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传统风门主要通过人力开启,而人为长时间开启风门会影响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且人工启闭风门费时费力,影响矿井生产及运输效率。阐述了矿用自动风门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安装要求。实践表明,该自动风门的使用增大了人员通过风门时的安全系数,提高了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实现了井下通风设施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2.
普遍采用的U型通风方式的上隅角容易积聚瓦斯,这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特别是对于高瓦斯矿井来讲[1]。寺河煤矿西井区W1301工作面是采用的"三进两回"的U型通风方式,而且是高瓦斯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问题亟待解决。所以对该工作面通风方式进行改进、模拟找到最优通风方法,对矿井安全生产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成庄矿在采煤工作面"U+L"通风方式的基础上摸索建立了"U套u"型通风方式,本文通过对"U套u"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通风瓦斯治理的措施的分析,总结"U套u"型采煤工作面通风瓦斯治理经验和不足,结合近期国家及省厅关于通风方式新的要求,提出综采工作面"U"型布置等一些研究方向,为摸索实现"高瓦斯矿井低瓦斯回采"高产高效和矿井本质安全生产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为了避免麻家梁矿井西部盘区大巷开拓时期与14207综采工作面形成串联通风,提高西部盘区通风系统稳定性,结合矿井西部巷道施工及通风现状,通过对原通风系统稳定性分析,对矿井西部开拓巷道及西回风大巷尾部的调节风门进行调整,对现有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形成了新的通风系统,不仅增强了通风系统的合理性,减少了通风设施的构筑,保障了综采工作面的风量稳定性,而且提高了通风系统的管理效率,增强了矿井的抗灾能力,确保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U+L及U+I(W型)型通风是浅部煤层综放开采时常用通风方式,根据矿井实际选择合理通风方式对确保矿井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模拟分析以及现场调研实测技术手段,对矿井采取的U+L以及U+I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停断电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矿井在不同通风方式下的优缺点,并针对矿井实际情况给出不同通风方式适用范围建议。研究成果可以为矿井选择合理通风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某高瓦斯矿井工作面应用传统的"单U型"通风方式存在诸多瓦斯隐患,采用"双U型"通风方式后能有效地解决部分瓦斯治理问题。本文在该矿东翼北侧首采N2105综放工作面应用"双U型"通风方式的基础上,进行通风方式变更采用"Y型"通风方式,并从工艺和各个地点通风风量对两种通风方式进行对比,旨在为高瓦斯矿井通风方式优化和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在采煤工作面采用"U+L"型通风方式治理瓦斯时存在的不足和隐患,提出了"U+I"型通风方式并在屯兰矿12402工作面试验。结果表明,在瓦斯涌出量15~20 m3/min条件下,采用"U+I"型通风系统,供风量为1 200~1 600 m3/min,消除了"U+L"型通风系统存在的瓦斯不可控空间隐患,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8.
“Y”型通风瓦斯治理技术在祁东煤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朝举  王飞 《煤矿安全》2011,42(6):95-97
我国绝大多数矿井的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该通风方式特有的漏风流态会使采空区回风隅角大量积聚瓦斯,影响工作面生产安全。而采用"两进一回"Y"型通风系统,使通过工作面的风量相对减少,有助于防止工作面煤尘飞扬,改善工作面环境,减少采空区漏风和瓦斯涌出,从而具有防止工作面瓦斯积聚的作用。详细介绍了祁东煤矿"Y"型通风的工艺系统,提出了沿空留巷倾向穿层钻孔卸压瓦斯抽采方法,穿层钻孔抽放纯量在13 m3/min左右,割煤时回风流瓦斯浓度在0.40%左右,上隅角瓦斯浓度基本上在0.8%以下,有效地保证了矿井工作面的回采安全。  相似文献   

9.
分析评价突出矿井采区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对于优化突出矿井的通风系统、提高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有重要现实意义。为了明确U型通风与Y型通风在突出矿井工作面应用中的优越性,本文分析了在U型通风和偏Y型"一进两回"通风情况下,工作面发生瓦斯突出时进风顺槽发生风流逆转的临界条件。以阳泉保安煤矿突出矿井的回采工作面实际通风条件为例,分析了偏Y型"一进两回"通风方式时,工作面推进对设置调节风窗位置的要求;并分析了两种通风方式下,工作面的推进距离与巷道发生突出引发风流逆转的临界瓦斯突出量关系。研究表明:在U型通风方式下,发生风流逆转临界突出瓦斯量随工作面剩余减短而降低,且降低速度逐渐加快。在Y型通风方式下,发生风流逆转临界突出瓦斯量随工作面剩余减短而呈近似线性降低。在工作面开采初期,偏Y型"一进两回"通风方式抵抗瓦斯突出引发风流逆转的能力远大于U型通风方式,但随着工作面推进,进风顺槽长度变短,这种优势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0.
车寨矿井属高瓦斯矿井,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煤层不易自燃;采用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采煤工作面可采用"U+L型"、"双U型"、"Y型"三种通风方式,经过比较优缺点,最终确定选用"双U型"通风方式,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山西铺龙湾矿井5108综放工作面通风方式为U型通风,推进560 m时遇到落差为4.2 m的逆断层,采煤机割煤速度变慢,工作面采空区落煤自燃发火的几率增加,为保证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安全性,对U型通风系统的漏风量进行了测定,并提出采用Y型通风代替U型通风系统,经数值模拟与现场测定,得出Y型通风条件下工作面漏风量相对较小,通风阻力分配合理。  相似文献   

