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本文针对300MW四角切圆锅炉当中低氮燃烧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其空气分级燃烧技术以及技术特点。从某电厂改造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发现,300MW四角切圆锅炉在改造之后炉膛出口A、B两侧分别达到了159-183mg/Nm3和166-204mg/Nm3,同时还达到了159 mg/Nm3最低NOx浓度浓度。300MW四角切圆锅炉能够使的生成NOx得以降低,因此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符合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燃煤锅炉多空气分级低NOx燃烧技术改造项目和特点,提出了对燃烧器浓淡燃烧改造、一次风管道、二次风系统和空预器系统等系统进行具体的低氮改造措施。分析了300MW燃煤锅炉低氮改造后的热经济性和安全性。经试验验证,锅炉低氮改造后,排放浓度标准降到了240 mg/m3。  相似文献   

3.
某电厂300MW燃煤锅炉通过富氧燃烧改造,降低启动用油,提高煤粉燃尽率,并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机组点火经济性,提升了锅炉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电站锅炉NOx排放量,采用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相关向量机对某330 MW煤粉汽包锅炉的一、二次风速以及含氧量等26个输入参数和NOx输出结果进行建模,并用万有引力算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最优模型。与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优化相关向量机以及万有引力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等进行了比较,选择锅炉输入参数中的可调变量为优化变量,以NOx低排放量为目标进行优化,获得低NOx排放的输入参数。结果证明:万有引力优化相关向量机算法建立的模型精确度比其它几种算法高,对模型进行低NOx优化后,NOx输出值由最初的的906.65 mg/m3变为550.600 mg/m3,下降幅度约为38.9%,实现了NOx排放量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某电站锅炉为高温高压、四角切圆燃烧、中储式固态排渣锅炉。原锅炉是为了燃烧贫煤设计的,现改为燃烧优质烟煤,锅炉炉膛的设计截面热负荷升高,锅炉高负荷燃烧烟煤时在燃烧器区域结渣,因煤种类发生重大变化须进行锅炉燃烧器改造。该文对锅炉燃烧器进行改造前后的炉膛内煤粉燃烧过程进行了多相流燃烧数值模拟计算研究,通过对比燃烧器改造前后锅炉炉膛内气流速度流场、温度场分布、煤粉颗粒炉内的运动轨迹以及煤粉颗粒燃尽距离位置,来了煤粉燃烧情况,分析改造前后炉内的结焦情况。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改造后炉内切圆组织性好,煤粉刷墙的现象改善,高温煤粉颗粒更集中于炉膛中部,从而有效地缓解炉内的结焦状况。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锅炉效率,减少锅炉污染物排放,以某电厂锅炉为研究对象,对锅炉的空预器密封装置、水平烟道吹灰系统以及高压省煤器进行等进行整体优化,对锅炉进行化学清洗和保温处理,通过试验对优化前后对锅炉热效率及污染物排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改造前相比,不同负荷下锅炉效率平均提高2.3%,同时供电煤耗降低;锅炉排烟温度降低,干烟气热损失减少;未燃尽率碳热损失及空预器漏风率也大幅降低,锅炉排放NOx浓度达到排放要求。此次优化改造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应用煤粉浓淡燃烧、垂直空气分级燃烧、低氧燃烧等低氮燃烧技术,对珠江啤酒厂#2、#3锅炉实施低氮燃烧改造,有效解决了原锅炉NOX排放浓度较高、水冷壁结焦、低负荷稳燃能力较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六角切圆煤粉锅炉在超低排放改造后脱硝进出口NOx的分布及出口逃逸氨浓度的特点,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结果发现,脱硝系统的入口NOx分布不均匀、喷氨量不均匀是导致出口NOx分布不均匀、氨逃逸质量浓度超过设计值的主要原因,机组需要进行喷氨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9.
"超低排放"是燃煤电厂当前改造的首要任务,烟囱出口含尘量实现2014年7月1日实施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的燃气轮机排放标准。即满足烟尘排放浓度≤5mg/m3。目前已运行的燃煤机组的烟尘处理均采用静电除尘器、电袋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处理全烟气量时的烟囱出口烟尘排放浓度为20mg/m3~30mg/m3;脱硫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系统或海水脱硫系统;保证在锅炉BMCR工况下脱硫效率不小于95%。如实现烟囱出口烟尘排放浓度≤5mg/m3首选湿式电尘器。  相似文献   

10.
汪凯 《中国科技博览》2014,(20):103-103
本文主要介绍了燃煤锅炉利用低氮燃烧技术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安庆石化热电部5#锅炉为例,详细叙述了低氮燃烧器的空气分级燃烧以及特有的“三梯度低氮燃烧”技术的应用,并对应用后锅炉效率以及NOx排放进行了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低氮燃烧技术是降低燃煤锅炉NOx排放最主要、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通过对燃烧器的改造及配风的合理配置达到分级燃烧的目的,然后配合运行调节手段最大限度降低NOx的排放,实现清洁燃烧。  相似文献   

