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制备一种有长循环效果的聚乙二醇(PEG)修饰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对其进行理化表征和体外抗肿瘤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通过超速离心法检测包封率;通过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等对制剂进行表征。采用CCK-8法考察乳腺癌MCF-7细胞的活性,以香豆素-6和Hoechst 33342为荧光探针定量考察细胞摄取行为。[结果] PEG修饰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粒径为(19.68±1.25)nm,多分散指数为(0.28±0.68),Zeta电位为[-(20.27±1.27)]mV。平均包封率为98%,制剂外观圆整,分布均匀。紫草素以无定型物包载于制剂中。紫草素的抗肿瘤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中、高剂量的PEG修饰制剂组抗肿瘤活性明显高于未修饰制剂组和溶液组。细胞摄取实验结果与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一致。[结论] 实验制备的PEG修饰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小,体系稳定,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和细胞摄取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抗肿瘤药物藤黄酸(G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GA-NLC),考察其理化性质,并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以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其理化性质,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验证。采用CCK-8法测定GA-NLC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抑制作用。[结果]制备的GA-NLC粒径分布在20 nm左右,Zeta电位为-(5.86±0.64)mV、包封率为(99.46±0.23)%。DSC结果表明GA以无定型的形式存在于藤黄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结论]通过乳化-固化法制备出的GA-NLC,粒径较小、分布均匀,包封率高,与GA溶液相比,GA-NLC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载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将含有叶酸的PEG链配体修饰于制剂表面获得叶酸修饰载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FA-TanⅡA-NLC),使其具有肿瘤靶向作用,并对制剂进行理化表征。[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制剂,以粒径、电位和包封率等为指标对制剂进行初步评价,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法(XRD)对制剂进行进一步的表征。[结果]制备的叶酸修饰载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FA-TanⅡA-NLC)粒径为(19.14±0.43)nm,PDI为0.424±0.01,电位为(-11.67±0.25)mV,DSC以及XRD结果均表明丹参酮ⅡA以无定型形式被包载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结论]本研究制得的FA-TanⅡA-NLC粒径分布均一,体系稳定,包封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新藤黄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表征其药剂学性质。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新藤黄酸纳米脂质载体(GNA-NLC),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最佳工艺处方,并对其包封率、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等性质进行考察。结果 优化后处方制备的GNA-NLC多为圆整、实体的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44.07±1.44)nm,多分散系数为0.24±0.01,Zeta电位为(?28.03±0.29)mV,包封率为(84.65±0.98)%,载药量为(4.21±0.05)%;DSC显示GNA纳米粒确已形成,并且GNA以非晶态分布在基质中。结论 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能成功制备GNA-NLC,工艺简单,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5.
盐酸小檗碱眼用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盐酸小檗碱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盐酸小檗碱纳米粒,采用离体角膜透过实验对其体外进行评价。[结果]制备的纳米粒的包封率为51.1%,平均粒径为(19±2)nm,zeta电位为-11.5 mV,表观渗透系数为(1.46±0.45)×10^-6cm/s,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用制备工艺简单,可用于制备盐酸小檗碱固体脂质纳米粒。  相似文献   

6.
