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刘利华 《热带医学杂志》2014,(11):1502-1504
目的了解全州县中学生及中学教师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及对艾滋病相关态度情况。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广西省全州县4所中学师生,采取匿名自填式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学生有效问卷1 783份,教师有效问卷182份。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7.0%,对基本知识和三大传播途径认知清楚,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大部分中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防治持正向积极态度,但歧视现象仍然存在,62.9%的学生反对婚前性行为。中学教师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3.1%,大部分问题知晓率高于学生,但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不高,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优于学生但仍存在歧视现象。结论全州县中学师生对艾滋病有较好的认知,但部分知识态度情况有待提高,应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情况,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与防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随机对延安大学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基础知识知晓率为83.8%;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方面知识的知晓率为83.9%;对艾滋病高危行为的知晓率为74.7%,从艾滋病知识总体认知率上看,男性高于女性,理工类学生的知晓率高于文史类;低年级学生对艾滋病高危行为的知晓率低于高年级。调查对象中28.6%有过性行为,但避孕套使用率较低。结论 该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高危行为知识的掌握存在不足,尤其是性行为存在隐患。高校应采取各项针对性措施来加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3.
庞世荣 《广西医学》2006,28(7):990-992
目的了解铁山港区农村卫生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方法对辖区内农村卫生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铁山港区农村卫生人员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全面,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正确知晓率为55.44%;预防途径正确知晓率仅为30.43%.结论铁山港区农村卫生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有一定认知水平,仍应进一步改进农村卫生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方式,以提高农村卫生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地区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艾滋病高发区河南省某综合大学在校非医学类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9.4%,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62.3%,预防知识知晓率为63.1%,其他知识知晓率为52.5%,艾滋病知识得分在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来源地、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类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地区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同特征的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有差异,今后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开展要有针对性和重点性。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对某医学院1-4年级1451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451名大学生,他们对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都在95%以上,对于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除了经蚊虫叮咬传播外,其余的知晓率都在85%以上;约78%的学生知晓每次性交使用安全套可预防艾滋病;56.0%的学生回答愿意关心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刊杂志和课堂教学;76人有过性行为史,占5.2%,安全套使用率低。不用安全套的原因是不愿意使用和认为没有必要。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较高,只是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因此应加强学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并将艾滋病知识的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有效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为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对2009年寿光市服务行业健康体检中的450名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男性为72.44%,女性为63.56%(x2=57.48,P0.01);蚊虫叮咬等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33.34%,是所有问题中知晓率最低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正确率为88.74%,高中或中专为67.18%,初中及以下为46.51%。结论女性、受教育程度低者、非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应作为宣传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该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方法 在雨花台区选定一所建筑工地进行艾滋病知识调查。结果 建筑民工对AIDS知识的总知晓率59%,对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66.2%,对AIDS的非传播途径总知晓率47.3%。结论 建筑民工对AIDS知识的总知晓率59%,离中国艾滋病2006~2010年行动计划要求达70%以上还有很大差距,说明对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的宣传还要加强。民工对AIDS的非传播途径存在错误的认识较高,总知晓率仅有47.3%。从而易产生恐惧心理和歧视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不愿与他们交往,艾滋病知识获取渠道上,以电视获得为主,占63.0%,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应加大大众媒体AIDS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宣传的效果。咨询服务仅有7%的人知道,说明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应加大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开展对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及干预模式研究。方法对成都地区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 KAP 现状”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都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88.7%),医药与非医药类专业学生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防医学专业知晓率达92.3%,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成都地区大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整体倾向积极,但不同群体间有差异。结论关注大学生复杂心理因素,重视健康教育特别是性教育在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应加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爱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了解丽水市某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态度的基本情况,总结各种现象并提出针对性方法。方法随机抽取500名大学生,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其个人基本情况、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相关行为及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结果本次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55%,对传播途径的总体知晓率为74.6%,低于国家期望的"校内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调查学生中存在较高比例与感染相关的高危行为。结论高校应加强性道德教育,增加艾滋病预防知识讲座;加强案例宣传,如以身边的例子警示学生;设立专家咨询中心,报道最新治疗进展,减少学生对艾滋病的恐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为对流动人口进行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在定州市高蓬镇的20个行政村中采取方便样本抽样方法抽取18~49岁的返乡流动人口240名进行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7.94%,艾滋病单个知识点知晓率在65.2%~84.7%;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全部知晓率分别为53.2%、19.4%;艾滋病正确态度持有率为41.7%。结论农村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未达到国家要求,存在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可能性很大。应采取更有效的艾滋病干预措施,以加强农村流出地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生人群中艾滋病知识、态度的认知现状及需求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实施宣传教育。