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红河南沙水电站库区快速淤积的问题,从上游来沙量、沿岸矿厂倒渣等方面,分析库区泥沙淤积的原因和基本规律,并提出不同的排沙策略。  相似文献   

2.
库容保持是水库发挥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功能及综合效益的重要保障。三峡水库库容是极其宝贵的战略资源,根据实测资料分析,阐明了三峡水库运行以来库区泥沙淤积特征,基于三峡库区不同库段泥沙淤积特点和淤积泥沙适宜的利用途径分析,提出了三峡库区分段分类淤积泥沙利用总体方案。建议尽快编制三峡水库清淤及淤积泥沙综合利用总体实施方案,推进库区清淤及排沙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实施,深入研究淤积泥沙低成本材料利用技术,为保障三峡水库库容安全以及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丹江口水库建库21年来的实测资料,对库区沿程的泥沙冲淤和河床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库区沿程泥沙冲淤的三个特点,即:(1)库尾卵石库段在枯水期尚无明显的淤积现象;(2)中上段的沙质推移质淤积区内的滩险河段的航道条件有明显改善;(3)常年回水区悬移质泥沙淤积区内沉降固结,使有效库容的使用年限明显增长。本文还总结了库区沿程纵、横剖面的淤积塑造持点。从汉江库区的河床演变特点看出,建库后是一个淤积重新塑造河床过程,它是在建库前的山区性河谷条件下,入库水沙按照水库调度运用的控制条件,遵循不平衡输沙的淤积规律重新塑造河床。水库淤积重新塑造的河床河型简单,具有单一河槽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克孜尔水库上游支流黑孜河的泥沙在鱼嘴附近淤积形成的拦沙底坎阻塞干流木扎提河的问题,提出了堤渠联合排沙试验方案,并通过试验确定了其在库区的布置方案。对方案实施前后汛期排沙资料进行的分析表明:若汛期库水位保持在1 135 m以下,入库流量小于750 m3/s,则能将支流黑孜河全年来沙量的85%排出库外;方案实现了干支流水沙运行路径分离的目的,有效地解决了黑孜河泥沙淤积对木扎提河的阻塞问题,基本实现了黑孜河库段的冲淤平衡,减缓了水库泥沙淤积速率。  相似文献   

5.
泥沙淤积对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功能发挥有显著影响。文章利用泥沙运动规律构建出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对小凌河干流上的锦凌水库泥沙淤积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了近坝支流小汤河入汇河段库区的泥沙淤积规律,结论对发挥锦凌水库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太平沟水利枢纽工程是珲春河上游重要的水利水电工程,该枢纽位于山区,为了更好的发挥枢纽防洪兴利效益,需对枢纽库区的淤积进行计算。根据不平衡输沙原理,采用《泥沙设计手册》中计算工程建成后库区泥沙淤积情况,计算淤积对枢纽工程的运行影响。此计算分析方法简单易行,对山丘区水利枢纽泥沙淤积计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工程,由于黄河泥沙影响,枢纽运行后在库区各支流河口产生倒锥体淤积体,致使在库区水位低于倒锥体淤积面时,倒锥体内水泄不出形成死水难以利用。畛河倒锥体内死水容积是小浪底枢纽库区最大的死水容积,通过建设新安自流引黄工程,可以激活畛河倒锥体内死水,改善涧河水生态环境,使死水发挥效益.文章结合小浪底水利枢纽运行方式、畛河泥沙淤积形态、涧河的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自流引黄入涧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三门峡水库建成投运后,导致黄河汇流区河床展宽坦化,水流散乱,流速减慢,输沙能力降低,库区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渭河入黄口处潼关高程抬升 5m后,使渭河在潼关、华阴、华县等下游段成为悬河。渭河下游段的北洛、石川、赤水、罗夫等支流在入渭口处亦形成悬河。因此,一旦出现较大洪水,便会发生黄河洪水倒灌渭河的严峻态势。特别当黄、渭河同时出现洪水时,黄河洪水顶托渭河洪水。这期间若北洛河或南山支流的赤水河、罗夫河等支流来水,便易出现下泄不畅,发生决口,形成小水大灾,使大片农田被淹,部分村庄进水,房屋倒塌,给库区人民…  相似文献   

9.
白石水库泥沙淤积严重,牤牛河与大凌河交汇区的淤积尤其严重,将形成"拦门沙坎"把库区分成上下两部分,影响白石水库正常运行。文章分析认为水库初设时的异重流排沙和泄空排沙的减淤方法,受各种客观因素制约,无法实施,并对牤牛河交汇区挖槽减淤方案进行了试验研究,证明挖槽减淤对减缓库区淤积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水库运用中所采用的库区和漏斗区泥沙淤积测验、泥沙信息采集与管理及调水调沙等手段,对控制和调整水库泥沙淤积是有效的;通过消除干流泥沙淤积的"翘尾巴"现象,可使干流淤积三角洲顶点往坝前迁移;应限制支流河口拦门沙坎的形成与发展;建议加强观测与泥沙信息管理,确保进水塔前闸门启闭安全以及排沙洞进口段不淤堵。  相似文献   

