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在临床中开展腔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91例IVCS患者均采用腔内介入治疗方法,50例行左髂总静脉病变段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球囊直径选择为820 mm;41例行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术(PTA+stent),其中19例置入国产Z型支架,22例置入Wallstent网状支架。对合并下肢静脉曲张及溃疡者行二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月3年。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在置入国产Z型支架过程中穿通左髂静脉壁,在局部形成血肿,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置入支架患者术后造影见病变髂静脉恢复通畅,无狭窄及侧枝循环显影,支架到位后扩张良好,未发生移位至下腔静脉及右心房而影响右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回流。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静脉曲张和溃疡愈合;31例皮肤色素沉着消失,6例减退;75例左下肢肿胀消失,轻度肿胀7例。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IVCS具有良好的近期、中期效果。该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治疗IVC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在临床中开展腔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91例IVCS患者均采用腔内介入治疗方法,50例行左髂总静脉病变段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球囊直径选择为8~20 mm;41例行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术(PTA+stent),其中19例置入国产Z型支架,22例置入Wallstent网状支架。对合并下肢静脉曲张及溃疡者行二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月~3年。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在置入国产Z型支架过程中穿通左髂静脉壁,在局部形成血肿,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置入支架患者术后造影见病变髂静脉恢复通畅,无狭窄及侧枝循环显影,支架到位后扩张良好,未发生移位至下腔静脉及右心房而影响右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回流。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静脉曲张和溃疡愈合;31例皮肤色素沉着消失,6例减退;75例左下肢肿胀消失,轻度肿胀7例。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IVCS具有良好的近期、中期效果。该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治疗IVC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取栓,经皮-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采用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经皮、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治疗,静脉造影评价静脉通畅程度.10例均在术前行腹部和下肢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7例增强CT见下腔静脉内血栓者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取栓术后经皮、大隐静脉置5 F导管鞘溶栓;3例直接行取栓溶栓治疗.10例均行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置入术.结果 静脉造影示髂静脉再通率100%;术后患肢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手术取栓、经皮经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前腹部和下肢增强CT检查可明确下腔静脉有无血栓形成从而为置入滤器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
王祥魁  高涌 《实用全科医学》2010,8(4):421-421,459
目的探讨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的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左髂静脉病变患者采用腔内治疗,其中20例行单纯性球囊扩张,12例球囊反复扩张后置入自膨式Z型支架或Wallstent支架。对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二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扩张成功32例,出院时所有患肢疗效良好。术后随访,所有静脉曲张消失、溃疡愈合,14例皮肤色素沉着消失,2例明显减退,11例慢性左下肢肿胀消失,轻度肿胀3例。结论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左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疗法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7月至2011年6月,回顾性分析214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包括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机械性血栓碎吸、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综合介入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无肺栓塞发生.术后1周、2周、4周的有效率分别为97.2%、98.6%、100%.结论综合介入方法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7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均经血管超声及造影证实,均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在B超引导下行经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采用抗凝及经溶栓导管脉冲式灌注尿激酶治疗,其中行左髂总静脉球囊扩张术4例.结果 溶栓导管平均放置时间为(5±2)d.17只...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31例行腔内治疗的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手术前后髂静脉狭窄率,及患肢与健肢大小腿周径差。术后采用多普勒超声随访管腔通畅率及有无支架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31例患者中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25例,单纯球囊扩张6例,1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IVCS患者采用置管溶栓。手术前后髂静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前后患肢与健肢大小腿周径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3~36个月,术后3、6个月及1、2、3年髂静脉通畅率分别为96. 