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郭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200-201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治疗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的小儿急性肠套叠患者共24例的病例检查、临床表征、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男患儿居多,发病年龄集中出生后4~8个月,发病24h内确诊并施空气灌肠复位成功7例手术成功,24~48h内12例经腹腔手术抢救成功,超48h者死亡1例,肠切除4例。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临床表现各异,诊疗过程需细心谨慎,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术成功率高,发病时间超过48h者的,要根据需要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早期空气灌肠复位及复位失败后及时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05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及失败后手术治疗病例,找出空气灌肠失败原因及手术治疗适应征。结果空气灌肠复住不成功与患儿发病及就诊时间、肠套叠类型、患儿一般情况、医生的临床经验等因素密切相关,失败后需及时手术治疗。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正确使用空气灌肠是小儿急性肠套叠复位成功的关键.而灌肠复住失败后及时正确选择手术时机能降低肠坏死发生率及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的X线表现,提高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及X线表现,并经灌肠诊断性治疗。结果 138例儿童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率86%,肠套叠整复成功率随病程的延长而降低,2~24h为94%,24~36h为83%,36~48h为66%,48~72h为50%。结论及时发现小儿肠套叠,有助于提高空气灌肠治疗儿童急性肠套叠的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肠套叠是小儿的一种多发病 ,非手术方法包括 :空气灌肠复位和钡剂灌肠复位。1999~ 2 0 0 2年作者采用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 10 8例 ,疗效肯定 ,并发症少。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肠套叠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患儿 10 8例 ,其中男 72例 ,女 36例 ,年龄 1个月~ 4岁 ,平均 7.5月。患者治疗前诊断明确 ,病史1~ 4 8h。1.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 B超引导下 0 .9%生理盐水灌肠方法进行复位 .复位前肌肉注射氯丙嗪和异丙嗪 ,两种药物分别按每 1mg计算 ,患儿安静后置仰卧位 ,肛门内置氟雷氏导管 4~6 cm ,肛门外导管接三通…  相似文献   

5.
卢晖 《中国医药科学》2015,(3):183-185,202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运用空气灌肠整复的价值。方法分析181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运用空气灌肠整复的临床资料。空气灌肠181例,经检查后诊断:回结型肠套叠146例回结型套叠28例,结结型套叠6例;未见肠套叠1例;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180例,成功复位162例,复位失败改用手术治疗18例,复位成功率达90%。结果对临床确诊或疑似小儿肠套叠应尽早进行空气灌肠进一步确诊并进行加压整复复位,解除套叠状态,最大限度避免肠梗阻及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约90%小儿急性肠套叠可通过空气灌肠进行整复复位;空气灌肠整复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诊治经验和特点.方法:在本院外科诊治的282例肠套叠患儿,采用空气灌肠疗法和手术复位疗法进行治疗.空气灌肠疗法216例,开放手术复位66例,其中19例空气灌肠失败转开放手术治疗.结果:空气灌肠疗法复位率91.1%,手术疗法复位率100%,有1例空气灌肠疗法患儿发生肠穿孔,立即进行手术复位疗法,取得成功.结论:小儿肠套叠应早期诊断并选择合理恰当的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诊治经验和特点。方法在本院外科诊治的66例肠套叠患儿,采用空气灌肠疗法和手术复位疗法进行治疗。空气灌肠疗法52例,成功36例。开放手术复位30例,其中16例空气灌肠失败转开放手术治疗。结果空气灌肠疗法复位率成功率69.2%,手术疗法复位率100%,有2例术后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小儿肠套叠应早期诊断并选择合理恰当的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透视下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0年收治的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结果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诊断和整复治疗,成功54例,手术治疗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透视下空气灌肠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安全、复位快、创伤小等优点,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病例的临床及X线表现。方法 X线荧屏下行结肠注气整复小儿肠套叠150例,成功132例,失败18例。结果 空气灌肠整复失败18例均经手术复位,其中复杂型6例,器质性肠套叠4例,1例肠坏死,4例阑尾被套,3例肠壁损伤。结论 透视下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对于复杂型肠套叠及伴有肠管畸型,肠腔坏死等症,则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空气灌肠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49例患儿先经腹部平片及空气灌肠予以明确诊断,运用JS-628E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复位,保险压力13 kPa,自8kPa开始逐步调高,并重复加压进行复位。结果:48例患儿压力在13kPa以内复位成功,仅1例套头固定,发病超过72小时,最终手术治疗,空气灌肠复位率达98%。结论:空肠灌肠是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可靠方法,对伴有腹膜炎,病期超过72小时的患儿,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小儿腹泻并发肠套叠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7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45例小儿腹泻并肠套叠患儿.结果 38例X线下行空气低压灌肠整复成功32例,占84.2%,6例复位失败转手术;7例重症肠套叠直接手术.痊愈出院37例;死亡1例.