11.
大化水库库区泥沙淤积现状分析及最终淤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岩滩电站建成前后大化水库库区泥沙淤积和来沙量的变化,分析了大化水库库区泥沙淤积情况,并用有限差分法预测了大化水库泥沙淤积的最终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万洪杰  秦军 《红水河》2010,29(6):34-37
百龙滩水电站是红水河流域十个梯级水电站的第七级。通过百龙滩水电站不同运行期库区来水来沙的变化,分析百龙滩库区泥沙淤积现状情况,提出了采用典型水沙年来分析库区泥沙淤积的方法,并采用数学模型预测了不同水沙条件下库区泥沙淤积情况。  相似文献   

13.
刘洋 《陕西水利》2014,(4):126-127
本文基于MIKE 21数学模型系统构建一个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并应用于西安市灞河橡胶坝库区河段。对河道各断面的淤积厚度分布和其随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在橡胶坝库区长期立坝造成河道水体流动性变差以后,悬移质泥沙更易落淤,最大淤积厚度达到了3.5m以上,该河段在长时间系列中的淤积问题还是很突出的。  相似文献   

14.
向家坝水电站泥沙淤积计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研究上游为两个水库共同调度的情况下水库泥沙的淤积特性,选取了金沙江干流向家坝水电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开发的一维非恒定流泥沙冲淤计算数学模型对向家坝水电站水库泥沙淤积进行了计算,具体对水库库区泥沙淤积、水库河床纵剖面变化、水库库容损失、水库排沙比、库区坝前泥沙淤积厚度作了计算,进一步分析泥沙淤积形态、泥沙淤积速度、库容损失以及排沙比的变化特点,得出了以下结论:由于上游水库的调度作用,使库区来水来沙较天然大不相同,导致库区泥沙淤积呈现带状淤积为主;前期泥沙淤积速度较慢,以后逐年加快,接近平衡时,淤积速度才又减慢;库容损失逐年增加;排沙比较大,水库运行前期排沙比较大但逐年减小,以后又逐年增大至水库淤积平衡.此外,还简要介绍了向家坝、溪洛渡以及雅砻江上的二滩电站的联合运行的综合拦沙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库区宽谷段和弯道段泥沙常年大量淤积,氮磷污染物含量也发生显著变化。为了解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对氮磷污染物的影响,基于现场测量以及数据资料的收集,探讨了含沙量与总磷、总氮、氨氮浓度的相关关系,总结了总磷、氨氮以及泥沙淤积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泥沙对总磷吸附较好,总磷浓度均随泥沙淤积的加剧而不断降低;泥沙对氨氮也有一定吸附性,氨氮浓度随泥沙淤积的加剧而有一定降低趋势,但变化趋势远小于总磷。研究结果可为泥沙对河流富营养化等环境因素影响的探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结合1997~2001年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水文泥沙测验资料,采用水文分析的方法,分析施工运用期、蓄水运用初期等不同时期库区各因子站的水流泥沙运动特征、库区泥沙淤积量及其淤积形态和水库初期运用的回水影响等,并着重分析2000年洪水期含沙量变化过程以及库区泥沙淤积上延现象,初步得出库区不同时期的水流泥沙运动基本规律.由于受当时设站规模的限制,库区水文泥沙资料尚存在不足.今后需加强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状况的监测,收集更广泛的库区水流泥沙资料,为制定小浪底水库运行调度方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库区淤积特点,水库汛限水位越高,库区泥沙淤积体上延越快,库尾淤积越严重。其补救措施主要是加强库区泥沙淤积量和淤积形态的监测,当淤积较为严重时,应及时调整运行方式,采取相应的调水调沙措施,恢复水库有效库容和防洪库容。  相似文献   

18.
东港市水库泥沙淤积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泥沙淤积主要是泥沙运动造成的,东港市水库库区淤积主要是在汛期几次大洪水输入大量泥沙所至。文中从淤积数量、淤积部位,淤积形态介绍了水库的淤积特性,并对水库泥沙淤积的防治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9.
刘家峡水库自1968年舌水到1991年底,库内共淤积泥沙12亿m3,占总库容的21%,威胁着电站的安全运行.本交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并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对刘家峡水库的淤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呆表明:水库中泥沙的冲淤,取决于当年的进出库水沙条件、高水位高低及前期淤积状态等,其中洗河入库流量的大小时排河库区的冲淤起决定性作用.本文还就根本解决刘家峡水库泥沙问题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泥沙水下保真采样技术:研制了水下保真取样设备,解决了库区深层淤积泥沙的取样问题。该技术能够更好地获取水下深层淤积泥沙样品,使淤积泥沙颗粒级配、矿物组成、重金属含量等参数的检测和分析更加准确。泥沙水下声学探测技术:通过对浅地层剖面仪的深度开发,研发了"河底泥沙声学探测分析软件",实现了库区底泥密度、反射系数、孔隙率等参数的高效计算,构建了基于GIS的库区底泥沉积结构数字可视化平台,便于信息的快速查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