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棕榈酸/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水微乳液中,研究了DBSA催化下棕榈酸和1,4-丁二醇的酯化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考察了物料配比、酯化时间、酯化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n(1,4-丁二醇)∶n(棕榈酸)=5∶1,酯化时间2.5 h,酯化温度70 ℃,DBSA的用量为棕榈酸物质的量的3%时,酯化率最高可达90.86%.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以棕榈酸为芯材,二氧化硅为壁材的相变微胶囊材料,研究盐酸浓度对棕榈酸/二氧化硅相变微胶囊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量热(DSC)等手段对合成的相变微胶囊的微观形貌和相变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棕榈酸被成功的包覆到了二氧化硅壳材中;盐酸浓度...  相似文献   

3.
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微相分离结构与相变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毅 《中国塑料》2011,25(3):25-28
分别利用固-液相变材料聚乙二醇(PEG)为软段,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按照不同的质量百分比与多元醇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改件MDI)反应制得一系列聚氨酯固-同相变材料(PUPCM).利用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测试方法对其升温-降温热循环过程形态结构与性能变化进行在线观察.同...  相似文献   

4.
马晓 《橡胶工业》2020,67(8):0579-0579
正PBAT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的缩写,或称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共聚酯。PBAT是一种生物可降解无规共聚物。其具体合成路线如下:己二酸与1,4-丁二醇聚合成聚己二酸丁二醇酯(+水);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1,4-丁二醇反应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二甲酸丁二醇酯(+甲醇);将聚对苯二甲酸二甲酸丁二醇酯加到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中,使用钛酸四丁酯作酯交换催化剂,得到两种预制聚合物的共聚物PBAT。  相似文献   

5.
1,4-丁二醇双琥珀酸十八醇双酯磺酸钠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军  李玉杰  韩晓强  王强 《应用化工》2006,35(3):203-205
采用1,4-丁二醇、马来酸酐及十八醇为主要原料,合成出一种双子表面活性剂1,4-丁二醇双琥珀酸十八醇双酯磺酸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1,4-丁二醇双马来酸十八醇双酯合成的优化反应条件为:1,4-丁二醇双马来酸单酯∶十八醇(摩尔比)=1∶2.15,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加入量占总质量的1.5%,在80℃条件下反应6 h。通过红外光谱和表面张力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定,γcm c=41.5 mN/m,临界胶束浓度为0.065 mmol/L。  相似文献   

6.
罗小松  黄金保  周梅  牟鑫  徐伟伟  吴雷 《化工学报》2022,73(11):4859-487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M06-2X/6-311G(d)方法,对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二聚体的水/醇/氨解反应机理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提出了各种可能的水/醇/氨解反应路径,对各反应的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以获得热力学与动力学参数值,分析了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二聚体主链酯键中的酰氧键位置水/醇/氨降解的反应机理。计算结果表明:水/醇/氨解条件下能够降低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二聚体主链酯键中的酰氧键裂解的反应活化能,使反应更易于进行,水/醇/氨解中主要基元反应步的反应能垒分别约为170.0、155.0和165.0 kJ/mol。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二聚体水解产物主要为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醇解产物主要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1,4-丁二醇,氨解产物主要为芳香腈和1,4-丁二醇等,其中1,4-丁二醇会进一步降解形成四氢呋喃。在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二聚体水/醇/氨解反应过程中,甲醇介质中的裂解反应优于氨气气氛中的反应、氨气气氛中的反应优于水分子环境中的反应,且反应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其自发性。  相似文献   

7.
1,4-丁二醇是基本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产品。近10年来随着在电工、汽车制造及其它领域用作结构材料的新型热塑性塑料一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出现,使得1,4-丁二醇的生产获得较大发展。资本主义国家1981年1,4-丁二醇的产量估计为16~17万吨。在这些国家里其平均生产增长速度以最近状况推测为10%左右。目前美国、西德和日本生产1,4-二醇的总能力约为30万吨/年,其中两大生产厂家——Du Pont和BASF公司所占比例约为68%,国外各企业生产1,4-丁二醇的能力如  相似文献   

