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是从注入井中注入一种水溶性示踪剂,周围监测井中取水样,分析所取水样中示踪剂的浓度,并绘出示踪剂产出曲线,应用示踪剂解释软件对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分析,得到示踪剂产出曲线,通过数值分析,求出油层特性参数,为了解水淹方向、验证井间窜通以及识别水流优势通道提供了详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井间示踪剂解释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Abbaszadeh—Dehghani M的井间示踪剂层状解析模型,分析采出浓度曲线,在一次解释求得水淹层组合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解释,求出水淹层的单参数,进一步发展了该解析模型。利用油田实例进行了对比计算,表明该数值方法的正确性,为定量解释层状油藏的非均质性,提供了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示踪剂产出曲线与常规储层不同,存在多个峰值,需要建立针对裂缝性油藏的示踪剂解释模型。将该类储层中的裂缝系统考虑为多条裂缝条带,并将裂缝条带等效为流管束,建立示踪剂在井间流动的物理模型。基于一维对流扩散方程,沿着流管建立了示踪剂浓度分布数学模型,在生产层将各裂缝条带的浓度叠加后,得到示踪剂浓度产出表达式。敏感性分析表明,随着裂缝条带等效流管数增加,浓度产出曲线峰值下降;随着流管长度增加,生产井见剂时间增长,且峰值浓度降低;随着渗透率和注采压差增大,生产井见剂时间减小,浓度产出曲线带宽增加。现场应用表明,该模型的解释结果与数值模拟解释结果相近,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示踪剂扩散常数的测定及数据解释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示踪剂井间监测可用来测试油藏动态参数,现场是用理论曲线与实测示踪剂产出曲线拟合来计算油藏动态参数,其中示踪剂的扩散常数目前还没有资料提供,国内只是借用某种示踪剂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扩散常数值,而没有考虑油藏的地质条件、示踪剂的类型对扩散常数的影响,给计算带来一定的误差。文中介绍了示踪剂扩散常数的室内测定方法,给出了示踪剂产出曲线解释方法(利用一维均质及微观非均质渗流扩散模型解析解与实测岩心的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拟合反求模型参数)和进而求出扩散常数的方法;测定了3种不同的示踪剂以不同的浓度通过渗透率不同的岩心时的扩散系数。实测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增加,扩散常数增大;示踪剂不同,扩散常数不同;示踪剂浓度增加,扩散常数增大;天然非均质岩心的扩散常数远高于均质填砂模型岩心的扩散常数。图5表1参3(李爱芬摘  相似文献   

5.
利用井间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国外对井间示踪剂测试的研究是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的,其早期的分析方法只是定性地判断注水井与生产井之的连通性及主渗条带的存与否,1984年Abbaszadeh-Dehghani和Brigham WE在五点井网中示踪剂流动特征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井间示踪剂产出曲线的解释软件,该软件可以定量求出注水井与产出曲线的解释软件,该软件可以定量求出注水井与生产井之意的高渗透小层的厚度,渗透率等地层参数,我国于80年代后期引入该软件并先后在国内各油田得以推广应用,为注水开发油田后期的开发生产提供了不少有益指导,但该软件所求参只是注水测试资料中获得列多的有用信息,90年代以来,作者在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研制和完善了井间示踪资料解释的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研制和完善了井间示资料解释的数值模拟软件,用该软件完善了井间示踪资料解释的数值模拟条件,用该软件对井间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拟合,从而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为油田后期的发开发生产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表征裂缝性特低渗油藏井间复杂的裂缝信息,通过分析该类油藏水驱开发特征,将井间复杂的裂缝系统等效为均匀分布的抛物型裂缝条带,通过裂缝条带的流管束等效,建立了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示踪剂监测等效抛物型解释模型,并分析了模型中主要参数的敏感性及不同裂缝参数组合模式下的示踪剂响应曲线特征;以定波及有效裂缝体积和示踪剂曲线形态模式为约束条件,利用遗传算法建立了模型示踪剂曲线自动拟合方法,并通过矿场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水窜水淹井逐级调控实时监测、方案优化调整及效果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方赟 《特种油气藏》2004,11(3):84-85
井间示踪监测技术通过对生产井中示踪剂产出曲线的拟合,可以及时了解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的驱替速度、波及面积、井间水窜干扰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等情况,化学示踪剂的浓度一般采用分光光度计来检测,因此分光光度计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示踪剂产出曲线的准确性。本次研究使用的UNICAM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具有性能稳定、分析精度高的特点,可以准确、迅速地检测出地层中示踪荆的浓度,具有简便、实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井间连通通道结构的识别能够为油田现场优化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的依据。为了探索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结构的有效方法,综合生产动态数据、示踪剂监测资料和地震资料,对塔河油田十二区TH12370井和TH12348井开展系统分析。根据注水受效和示踪剂监测数据确定井间连通性;利用示踪剂浓度变化曲线的特征参数和突破后的无因次累计产出质量曲线对井间连通通道结构进行识别;通过不同属性的地震剖面和缝洞体的三维“雕刻”揭示井间通道的空间发育特征。结果表明,TH12370井和TH12348井之间通道结构由并联管道叠加风化壳构成。研究认为,示踪剂产出曲线的峰型、峰数、峰值强度、推进速度等特征参数和突破后的无因次累计产出质量曲线特征可以有效地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通道类型和连通结构,而井间连通通道结构的最终确定应综合考虑生产动态和地震资料的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9.
