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利发展研究》2014,(6):15-15
2013年初上海市接连发生的金山朱泾化学品船舶污染、太浦河上游二氯甲烷污染、黄浦江上游死猪漂浮等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市水务局通过加大水厂粉末活性炭投放数量、增强水质监测频度、实时公布水质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这一系列措施,在确保了供水服务安全平稳的同时,有效避免了事件的进一步发酵和升级.这些水污染事件的发生,也再次敲响了警钟,解决黄浦江上游水源的安全风险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市水务局以此为鞭策,化危机为机遇,在市领导层面的高度关注下,在市有关部门的全力推进下,进一步完善并出台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规划》.该规划明确远期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供水规模为500万m3/d,服务人口950万人,近期将先行实施单管连通工程和小型生态调蓄水库工程建设,近期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改善黄浦江上游原水水质,并满足上游5个区县连续3天的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2.
黄浦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措施数值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2003年发生在黄浦江下游吴泾码头处的一次重大燃油泄漏事故为例,建立了黄浦江二维水污染模型。综合考虑事故发生后人工清污、调水稀释以及潮汐对黄浦江中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模拟分析实际和3种典型调水应急措施的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发生在水源地下游的突发性污染事件,增大上游太浦闸泄流量能够有效地对污染物进行稀释;同时,上游泄流量的增大能够提高上游水位,有效压制随潮水上涨而向上游流动的污染物。由此可得出结论:污染发生后,加大上游泄流量是确保上游敏感水域免受下游污染影响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针对突发水污染事件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基于Delft3D软件建立了长江澄通河段的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了苯酚泄漏事件对澄通河段狼山和长青沙2个主要水源地的影响。在模型率定和验证的基础上,设计了4种不同径潮组合下苯酚泄漏事件的计算工况。结果表明:上游径流的增强将有助于污染物更快流往下游,扩大了污染扩散范围使下游受影响范围也相应加大;潮流的往复运动能增强污染团稀释效果,但也会增加水质超标影响时间。对比研究发现,枯季大潮期间发生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对澄通河段2个主要水源地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阮仁良  张勇 《上海水务》2006,22(3):1-4,21
阐述了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于供水安全和城市经济社会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研究的主要内容;以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例,探讨了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构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登沙河下游的登沙河水质站1989年发生一次硫酸盐污染事件,该次污染造成了登沙河水质改型,消退过程要十几年以上的时间。本文通过对自然条件下污染消退过程的探讨,揭示了水污染事件危害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6.
MIKE11模型在东苕溪水源地水质预警及保护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浙江省东苕溪干流水文特性,结合流域水质与污染物情况,应用MIKE11模型构建了流域水动力和水质耦合模型。率定河道糙率为0.018–0.022,氨氮降解系数为0.07–0.10/d,总磷降解系数为0.07;验证模型计算值与实际测定值吻合程度较高。模拟上游水污染突发事件发生后污染物到达东苕溪水源地取水口的时间,以此进行水质预警。计算水源地取水口发生水污染事件后不同水期条件和不同污染物的情况下需要的上游自净稀释水量,以保障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水污染监测预警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承芳  肖潇 《人民长江》2012,43(8):71-75
为了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及处理,基于水质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开发了突发性水污染监测预警系统。可实现水质数据自动监测、分析确认、污染级别判断、污染预警、处理措施辅助决策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各方对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反应与处理速度。系统组成包括监控系统、确认系统和决策系统,对系统的总体构架、基本原理、实现方式进行了介绍,并以实例展示了系统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黄浦江上游沪、苏、浙边界地区污染源与水质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黄浦江上游沪、苏、浙边界地区十个县市、太浦河两岸以及黄浦江上游三支流的工业、生活、农田、牲畜、家禽五类污染源的现状,以及边界水质概况,指出控制非点源和加强流域水质统一管理对改善黄浦江上游水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发生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来,应对突发性水源水质污染、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许多城市广泛开展了供水系统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建设及相关的科学研究.这些研究与应用是一项新的工作,也产生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曾先后撰文进行讨论("城市给水厂应对突发性水源水质污染技术措施的思考",给水排水,2006,32(7),7~9;"城市供水应对突发性水质污染若干技术问题的思考",给水排水,2009,32(8),1~3).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水质监测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结合黄河流域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应急水质监测的特点和原则、存在问题,提出水量调度期间,尤其是黄河旱情紧急情况下,应树立水量水质统一监测意识,成立应急监测组织,制订应急水质监测预案,建立污染物堆放档案,改变现有监测方式,分析预测污染趋势,出具水污染事件调查报告等方面进行水污染事件应急水质监测.  相似文献   

