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徐鑫  李海燕 《建筑创作》2012,(3):165-167
中国铁建.创业大厦位于北京苹果园交通枢纽西邻,为北京市石景山区重要建设项目之一,项目周围交通类型多样,交通流线为立体交叉型,其组织为本项目的重点设计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建筑创作》2009,(7):140-141
本项目在大型国际招标中获规划一等奖。 本案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中部,东至苹果园大街——杨庄大街,南至阜石路,西至规划金顶西路道路,北至金顶山山脚,是石景山地区的地理中心。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首钢老工业区改造升级以及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启动项目,首钢西十筒仓改造项目对于北京石景山区的城市升级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项目背景首钢西十筒仓区位于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工业主题园区的最北部,西靠石景山,北起阜石路,南至秀池,未来的城市轻轨S1线从北部穿过,交通极为便利,周边景色秀丽。地块内有保留完好的16个钢筋混凝土筒仓、两个大型料仓以及其他工业设施如转运站、  相似文献   

4.
《风景园林》2016,(8):106-117
正悉尼科技大学位于悉尼的城中区,这个区域包围着现代化的建筑,是一个充满钢筋水泥的城市空间。绿地的缺乏使得这个区域的学生,工作人员和广大民众社交和放松的自然空间非常有限。ASPECT工作室在这个设计项目中希望将生硬的空间改造成为一个公共绿地空间,使其成为服务UTS和周边社区的社交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5.
杨葳 《福建建筑》2023,(11):19-22
新经济形式下,投建营一体化的建设模式越来越多被各级政府所尝试,特别是在城市公共绿地及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提升改造中,逐渐被采用和推广,通过运营前置、客群导向、体验创新,实现利益共享,实现城市公园绿地的高质量生态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此,福州江心公园实践案例尝试这一新的公共项目建设模式,将公园的提升改造与运营需求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果,可以成为类似项目建设运营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宋洁 《景观设计》2009,(5):I0050-I005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的快速进程,城市中许多公共空间如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商业区、道路等都已经不能满足使用或规划的要求,于是如何改造这些公共空间已成为城市区域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也是区域功能完善以及区域形象提升的重要问题。这些大量的改造项目为植物保留创造了土壤,而如何对待场地中原有的植物以及对原有植物的应用是否合理.都直接影响着城市景观工程的质量及植物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风景园林》2016,(5):50-57
正C、D、F地块包括文化南路东侧(F地块)和西侧的湖区(D地块)、主入口区(C地块)。F地块有较好的一片林带,原本不在园区内,此次设计将其一并考虑进来,作为公园的扩建部分。并作为城市绿色通道,起到连接其他城市公共绿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西区的C,D地块如何处理好现状与设定空间的关系也是此次公园改造设计需要解决的课题。首先文化路东侧的F地块借助原有的林地,在较稀疏的林地做适当的微地形起伏,营造漫步的行走动线,相适设置停留小歇的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7,(11)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由粗放式向存量优化发展转变,城市品质建设正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关注的新焦点。文章通过梳理近年来各地城市在城市品质提升方面的规划实践工作,将品质提升规划分为民生改善型、宜居环境型和彰显特色型三大类,并总结出我国对城市品质提升规划的主要探索:在不同层次规划中引入城市品质提升内容、依托大事件大项目编制实施城市品质系列规划及引入"微空间、微改造"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同时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以期为提升城市活力、城市宜居性和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市区的几个行政区中,石景山区一直是不太引人注意的,人们提起它一般会联想到"重工业、污染、边缘地区"等词汇,即便是近几年热闹了一阵的环球嘉年华,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几十年来人们对石景山区的认识.然而,处于大众视野之外的石景山区正在酝酿着深刻的变化,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在石景山建设城市西部的综合服务中心之后,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首钢实施搬迁改造计划,石景山区的发展走向了历史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城中村由于公共空间不足,环境设施老旧等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矛盾冲突的聚焦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微更新视角城中村改造理念、模式、原则等内容,分析城中村改造模式及规划影响因素,并以保定市莲池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为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项目微更新改造模式及规划设计要点,研究表明:微更新城中村改造理念可实现多方效益的平衡和提升,维持原有城市肌理,有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现行微更新城中村改造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