8.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芳香族聚酯类纤维热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和生 《合成纤维》2008,37(3):25-29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了600℃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PTT)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PET)的热裂解反应,分别鉴别到22种、25种和25种主要裂解产物。PBT的特征性裂解产物是苯甲酸丁烯酯、苯甲酸丁酯、1,4-苯二甲酸-3-丁烯酯、1,4-苯二甲酸-双-3-丁烯酯和二苯甲酸-1,4-丁二醇酯;PTT的特征性裂解产物为苯甲酸丙烯酯、苯甲酸丙酯、对苯二甲酸单丙烯酯、1,4-苯二甲酸-双-2-丙烯基酯、二苯甲酸-1,3-丙二醇酯;PET的特征性裂解产物为苯甲酸乙烯酯、苯甲酸乙酯、苯二甲酸双乙烯酯、二苯甲酸-1,2-乙二醇酯。  相似文献   

9.
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聚(对苯二甲酸-1,3-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酯)/聚乙二醇的嵌段共聚物。用FT-IR,1H-NMR,DSC,TGA,水降解测试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FT-IR和1H-NMR分析表明合成得到的共聚物为预期产物;DSC分析显示,共聚聚酯随着1,3-丁二醇在共聚物中比例的增大,熔点(Tm)逐渐降低,由158.24℃下降至104.19℃,玻璃化温度(Tg)逐渐升高,由4.86℃升至24.56℃,合成得到的共聚酯趋向于无定形态;TGA分析表明1,3-丁二醇在共聚酯中比例增大会使聚酯的热稳定性下降,但合成得到的共聚酯依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初始分解温度大于310℃,不需要在反应过程中添加热稳定剂;水降解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随1,3-丁二醇比例的增加,降解速率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0.
以SiO2为载体、癸酸-棕榈酸为相变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癸酸-棕榈酸/SiO2复合相变材料,考察了其储热性能、导热性能、微观形貌和组成结构. 结果表明,当癸酸-棕榈酸掺入量为0.08 mol时,所制材料具有最好的潜热性能,相变温度为20.02~22.08℃,相变焓为44.53~50.51 J/g,适合在建筑领域应用;当癸酸-棕榈酸掺入量为0.06 mol时,材料导热性能最好,导热系数在第一降温阶段为0.211 W/(m×K),相变平台阶段为0.017 W/(m×K),第二降温阶段为0.040 W/(m×K);材料中SiO2与癸酸-棕榈酸仅是物理嵌合,未发生明显的化学作用,癸酸-棕榈酸掺杂过量时明显包裹SiO2,导致复合相变材料潜热性能和导热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1.
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4-丁二醇(BDO)为原料制备了软段含量为86%的聚氨酯相变材料(PUPCMs)。采用DSC测试手段,并且以Ozawa方程和莫志深方程为主要模型,分析研究了聚氨酯相变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Ozawa方程与莫志深方程的结果差别较大,而Ozawa方程更加符合实际的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利用低热固相化学反应法,一步制备出表面包覆SiO2的十六酸相变储能微纳米粒子.表面包覆SiO2的十六酸微粒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十六酸表面成功包覆了SiO2层,包覆后的颗粒呈球状,粒径大约为200nm,相转变温度为51.9℃,相变过程中的焓值为131.03J/g,具有良好的蓄热能力,可用于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的储能蓄热.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乳液模板自组装法通过界面缩聚制备了以棕榈酸(PA)相变材料为核、二氧化硅(SiO2)为壳的相变微胶囊,研究了不同核/壳质量比对PA/SiO2相变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相变储能性能、热稳定性和热循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核/壳质量比增加,PA/SiO2相变微胶囊呈现更完整的核/壳结构和更均匀的球形外观,其最佳核/壳质量比为60:40;所形成的微胶囊的最高相变储热能力可达98.78%;研究显示,致密SiO2包覆层的形成能够有效阻止相变芯材融化后的泄露和流失,同时也提升了相变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能,该相变微胶囊在快速热冲击下仍保持良好的形态稳定性,并展示了良好的相变可逆性和相变耐久性,该相变微胶囊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各领域的潜热储存和热管理。  相似文献   

