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了探讨脊柱结核和脊柱恶性肿瘤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中感兴趣区(ROI)设置对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量的影响,为ADC值测量选择较为合理、有效的测量方法。我们收集2009年8月-2010年6月间32例经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脊柱结核和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规MRI和DWI资料。以常规MRI为指导,在DWI图像中病变最大层面,分别以整个病变区域取单个ROI和在整个病变区域内取面积相同的多个ROI,测量其信号强度(SI)和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确定临界点后,比较两种方法所测得的ADC值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发现单个ROI测得的ADC均值较多个ROI低,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ROI或多个ROI时脊柱结核与肿瘤的ADC均值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个ROI测得的ADC值诊断脊柱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于前者。因此,对于脊柱结核和肿瘤,多个ROI测得的ADC值较单个ROI测得的ADC值能更好地反映水分子的弥散状态,在脊柱结核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脊柱转移瘤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常规序列的特征表现以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病区2011年1月~2014年2月的符合病例收集纳入标准113份病例。其中脊柱转移瘤组有42例,非脊柱转移瘤组有71例。平均年龄(63±13)岁。对所有病例的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病史及初次检查MRI特征进行诊断脊柱转移瘤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性别和神经障碍的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肿瘤病史和发热在组间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RI特征差异有病变累及颈椎(28.6%,93%)、椎旁肿物(57.1%,94.4%)、脊椎附件破坏(73.8%,83.1%)、STIR序列病变累及椎体后部(61.9%,85.9%)。结论 在引起脊柱病变的多种疾病诊断中,MRI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特征差异有病变累及颈椎、椎旁肿物、脊椎附件破坏、STIR序列病变累及椎体后部是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标志。通过脊柱转移瘤在MRI常规序列上的特征来诊断脊柱转移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薛彩强        李昇霖        刘显旺        邓娟        周俊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2,(10):1244-1249
目的:探索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鉴别成人颅内髓母细胞瘤与室管膜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成人颅内髓母细胞瘤及24例室管膜瘤临床、MRI及病理资料,对比MRI征象及ADC值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C值在两组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效能。结果:成人髓母细胞瘤与室管膜瘤在年龄、肿瘤位置和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形态、肿瘤边界、囊变、瘤周水肿、肿瘤最大径、水肿最大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室管膜瘤ADCmean、ADCmin及rADC值均大于成人髓母细胞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mean阈值为665.00 mm2/s时,鉴别诊断成人髓母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性能最佳,AUC值为0.96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8、0.937。结论:通过MRI征象联合ADC值对术前鉴别成人髓母细胞瘤与室管膜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辅助临床术前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的分级诊断提供影像学数据。 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附属医院膝关节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检查的正常者100例和单侧前交叉韧带撕裂伤患者100例,按照损伤程度分为Ⅰ~Ⅳ级,在工作站划分前交叉韧带不同部位及损伤处的感兴趣区,生成纤维示踪图像,测量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比较前交叉韧带不同部位及不同程度损伤处的FA和ADC数值。 结果 前交叉韧带上端、上中部、中部、下中部、下端的FA值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随前交叉韧带部位自上而下逐渐降低呈负相关,ADC则逐渐增高呈正相关;组间比较,上端与上中部FA值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部位之间FA值和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叉韧带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损伤处FA值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随损伤程度增高而逐渐降低,ADC则逐渐增高;组间比较,Ⅰ级与Ⅱ级FA值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损伤分级之间FA值和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前交叉韧带的FA和ADC与部位、损伤程度等密切相关,弥散张量纤维示踪成像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微细结构变化提供了客观影像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瘸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脊柱转移瘤的CT影像表现.结果 累及63节椎体、18处椎弓根、15处棘突及横突、1例胸骨、1例肱骨.40例均表现为溶骨性破坏;2例为成骨性破坏;1例为混合性骨破坏.结论 脊柱转移瘤好发脊柱椎体,主要表现为溶骨性破坏,CT检查是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脊柱结核患者血常规中各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7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员70例。统计两组血常规中的参数值,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白细胞总数(WBC)无明显变化(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单核细胞计数(MXD)增加,淋巴细胞计数(LYM)减少,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例(M/L)增加(P<0.05);研究组存在轻度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平均红细胞HGB含量(MCH)、平均红细胞HGB浓度(MCHC)、红细胞压积(HCT)下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增加(P<0.05);研究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明显增加(P<0.05)。结论 与健康体检人员相比,脊柱结核患者的血常规中某些参数值存在异常,可能为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汪志超  胡可明  张毅  陈康海 《医学信息》2010,23(6):1656-1657