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和恰当治疗对预后密切相关,空气低压灌肠整复仍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复位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肠套叠行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为81.8%。病程〈24h的患儿复位成功率为84.9%,病程〉24h患儿复位成功率为73.1%(P=0.021)。病程〉24h的患儿中,肠管扩张和发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程〈24h的患儿(e〈0.05)。肠管扩张的患儿成功率为69.0%,无肠管扩张患儿成功率为84.9%(P=0.005)。发热患儿的成功率为75.0%,无发热的患儿成功率为82.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俨=0.331)。结论及早应用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番对其临床结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涌  戚士芹  未德成  吕成超 《安徽医药》2015,36(9):1109-1111
目的 分析急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普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96例急性肠梗阻患儿资料,按发病原因进行分类,并比较保守及手术治疗患儿的比例。结果 496例急性肠梗阻患儿中,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203例(40.9%),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47例(29.6%),粘连性肠梗阻36例(7.2%),急性假性结肠梗阻25例(5.0%),先天性巨结肠24例(4.8%),Meckel憩室及肠重复畸形18例(3.6%),肠扭转、肠旋转不良13例(2.6%),阑尾脓肿9例(1.8%),内疝(系膜裂孔疝)6例(1.2%),炎性、粪石、柿石性5例(1.0%),其他少见病因10例(2.0%)。203例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的患儿中,148例(72.9%)施行了手术治疗,55例(27.1%)予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均予手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前次手术中,阑尾切除术14例(38.9%),肠套叠整复术8例(22.2%)。结论 急性肠套叠、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粘连性肠梗阻是小儿急性肠梗阻发病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及全部嵌顿性腹股沟斜疝需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是小儿急性肠套叠及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247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247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效果。结果 244例均以阵发性哭闹(或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确诊和整复治疗,成功达210例(85.3%)。结论 小儿急性肠套叠早期诊断和治疗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近年来空气灌肠检查发现的98例肠套叠,采用空气灌肠整复。注气压力通常为8~13.3kPa,不超过14.6kPa。结果整复成功90例,失败8例。结论92%左右的小儿急性肠套叠可通过空气灌肠修复;空气灌肠整复是一种安全、清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频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近8年来经手术或X线空气灌肠而明确诊断的患者158例,其中153例同时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153例中回结型127例,复合型26例。声像图特点为纵向探查呈套筒样改变,横向检查呈靶环征;还可见到肠管扩张,呈单个或多个圆形、椭圆形管状液性暗区,有时肠壁粘膜呈鱼刺状或齿状回声。结论高频超声显像诊断小儿肠套叠完全,诊断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17.
杨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8):955-956
目的:总结小儿急腹症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2001年收治的96例小儿急腹症病例,在检查、诊断及本组各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之特点。结果:本组病例行阑尾切除术48例,嵌顿疝高位结扎8例,肠套叠复位加固定术3例,肠切除吻合术3例,脾修补和脾部分切除术2例,胰腺囊肿外引流术1例,其余给予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仅6例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1例合并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无手术死亡。结论:小儿急腹症在检查、诊断及各类疾病的治疗方面均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特点,注意掌握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8.
19.
263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4—10~2003—10我院收治的263例小儿肠套叠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过程的资料。结果:患儿表现为阵发性哭闹263例,呕吐241例,果酱样血便221例,腹部包块239例,腹胀104例.发热78例,腹膜炎20例。263例患儿中空气及水压灌肠复位83例,手术183例,其中肠切除20例。结论:有些肠套叠患儿症状并不典型,易误诊,可结合B超及空气灌肠等检查综合判断。非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具有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手术疗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判定肠管的生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脉冲式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对本组发病在0.5~48h的43例患儿,经肛门插入Foley气囊导管,连接JS-818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先行诊断性空气灌肠,确诊后用脉冲式空气灌肠复位,气压选择在8~16kPa,难复者结合手法按摩。结果 43例患儿中,回盲型27例(62.8%),回结型9例(20.9%),回回结型7例(16.3%),复位成功40例,成功率为93%,无肠穿孔发生。结论掌握好适应证,脉冲式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安全性高,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