶牛分为SCK组和健康对照组,跟踪至产后45~60 d。SCK组中无发情表现的奶牛被选为N组(无优势卵泡,n=6);健康对照组中有发情表现的奶牛被选为C组(有优势卵泡,n=6),在产后45~60 d采集N组和C组奶牛肝脏组织样本,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奶牛肝脏代谢质谱,应用靶向代谢组学定量分析奶牛肝脏中38种中长链脂肪酸含量。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在N组和C组奶牛的肝脏中鉴定出35种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富集通路包括氨基酸生物合成、cAMP信号通路、丙酮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等。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N组奶牛肝脏中有30种脂肪酸含量升高。因此,本试验确定了SCK奶牛肝脏脂质代谢变化影响产后卵泡发育,肝脏差异代谢物主要通过胆碱能突触、组氨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等途径影响产后奶牛卵泡发育。  相似文献   

14.
崔海  李旭 《中国奶牛》2012,(3):22-24
本文旨在对严重影响奶业健康发展的奶牛蹄叶炎的病因进行探究。在辉山奶牛场阜新市彰武县三场经产奶牛中,挑选临床健康奶牛10头作为对照组;患蹄叶炎奶牛10头作为试验组。采集两组奶牛血液,分别用牛内毒素酶联免疫试剂盒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中内毒素和组胺的含量。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浆内毒素及组胺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0.65ng/mL、21.8ng/mL,差异均极显著(P<0.01)。说明患病牛血浆内毒素和组胺含量升高是诱发奶牛蹄叶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复方能量合剂治疗奶牛代谢病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代谢病的发病机理及诊疗技术研究,是我局经省科委批准的97 - 99 年立项科研课题。为了按期完成这项科研任务,我们在济南奶牛二场建立了奶牛代谢病研究基点。用“复方能量合剂”作为治疗代谢病的主要方剂,结合对症疗法,治疗奶牛蹄叶炎315 头,治愈309 头,治愈率981 % ;治疗酮病42 头,治愈率100 % ,治疗产后瘫痪125头,治愈率100 % ,治疗试验比常规疗法提高治愈率30 % 以上。对奶牛代谢病的发病机理和药理作用也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家畜机体存在代谢类型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奶牛蹄叶炎是奶牛蹄真皮的弥漫性、非化脓性、渗出性炎症,以蹄角质软、红肿、疼痛和程度不同的跛行为主要特征.奶牛如发生蹄叶炎,站立时患肢不敢负重,甚至站立困难,产奶量急剧下降,日渐消瘦,影响生产.  相似文献   

17.
蹄叶炎发生在包围趾骨的真皮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65%的蹄病直接或间接地与蹄叶炎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奶牛的跛行是由蹄叶炎引起的。蹄叶炎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在所有三个阶段,奶牛通常都有特定的姿势以减轻疼痛。患蹄病的奶牛通常后背拱起来,如后肢放置比正常情况更朝前,说明疼痛在脚趾,如比正常更朝后,说明疼痛在蹄踵。  相似文献   

18.
奶牛腐蹄病与蹄叶炎的比较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蹄病被认为是奶牛场三类常见病之一,给奶牛场的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腐蹄病与蹄叶炎属于奶牛蹄病中常见的类型。笔者结合若干临床病例,总结腐蹄病与蹄叶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特点,并把二者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腐蹄病与蹄叶炎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奶牛蹄叶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蹄叶炎是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是牛蹄真皮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弥散性、无败性炎症,通常可侵害几个指(趾),呈现局部和全身性症候。由于蹄叶炎可导致蹄变形,蹄底溃疡病及白线病等多种蹄病,给奶牛生产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是近年来国内外蹄病研究的前沿课题。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验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较少,奶牛蹄叶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本文从蹄叶炎的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干物质采食量下降或无规律波动等临床症状及瘤胃炎、蹄叶炎等代谢疾病,并对目前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及常用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防治和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