表征井间地层参数及油水动态的连通性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辉  康志江  张允  孙海涛  李颖 《石油学报》2014,35(5):922-927
为研究井间连通性,利用注采数据建立了可模拟井间油水动态的新连通性计算模型。该模型对油藏注采系统进行了简化表征,将其离散成井与井之间的连通单元,每个单元由传导率和控制体积两个特征参数表征;基于连通单元通过物质平衡和水驱前缘推进方程进行井点压力计算和饱和度追踪,最终得出井点处的油水产出动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投影梯度算法通过拟合实际动态建立了模型参数自动反演方法。该模型相比传统连通性模型可以进行油水动态指标的预测、实时反映井间相互作用和连通状况、有效表征油藏井间地层参数。应用实例表明,其反演结果可靠,并与示踪剂测试结果吻合,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井间示踪剂测试解释ITTA软件,利用最优化方法对E31油藏生产井产出的示踪剂浓度剖面进行分析,计算了注入水波及的高渗透层位的渗透率和厚度。分析认为水驱后油层的渗透率变化很大,E31油藏高渗透条带的渗透率增加了2~4倍;示踪剂硫氰酸铵与硝酸铵相比,硫氰酸铵更适合于E31油藏。井间示踪剂测试是认识油藏非均质性和水驱后油藏物性变化规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提高油藏的堵水调剖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油藏连通性的认识对于制定合理的开发调整方案和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注采井的生产动态数据,建立一种卡尔曼滤波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进行定量表征研究。考虑到注入数据的噪声污染和注入信号在地层传播过程中的时滞影响,分别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和非线性扩散滤波器对注采数据进行预处理,从而减少注采数据对机器学习模型的干扰,提高连通性分析的准确性。基于预处理后的历史注采数据,对以生产井产液量为响应,注水井的注水量为输入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参数优化,模拟和挖掘注采系统中的井间连通关系。通过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量化油藏井间连通程度。应用所建模型和方法分析了均质、各向异性、包含封闭断层、具有高渗透带的4种典型特征油藏和实际非均质油藏的井间连通性。计算结果与油藏地质特征高度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可作为量化注采系统连通状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ݼ������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产量递减曲线分析方法是研究油、气田动态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推广运用中无法回避曲线拟合中的多解性问题,而克服曲线拟合中多解性问题的办法是利用计算机自动分析技术。目前,用理论模型自动拟合实测数据的自动分析是建立在最小平方非线性回归方法基础之上的,在解决多解性问题上尚存在三个弊端:①最后收敛值不一定代表的是最小值;②在控制参数相关性较好或者受某些参数的影响的实测数据不足时,其Hessian矩阵呈病态,最终导致计算结果不收敛,且其初值 的影响因素不大;③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模型、数据精度、干扰等)和求解方法优劣,都关系到求解参数估计问题的成败。文章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式实现现代产量递减曲线自动分析,采用BP 网络模型对现代产量递减理论曲线进行训练学习。采用Pi-Sigma网络模型对实际产量曲线进行异联想恢复,解决曲线拟合的多解性问题。结合压力恢复曲线分析来检验现代产量递减曲线自动分析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现代产量递减曲线自动分析方法及其所运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解决多解性问题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为油气藏工程中自动分析问题提供了新的现代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田的开发,井间剩余油分布比较零散和复杂,为了了解和掌握剩余油宏观分布规律,矿场采用了多种监测、描述剩余油的方法,井间示踪测试是其中之一.在对井间示踪测试原理分析,以及前期建立的示踪测试解释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井间示踪测试在油田剩余油分布描述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与商业软件以及解析方法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拟合了示踪剂产出曲线,模拟了流场分布,掌握了油层内的非均质情况;依据示踪测试解释结果,调整地质模型,并拟合相关指标,确定了较准确的剩余油分布情况.鉴于目前注水存在的认识不清问题,认为进行示踪测试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属于低渗-特低渗油藏,非均质性强,注采井网适应性差,储量动用程度低,水驱开发效果极差。准确的判断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是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针对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建立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利用油田注采动态数据反演得到井间动态连通系数,绘制全区注采井间连通图。对比分析示踪剂和微地震解释结果,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并且分析表明该油田西部连通性存在明显的方向性,呈西北-东南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示踪剂产出曲线的数值分析,即可求得任意时刻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从而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为油田开发生产提供指导。卫95块油田是一个极复杂的断块油田,经过十几年的注水开发,层间矛盾越来越突出,水驱动用程度低,油藏中剩余油潜力大,应用井间示踪剂测试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摸清卫95-127井组地下剩余油的大小及分布状况,从而确定挖潜的主攻方向。结果表明,低渗层剩余油饱和度较高,主要集中在井组西部,大小为5  相似文献   

16.
油藏动态中的相关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相关分析法研究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通过建立3种相关分析模型:生产参数相关模型、井间干扰相关模型、水驱油相关模型,力图使开发动态分析实现计算机处理,为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案措施调整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