14.
李春 《合成纤维》2019,48(5):18-20
介绍了相变调温聚丙烯纤维的生产工艺,重点研究了相变材料的加入量对相变调温聚丙烯纤维可纺性及其调温性能的影响。通过DSC测试对纤维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相变调温纤维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为囊壁材料,石蜡为囊芯,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相变微胶囊材料。利用SEM和FTIR表征了所制备相变微胶囊的形貌和化学结构。相变微胶囊的DSC测试表明,相变温度在37℃左右,相变潜热在144J/g左右,达到了红外隐身所要求的较高热焓值,并将其填充在可控加热的金属板内,红外成像图显示具有明显的降温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正辛酸-肉豆蔻酸低温相变材料的制备和循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用于相变温度在2~8℃的医药冷藏运输系统的二元有机复合相变材料,该材料由正辛酸与肉豆蔻酸按比例混合而成。首先通过理论计算预测二元混合物的共晶点,确定它的低共熔混合物的比例、相变温度以及潜热值,然后围绕共晶点比例配制了6种不同比例的混合物。使用步冷曲线法测得正辛酸与肉豆蔻酸的低共熔点温度为6.2℃,过冷度为0.5℃,其质量比为87:13。经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得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7.13℃,相变潜热为146.1J/g,热导率为0.2832W/(m·K)。对正辛酸-肉豆蔻酸复合相变材料进行40次、80次的循环充放冷实验,发现其相变温度和潜热值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在蓄冷系统尤其是医药冷藏运输系统中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徐众  侯静  吴恩辉  李军  黄平  唐亚兰 《化工进展》2021,40(7):3878-3891
利用不同粒径活性炭(AC,粒径为75μm、48μm、45μm和38μm)作为支撑材料,以月桂酸(LA)、肉豆蔻酸(MA)、棕榈酸(PA)和硬脂酸(SA)4种脂肪酸(FA)为相变主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多种AC/FA复合相变材料,并在其中添加石墨来增强材料导电性能,系统地研究了复合相变材料的密度、泄漏率、潜热、导热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FA中添加AC质量分数随粒径减小分别降低16%、12%、9%和7%,AC对MA的吸附效果最好,对SA的吸附效果最差;AC/FA泄漏率随AC添加量和成型压力增大而减小,密度正好相反。AC/FA的热导率比纯FA提高的最大倍数分别为7.6倍、10.7倍、5.1倍和5.1倍。AC/FA电阻率随压力和石墨添加量增加而减小,添加10%石墨后,复合相变材料潜热从52.88~141.9J/g下降至36.4~106.4J/g,但电阻率从几万降低至30.70Ω·cm以下,导电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癸酸/膨胀石墨定型相变材料(DA/EG-PCMs)、月桂酸/膨胀石墨定型相变材料(LA/EG-PCMs)和石蜡/膨胀石墨定型相变材料(PA/EG-PCMs),利用接触角测量仪、FT-IR、DSC、TG-DSC和热渗出实验分别对三种膨胀石墨基定型相变材料的亲疏水性、特征基团、热性能、热稳定性和耐久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膨胀石墨能很好的将癸酸、月桂酸和石蜡吸附住,三种相变材料与膨胀石墨之间仅存在物理结合作用。DA/EG-PCMs和LA/EG-PCMs都表现出亲水的特性,PA/EG-PCMs疏水。在膨胀石墨的高导热网络结构包覆下,三种膨胀石墨基定型相变材料相变温度提前,耐久性提高,DA/EG-PCMs与LA/EG-PCMs的热稳定降低,PA/EG-PCMs热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钛柱撑膨润土催化合成四氢呋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TiO2-PILC,用XRD、FT-IR、BET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及催化1,4-丁二醇液相环化脱水合成四氢呋喃工艺条件,结果显示:钛/土比为0.025 mol/g,焙烧温度650 K,反应温度190~200 ℃,每克催化剂可处理1,4-丁二醇98 kg以上,原料转化率≥99%,四氢呋喃的选择性≥99.4%,羰基含量≤0.19%,精馏后产品四氢呋喃纯度≥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