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509C/T位点多态性在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180名壮族人和170名汉族人的TGF-β1基因-509C/T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人群TGF-β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在壮族人中CC基因型占41.1%、CT基因型占46.1%、TT基因型占12.8%;在汉族人中CC基因型占28.9%、CT基因型占52.9%、TT基因型占18.2%.两组人群TGF-β1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壮族与汉族人群TGF-β1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509C/T位点多态性在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180名壮族人和170名汉族人的TGF-β1基因-509C/T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人群TGF-β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在壮族人中CC基因型占41.1%、CT基因型占46.1%、TT基因型占12.8%;在汉族人中CC基因型占28.9%、CT基因型占52.9%、TT基因型占18.2%。两组人群TGF-β1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壮族与汉族人群TGF-β1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634C/G多态性在中国广西壮、汉两民族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85名壮族人和198名汉族人的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634C/G多态性,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在壮族人中CC、CG和GG基因型分别为69.7%、28.7%和1.6%;在汉族人中CC、CG和GG基因型分别为68.2%、29.3%和2.5%.两组白细胞介素-6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壮族与汉族白细胞介素-6基因-634C/G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第1外显子区SNP+ 869 (T/C)和SNP+ 915 (G/C)多态性在宁夏回族、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210例回族和308例汉族人群转化生长因子β1第1外显子区(+ 869位点、+915位点)两个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宁夏回族群体TGF-β1基因第1外显子区两个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69(TT:25.24%;CT:52.38%; CC:22.38%;T:51.43%;C:48.57%);+915(GG:98.10%; GC:1.90%; CC:0%;G:99.04%;C:0.96%);宁夏汉族群体TGF-β1基因第1外显子区两个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69(TT:30.52%;CT:48.05%;CC:21.43%;T:54.55%;C:45.45%);+915(GG:99.03%;GC:0.97%;CC:0%;G:99.51%;C:0.49%),两组间无差异.按性别分组,亦无差异.结论 TGF-β1基因第1外显子区+869、+915两个多态性位点在宁夏回、汉族人群及不同性别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5号外显子+3953C/T多态性在中国广西壮、汉两民族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55名壮族人和195名汉族人的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号外显子+3953C/T多态性,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结合文献与高加索人、非洲白人进行了不同种族间的分析比较。结果在壮族人中CC、CT基因型分别为94.8%、5.2%;在汉族人中CC、CT基因型分别为93.3%、6.7%。两组IL-1β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二者与高加索人、非洲白人比较,发现IL-1β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IL-1β基因5号外显子+3953C/T多态性在广西壮、汉两族分布无差异,但与高加索人、非洲白人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与贵州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80例SLE患者及95例正常对照组的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结果:SLE组与正常对照组-507C/T基因型频率分布有差异(P〈0.05),-509CC基因型SLE组高于对照组(35% vs 21.1%),而-509TT型SLE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8.75% vs 36.8%);SLE患者组-509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05),SLE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8.1% vs 42.1%),T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41.9% vs 57.9%)。结论:贵州汉族人群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与SLE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韦叶生  蓝艳  徐群清  李壮 《解剖学杂志》2005,28(4):381-382,442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MbiⅠ多态性在中国广西不同民族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壮族和汉族人的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MbiⅠ多态性。比较2组白细胞介素-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在壮族人中CC基因型占56.22%、CG基因型占41.08%、GG基因型占2.70%;在汉族人中CC基因型占66.67%、CG基因型占32.32%、GG基因型占1.01%。两组白细胞介素-6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壮族与汉族白细胞介素-6基因MbiⅠ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1(serum amyloid protein A1,SAA1)基因标签单核苷酸多态(tagg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tagSNP)rs2229338和rs12218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入选新疆地区维吾尔族(n=316)和汉族(n=362)健康人群,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rs2229338三种基因型在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AA型76.6%,AG型23.4%,GG型0;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AA型91.7%,AG型7.7%,GG型0.6%.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rs12218三种基因型在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CC型10.1%,CT型47.5%,TT型42.4%;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CC型3.3%,CT型34.3%,TT型62.4%.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rs12216和rs2229338共构建4个单倍型,其中A-C和G-T单倍型在维吾族中的分布明显高于汉族(P<0.01),A-T单倍型在汉族中的分布明显高于维吾尔族(P<0.01).