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志英  孙奕 《华中建筑》2010,28(3):153-156
文章从黔东南传统侗族村寨的选址因素、村寨空间形态的研究出发,分析传统侗族村寨的空间布局具有向心性、认同感、领域性和排他性的建筑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2.
程阳八寨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东北,由八个风貌独特的原生态侗族村寨构成,其选址按风水意向的基本原则和风格,并结合侗族生活特征进行布局,传统民居建设就地取材,干栏式建筑布局和结构适应地形,村口园林以林溪河和风雨桥为主,富含生态和美学思想,体现了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3.
广西传统民居的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萍 《规划师》2008,24(9):62-64
程阳八寨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东北,由八个风貌独特的原生态侗族村寨构成,其选址按风水意向的基本原则和风格,并结合侗族生活特征进行布局,传统民居建设就地取材,干栏式建筑布局和结构适应地形,村口园林以林溪河和风雨桥为主,富含生态和美学思想,体现了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4.
吴斯真  郑志 《华中建筑》2007,25(9):159-161
该文通过分析我国西南地区侗族建筑聚落,阐明了侗族村寨选址、建筑的组合和形式、建筑材料和建造过程的生态性,以及由此创造的自然、健康、生态的居住环境.这对于当今的建筑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对国内外传统村落生态营建理论及实践的总结分析,结合实地考察,从人地和谐角度对传统村落空间营建的生态思想及智慧内涵进行思考,以期以其核心智慧应对多元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需求。传统村落选址布局、资源利用与保护、防灾减灾等空间营建活动反映了古人"相地而生"的自然适应思想、"人境共融"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避险防灾"的生态安全思想,文章进一步揭示了其生态思想背后所蕴藏的智慧内涵:以协同思维指导村落空间建设;以自然过程支撑村落生命系统;以伦理秩序维持村落自然格局。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城乡建设实践,提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生态可持续营建行为准则、生态范式及价值向导。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村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山水空间格局所蕴藏的生态智慧,对生态保护及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韩国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村落良洞村的格局符合传统村落自然山水田园的选址需求,整个村子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村落选址、结构布局、建筑特色等方面带有鲜明的地域性,是当地时代变迁的重要见证.利用GIS空间分析等方...  相似文献   

7.
以湘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选址、布局、形制、材料与构造等方面所蕴藏的大量生态智慧特征,以积极化的理念总结其中的生态技术与发展规律,特别是在利用自然要素和采用协助自然要素的生态技术来创建适应环境的、反映地域特征的聚落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8.
以湘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选址、布局、形制、材料与构造等方面所蕴藏的大量生态智慧特征,以积极化的理念总结其中的生态技术与发展规律,特别是在利用自然要素和采用协助自然要素的生态技术来创建适应环境的、反映地域特征的聚落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村落的规划与营建过程中,时刻注意自然与人文相协调的生态属性,对当代美丽乡村建设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以鄂东南水南湾村为例,从村落生态的安全与和谐两个方面,对水南湾村的选址布局、空间组合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古人的生存哲学与生态智慧,也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颀  赖筱书  黄琼  张安晓 《室内设计》2023,38(1):141-146
侗族传统聚落在有限的资源与技术条 件下,运用独特的生态自然观,获得宜人居址。 本文以山地隘口、河谷平坝两种不同类型侗族 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与数值模拟等 方法,归纳其适应地域气候的规律及经验。研 究表明,山地隘口聚落与河谷平坝聚落选址及 空间布局的气候适应性各有特点。山地隘口聚 落以山地地形为气候适应前提,通过地势高差 调节微气候环境;河谷平坝聚落以“背山面水” 选址作为获得良好聚落方位的前提,通过合理 布局建筑朝向及街巷空间适应当地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在历史上对水系的利用和改造反映了中国传统营城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智慧。其依靠自然不断利用、拓展、发掘新水源,依靠人工持续利用、维护、控制地表水系,注重多功能用水与城市水景融合,尊重历史水系的综合再利用,都是历代劳动人民实践的结晶。为了合理借鉴、保护和发展这些生态智慧,通过对北京中心地区高分辨率和高清晰遥感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地表水系解译、水系服务廊道空间量化和恢复情景对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恢复玉河正义路段对水系服务廊道提升效率最高;前三门护城河、西护城河、龙须沟和东护城河潜在的水系服务廊道将会为北京中心地区带来较为完整的地表水系服务覆盖系统。传统营城生态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对北京历史水系进行保护、恢复、建设和发展,不仅可以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载体,更可以为城市文脉修复提供水系空间支撑。  相似文献   

