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周荣锋  杨王玥  孙祖庆 《金属学报》2004,40(10):1055-1063
提高低碳(锰)钢中碳含量,低碳(锰)钢形变强化相变孕育期明显延长,转变动力学曲线整体向高应变方向移动.提高锰含量,相变孕育期有所延长,转变动力学过程明显变缓.提高碳、锰含量,钢中铁素体形核率增大,晶粒细小,碳的影响程度比锰显著.过冷奥氏体形变过程铁素体转变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符合Cahn的“位置饱和”机制,第二、三阶段不符合“位置饱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低碳微量铌钢形变过程中动态相变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热模拟变形实验研究了低碳微量铌钢形变中的动态相变以及形变后冷却中的相变行为,透射电镜观察了Nb(CN)的析出及对铁素体晶粒截径和体积转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Nb钢动态相变中铁素体形核位置依次为原奥氏体晶界、铁素体,奥氏体的相界前沿直至奥氏体晶内,随着细小的应变诱导Nb(CN)析出在基体上弥散分布,铁素体的转变量大幅增加并且其相变长大趋势得到有效抑制,使得铁素体的长大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受到限制,是一个以形核为主的过程,相变完成后铁素体晶粒截径约为2舯;而形变后冷却相变工艺中铁素体的形核位置主要为奥氏体晶界以及形变带,而大量弥散分布的Nb(CN)析出对细化铁素体晶粒的作用并不明显,是一个形核长大的过程,最终得到的铁素体晶粒截径约为7μm。  相似文献   

3.
低碳钢过冷奥氏体形变过程超细铁素体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过冷奥氏体在A3-Ar3之间变形工艺,获得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μm的微细铁素体晶粒组织,过冷奥氏体形变过程的组织演变包括两个阶段,形变前期以形变强化相变铁素体转变为主导;当相变基本完成后,形变后期以铁素体的动态再结晶为主,形变强化相变是一以形核为主的过程,是晶粒细化的主要原因,应变量较小时,铁素体主要沿原奥氏体晶界及晶内变形带等位置形核,随应变量的增加,以铁素体转变前沿畸变区的反复形核为主。  相似文献   

4.
采用Gleeble 1500热模拟机进行压缩实验,研究了Q235级别低碳钢SS400在750和780℃形变强化相变组织演变及动力学的定量特征.过冷奥氏体形变过程的形变强化相变按照其转变动力学的特征可分为3个阶段:前2个阶段的转变动力学方程形式与J-M-A方程的形式相符,而第3阶段的转变动力学与J-M-A方程的形式不相吻合.第1阶段符合Cahn的“位置饱和”机制,动力学参数n值为4,对应于铁素体在原奥氏体晶界及三叉界的形核及快速长大.第2阶段不符合Cahn的“位置饱和”机制,n值在1.0—1.5之间,对应于晶内奥氏体/铁素体前沿畸变区的大量形核.第3阶段对应于剩余少量形核位置时的转变变缓过程.变形提高了晶粒的形核率,同时促进了晶粒的长大速率;形变强化相变铁素体晶粒转变初期的长大速率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低碳钢过冷奥氏体形变过程中的组织及取向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EM,TEM及EBSD研究了低碳钢在750℃ ,10s-1应变速率条件下形变过冷奥氏体的组织及取向变化.结果表明,组织演变由二个阶段组成,形变前期是以形变强化相变铁素体转变为主;当应变达到一定时,以铁素体的动态再结晶为主.应变量较小时,形变强化相变铁素体晶粒优先在原奥氏体晶界形核,随应变量的增加,以相界前沿畸变区的反复形核为主,铁素体转变量逐渐提高,同时珠光体等第二组织增多,铁素体晶粒内部位错密度提高.铁素体连续动态再结晶初期亚晶在珠光体与铁素体交界处优先形成.随应变增加频率提高.形变前期<001>织构为相变铁素体在取向上的特征;形变后期<111>织构是动态再结晶铁素体在取向上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Q235碳素钢应变强化相变过程中的动力学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热模拟单向压缩实验,分析了Q235碳素钢应变强化相变过程中应变对铁素体晶粒数目及铁素体长大速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铁素体转变动力学与应变速率、形变温度、奥氏体晶粒尺寸、纯净度的关系,并与无应变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变使铁素体转变动力学发生一定的变化,应变作用下奥氏体晶界的形核率明显增加,但未[观察到应变明显提高铁素体长大速率的现象,应变作用下铁素体的长大速率被周围铁素体快速形成或铁素体的动态再结晶所抑制或掩盖,应变速率的提高主要使铁素体转变时间提前;形变温度越高,应变对铁素体转变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不同,转变动力学曲线的斜率稍有不同,这主要由转变初期的形核益的多少引起。  相似文献   