12.
新桥煤矿2205综采工作面是主力生产工作面,其安装安全和安装速度决定了矿井的生产接替,该工作面在最初设计时,由于未考虑与2208综采面同时回采,故通风系统与运输系统设计存在不合理性.针对该问题,提出2个优化方案,对其安全性、经济性等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最优方案,方案的有效实施提高了2205综采工作面的安装速度和安全系数,并且使其通风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合理.  相似文献   

13.
对老石旦煤矿031604运输顺槽北翼段瓦斯涌出异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高负压自动放水器的工作原理、安装要求、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通过采用高负压自动放水器对031604运输顺槽北翼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抽放过程中积水的有效治理,极大地提高了瓦斯抽放率,确保了掘进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矿井工作面的通风方式由"U+L"型改为Y型,使得工作面风排瓦斯能力大大降低.为探究行之有效的瓦斯治理技术,开展了工作面分源瓦斯治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运用所试验的措施能有效抽采邻近煤岩层瓦斯、降低风排瓦斯压力、降低采空区瓦斯涌出量、避免通风方式改变后的采空区瓦斯超限问题,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潞安集团各矿井采掘水平不断延伸、工作面机械化生产水平越来越高,产量逐年增加以及整合矿井技改工程全面展开,矿井瓦斯涌出越来越大,矿井"一通三防"管理难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上隅角三角区瓦斯一直是治理难题,制约着矿井的安全生产。针对上隅角和工作面瓦斯,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才能有效治理。目前回采工作面的通风方式主要有"U"型、"W"型、"H"型、"U+L"型、"U+高抽巷"型和"Y"型通风,通过对比分析,"Y"型通风能有效治理上隅角瓦斯,同时能降低成本和优化工作面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西铭矿原有旧风门系统不能满足矿井通风系统中起隔断、引导和控制风流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了技术改造。新系统合理地安设通风设施,减少风巷漏风,提高有效风量,为工作面输送了新鲜空气。阐述了通风建筑物、新旧风门结构原理和西铭矿风门电子自动化系统使用的优势。实践表明,系统改造后解决了原有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矿井通风安全。  相似文献   

17.
王彦鑫 《煤》2019,(4):56-57
某矿属于高瓦斯矿井,为了对采区内首采工作面的上隅角瓦斯进行治理,对其采用的"U"型和"U+L"型通风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两种通风情况下工作面和上隅角瓦斯变化情况,最终确定了该工作面采用"U+L"型通风系统。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矿井开采的延伸和采煤工作面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采煤工作面"U"型和"U+L"型通风方式中,工作面的上隅角及回风巷瓦斯管理难度大幅度增加,制约着煤矿的安全生产。采煤工作面采用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布置,结合"Y"型通风方式,合理调配风量并进行综合瓦斯抽放,实践证明能从根本上解决上隅角及回风瓦斯管理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高瓦斯矿井综采工作面"U+L"通风模式中存在的瓦斯集聚问题,减少尾巷掘进工程量和资金投入,缓解生产衔接,在南煤集团12号煤层4610工作面进行了工作面优化布置和瓦斯抽采综合设计,利用备用工作面的1条顺槽巷道兼做相邻综采工作面的瓦斯抽采巷。研究表明,12号煤层回采工作面在取消瓦斯尾巷后,采用"U"型通风方式结合瓦斯分源综合抽采可以解决工作面瓦斯问题,消除由于使用尾巷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保证综采工作面正常生产,为后续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寺河矿二号井9号煤层“U”型通风系统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源,提出了邻近层顶板高位钻孔抽放、采空区埋管抽放、本煤层顺序抽放三种瓦斯综合治理方案,并阐述了各抽放技术的布置方式、技术参数、抽放效果.现场实用结果表明,采取上述瓦斯综合治理方案后,寺河矿二号井9号煤“U”型通风系统下综采工作面的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得到解决,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