11.
为了高效管理水资源监测的各类数据和信息,便于用户针对水污染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响应,以GIS为基础平台,根据清潩河流域特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特点进行设计,并开发了水资源综合管理和决策系统。该系统将在线网格划分技术融入水质污染扩散的分析和模拟,实现了河流网格划分时网格点与地图的在线联动,提高了水质污染分析的时效性;系统支持多源水文信息监测,扩展了流域水质综合管理的数据类型;解决了水污染事件、水文数据、水质模型和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实现了水污染事件的决策支持,提高了水污染突发应急事件响应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金林 《水资源保护》2003,19(2):51-53
通过对影响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未来供水水质主要因素———万家寨水库水质状况、汾河水库上游河段及汾河水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评价 ,以及对未来供水水质进行的初步预测 ,定性地指出了未来供水水质状况、影响供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和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提出引黄工程的水资源保护应首先使万家寨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水水质标准 ;其次必须加强对汾河上游河道的水污染治理 ,其主要污染物为铁、锰等金属类及石油类污染 ;根本问题是必须彻底治理汾河水库的两条主要入库支流———涧河和岚河。  相似文献   

13.
1991~2020年长江口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1~2020年水质监测数据,对长江口30 a间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口历年水质相对较好,2012年以来水质持续改善,2015年以来稳定达到Ⅲ类水质,2020年达到最好水平。(2)总磷为长江口首要污染物,30 a来呈现先升后降的特征,2012以来长江口总磷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比例达61.1%。(3)长江口上游来水和出境断面水质在2012年以来改善明显。在多数年份,长江口上游来水水质好于出境断面,2015年以来水质基本趋同,表明入河污染输入在逐年减少。(4) 2012年以来,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长江大保护等政策措施的全面推进实施,长江口上游来水水质改善、主要汇入支流黄浦江水质改善、排入长江口的污染物总量持续下降,共同促进了长江口水质改善。  相似文献   

14.
刘水芹  田华  易文林 《人民长江》2012,43(12):33-36
为进一步研究通过太浦河调水改善下游水源地水质的调度方式,综合分析了黄浦江上游水文水质历年同步调查数据和太浦河大流量原型试验资料,建立了黄浦江水系水量水质数学模型。选用平水年和枯水年两种年型,以及太浦闸泵联合调度控制的4种不同下泄流量,研究不同年型和下泄流量组合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的影响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太浦闸流量相对较大的情况下,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量明显增加,约5~6 d水质明显改善;但当大流量停止且恢复到常规流量时,约2~3 d水质即就恢复到原状。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安全性,在分析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综合流域规划布局,提出了黄浦江原水连通管“一线、二支、三点、四站”的规划方案,同时对后续水源方案——东太湖引水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黄浦江上游原水连通管规划方案能够切实解决现状面临的难题,有效提高地区供水安全性;后续东太湖引水方案将进一步提高原水水质和保证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太浦河调水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黄浦江上游水量水质情况基础上,提出了太浦河调水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太浦河闸泵调度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量水质改善明显,在试验期间降雨偏枯的情况下,黄浦江水源地松浦大桥断面水量明显增加,平均净泄流量439 m3/s,氨氮质量浓度可达Ⅳ类水标准,好转2个水质类别。  相似文献   

17.
李宏祥  梁国康  程溶 《人民长江》2012,43(12):30-32
太浦河自开挖贯通以来,进行过常规的人工调水。为了评价调水对黄浦江上游的水量和水质产生的影响,对不同历史阶段相应站点的水量、氨氮浓度和高锰酸钾盐浓度等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浦河贯通后,通过水闸放水和水泵调水的形式,黄浦江上游斜塘夏字圩站的下泄水量增加最为明显,松浦大桥断面水质得到一定改善。建议加大对黄浦江上游部分水质较差支流的整治力度,以充分发挥调水对水质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是提高上海市自来水厂原水水质的一项大型城市基础设施,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供水工程。工程规模为540万m~3/d,分两期实施,取水位置在黄浦江松浦大桥附近、女儿泾出流口的上游,是上海地区黄浦江水质较好的地段。工程1994年7月开工,1997年12月19日建成通水,总投资26.6亿元。主要工程包括取水和增压泵站、输水渠道、穿越黄浦江的大型过江钢管以  相似文献   

19.
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故风险源项辨识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凉 《人民长江》2008,39(23):19-20
我国许多城市正处于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之中,水源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突发性水源污染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对城市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故风险源进行了辨识及分类,提出了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故风险源项的分析方法,以及城市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管理措施等。以黄浦江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为案例进行了风险识别,表明准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污染源以及流域内的船舶航运污染源是目前威胁黄浦江水源地取水口安全的最主要的风险源。  相似文献   

20.
信息二则     
▲上海供水水质 2 0 1 0年将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 未来八年上海将依据城市供水总体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要求 ,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水质量和供水安全 ,至 2 0 1 0年中心城区供水水质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 ,满足广大市民对自来水水质日益提高的要求。为实现这一供水水质改善的目标 ,上海市将统筹规划供水水源 ,加快太浦河翻新水泵房的建设 ,确保黄浦江上游径流量并对黄浦江上游原水进行生物预处理 ;将目前区县大部分水厂由内河取水改变向黄浦江上游和长江取水 ,由分散取水向集中取水改变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强化制水企业的净水工艺 ,并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