12.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及与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要素的关联特征,从聚落与自然的格局关系视角,发现了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量与自然要素丰度双聚集、山形水势结构清晰、自然要素叠加关系明显等地方性空间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统村落全域全要素的保护理念和以地方性为依据的“重点连片、次类带状、单一点状”的分类规划路径,探索集中连片保护理念下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特色的规划方法,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贺鼎  郑淳之  王子瑜 《风景园林》2023,30(4):115-122
【目的】北京长城沿线区域水环境复杂,在旱涝灾害威胁下长城堡寨聚落形成了类型多样、内涵丰富、价值突出的水适应性景观。对长城堡寨聚落的水适应性景观特征和模式进行总结提炼,以期为山地村镇聚落规划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启示。【方法】根据降水量、城水距离对堡寨聚落选址进行分析,提出水穿城、近水建城、旱地堡寨3种城水关系类型。【结果】归纳得出聚落为应对旱涝双重威胁、季节性干旱、季节性洪涝3种灾害条件,其水适应性景观相应形成台田模式、坑塘模式、沟渠模式3种景观模式,并总结不同景观模式下的空间模式、调蓄模式、作物类型和礼俗信仰。【结论】北京长城堡寨聚落在复杂的水环境与军事防御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多样化的水适应景观模式。在传统水适应性智慧的指引下,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聚落选址布局、旱涝调蓄方式和礼俗信仰。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研究结果对于长城文化带的保护与发展、中国传统水适应智慧的传承与延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and useful spatial modelling technique to create a topographic surface that estimates a floodplain's elevation relative to the average low-flow water surface elevation of a river channel. This model was applied to a 121 km study area of the middle Sacramento River, California, USA, where it was tested as a surrogate for observed water table depth and an observed 3.3 year recurrence interval flood inundation surface using independent data sets. The modelled relative elevation topographic surface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p < 0.005) to observed well water depths suggesting that the modelled surface reflected a reasonable approximation of vertical distance to the water table. Results from a flood inundation pattern analysis indicated an overall accuracy of 79% for correctly predicting inundated and non-inundated zones. The model was then used to measure relative channel bank heigh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iparian plant communities to examine landscape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空间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最容易被人类感 知和利用,对其量化评估与影响因素探究可为城市绿地空间优 化提供科学依据。现有研究较少考虑服务设施对游客感知城市 绿地社会价值的影响。因此,以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为例,利用 SolVES模型将6类游客社会价值感知数据进行空间量化,并探 究自然资源环境要素和服务设施兴趣点密度对社会价值指数与 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游客对东湖风景区社会价值偏好为 文化价值>娱乐价值>美学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康体价值> 可持续价值;社会价值热点区域集中在听涛景区和磨山景区,且 大多分布在高程20~40m、坡度2°~6°、距离水体100m范围 内;在影响因素上,旅游景点设施和植被覆盖度对各类社会价值 影响的贡献值最大,且与社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摘 要:鼓楼在侗族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侗族的民族之魂,侗族精神的象征,而侗族的村落则是最具有显著特征的少数民族村落之一,本文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采用实地测绘,调研的方式对湖南侗族鼓楼与村落形态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调查研究,从而探讨鼓楼的历史变更与村落的发展之间的联系,达到更好的保护侗族鼓楼与村落形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庄中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本文以南宁市传统村庄为例,探讨了传统村庄建筑的文化取向,分析了南宁传统村庄及其建筑在形成过程中积淀的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淡于宗教的人本思想、凸显等级的礼乐精神和兼容并蓄的包容观念等的文化,旨在为推进生态住区、文化社区的建设、开展乡村旅游和提升区域新形象提供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阜平县地处太行山中北部东麓,地形地貌复杂,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文章以实地调查及文献查阅方法为基础,实地对阜平县域古村落的选址布局、空间格局、院落街巷、民居建筑及景观特色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总结在特殊地理环境制约下村落的空间格局及民居建筑的营建智慧,揭示出古村落尊重环境,师法自然以及对自然环境积极响应折射出的朴实 “设计”手法和建设思想,旨在为阜平古村落乃至太行山区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提供新的内容和视角。  相似文献   

19.
王娟  王志红  初娜  张建国  李斯  刘碧虹 《矿产勘查》2021,12(7):1670-1678
以数字高程模型、2016—2018年的国产高分辨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GIS平台上研究了河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类型与人类活动及其时空变化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6年保护区普遍存在人类活动,面积1725.35 km~2,数量10645处,人类活动类型以农业用地占绝大多数;2016—2018年期间,保护区新增人类活动562处、新增面积37.727 km~2,人类活动及其变化主要集中于低海拔的平原、台地、丘陵和坡度25°以下的区域,人类活动对保护区产生的正面影响大于其负面影响,人工恢复治理的水域和草地的新增或规模扩大趋势明显,反映出保护区加强了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力度,治理效果显著。运用遥感技术可准确查清保护区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状况、类型、强度及其动态变化等特点和其分布的地貌类型、坡度范围,能及时评估和发现管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为保护区监督和管理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对科学评估和提升保护区的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苗  陈晓明 《华中建筑》2012,30(4):156-158
侗族传统建筑群是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在千百年的发展中,侗族建筑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形式。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侗族建筑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该文通过对通道县所辖的侗族村寨的实地调研,例举出了旧建筑与新建筑的区别,并对演化的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