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悦 《中外健康文摘》2012,(31):145-146
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8例符合CCMD-3-R诊断标准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住院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服用利培酮和奋乃静治疗4周.用阳性症状量表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8例完成疗程.利培酮组有效率89.5%,奋乃静组为68.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培酮对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优于奋乃静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奥氮平及奋乃静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奋乃静组.疗程4周.用PANSS量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及体重评定安全性.结果:奥氮平组有效率为89.47%,奋乃静组的有效率为65.78%,奥氮平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奋乃静组.奥氮平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嗜睡、体重增加、便秘等,且多为轻、中度,患者基本能耐受,或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消失.奋乃静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肌张力升高、震颤、静坐不能等,且以中、重度为主.结论:奥氮平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确切,在安全性方面较奋乃静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3.
刘跃刚  潘惠萍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503-2503,2607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分别给予利培酮(研究组)和奋乃静(对照组)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5.0%,有效率91.0%;对照组分别为66.6%、87.5%。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两组总分和各因子分治疗6周末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降低(P均〈0.01),但研究组阴性症状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研究组的肌张力增高、震颤、静坐不能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利培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奋乃静。结果:观察组BPRS评分和SCL-90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阳性、阴性、认知、抑郁和兴奋五种因子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恢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奋乃静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黄越 《中外医疗》2014,(24):107-108
目的对比观察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52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奋乃静组各26例,分别采用对应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第2周,奥氮平组PANSS量表总分为(36.2±7.6),奋乃静组为(41.3±7.2),治疗第4周,奥氮平组PANSS量表总分为(28.4±6.4),奋乃静组为(38.3±7.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奥氮平组效果显著优于奋乃静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6周开始,虽然两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均持续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末,奥氮平组与奋乃静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5%与84.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6,P=0.083);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有部分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8/26),奋乃静组为65.4%(17/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47,P=0.000)。结论奥氮平不仅能可更快地缓解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症状,而且还可获得更高的治疗依从性,推荐优先适用。  相似文献   

6.
奋乃静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锦波 《当代医学》2010,16(2):146-146
目的探讨奋乃静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86例,应用奋乃静治疗,疗程4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奋乃静有效率为67.7%。结论奋乃静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阿立哌唑与奋乃静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奋乃静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对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采用阿立哌唑与奋乃静治疗,比较二者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奋乃静组(χ2=5.80,P0.05)。结论阿立哌唑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奋乃静,且不良反应较奋乃静轻,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奋乃静与奥氮平治疗老年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脑血管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30例。观察组患者每天服用奥氮平,对照组患者每天服用奋乃静,所有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了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4周的精神量表评分所有患者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人数6例,而对照组发生人数为15例,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服用奋乃静和奥氮平均获得较好疗效,但奥氮平效果更加显著,不良发生人数少,临床具有更高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姜淑艳 《中外医疗》2014,(31):129-130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应用奥氮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接收的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66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33例应用奋乃静治疗,对乙组33例应用奥氮平治疗。观察、比较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治疗有效率93.94%,甲组治疗有效率为81.82%,甲组精神评分是(38.9±8.4)分,乙组精神评分是(20.6±2.1)分,甲组共13例不良反应,乙组共4例不良反应,乙组患者的指标改变显著优于甲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应用奥氮平进行治疗,有效率较高,症状缓解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脑器质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奥氮平组35例,奋乃静组30例,分别给予2组药物治疗8周,采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药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治疗第4周末奥氮平组总分的减分率显著高于奋乃静组(P<0.01),奋乃静组肌张力增高、静坐不能发生率显著高于奥氮平组(P<0.01)。结论: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疗效肯定,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奋乃静轻微,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1.
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72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利培酮组36例和氟哌啶醇组36例,进行8周系统治疗,采用PANSS、TESS量表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均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第8周阴性症状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有效率为88.9%,显效率为58.3%,与氟哌啶醇组疗效相当,但阴性症状疗效优于氟哌啶醇组。结论利培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对改善阴性症状更有效,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能提高社会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剂量氟哌啶醇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低剂量氟哌啶醇,对照组口服利培酮,观察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I)评定病情严重程度,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治疗6周末的评估发现,研究组患者有效率86.7%,对照组为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延续,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各因子分及CGI-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同期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均少而轻,主要表现失眠、EPS、心电图异常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疗效相当,且同样具有安全性高、依从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 63例患者按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利培酮组(33例)和奋乃静组 (30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在治疗前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BPRS、MMSE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两组在治疗前后BPRS评分均具显著性差异(35. 6±7. 3, 27. 3±6. 1,P<0. 01) (34. 9±6. 5, 28. 1±5. 7,P<0. 01),利培酮组治疗前后MMSE有显著性差异(13. 7±9. 1, 19. 5±9. 4,P<0. 05),两组间在治疗后BPRS无显著性差异(27. 3±6. 1,28. 1±5. 7,P>0. 05),而MMSE和TESS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利培酮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与奋乃静疗效相当,但利培酮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方面优于奋乃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关怀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生活进行比较。结果202例病人中,家庭关怀度好者67例(33.17%),家庭关怀度差者135例(66.83%),家庭关怀度好的病人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上显著低于家庭关怀度差者,而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上高于后者。结论家庭支持可以提高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因此,应加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家庭关怀以减少他们心理社会问题的出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6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和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和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有很大的差异。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对长期过量饮酒所造成自身健康的损害及对家庭、社会危害的认识,变被动戒酒为主动戒酒,提高了患者的戒酒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病例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脑电图检查结果与64名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脑电图异常率为37.5%,对照组为10.9%,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年龄、饮酒时间、饮酒剂量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而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大脑损害发生率高。且饮酒年龄、饮酒时间及日饮酒量是影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抽样调查高寒地区汉族和少数民族(蒙古族与鄂伦春族)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恢复期症状自评量表对比研究。方法对入组的40例少数民族和40例汉族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个民族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在SCL-90的各项因子分、总分、阳性项目数、阴性项目数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汉族男性和少数民族男性进行对比,在强迫、妄想、阳性项目数、阴性项目数有显著差异。结论症状自评量表(SCL-90)能够较准确、有效地反映出汉族及少数民族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首次发病(以下简称为首发)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对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物质依赖诊断标准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首发患者为研究组,给予利培酮(40例,46mg/d)或奥氮平(40例,106mg/d)或奥氮平(40例,1020mg/d)治疗,共12周。于治疗基线和治疗末评定18项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18)、韦氏记忆量表、连续操作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并与8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结果:①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②研究组患者正确应答数与思维障碍分呈负相关(r=-0.26,P=0.021),记忆商数与焦虑抑郁分呈负相关(r=-0.27,P=0.017),短时记忆与缺乏活力分呈负相关(r=-0.34,P=0.002)。③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记忆商数、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首发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明显提高,认知障碍改善与临床症状缓解存在相关性,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的认知功能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暴力攻击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将125例病人应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进行评定,并根据其激惹因子得分高低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攻击行为组病人的年龄明显偏低(t=2.96,P〈0.05),男性和发作频率高者较其他人群明显偏高(x^2=19.13,P〈0.01),而在婚姻、文化程度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年龄、性别和发作频率高与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年轻人、男性及发作频率高者更容易发生暴力攻击行为。在日常工作中了解病人的激惹情绪及攻击行为有利于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及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奥氮平治疗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CCMD-3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单独用奥氮平治疗,共治疗6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6周治疗后,临床治疗显效率80.7%,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且轻,不影响治疗。结论:奥氮平治疗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