目的 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4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分别采用SE序列T1﹑T2及STIR序列.结果 44例中,单椎体受累18例,多椎体受累26例,单纯附件受累8例,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结论 MRI是脊柱转移瘤的高敏感性检查方法,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MRI在脊柱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对脊柱结核的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脊柱结核的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脊柱结核多发生于1个部位,累及2个及以上椎体,MRI表现为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高信号.椎间盘改变主要包括:间隙狭窄,椎间盘破坏、椎间隙消失,T1WI低信号18例,T2WI不均匀混杂高信号24例,均匀高信号9例.患者均可见脓肿,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27例,均匀高信号10例.结论 MRI对于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提高,肿瘤的脊柱转移日益严重。若不治疗可引起疼痛、椎体稳定性减弱、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是十分复杂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放射外科的实现彻底改变了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模式。脊柱转移瘤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有望在未来得到不断的改进。目前治疗方法包括传统肿瘤全切术、椎板切除减压术、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射频消融技术和微创手术等外科手段;常规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等疗法。笔者对已发表的文献中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的Meta分析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柱矢状位参数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民航总医院骨科收治的8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为单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和多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术前均行X线、MRI/骨扫描检查,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测量脊柱Cobb角以及C7铅垂线与骨折椎体的距离(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7 plumb line and the fracture vertebra,DSVA).两组患者均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 单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术前和术后VA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术前和术后VA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和多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术前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和多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术后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和多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脊柱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和多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的DS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矢状位参数Cobb角和DSVA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治疗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取得最佳临床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林恒山    林增如    李燕燕    许伟明    李铭    潘星朵    吴垠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11):1291-1295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MR)扩散张量成像(DTI)序列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30例CSM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体检人群中年龄匹配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运用常规MRI序列及DTI技术进行扫描,运用DTI技术测量FA及ADC值,进行图像后处理及数据分析,观察组患者根据MR平扫结果分为A组(n=10,单纯硬膜囊受压)、B组(n=14,颈髓受压,信号正常)和C组(n=6,颈髓受压,T2WI高信号),分析各组FA及DA值差异,评价DTI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脊髓C2-3、C3-4、C4-5、C5-6、C6-7节段的ADC值与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A、B、C组的ADC值、FA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组、C组的AD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ADC值、F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A组到C组,ADC值呈升高趋势,FA值呈降低趋势,差异显著(P<0.05);MR T2WI、DTI序列扫描FA值、MR DTI序列扫描ADC值诊断扫描诊断CSM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20.00%(6/30)与80.00%(24/30),80.00%(24/30)与20.00%(6/30),66.67%(20/30)与30.00%(9/30)。结论:DTI较常规MRI能更早期而准确地诊断CSM,是一种显示CSM病变和观察病变修复过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肝脏局灶性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3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WI检查,在DWI检查中选定兴趣区后对病灶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下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进行测量,分析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DWI信号表现,对比良恶性病变患者不同b值下的ADC值,以病理结果为参照,比较常规MRI、DWI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的结果,评价诊断效能。结果:83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57例(包括肝转移瘤22例,原发性肝癌35例),良性病变26例(包括肝囊肿12例,肝血管瘤14例),在DWI上原发性肝癌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均呈高信号,肝囊肿呈低信号;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高、中、低b值下的ADC值均低于良性病变的ADC值(P0.05);DWI诊断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患者的特异性(96.15%vs 69.23%)、准确性(90.36%vs 72.29%)高于常规MRI(P0.05),误诊率(3.85%vs 30.77%)低于常规MRI(P0.05),DWI诊断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患者的敏感性(87.72%vs 73.68%)、漏诊率(12.28%vs 26.32%)与常规MR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MR鉴别肝脏局灶性良恶性病变中,应用DWI检查可通过比较肝脏局灶性良恶性病变患者的DWI图像信号特征和ADC值判断病变性质,有效提高诊断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患者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局部腰椎管狭窄可导致机体免疫学异常和局部慢性炎症的发生,而慢性炎症才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炎性因子与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于椎间盘、小关节及黄韧带上,腰椎管内静脉中炎性因子与腰椎管狭窄的关系尚未见相关报道。 目的:分析腰椎管内静脉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共51例,评估治疗前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收集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外周静脉及椎管内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剂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 结果与结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组椎管内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1α水平显著高于腰椎爆裂性骨折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组椎管内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1α水平显著高于外周静脉,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组腰椎管狭窄节段越多,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1α水平越高,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组椎管内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1α水平与腰腿痛及功能障碍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2=0.359 3,P < 0.05;r2=0.526 4,P < 0.05)。