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育新 《中原医刊》2007,34(22):81-81
中期妊娠引产在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利凡诺羊膜腔穿刺引产,但利凡诺引产有引产失败、产道损伤、妊娠产物残留、产程长、患者较痛苦的可能。很大程度上与宙颈条件不成熟有关。近年来我院采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疗效满意,现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的中期引产作用。方法:将本院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30例;B组单纯应用利凡诺引产30例。观察两组引流产进程及分娩阵痛情况。结果:A组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引产腔内注射至产程发动时间、产程发动至胎儿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流产过程中阵痛程度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腔内注射法中期引产可加速流产进程及减轻分娩阵痛,从而提高引产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历来已久。近年来我院将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孕引产,与单用利诺凡引产比较,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德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160-160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引产50例(观察组)与传统利凡诺引产50例(对照组)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宫缩开始时间及总产程明显缩短,统计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胎膜残留、宫颈损伤、出血量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引产具有引产所需时间短、蜕膜残留率堡、减少刮宫使孕妇痛苦减轻等优点,较传统利凡诺引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利凡诺引产是中期妊娠引产的常用方法,该法有产程长、引产常有失败、胎物残留率高等缺点。本院近年来将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价值。方法 中期妊娠孕妇105例,其中50例孕14-28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无利凡诺引产和米非司酮引产禁忌,入院后口服米非司酮及羊膜腔注射利凡诺作联合组;单用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的55例孕妇为对照组。以宫缩时间、胎儿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宫颈损伤等为观察指标。结果 联合组出现宫缩时间、规则宫缩到胎儿娩出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利凡诺和米非司酮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临床效果优于单用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17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4例孕15~27周要求引产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94例,米非司酮150mg联合利凡诺100mg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对照组单纯行利凡诺100mg引产。结果:实验组缩短了引产时间及产程,减少了软产道裂伤及胎盘、胎膜残留。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  相似文献   

8.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比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与单用利凡诺在中期妊娠引产的差异.方法 将130例中期妊娠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65例服用米非司酮150mg(分服法)48h后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引产;B组65例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引产.结果 A组从平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胎盘胎膜残留量、引产的成功率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利凡诺引产,尤其是13-15周内的中期引产,明显优于传统的羊膜腔外钳刮引产手术.  相似文献   

9.
中期妊娠引产在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但产程较长,存在产道损伤的危险,这与宫颈未成熟有关.我院采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引产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将80例妊娠12-28周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及单用利凡诺引产,并记录胎儿娩出时间、总产程时间及子宫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引产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胎盘胎膜残留及子宫出血明显减少(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是一种较理榻的中期妊娠引产方法.引产时间短.并发症少.成功率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应用,对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将67例14周-28周妇女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利凡诺加用米非司酮150mg引产,对照组27例按常规行利凡诺引产,对两组疼痛时间、引产完成时间、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疼痛与引产时间缩短、引产时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米非司酮辅助利凡诺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缩短疼痛时间、引产时间,有利于产程进展,出血量无明显影响。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是中期妊娠引产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洁尔灭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可行性。方法40例新洁尔灭羊膜腔内注射与40例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进行引产观察比较。结果80例全部引产成功,但新洁尔灭引产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利凡诺引产所需时间,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新洁尔灭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安全快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利凡诺羊膜腔内引产是中期妊娠引产最常用的方法.但利凡诺注射后引产时间长,有引产失败、出血过多、妊娠产物残留、感染等可能.而使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引产,可显著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本文对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利凡诺引产由于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是目前常用的中期引产方法。但由于中期妊娠宫颈不成熟,而使引产时间长,产妇痛苦,及出现引产并发症。为减少中期妊娠引产的并发症,提高引产的质量与效果,我们将米非司酮应用于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因计划生育或医学原因自愿要求终止中期妊娠的情况仍较常见。我们分别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并与单用利凡诺引产比较,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疗效。方法 将孕16—28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孕妇31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100MG,24小时后再服50mg,同时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对照组则在入院后第二天仅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所获数据采用x^2和t检验。结果 两组1次引产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产程时间为5.25与对照组10.82有显差异(P<0.01),两组宫颈成熟率、宫颈裂伤率及产后出血率亦均有显差异(P<0.01)。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与单用利凡诺相比,可缩短产程,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引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配合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110例,并与单纯使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相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宫颈软化程度、引产成功率、用药至临产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24小时出血量、胎盘滞留率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可使宫颈明显软化、提高引产成功率、缩短引产时间、减轻病员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时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半住院引产的中期妊娠妇女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进行引产;实验组40例,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同时予米非司酮口服,用药一段时间后对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实验组有效引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胎盘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胎盘残留率少于对照组,两组产后出血量及引产成功率无差异。结论: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利凡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和利凡诺联合用于中孕引产的效果。方法 观察组为宫内孕 162 6周健康孕妇 45例 ,顿服米非司酮片 150mg ,服药后 2 4h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 10 0mg ;对照组为中孕引产的健康孕妇 45例 ,单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 10 0mg ;对两组引产过程中阵痛程度、排胎时间、产后出血量、宫颈损伤、胎物残留、产褥感染及成功例数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均引产成功 ,未出现产褥感染。两组阵痛程度、排胎时间、产后出血及产道损伤、胎物残留方面有明显差异 (P <0 .0 1,P <0 .0 5)。结论 米非司酮和利凡诺联合用于中孕引产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利凡诺引产  相似文献   

20.
利凡诺与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终止中期妊娠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辉 《中原医刊》2005,32(22):63-64
我院2004年6月~2005年4月收治中期妊娠引产62例,进行利凡诺与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终止中期妊娠的前瞻性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