7.
低碳钢形变强化相变的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介绍了低碳钢形变强化相变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征.系统的研究工作证实了变形显著地加速了低碳钢过冷奥氏体向铁素体的相变过程.形变强化相变是一个以形核为主导的过程直到相变完成以前,形核始终存在于新相与原奥氏体相界面的高应变区.由于几何空间与成分条件上受到一定的限制,长大及各向异性都不太明显,铁素体晶粒超细化.实验工作还证实了转变动力学呈现明显的3个阶段,它们分别与相变铁素体在原奥氏体晶界上的形核,在铁素体/奥氏体相界前沿高畸变区的形核,及被铁素体晶粒所包围的残存奥氏体上的相变形核等过程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Q235碳素钢应变强化相变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在热模拟单向压缩实验中,通过形变参数的变化考察了Q235碳素钢应变强化相变的基本规律及铁素体晶粒细化效果,结果表明,铁素体的超细化在热力学上是由于应变强化相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相变过冷度,在动力学上是由于形核集中在局部的高应变区,同时在转变过程中形变不断产生新的形核地点并抑制铁素体生长的结果,实现铁素体的超细化需要一最小变量及一定的应变速率,以使转变完毕并加抑制铁素伯的生长及形变成长条状,应变明显削弱了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差异带来的铁素体尺寸的差异,应变造成的铁素体动态再结晶进一步细化了晶粒,这种特征是动态转变所特有的,此外,还比较了应变强化相变与无应变及传统近轧控冷铁素体形成时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利用形变强化相变机制研究了两种锰含量不同的低碳锰钢过冷奥氏体在780℃,以10s-1的速率变形时,锰元素对相变完成时临界应变量εc的影响.结果表明,锰元素对εc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对组织演变和转变动力学的影响.锰含量增加,主要推迟了相变过程的进行,εc增大.低碳锰钢过冷奥氏体形变强化相变组织演变和转变动力学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应着曲线上的斜率接近4,铁素体在原奥氏体晶界形核;第二阶段在曲线上表现n值减小,大约1.0-2.0,对应着铁素体在奥氏体晶内高畸变区大量反复快速形核,直至相变完成.锰含量增加,铁素体晶粒细化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含Nb管线钢连续冷却过程中的针状铁素体转变行为。将试样加热到1 050℃奥氏体化,冷却至850℃并分别保温0,300,600,1 200 s后冷却到室温。根据热膨胀曲线,采用杠杆定律绘制了相转变量-温度曲线,建立含Nb针状铁素体相变Jeziorny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随保温时间的增加,由于Nb(C,N)的析出,Nb(C,N)颗粒为针状铁素体提供更多形核位置,提高相变温度,促进针状铁素体转变,抑制贝氏体转变,最终由贝氏体、针状铁素体的混合组织转变为针状铁素体组织;相变开始时间减少,同时相变完成时间缩短,针状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加。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Grain refine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of increasing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metallicmaterials simultaneously. In recent ten years the approach to the grain refinement in steelsexperienced a period from thermal mechanical controlling processing (TMCP) in the yearsof 60--70's to the strain induced transformation in 80's. Its basic concept is to the controlof recrystalliz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grain growth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hot working byutilizing microalloying elemellt…  相似文献   

12.
低碳钢低温变形γ→α相变行为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云波  王国栋  刘相华 《金属学报》2002,38(10):1021-1026
从变形使孕育期缩短的角度,讨论了形变诱导相变的发生条件,计算了不同变形条件下几种成分的低碳钢变形过程析出铁素体的开始温度Ar3d,发现同样变形条件下,碳含量越低的钢种,其Ar3d越高;同一成分钢种,随着变形量增加或变形速率减小,Ar3d提高,基于相变动力学理论,在形核速率计算中充分考虑变形和过冷的双重作用,探索了低温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的动力学模型,用该模型进行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这种理论处理方法可用来模拟这种相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变形温度对形变强化相变完成时临界应变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形变强化相变”机制研究了低碳钢过冷奥氏体在740℃和780℃,10s-1变形时的变形温度对相变完成时临界应变量εc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对εc和组织演变的影响很大。在740℃和780℃变形时,εc分别为0.96和1.39,变形温度降低明显促进了相变。变形温度对εc的影响在组织演变上主要表现为铁素体形核地点的不同。740℃变形时,铁素体由奥氏体晶界形核过渡到以形变带形核为主,形核速率极高;780℃变形时,铁素体由奥氏体晶界形核过渡到在铁素体/奥氏体相界面前沿高畸变区快速形核。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cool deformation was incorporated in the overall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of a Nb-microalloyed steel. Included in this was the effect of cooling rate subsequent to hot rolling on precipitate formation in the ferrite ph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cooling rate prevents precipitate formation in the ferrite phase at the cool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As well, the amount of retained austenite under the low cooling condition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cool deformation, 700-300 °C, was measured by neutron diffraction. It is then shown that strain-induced transformation of retained austenite to martensite is the main factor in increasing the strength of cool deformed Nb microalloyed steel. Combining accelerated cooling, strain-induced transformation of austenite to martensite during cool deformation and a subsequent heat treatment stage to increase precipitation maximizes the flow stress of the steel. Finally, it is shown that this process also lowers the yield strength/ultimate strength ratio.  相似文献   

15.
结合过冷奥氏体形变的真应力-真应变变化特征和显微组织观察,对Q235钢冷奥氏体的形变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了不同阶段的形变特点,并初步讨论了形变强化铁素体相变和铁素体动态再结晶在获得均匀、超细、等轴的铁素体组织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相变热力学和相变动力学原理,考虑变形对铁素体相变孕育期的影响,并根据Scheil叠加原理和热膨胀实验结果,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在C语言环境下编译了热变形条件下铁素体相变实际温度计算模型,分析了变形和冷却速度对铁素体相变温度的影响。用该方法进行的计算机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两者吻合良好,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计算热轧带钢冷却过程中铁素体实际相变温度,为组织性能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