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手术切除、直线加速器或伽马刀外照射放疗、姑息性化疗、介入栓塞治疗、消融术治疗等,但疗效均不尽人意。微波消融治疗(per-  相似文献   

2.
肝癌介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癌是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丧失手术时机以及术后复发的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已被公认为最佳治疗方法。我院自1995年始开展肝癌的介入治疗,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命,本文就介入术中的护理配合作初步总结。 材料与方法:我院自1995年4月~1999年11月施行肝癌介入治疗250例,年龄17岁~80岁,平均年龄49岁,所有病例都经过B超、CT、血管造影、ATP或肝穿活检证实诊断。全部病例均符合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会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介入方式为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E),全组共施行TAE715例次。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肝癌的治疗一般采取手术切除。肝细胞肝癌在诊断明确时,有70%~80%的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这些患者不能手术切除的主要原因为肝内肿瘤直径〉5cm,或者肝内弥散性病变伴有肝硬化。目前这些患者的治疗大都采用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的确能控制肿瘤,延长患者生命,但对于5cm以上的肿瘤很难使肿瘤完全栓塞,达到缺血坏死。因为肝脏大都有双重血供。肝动脉栓塞只能使肿瘤中央部分坏死。特别是肝细胞肝癌伴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笔者于2004年4月~2006年4月对26例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采用放疗与介入联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血管内栓塞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是我国和东亚地区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最佳治疗方法是外科切除。不幸的是仅有约 2 0 %的患者能获得手术根治的机会 ,而对于大部分肝细胞癌患者因多种原因只能采取非手术疗法。日本学者首创的碘油加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原发性肝细胞癌作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临床医学的进步和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采用肝动脉插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特别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是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之一[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种少见病理组织类型肝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肝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病理组织类型肝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透明细胞型肝细胞癌13例,其中3例平扫可见片状脂肪密度,所有CT增强均表现为“快进快出”。硬化型肝细胞癌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均匀、缓慢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可见延迟强化。混合型9例,增强扫描动脉期5例可见强化,4例无明显强化。5例病灶部分延迟强化,4例无延迟强化。纤维板层型3例,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缓慢消退,呈现“快进慢出”的CT增强表现,病灶中央瘢痕无强化。硬化型、混合型、纤维板层型CT平扫可见肝表面皱缩现象。致密型2例,CT平扫表现大部分坏死低密度灶,CT增强动脉期病灶周边可见强化,内大部分表现为类似于坏死无强化区。结论少见病理组织类型肝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表现特点,有助于此类型肝细胞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前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仍然是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生存率低,病死率高.由于多数患者发现为肝癌时,均为中晚期而失去了手术机会,介入疗法已被医学界公认为非手术治疗PHCC的最佳方案,但介入治疗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但近年来,中医中药在肝癌治疗中愈来愈受到重视,艾迪注射液是纯中药复方制剂,近年在肿瘤临床广泛应用,具有提高或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2002年3月至2004年9月,笔者对48例PHCC患者进行介入加艾迪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实施CT、MRI平扫、DWI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MRI平扫、DWI对肝细胞癌患者微...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目前重要的致死疾病之一,因为大多数肝细胞癌是由肝硬化发展而来,尤其是肝炎后或大结节性肝硬化。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指标,目前除了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外,甲胎蛋白(alpha fetopmtein,AFP)和PIV-KAⅡ是肝细胞癌最常见的检测标志物。在1994年,日本研究者Watanabe等报道在肝细胞癌患者中,OCT/ALT比值在肝细胞癌患者中明显升高,OCT/ALT比值可能在肝细胞癌的检测中是对AFP和PIVK A Ⅱ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主办2005年全国《肝细胞癌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新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050901049,学习时间:2005年11月4—8日。目的是介绍肝细胞癌的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新知识、国内外新进展、新技术,提高影像专业医师和I临床医师对肝细胞癌螺旋CT检查方法和CT表现的认识,从而提高肝细胞癌的CT诊断水平。届时将由国内著名的肝细胞癌影像诊断专家、  相似文献   

11.