0%、90. 2%、85. 6%、84. 2%及83. 1%。1例(6. 5%)患者置入支架后近端回缩移位,行补救性支架置入1枚。3例髂静脉闭塞(单纯球囊扩张),1例术后1年支架内形成血栓,4例下肢溃疡愈合无明显复发,26例下肢肿胀缓解,8例下肢静脉曲张及沉重感缓解。结论腔内治疗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来说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双股静脉入路血管腔内技术治疗左髂-股静脉血栓(LI-FVT)的有效性。方法左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先经右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向左侧髂静脉逆行插管;对逆行插管失败的患者,行左侧股静脉穿刺插管,顺行开通左侧股-髂静脉至下腔静脉内。对血栓闭塞段应用溶栓导管(OASIS)持续接触性溶栓3~4 d,对溶栓后髂股静脉流出道明显狭窄者,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结果12例经双股静脉入路治疗者,10例技术成功,均取得明显的疗效,表现为患肢肿胀迅速消退,疼痛消失,肢体松软,活动恢复正常;1例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另外2例未成功置管改行经左小隐静脉置管持续溶栓术。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6.6个月,无症状性复发及肺栓塞。结论双股静脉入路治疗I-FVT,成功率高、安全、创伤小临床应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血管减影(DSA)下机械吸栓配合置管溶栓术对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下肢累及髂股静脉血栓病人先置入Celect下腔静脉滤器,然后采用DSA下经患侧腘静脉顺穿置入Aspirex静脉吸栓导管分段吸除髂股静脉内血栓,如髂静脉受压予12mm球囊扩张,后配合unifuse溶栓导管置管溶栓。溶栓24h后造影,酌情髂总静脉置入支架,并维持抗凝治疗6-12个月,术后3-6月回收Celect下腔静脉滤器。结果:1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全组患肢症状均明显缓解,3月复查全部患肢髂股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消失,6月内滤器全部取出,随访期间2例存在下肢深静脉轻度返流现象。结论:DSA下机械导管吸栓配合置管溶栓对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治疗具有安全、微创、高效的临床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溶栓、抗凝、祛聚和扩张血管等综合治疗及置下腔静脉滤器且行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对25例周围型DVT患者行溶栓、抗凝、祛聚和扩张血管综合治疗;对15例髂股静脉血栓及10例髂外至腘静脉血栓,因其完全阻塞血流,利用血管腔内技术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于静脉腔内将导管插入血管内行局部溶栓治疗.结果共治愈32例,其中包括经溶栓导管直接灌注溶栓治疗中央型血栓15例及混合型血栓10例;经外周静脉溶栓7例;显效12例(经外周静脉溶栓);有效6例(经外周静脉溶栓).结论对周围型DVT患者应行溶栓、抗凝、祛聚和扩张血管综合治疗;对中央型血栓及混合型血栓患者应及时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行经导管溶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的早期影像表现及相应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收集分析62例经左下肢增强CT检查诊断为Cocket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36例行球囊扩张后支架置入28例,二期23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21例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滤器保护下行置管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14例行球囊扩张,12例支架置入。术后所有患者随访8-12月。结果术后静脉曲张消失、溃疡愈合,色素沉着明显改善,21例患肢肿胀患者中,19例肿胀消失,2例明显减轻。结论左下肢静脉CT成像能明确Cockett综合征诊断,了解狭窄程度及血流路径特点,及时给予综合治疗能有效减少Cockett综合征后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介入治疗联合手术取栓的经验。方法: 对46例Cockett综合征并发DVT患者采取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内置支架。结果: 术中发现左髂静脉均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随访1~36个月,肢体肿胀完全消退37例,肢体肿胀消退2/3以上5例,肢体肿胀消退1/3以上3例,肢体肿胀消退略有减轻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介入治疗联合手术取栓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DVT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女性49例,男性4例)的临床资料.41例患者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予以导管引导下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12例患者表现为慢性静脉高压,予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15)个月.术后1个月、6个月及以后每年进行一次临床和造影评估.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左髂静脉均完全畅通,4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37例(90.2%)患者血栓完全溶解.在术后随访中,49例患者(92.5%)症状完全缓解,4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7.5%),50例患者(94.3%)支架完全畅通,3例患者(5.7%)出现了支架再狭窄.无死亡患者.结论 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具有较高的早-中期通畅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伴下肢静脉曲张的一体化微创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因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伴下肢静脉曲张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左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和下肢静脉射频热消融术患者(11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大隐静脉主干穿刺点入路行左髂静脉支架植入术,而后予以大隐静脉主干的射频热消融术。术后当天开始服用利伐沙班至术后6个月、阿司匹林至术后12个月。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同时分别于2周、2个月、6个月复查下肢静脉、髂静脉多普勒超声或CT血管造影。