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协作(MDT)模式在静脉化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164例静脉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164例静脉化疗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MDT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化疗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MDT模式应用于静脉化疗安全管理中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化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管理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1日~2019年3月31日收治的60例NSCLC化疗患者按信封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化疗护理管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MDT)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研究组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NSCLC患者静脉化疗过程中采取"以护士为主导"的MDT管理,可降低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专科护士为主导、MDT团队参与的个案管理模式,在晚期肺癌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03月至2020年03月在我院住院经病理明确诊断的102例初治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肿瘤内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肿瘤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以专科护士为主导、MDT团队参与的个案管理模式;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在干预3个月、6个月后,研究组在自我管理 能力、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MDT团队参与的个案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晚期肺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在我国风湿病诊疗中的发展状况以及护士在MDT团队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的方法,回顾了近十年来我国风湿MDT团队的近况以及风湿护士在MDT团队中的作用及地位。MDT团队可以执行多学科合作规程,跨学科整合资源,并有效地评估患者病情和确立诊断,医护和其他专业人员共同推行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及建立临床路径,并以患者治疗效果为标准调整治疗方案。结果 患者在风湿MDT合作模式中满意度和生存率显著提高,住院天数和住院平均费用明显下降,患者抵抗疾病信心和生活质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且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有明显提升,结论 运用多学科协作(MDT)的模式能更有效地评估风湿患者病情和确立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满意度,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并且通过制订整体护理服务内容,提高了医疗护理的质量,增加医护交流,提升团队合作,并能有效促进风湿科护士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动态评估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更为适宜的护理干预方案和护理计划。  相似文献   

5.
刘丹  薛娟 《全科护理》2020,18(11):1357-1359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MDT)干预在降低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8例留置导尿管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以护士为主导的MDT干预,由泌尿外科护士担任MDT活动组组长,组织MDT活动,包括MDT会诊、MDT健康教育、MDT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及MDT科研。比较两组病人满意度、尿路感染发生率、导尿管留置时间、病人家属手卫生的依从性、引流袋更换所需时间、脱管率、外溅率、渗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病人满意度、尿路感染发生率、留置导尿管时间、病人家属手卫生依从性等方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以护士为主导的MDT干预有利于降低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多学科合作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组建护士主导的超声团队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中每周一、三、五透析的自体内瘘患者人数64人,透析人次10048人次为对照组;我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中每周二、四、六透析的自体内瘘患者人数66人,透析人次10296人次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内瘘常规使用及管理方法:(1)内瘘使用方法:护士按规范对患者内瘘进行评估、穿刺,新瘘及疑难内瘘由护理组长进行穿刺,必要时由医生进行超声评估、协助穿刺;(2)内瘘管理方法:常规开展内瘘日常评估,做好基线、动态、常规评估。当患者内瘘出现问题时,联系医生进行诊断及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内瘘使用及管理的基础上,引入MDT模式,组建护士主导的小组式超声团队,明确团队分工、组织人员培训、制定超声辅助下内瘘使用、维护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案。 结果 采用MDT模式,组建护士主导的小组式超声团队,实验组透析完成率、穿刺成功率、内瘘使用并发症、因内瘘并发症问题年住院次数、透析充分性、病人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MDT模式组建护士主导的小组式超声团队,在维持型血透患者内瘘使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降低了血管相关并发症,减少患者因血管通路问题住院次数,取得患者更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李思琴  路虹  高勇  李钐铨 《全科护理》2021,19(7):924-927
目的:探讨以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团队(MDT)模式在肿瘤病人血管通路选择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在医院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909例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59例和观察组450例。对照组由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向病人常规介绍化疗方案中的血管通路,待病人自行选择后由置管人员对病人外周血管条件、治疗方案、血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并穿刺,术后常规维护。观察组由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提早介入到血管通路选择中,制订并实施置管前三级血管评估方案,最终由MDT团队讨论病人置管最佳方案、术中风险和术后维护要点。比较两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尖端位置正确率、置管过程并发症发生率、自我管理知识知晓率、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尖端位置正确率、自我管理知识知晓率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过程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MDT团队在肿瘤病人血管通路选择中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用个案管理师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改善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8月接受新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6例实施常规营养管理,研究组15例在常规营养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以个案管理师为主导的MDT营养管理模式。监测患者新辅助化疗期间营养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新辅助化疗期间,研究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个案管理师为主导的MDT营养管理模式能进一步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程化疗药物标识在降低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成立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小组,建立并应用全程化疗药物标识,对护士进行给药资质培训。 应用前后比较护士化疗药物配置时间、取药正确率及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 结果 化疗标识应用后,护士一次性完成化疗药物配置时间由( 17.24±5.94 ) s 下降到( 8.85±2.74 ) s ( P<0.05 ),取药不正确率由 7.5% 下降到 1.0% ( P<0.05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P<0.01 )。 