内脏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多见于人体的实质性脏器,最常见于肝、肾、卵巢等,以往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近十几年来由于介入医学的发展,使囊肿的微创治疗得以实现,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是采用经皮穿刺硬化治疗。我院自1989年开始采用B超定位下对囊肿进行介入治疗,目前已发展到应用B超、CT、MR等多种设备导向进行多脏器囊肿的介入治疗,现对内脏囊肿实施介入治疗并随访观察的126例患者的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HCC)是慢性肝病患者中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全球健康问题。对于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肝癌TACE治疗反应的评价是决定治疗成功和指导后续治疗的关键。CT灌注成像能够精确提供正常肝脏组织和局部病变的微循环信息,可以用于肝癌TACE治疗的评价。本文主要阐述CT灌注成像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肝癌TAC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外科综合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80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分别是13%和30.4,术后1、3、5a生存率分别是80%、45%、7%。结论:肝癌切除和门静脉癌栓取出术是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联合化疗、生物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的误诊原因,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要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肝血管瘤的肝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23岁男性,因外院体检时超声发现肝血管瘤7d入院。临床无症状,行超声、MRI、CT等检查均诊断肝血管瘤,行手术治疗,术中仍维持原诊断,术后病理结果回报为肝细胞癌。予抗感染及保肝等治疗,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拆线后出院。随访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临床疑诊肝血管瘤的患者亦应排除肝癌的可能,必要时可行病理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是肝脏常见的恶性肿瘤,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公认的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1],对于TACE术后残留及复发的癌灶的治疗国内外文献少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介入治疗的TACE术后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巨块型肝细胞癌边缘部的螺旋CT征象和超声征象进行对照研究,并探讨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61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的边缘部的螺旋CT和超声征象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61例病灶中,CT显示病灶边界清晰的有7例,其中4例超声显示病灶边界清晰,3例超声显示病灶边界大部分清晰。CT显示病灶边界大部分清晰的有20例,此20例超声亦显示为病灶边界大部分清晰。CT显示病灶边界部分清晰的有7例,其中5例超声显示病灶边界部分清晰,另外2例超声显示病灶边界清晰。②61例病灶中,CT显示肿瘤包膜不完整的有13例,其中8例超声显示为晕征不完整,5例超声无晕征显示。CT显示肿瘤有部分包膜的有20例,其中超声显示晕征完整的有1例,晕征不完整的有8例,部分晕征的有8例,无晕征显示的有3例。CT显示无包膜的有28例,27例超声无晕征显示,仅1例超声有部分晕征。③17个病理点位于病灶边缘部,CT显示有包膜、超声显示有晕征的一共有7个病理点,此7个病理点在镜下均见病灶与正常肝实质之间有纤维分隔。结论①CT和超声对于巨块型肝细胞癌边界的显示相当,但CT对于病灶后缘的显示优于超声。②CT显示病灶边缘的包膜和超声显示病灶边缘的晕征一致性较好,巨块型肝细胞癌周围的晕征主要是由病灶与邻近肝实质之间的纤维分隔构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对小肝细胞癌的诊断敏感性。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选择疑似小肝细胞癌患者134例,其中最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小肝细胞癌患者62例,134例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对小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与MRI平扫的检出率、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扫描检出率、敏感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细胞癌的敏感性均高于多层螺旋CT,且更能清晰显示小肝细胞癌的血流特点,故具有更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微波刀的应用,使肝癌外科切除术更普遍,大大减少转移机会。但若术后肝内复发;则再次手术机会甚少。本文报道三例术后肝内复发病人,通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疗效较好。 例一,男,43岁。因右上腹隐痛,CT诊断为肝右后叶肝癌。于92年12月2日入院,三天后行手术切除。病理示右肝细胞癌3级。七个月后CT复查示肝右叶肝癌复发及肝内转移。先后五次LP-TAE治疗。于95年3月6日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存活50个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比较CT和MRI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138例临床疑似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先后进行CT和MRI检查,100例确诊为肝细胞肝癌,并将CT和MRI检查的结果和相应患者的病理进行比较。结果:对于大小在1~3cm和大于3cm的病灶,CT检查的符合率为83%,MRI检查的符合率为88%,CT和MRI在肝细胞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应根据肝细胞癌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CEUS)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疔栓塞(TACE)后的疗效判断中的心用价值。 方法经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22例共28个病灶,在行TACE治疗后2~4周内分别对其进行CEUS和增强CT、检查,将其检查结果与病理、影像学随访等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以数宁血管造影(DSA)检查、病理检查、随访或CEUS和CT的一致判断作为临床判断结果,肿瘤的残留率为71.4%(20/28)。CEUS与增强CT显示肿瘤的残留率分别为75%(21/28),32.1%(9/28)。CEUS判断与临床判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增强CT判断与临床判断结果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CEUS能很好的显示肝细胞癌TACE治疗后的血流灌注情况,是评价肝细胞癌TACE治疗效果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