结论 SAA1基因标签SNP在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维族人群突变频率可能高于汉族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基因多态性在湖南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国内外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PCR-RFLP技术对150名湖南汉族健康体检者进行CX3CR1基因多态性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与国内外多个民族CX3CR1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湖南汉族人群V249I基因位点有VV和Ⅵ两种基因型,以VV基因型为主,没有II基因型,其中VV基因型频率为88%,VI基因型频率为12%,V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4%和6%;T280M基因位点有TT和TM两种基因型,以TT基因型为主,没有Ⅱ基因型,其中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5.3%,TM基因型频率为4.7%,T和M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7.7%和2.3%.结论 湖南汉族CX3CRl基因V249I以VV基因型为主,缺少Ⅱ和MM基因型,湖南汉族、新疆汉族、景族和傣族都缺少Ⅱ基因型,T280M以TT基因型为主,缺少MM基因型,湖南汉族CX3CR1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维吾尔族人群和欧美人群存在较大差异,与国内景族、傣族、新疆汉族和日本人群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维生素 D受体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不同民族中的分布。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 6 8名阿昌族人和 92名汉族人的维生素 D受体基因Fok 多态性 ,比较两组维生素 D受体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 在 6 8名阿昌族人中 FF基因型占 18%、Ff基因型占 35 %、ff基因型占 4 7% ,而在 92名汉族人中 FF基因型占 2 2 %、Ff基因型占 5 2 %、ff基因型占 2 6 %。两组维生素 D受体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7.716 ,P=0 .0 2 1)。结论 阿昌族与汉族维生素 D受体基因 Fok 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EGLN1基因两个位点多态性与藏族人群高原低氧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坡  范杰  席焕久 《解剖学报》2013,44(3):419-422
目的 探讨西藏藏族人群EGLN1基因2个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79200(C/T)、rs480902(T/C)多态性与高原低氧适应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世居西藏拉萨藏族150人及辽宁汉族150人的血样,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
术检测EGLN1基因2个SNP位点,分析其多态性特征。结果 rs479200位点等位基因C等位基因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71.33%和38.17%,
rs480902位点等位基因T等位基因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66.67%和3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rs479200位点TT、TC和CC基因
型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6.67%和56.67%、29.33%和33.33%、64%和10%,rs480902位点TT、TC和CC基因型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
60.67%和9.33%、30.66%和28.67%、8.67%和62%。两位点TC基因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和CC基因型两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
结论 EGLN1基因rs479200(C/T)和rs480902(T/C)SNP位点多态性与西藏藏族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存在相关性。rs479200位点的CC基因型和
rs480902位点的TT基因型可能更有利于适应低氧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GNB3)基因825C/T多态性与怀化侗族高血压高发人群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96例怀化侗族高血压病人和89例健康人的GNB3 825C/T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高血压组GNB3 825C/T基因型频率(CC18.8%、CT59.4%、 TT21.8%)等位基因频率(C48.4%、T51.6%)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24.7%、CT52.8%、 TT22.5%)等位基因频率(C51.1%、T48.9%)比较无显著差异;CC基因型患者与CT TT型基因型患者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NB3基因多态性与怀化侗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基因多态性在湖南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国内外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150名湖南汉族健康体检者进行CX3CR1基因多态性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与国内外多个民族CX3CR1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比较。结果湖南汉族人群V249I基因位点有VV和VI两种基因型,以VV基因型为主,没有II基因型,其中VV基因型频率为88%,VI基因型频率为12%,V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4%和6%;T280M基因位点有TT和TM两种基因型,以TT基因型为主,没有II基因型,其中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5.3%,TM基因型频率为4.7%,T和M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7.7%和2.3%。结论湖南汉族CX3CR1基因V249I以VV基因型为主,缺少II和MM基因型,湖南汉族、新疆汉族、景族和傣族都缺少II基因型,T280M以TT基因型为主,缺少MM基因型,湖南汉族CX3CR1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维吾尔族人群和欧美人群存在较大差异,与国内景族、傣族、新疆汉族和日本人群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D40-E1SNP和E4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鄂西北部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并探讨CD4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浆可溶性CD40水平的关系。方法 318例汉族人,其中男性187例,女性131例;平均年龄31.2岁。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测序的方法,CD40-E1SNP和E4SNP并计算其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血浆可溶性CD40浓度,并与文献报道不同种族人群比较。