提示腰椎管内静脉中炎性因子可能是导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腰腿痛及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Metastatic prostatic adenocarcinoma (PCa) to lymph nodes and bone is well documented in the literature, however only case reports and small series of metastatic PCa to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with 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have been published. We identified 30 cases of metastatic PCa to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The mean patient age was 67 years (range: 50 to 87 years). Thirteen (43%) cases involved the brain and 17 (57%) cases involved the spinal cord. Most of the cases (60%) were a single mass. Of the 13 cases involving the brain, the temporal lobe 6 (46%) was the most common site and the spinal cord lesions involved the thoracic region in 13/17 (76%) cases. All patients had one or more metastases to other organs. In 8 patients, the brain or spinal cord metastasis was the initial diagnosis of PCa. In the patients that had prior prostate biopsy specimens available, the Gleason score ranged from 3+3=6 (Grade group 1: indicating unsampled higher grade PCa) to Gleason score 4+5=9 (Grade group 5). Follow-up was available in 21 cases with a mean duration of 20 months (range: 1 to 130 months). This is one of the largest clinicopathologic studies to date of metastatic PCa to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Although rare, metastatic PCa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 solitary brain or spinal cord mass in male patients, even over a decade after the initial diagnosis of PC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疑似结核感染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将最终确诊为结核病患者48例设为结核病组,52例非结核病患者作为非结核病组,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分析三组TB-IGRAs阳性率,对比肺结核病组涂阴与涂阳TB-IGRAs检测结果,并比较TB-IGRAs与涂片抗酸染色对结核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结核病组IGRAs阳性率高于非结核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涂阳肺结核和涂阴肺结核患者的IGRA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As法敏感度为85.42%,特异性为89.22%,阳性预测值为78.85%,阴性预测值为92.86%;涂片抗酸染色法敏感度为22.92%,特异性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73.38%; IGRAs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高于涂片抗酸染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RAs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对结核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全血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释放试验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124例结核病患者、60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33名健康对照者全血中IFN-γ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其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临界值,并评价其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效能。结果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组结核特异性IFN-γ的水平为405±306pg/mL,显著高于非结核肺部疾病组(111±127pg/mL,P0.001)和健康对照组(52.20±28.28pg/mL,P0.001)。而健康对照组与非结核肺部疾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特异性IFN-γ诊断结核病的临界值为143pg/mL,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3%和77.8%。结论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可能成为活动性结核病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Coflex棘突间固定装置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随访期>5年的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5例,其中Coflex组54例,融合组61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JOA、ODI、VAS、 SF-36评分;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增加量、椎间隙高度丢失量及Pfirrmann 分级评定。 结果 两组间临床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椎间活动度增加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椎间隙高度丢失量较Coflex组明显(P<0.01);融合组相邻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进展较Coflex组明显(P<0.05)。 结论 Coflex植入术和融合术临床疗效相当,并能延缓影像学上的邻近节段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断层显像对脊柱单发阳性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21例99Tcm-MDP全身骨显像提示脊柱单发阳性病灶的患者,行SPECT/CT局部断层显像,得到局部SPECT、CT及融合影像。阅片由两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分别独立进行,所有病灶均以病理学结果及6个月以上的影像随访为"金标准"。结果在921例患者中,161例诊断为肿瘤骨转移(17.5%),4例诊断为原发骨肿瘤(0.4%),2例诊断为骨髓瘤(0.2%),5例诊断为骨结核(0.5%),689例诊断为良性病变(74.8%),59例诊断为外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6.4%),1例诊断为许莫氏结节(0.1%)。肿瘤骨转移病例共161例,其中颈椎9例(5.6%),胸椎46例(28.6%),腰椎82例(50.9%),骶椎24例(14.9%)。按部位分类,颈椎病变共30例,肿瘤骨转移9例(30%);胸椎病变共224例,肿瘤骨转移46例(20.5%);腰椎病变共606例,肿瘤骨转移82例(13.5%);骶椎病变共61例,肿瘤骨转移24例(39.3%)。结论99Tcm-MDP SPECT/CT同机融合骨显像,对常规全身骨显像单发阳性病灶提供了准确的定位,同时显示了该病灶的形态及周围软组织影像特征,显著降低了骨显像中椎体单发阳性病灶的假阳性率,在脊柱单发阳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中较常规全身骨显像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