12.
韩志远 《材料保护》2019,52(2):134-136,139
为满足当前对大气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现有燃煤锅炉必须实现超低排放改造才能达到大气排放标准,其中锅炉的低氮燃烧改造是必由之路。锅炉改造后燃烧工况发生了变化,易造成水冷壁的高温化学腐蚀产生裂纹失效。以某600 MW锅炉为例,通过金相和能谱等手段分析了化学腐蚀的特性,结果表明:水冷壁的高温腐蚀主要是由煤燃烧产生的硫化物对水冷壁高温硫化的作用,加之热交变应力形成腐蚀裂纹。提出了预防发生高温化学腐蚀的措施,即减小外二次风旋流强度,增强炉膛中心氧浓度,使主燃区中心燃尽率提高,减少腐蚀气体生成;在锅炉侧墙易腐蚀部位增加贴壁风,减小腐蚀气体浓度;在腐蚀区域喷涂防腐蚀层,使金属外壁与燃烧气氛隔离开;通过上述措施可阻止进而抑制腐蚀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300MW锅炉排烟温度高、出力不足、煤耗高、NOx排放量高等诸多问题,进行诊断试验,结合锅炉实际提出整体优化方案,并在改造后对锅炉进行燃烧调整试验,使得锅炉效率提高0.8%,煤耗降低2.2g/kWh,NOx排放量降低381mg/m3,机组的整体经济性和环保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传统烟气脱硝技术受温度窗口限制且去除效率较低,导致锅炉烟气氮氧化物超标排放,研究基于脱硝污染物全过程监测技术的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根据锅炉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采用NaClO2湿法氧化脱硝技术降低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并基于脱硝污染物全过程监测技术判定脱硝二次气态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以此控制锅炉氮氧化物排放。实例结果表明,设计技术控制后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降低了428mg/m3,成功使锅炉烟气排放达标。  相似文献   

15.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及环保效益和后续烟气脱销的改造,必须进行低氮燃烧改造。其目的是经过改造把NOx排放降低到400—450mg/Nm3,同时保证锅炉效率和汽温偏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测试》2016,(3):118-122
因传统燃烧优化实验控制电厂NOx排放的方法很难满足复杂多变的燃烧工况,为更智能地对NOx排放进行监测和更方便地对其进行优化,对某电厂2#炉300 MW工况下NOx排放优化实验时的DCS内运行数据和声波测温系统内的温度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以炉膛温度信息和其他影响NOx排放的主要因素为输入,以NOx排放浓度为输出建立NOx排放预测模型,在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对顶部4层分离燃尽风开度进行直接寻优,达到降低NOx排放的目的。结果表明:加入炉膛温度信息后的NOx排放模型准确度更高,遗传算法优化之后的NOx排放浓度显著降低,优化后参数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7.
应用Fluent软件对某电厂450t/h四角切圆锅炉的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满负荷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了炉内流场分布、温度场分布和各组分场分布。结果表明:ICEM所划分的近流线网格及所选择的计算模型能够满足炉内流动的计算要求;燃烧器射流区域氮氧化物大量生成,由于主燃区整体处在还原性气氛下,NO浓度会逐渐减少,随着燃尽风的给入NO浓度会有微量的升高,计算得炉膛出口处NOx与现场测量值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站燃煤锅炉NOx排放浓度存在测量迟延的情况,提出了基于互信息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电站燃煤锅炉NO_(x)排放浓度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互信息计算出候选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NO_(x)浓度之间的延迟时间,并引入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筛选出最优特征子集,将最优特征子集作为LSTM模型的输入,建立了锅炉NO_(x)排放浓度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测试集均方根误差为4.626 mg/m^(3),平均绝对误差为3.836 mg/m^(3),与未经变量选择和未考虑时延的LSTM模型相比,预测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某300MW燃煤锅炉低NOx燃烧改造后,对其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通过研究炉膛氧量、OFA风门开度和磨煤机组合方式对省煤器出口NOx排放浓度和锅炉效率的影响,得到较为合理的运行方案:锅炉在300MW负荷运行时,炉膛氧量控制在3.0%左右;OFA风门开度应在90%左右;建议采用BCDE磨煤机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控制燃煤硫排放,进行煤粉预热燃烧实验并取样分析,利用气相色谱仪、气体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仪器,研究煤预热、燃烧阶段硫元素的转化特性。结果表明:神木烟煤中存在黄铁矿、噻吩、亚砜、砜、磺酸盐和硫酸盐6种固态硫;经过预热过程后,煤粉中硫元素的40.5%仍以6种固态硫的形式存在于半焦中,59.5%转化为含硫气体;与原料相比,半焦中黄铁矿、噻吩、磺酸盐和硫酸盐质量分数减小,亚砜和砜质量分数增大;在燃烧过程中的还原区,当温度达到1 100℃时,固态硫发生了大量分解;在燃尽区,氧化剂的增多导致噻吩、亚砜、砜和磺酸盐快速分解产生H_2S和COS;在燃尽区尾部仅剩余磺酸盐和硫酸盐2种固态硫,尾部烟气中SO_2的质量浓度为209 m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