结果鄂西北地区汉族人群CD40-E1SNP基因型频率:CC型29.2%,CT型54.1%,TT型16.7%,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6.3%、43.7%,这种多态性分布在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英国、波兰比较,发现不同种族间CD40-E1SNP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CD40-E1SNP各基因表型之间可溶性CD40含量分别为:CC(57.3±6.6)pg/mL,CT(34.2±4.5)pg/mL,TT(28.8±4.2)pg/m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在实验中未检测到CD40-E4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结论鄂西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CD40-E1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其基因型在不同种族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可能影响CD40的表达,而不存在CD40-E4SNP单核苷酸多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选择素(P-selectin)基因启动子区C-2123G、T-1817C多态性在中国湖北地区健康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同时比较不同种族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分析方法,检测200名健康者P-selectin基因启动子区C-2123G、T-1817C的基因型并计算其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中国湖北地区健康人群P-selectin C-2123G基因各基因型频率:CC型8.0%,CG型40.5%,GG型51.5%;C,G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2%,71.8%,这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德国和英国比较,发现不同种族间P-selectin C-2123G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P<0.001).P-selectin T-1817C基因各基因型频率:TT型65.5%,TC型28.5%,CC型6.0%;T,C各等位频率分别为79.75%,20.25%,这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英国比较,发现不同种族间P-selectin T-2123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P-selectin启动子区C-2123G、T-1817C基因多态性,这种多态性在同种族男女间无差异,在各族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背景:G蛋白β3亚单位825C/T基因多态性与朝鲜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是否存在关系尚无报道。 目的:研究牡丹江地区朝鲜族、汉族高血压患者C825T基因的多态性。 方法:纳入2008-09/2010-08在牡丹江市朝鲜民族医院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4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时期的门诊体检的健康者196例作为对照。用PCR-RFLP检测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观察TT,CT,CC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 结果与结论:PCR-RFLP检测结果显示牡丹江地区朝鲜族高血压患者与朝鲜族健康人TT,CT,CC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T,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牡丹江地区汉族人群中TT,CT,CC基因型分布在高血压人群和正常人群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T,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朝鲜族高血压组等位基因C的比例较高,而汉族高血压组等位基因T的比例较高,存在民族异质性。提示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牡丹江地区朝鲜族高血压无关联,但其是牡丹江地区汉族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成酶(CYB11B2)基因多态性与怀化侗族高血压高发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89例怀化侗族高血压病人和85例正常人的CYB11B2-344C/T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高血压组CYB11B2-344C/T基因型频率(CC 10.1%、CT41.6%、TT 48.3%)和等位基因频率(C 30.9%、T 69.1%)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 10.3%、CT 27.6%、TT 62.1%)和等位基因频率(C 24.1%、T 75.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C基因型患者与CT TT基因型患者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怀化侗族人群EH可能与CYB11B2基因多态性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YP11B2基因4/344T/C多态性是否与汉族人扩张型心肌病关联。方法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扩张型心肌病和健康对照组CYP11B2基因4/344T/C多态性,χ^2验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对照组TT、TC与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9%、46%和5%,扩张型心肌病组TT、TC与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9%、44%和7%,经χ^2验两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2%和28%,扩张型心肌病组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1%和29%,经χ^2验两组之间等位基因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尚不支持CYP11B2基因4/344T/C多态性与汉族人扩张型心肌病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9.
湖北地区汉族人群TNF-β804C/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基因第三外显子80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分布,并与其它种族进行比较.方法收集湖北地区257名无血缘关系健康个体的静脉血,提取DNA,应用套式PCR(nested PCR)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 PCR,AS-PCR),对TNF-β基因804C/A多态性进行分析,并与其它种族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TNF-β检测到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型37.2%,CA型45.6%,AA型17.2%,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统计分析显示湖北地区汉族人群TNF-β基因型分布与欧洲白种人及日本人有显著性差异(P<0.05),等位基因频率与欧洲白种人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日本人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TNF-β基因多态性,其突变率较高,与其它种族比较分布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一些疾病在不同种族间的表现有所不同的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技术检测脑梗死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TGF-β1 869T/C基因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TT型13例(27.1%),TC型25例(52.1%),CC型10例(20.8%),T等位基因频率53.12%,C等位基因频率46.88%;对照组TT型1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