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解读老子所谓的"道"及其引申出的"术".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皆生于自然之道,而此"道"亦为经验世界万物形成之规律.顺其"道"而行,对于统治者而言,即当以"无为"而为之;对于社会个体而言,则自处应"守柔",与他人、社会相处应"不争".老子的"道"论及其中体现的辩证思维,在方法论上对于我们今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被道家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概念,它具有独特的哲学内涵。这个概念担负着"化生"的重要使命,它的这一功能,既能解释道家的基本生命观,又能很好地反映道家的生命哲学。在《庄子.秋水》的名篇"濠梁之辩"中,"三"这个文化概念隐藏在字里行间,贯穿全篇,有助于对庄子的生命美学思想做更深层次的解读:生者即至美,凡生者皆为美。  相似文献   

3.
在孔子、孟子的基础上,荀子对义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荀子谈义时将个体置于群体之下,认为群体是个体得以生存的基础,"义"是人成为人的规定,群是"义"得以实现的前提.荀子谈利时与人的欲望相联系,人的欲求过度就会引起个体与群体的矛盾.义利对立发生在公利与私欲之间,平衡公利与私欲的方法是"养欲".以礼养心,令欲适度,行于中和之道.  相似文献   

4.
《庄子》音乐美学思想集中体现于以"道"为核心的三重"乐"境中。学界对《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多游离于对其外在表象的分析,而疏于对其深层本质的剖析。"道"是《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道’境"是《庄子》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人为载‘道’"是《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显著特色;"与道为一"是《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庄子在阐述其哲学思想时常用音乐做比喻,从中也反映出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庄子》对音乐审美心理特征的认识十分深刻,庄子理想中的音乐最高境界是"天乐",也就是合乎人的自然情性的音乐。"天乐"使人无言而心悦,而欣赏"天乐"需要"心斋",具备"坐忘"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语言在中国哲学上是独具特色的,它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而且风格飘逸洒脱、汪洋恣肆,这固然是庄子哲学的外在体现,而这些语言又为庄子哲学找到了最佳的表述方式.庄子哲学与其语言是内在融合的,这是庄子哲学的特有魅力,也因此对于后世的哲学、艺术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庄子的语言及哲学包含3种境界,即寓言之言、道境之言、梦境之言.  相似文献   

7.
《天真之歌》与《天真之兆》是英国浪漫主义起点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代表作。虽然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截然不同,但在创作理念上却不约而同地钟情于"天真"。《天真之歌》是"天真"情结的源头,侧重于抒发真情;而《天真之兆》则是"天真"情结的延续,侧重于揭示真理。以布莱克的《诗的素描》、《经验之歌》与《耶路撒冷》为佐证,解读布莱克诗歌创作过程中贯穿的天真情结。  相似文献   

8.
庄子认为世人趋之若鹜的"俗乐"只是浅薄的物欲享乐,并非真正的快乐,而且它反使人"役于物".庄子推崇的快乐境界为至乐,即与天地万物相感通,与自然和谐共处.要达到此境界,庄子指出的途径是遵循"无为"的方法与准则.庄子的快乐观反映了人类对自性生命的反思,以及对精神乐土的憧憬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李贽童心说的美学内涵与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贽的"童心说"是基于其"自然人性"的哲学基础而提炼出来的,从美学的角度审视蕴含着自然之真、自然之情、对自然之趣的审美追求及以今为美的美学内涵,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对当时和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市场经济规范体制下的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元代以来,许多文人围绕云南的滇池写下了不少的诗赋。这些诗赋或写滇池之美丽风景,表达热爱和赞美之情;或专言兴修滇池对百姓造成的苦难,表达同情和悲悯之情;或叙滇地历史和沿革,表达对家国一统和历史兴乱的深思。一方面有对自然美景的纯粹赞美,另一方面也体现以"滇池"为代表的昆明文化对中原文化上的认同和政治上的归附。对元明以来滇池诗赋的梳理和分析,有助于云南地方文学研究的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