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医专临床系、护理系和检验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2605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2511份,其中96.14%学生对艾滋病的概念有正确的认识,对艾滋病的三条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的正确回答率均在90%以上,但对一般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偏低,如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只有42.17%;部分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或病毒感染者存在恐惧心理,49.41%~61.66%的学生认为从事医务活动会感染艾滋病;仅有38.95%~47.35%的学生表示愿意或服从安排,从事治疗护理艾滋病人的工作。医学生艾滋病知识与态度之间既存在关联也存在脱节现象。结论医学生艾滋病认知水平较高,但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应对医学生开展综合性的艾滋病防治教育、性教育、艾滋病反歧视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龙岗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现状.方法对2011年3月我们对某工厂3个车间的外来劳务工885人开展了艾滋病健康教育.结果(1)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5.5%;(2)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和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76.4%),对非传播途径和预防途径知晓率较底(43.8%).结论外来务工人员密集的地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特别是非传播途径和预防途径的知晓率低.应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辖区内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行为特点,普及艾滋病防控知识,探索提高防控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入户调查,对抽中社区部分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此次共调查500人,有效问卷500份,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8. 6%;居民对艾滋病的性、血液和母婴传播途径等一般知识平均知晓率达94. 1%,比非传播途径平均知晓率高9. 1个百分点。本次调查不同性别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婚姻状况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社区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还不够全面,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方法采用"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对前来进行健康查体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查体后现场匿名回答,不予任何提示。结果有效问卷384份。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平均为68.13%,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5.26~86.20%,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的知晓率为87.24~11.98%。结论今后应加大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宣传力度,加强低文化层次、低年龄组(尤其是20岁以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东湖辖区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知识获取途径,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 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取自填式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的知晓率分别为99.31%、94.44%、92.92%.而对于日常接触如与艾滋病人进餐、蚊虫叮咬等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而从学校、家庭方面获得的信息较少.75.22%的学生表示对艾滋病人不歧视,79.31%%的学生表示愿意帮助艾滋病人,但是表示愿意与其共同学习及用餐的仅分别为55.67%、40.91%.结论 大学生对于艾滋病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专业性问题认识不够,且对日常传播途径的认识存在很大的欠缺,学校有必要加强学生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郑军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4):100-101
目的:了解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居民在艾滋病知识水平、观念、行为和需求上的区别,为探索以治疗和关怀为主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机制。方法:使用整群抽样方式,入户面对面问卷访问。结果:示范区居民的艾滋病知晓率、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低于非示范区居民,但示范区居民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高于非示范区居民。示范区居民对于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恐惧心理更强。结论:加强示范区居民艾滋病的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示范区居民艾滋病知晓率,从而转变居民对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的歧视态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某学院2008年开展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艾滋病(AIDS)预防机制的研究后,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现状,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学院一至四年级94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2.62%;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3.46%;预防知识知晓率为91.33%,对HIV/AIDS感染者值得同情占88.44%;对性行为持肯定态度占13.27%;希望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系统的AIDS相关知识占89.70%;了解AIDS相关知识来源多样化,但单纯来源于学校教育的仅占25.48%。结论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健康教育应系统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为对流动人口进行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在定州市高蓬镇的20个行政村中采取方便样本抽样方法抽取18~49岁的返乡流动人口240名进行调查. 结果 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7.94%,艾滋病单个知识点知晓率在65.2%~84.7%;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全部知晓率分别为53.2%、19.4%;艾滋病正确态度持有率为41.7%. 结论 农村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未达到国家要求,存在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可能性很大.应采取更有效的艾滋病干预措施,以加强农村流出地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行为及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对调查外来彝族务工的农民工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后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彝族农民工知识提高情况.结果彝族农民工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输血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无保护性行为、孕妇感染下一代等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知晓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免费咨询检测的比例由23?01%上升为63?30%,高危性行为比例由55?04%下降为11?54%,安全套使用率由11.25%上升为33.19%.结论对农民工实施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师范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态度,探讨针对该人群有效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方式,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师范大学1 839名新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对艾滋病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知晓率分别为99.0%、98.9%、76.7%。但多数大学生不知道一些非传播途径,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比较低,女生比男生知晓率低(32.4%∶37.9%,χ2=6.000,P=0.014),和艾滋病病人共用毛巾、衣物不传播艾滋病知晓率只有69.4%。9.1%的师范大学新生认为自己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中;同意艾滋病人应该隔离的占20.6%,愿意和艾滋病人共同进餐(食同一盘菜)仅有33.7%。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学校或老师,分别占85.3%、84.9%、82.8%。结论:师范大学新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但部分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仍较低,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仍十分必要,特别是要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的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力度以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