结果: 1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时,所有患者下肢酸胀缓解率、色素沉着缓解率、皮肤质量改善率和髂静脉支架通畅率均为100%,无静脉曲张复发、髂股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结论: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伴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一体化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经济等优势,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因左侧IVCS继发DVT入院治疗的26例患者的资料,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膝下深静脉穿刺、Angiojet导管吸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同期滤器取出的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和导管吸栓时间;观察手术前后左下肢深静脉通畅度评分、健患肢膝上15?cm和膝下10?cm周径差,以及手术前后1?d血红蛋白量、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变化。通过随访,评价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及髂静脉支架通畅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手术时间为(171±35)min,吸栓时间为(263±89)s。与手术治疗前相比,手术治疗后静脉通畅度评分、健患肢膝上及膝下周径差均减小(均P<0.01);血红蛋白量减少,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上升(均P<0.01)。患者随访时间为1~12个月,其中1例患者7个月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改善;1例患者存在支架内附壁血栓形成,支架内血流无影响;其余患者均支架通畅。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见血栓后综合征。结论: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IVCS合并左下肢DVT安全可行,治疗过程中须关注导管吸栓所致的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时给予相应干预,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对左髂静脉血栓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40例左髂静脉血栓的患者均施行CDU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研究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 结果 DSA显示左髂静脉血栓40例,其中合并Cockett综合征37例.CDUS显示左髂静脉血栓40例,其中合并Cocket综合征35例.与DSA对比,CDUS检测Cockett综合征的准确率为0.95、敏感性为0.95、特异性为1.00、漏诊率为0.05、约登指数为0.95、阳性预测值为0.92、阴性预测值为1.00、Kappa值0.72(p<0.01) 结论 CUDS是诊断左髂静脉血栓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ckground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 (IVCS), the symptomatic compression of the left common iliac vein between the right common iliac artery and the vertebrae, is not an uncommon condition.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 long-term outcom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left IVCS.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1997 and September 2008, 296 patients receive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the left common iliac vein. In the second stage, 170 cases underwent saphenous vein 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 Two hundred and thirty-on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over a period of 6 to 120 months (average 46 months) and evaluated for symptom improvement with color ultrasound and ascending venography.
Results  The stenotic or occlusive segments of the left iliac vein were successfully dilated in 285 cases, of whom 272 received stent implantation therapy. Most of the patients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 on discharge.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varicose veins were alleviated in 98.7% of the patients, and leg swelling disappeared or was obviously relieved in 84% of cases. About 85% of leg ulcers completely healed. The total patency rate was 91.7% as evaluated with color ultrasound and 91.5% with ascending venography.
Conclusions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VCS provides effective symptomatic improvement and good long-term patency in most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Li X  Yu C  Nie Z  Zhou W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35-136
目的 探讨对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外科处理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 左下肢静脉曲张或慢性肿胀46例,行介入治疗32例,进腹行髂静脉松解、右髂动脉后置吻合8例,髂静脉病变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6例,同时或二期手术处理大隐静脉及股静脉瓣膜41例。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取栓后行左髂静脉病变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25例,髂一下腔静脉搭桥11例。随访6~66个月。结果 无手术死亡和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效果良好。结论 左髂静脉病变是左下肢静脉曲张或肿胀和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应尽早处理。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