结论 建立全程化疗药物标识,可有效促进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化疗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活动的10大步骤,调查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分析找到4个真因,针对真因制定4项对策:完善科室化疗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护士培训与考核;统一标准,强化护理安全质控;实施标准的健康教育流程及规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后,有形成果的评价指标——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10.7%下降到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3,P=0.0080.05);此次活动的进步率为83.2%,目标达成率为127.1%;品管圈活动后,无形成果的8个评价指标即品管圈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工作成就感、沟通协调能力、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均呈正向增长。结论品管圈在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也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与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体化现况-背景-评估-沟通(SBAR)沟通模式在骨科疼痛管理医护沟通中的应用。方法在骨科无痛病房实施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管理模式,设计SBAR疼痛评估沟通表,对骨三科12名经过培训的护士,采用个体化SBAR模式进行医护沟通管理。结果应用SBAR沟通模式后,因沟通不良引起的患者疼痛控制不良率由30%下降到3%;患者疼痛控制的满意度由92.7%提升到98.7%;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由86%提升到97%;12名护士在应用SBAR沟通模式的体验高于使用模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科室特点的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能提高疼痛管理质量,提升护士体验,赢得满意度,促进医护和谐团队的建立,推动了患者安全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患者参与静脉化疗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 320例住院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按照住院化疗的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 029例)和观察组(1 291例),对照组按照化疗管理规范实施静脉化疗安全管理,观察组在护士的引导和支持下,由患者或家属与护士共同参与静脉化疗安全管理,包括决策性参与、照护性参与及诉求性参与等内容。结果:实施患者参与静脉化疗安全管理后,化疗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62%,低于实施前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患者参与静脉化疗安全管理有助于降低化疗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多学科协作( MDT)的理论指导来提升消化科护士的综合能力。方法在MDT理论指导下,通过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心件建设和多种形式的实践工作提升护士的综合能力。结果观察实施前后消化胃肠中心、消化肝胆胰中心的平均住院日、术前带床日,护士自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都有了不同程度提升,且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临床护理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应变处理能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多学科协作(MDT)的理论指导能促进消化科护士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静疗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项目管理在静脉化疗质量控制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实施以静疗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项目管理后,肿瘤内科病区静脉化疗质量主要评价指标数据,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逐年对比。结果通过实施为期3年的项目管理,静脉化疗质量明显提高,主要评价指标静脉化疗准确率逐年上升,各项指标中化疗给药顺序准确率及化疗药物滴注时间正确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静疗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项目管理实施,可提高静脉化疗质量,达到护理质量的管理预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管理对减少肿瘤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6月180例静脉输液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完成静脉输液1 247例次;将2017年7月—12月190例行静脉输液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管理。对比两组的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护理满意度、PICC置管率、患者有效配合率及护士的理论、操作成绩。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有效配合率、PICC置管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后,护士的静脉化疗理论、操作成绩得分均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将品管圈管理方法运用于肿瘤静脉化疗实际工作中,可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率,提高患者有效配合率、护理满意度及护士的理论、操作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护士主导的项目管理在肿瘤化疗无呕吐病房构建中的效果评价。方法成立肿瘤化疗无呕吐病房项目管理小组,以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BOK项目实施的各阶段对“构建肿瘤化疗无呕吐病房”进行项目管理。结果通过实施项目管理后,病房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筛查率由9529%提升至100%,恶心发生率由1828%下降至946%,呕吐发生率由1489%下降至4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CINV管理满意度较实施前比较有所提升(P<0.05)。结论通过项目管理,可有效降低CINV发生率,提高患者CINV管理满意度,从而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护理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RP)尿失禁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RP的76例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常规护理)和试验组(38例,MDT协作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尿控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尿失禁持续时间、主观幸福感评分及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RP尿失禁患者采取MDT协作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尿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房护士长如何通过自身素质和管理技巧的提高来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团队精神,以建立优秀的护理团队。方法主要措施包括:护士长加强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的锻炼,以身作则;角色界定,合理分工;建立同事支持系统,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进一步细化量化质量指标管理;确立团队目标,制订共同远景;加强激励和监督机制;建立互相信任、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结果通过以上主要措施,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团队协作精神明显提高,有效的促进了病房护理工作的开展,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组2007年获得共青团“青年文明号”。结论提高病房护士长的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对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团队凝聚力有重要作用,可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总结1例罕见双上腔静脉的宫颈癌患者PICC置管的尖端定位及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基于静疗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MDT)协作下罕见的双上腔静脉患者PICC尖端位置的确认及精准定位;特殊病例档案建立及跟踪随访;PICC携管期间延续性护理(包括主观感受的询问、带管宣教、疑难问题的解答、导管位置的跟踪);PICC相关并发症(穿刺点渗液)的护理。基于静疗专科护士为主导的MDT协作及专科护理,PICC导管最终留置115d顺利完成治疗拔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对日间化疗病房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组建六西格玛项目管理团队并进行培训,分析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优化住院流程、输液流程,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调整,加强输液安全保障措施。结果患者输液等待时间缩短,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降低,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或P〈0.05)。结论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能优化输液流程和住院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