合成叶酸-白蛋白靶向材料,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白蛋白包覆阳离子脂质纳米载体(BSA-cNLCs)和叶酸-白蛋白包覆阳离子脂质纳米载体(FA-BSA-cNLCs)。对两者粒径、外观、包封率、载药量、体外细胞摄取、血液和肿瘤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BSA-cNLCs和FA-BSA-cNLCs粒径分别为81.4和79.8 nm,Zeta电位分别为+5.12和+3.74 mV,透射电镜照片表明两者均为圆整的类球形结构。两者紫杉醇包封率都大于97%,载药量在3.7%左右。体外细胞试验证实,高表达叶酸受体的SKOV3对FA-BSA-cNLCs的摄取显著高于BSA-cNLCs,说明FA-BSA-cNLCs对SKOV3具有明显的靶向性。血液及肿瘤药代动力学显示两者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无明显差异,证实表面修饰叶酸不影响制剂的体内行为。药效学试验显示,BSA-cNLCs和FA-BSA-cNLCs抑瘤率分别为72.08%和80.75%。可见FA-BSA-cNLCs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体内外抗肿瘤疗效,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乳腺癌细胞来源的细胞膜纳米囊泡(NVs),探讨其基本特性、肿瘤细胞内吞,在荷瘤小鼠模型中的体内分布,探究其肿瘤靶向特性。  方法  体外培养乳腺癌4T1细胞,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细胞膜,利用脂质体挤出仪制备细胞膜纳米囊泡。应用动态光散射方法检测囊泡粒径分布,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囊泡的形貌特征。通过检测囊泡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粒径变化分析囊泡的稳定性。应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5、10、20、50和100 mg·L?1)囊泡处理后树突细胞的存活率。荧光显微镜成像检测囊泡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内吞。建立皮下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将Cy5.5标记的囊泡经尾静脉注射后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分析其体内分布。  结果  制备了乳腺癌细胞4T1来源的囊泡,平均粒径为123.2 nm,在透射电镜下呈现为空心的圆球形结构。囊泡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孵育7 d后粒径无明显变化。CCK8结果显示不同囊泡浓度处理后树突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0%,荧光显微镜成像显示囊泡能被乳腺癌细胞摄取到细胞内,体内成像结果显示乳腺癌细胞来源的囊泡具有较正常细胞囊泡更高的肿瘤组织蓄积。  结论  成功制备出4T1细胞来源的NVs,该NVs能被乳腺癌细胞摄取,并展现良好的肿瘤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顺铂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构建了一种具有化学-光热联合疗效的靶向铂药递送体系。以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负载顺铂和光敏剂吲哚菁绿的纳米微球,再由西妥昔单抗进行表面修饰,从而制备西妥昔单抗修饰的近红外活化的载药纳米微球(CPINPs)。通过表征平均粒径、Zeta 电位、单抗偶联率、光热效应等考察其理化性质;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体外细胞摄取情况;通过CCK8实验评价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PINPs纳米微球平均粒径为(263.9 ± 3.73) nm,多分散指数为0.18 ± 0.03,Zeta电位为-(23.43 ± 0.42) mV,单抗偶联率为(44.0 ± 1.72)%;体外光热实验显示,经近红外光照射后的CPINPs会产生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光热效应;体外细胞摄取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对细胞摄取有促进作用,A549细胞会选择性地摄取更多受近红外照射过的CPINPs;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近红外光照射处理的CPINPs具有化学-光热联合治疗效果,其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能力高过游离顺铂和无光照处理组,给药24 h的IC50为(8.67 ± 0.04) μmol/L。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多功能给药系统有望成为一种更为高效的肺癌靶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紫杉醇为模型药物,选用不同的脂质材料制备不同电性和粒径的紫杉醇脂质体,考察其体外药物释放特性。通过细胞摄取实验研究不同表面性质脂质体在肝肿瘤细胞系中的摄取。制剂的体外释药实验显示,48 h累积释放量均不超过30%,具有缓释特征。采用MTT法考察了制剂的细胞毒性,发现紫杉醇质量浓度低于50 μg/mL时,细胞48 h存活率不低于80%。比较了两种肿瘤细胞摄取能力的差异,并测定了肝肿瘤细胞BEL-7402细胞和HepG2细胞48 h内对药物的摄取。结果表明,随着制剂粒径的减小和表面Zeta电位的增大,细胞摄取药物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凝胶为纳米载体,荷载抗肿瘤成分槲皮素,以增加药物对MCF-7细胞的毒性和细胞摄取。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PNIPAm合成工艺,红外光谱进行结构确证;单因素试验优化载槲皮素纳米凝胶(Que-PNIPAm)处方及工艺,分别对粒径、表面形态、载药量进行表征并考察体外释放行为;CCK-8法考察纳米凝胶对MCF-7细胞的毒性;荧光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对纳米凝胶的MCF-7细胞摄取作用进行定性观察和定量测定;抑制剂法考察其细胞摄取机制。结果?Que-PNIPAm的粒径为(166.1±2.87) nm,载药量为3.18%;电镜下纳米粒子呈类球形、粒径分布均匀;载药纳米凝胶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原药,且42℃下显示出更高的细胞摄取效率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秋水仙素与2-去氧葡萄糖对细胞摄取有抑制作用。结论?制备的载药纳米凝胶粒径小,具有温敏特性,能够显著增强药物被细胞摄取能力及肿瘤细胞毒性,MCF-7细胞对PNIPAm的摄取机制为微管蛋白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溶解介质对黄芩苷脂质体主要特性的影响。[方法]测定黄芩苷在水相[水、磷酸盐缓冲液(PBS)]和有机相(95%乙醇、无水乙醇、甲醇中)中的溶解度;分别将黄芩苷全部溶解在水相、有机相及在两相中以一定比例存在,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黄芩苷脂质体,测定粒径、电位,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和渗漏率。[结果]黄芩苷在水、p H6.8 PBS溶液、95%乙醇、无水乙醇、甲醇中的溶解度分别为0.1、10.58、0.45、0.71、4.36 g/L。以p H6.8 PBS溶液、甲醇以及甲醇和p H6.8 PBS溶液为溶解介质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分别为(179.4±15.10)、(145.31±7.35)、(133.84±4.67)nm;Zeta表面电位(-8.93±0.40)、(-8.69±1.08)、(-8.64±1.13)m V;包封率为(82.64±0.02)%、(48.87±0.01)%、(55.53±0.07)%;渗漏率为(9.30±0.02)%、(49.72±0.04)%、(55.41±0.01)%。[结论]以p H6.8 PBS溶液为溶解介质所得脂质体粒径均匀、包封率高、渗漏量少,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丹参酮I固体脂质纳米粒(TSI-SLN)并对其性质质量进行考察。[方法] TSI-SLN的制备方法选用乳化固化法,并以制剂的粒径、电位和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对TSI-SLN冻干品进行差式扫描量热法(DSC)检测。[结果] TSI-SLN的平均粒径为(128±2.00)nm,电位为(-9.35±0.12)mV;TSI的包封率为(74.03±1.32)%。DSC结果表明丹参酮I包裹在纳米粒中。[结论] 采用乳化固化法安全可靠,简单易行;该方法下制备的SLN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高的包封率;且理化性质稳定,为后续实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探讨几种辅料(油酸、油酸钠、十八胺、维生素E醋酸酯、吐温80)对葛根素液晶纳米粒粒径、电位、包封率的影响并择最优辅料提高液晶纳米粒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葛根素液晶纳米粒,以粒径、Zeta电位、pH、包封率为指标筛选最适宜的稳定剂,并考察其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维生素E醋酸酯最适合作为液晶纳米粒的稳定剂,得到制剂的粒径半径为(94.62±3.18)nm,电位为(-37.47±1.550)mV,体系pH是8.70,包封率可达到92.14%±0.3827%,并且可使周内包封率保持90%以上。[结论] 维生素E醋酸酯可显著提高液晶纳米粒的稳定性,使纳米粒分散良好,粒径均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自制葡聚糖凝胶微型柱,建立分离测定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微球包封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葡聚糖凝胶微型柱分离PLGA纳米微球与游离药物,用浊度法判断葡聚糖凝胶微型柱对PLGA纳米微球的吸附程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LGA纳米微球中GNA含量,并计算包封率.结果 自制葡聚糖微型柱可以实现游离药物与PLGA纳米微球的分离;所测3批PLGA纳米微球的包封率平均值为82.42%.结论 自制葡聚糖凝胶微型柱法简便,结果较精准,适合于GNA-PLGA纳米微球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一种新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脂肪醇(Arg-Gly-Asp-Phe-fatty alcohol,RGDFOC12)与17-丙烯氨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allylamino-17-demethoxygeldanamycin,17-AAG)的脂质体(RGDFOC12liposomes-loaded 17-AAG,RLAs)。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制备;采用激光纳米粒度仪、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测定粒径,Zeta电位和外观形态;采用动态透析法测定药物释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考察其对5种人肿瘤细胞株增生的抑制作用;通过瘤质量、存活数、体质量、脏器指数比评价其在小鼠体内抗肿瘤效果。结果制备得到的RLAs的粒径为(130.6±0.6)nm,Zeta电位为(-28.37±1.67)m V,外观形态为球形,包封率为80%以上。RLAs在p H 5.4环境的累积释放百分数大于在p H 7.4环境的累积释放百分数。RLAs在血浆中可稳定存在,12 h累积释放百分数为(15.85±0.71)%。RLAs对5种肿瘤细胞有抑制增生作用。RLAs对接种S180腹水瘤的ICR小鼠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结论本研究制备了一种新的RLAs,制备方法简单、包封率高,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不同辅料对于松果菊苷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理化性质的影响,从而对水溶性药物单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研究做出一点提示。[方法] 采用单一变量法摸索松果菊苷SLN中Myrj52、山嵛酸甘油酯(Compritol 888 ATO)、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卵磷脂等辅料对纳米粒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 随Myrj52量的增加,纳米粒的粒径减小,Zeta电位增大,包封率增大。随Compritol 888 ATO量的增加,包封率降低,粒径稍有增大,Zeta电位减小。随单硬脂酸甘油酯量的增加,粒径明显增大,包封率略有减小,Zeta电位减小。随卵磷脂量的增加,粒径明显增大,电位明显减小。包封率降低。[结论] 各种辅料单独对松果菊苷SLN的理化性质都有较大影响,此研究可以为相似性质的药物SLN的处方筛选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载体材料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体外释放行为的研究。[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高速离心法测其包封率,激光粒径仪测定其粒径、电位,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其性质,采用透析法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中姜黄素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89.24±2.06)nm,Zeta电位为(-18.77±1.27)m V,药物平均包封率为(89.55±1.84)%,DSC结果表明其理化性质稳定可靠,体外12 h累计释放率为(43.12±1.02)%。[结论]制备的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