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国内高校图书馆很少关注图书馆愿景,忽视了愿景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激励作用。本文分析了"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和"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两个愿景内容及其隐喻的表达方式,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照搬上述两个愿景实为不妥,提出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有愿景意识而且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创建愿景。  相似文献   

2.
张薇薇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4):118-121
隐喻在信息可视化系统中有着普遍和广泛的应用。从隐喻视角设计出可视化系统的三个特征维:隐喻喻体、隐喻本体和可视化变量,并对1995-2008年出现的13个典型的信息可视化系统从三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从可视化技术发展的长远看,仍然会以文本可视化、社会可视化为主。时间隐喻和空间隐喻是可视化隐喻中最常见、最基本的两类。选取合适的源域和喻体表示时间和空间概念,能创造最佳的可视和交互效果。构建隐喻模型能辅助系统设计和实施,也能引导用户在熟悉的认知环境下理解和使用系统。  相似文献   

3.
"十三五"期间,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2016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品质西安"概念。笔者选取了《西安日报》中的部分新闻标题进行分析,其中大量隐喻的使用,将是本文研究的焦点。主要以概念隐喻理论中的结构隐喻、空间方位隐喻、本体隐喻三种分类为主。  相似文献   

4.
杨保林 《东南传播》2010,(3):122-124
随着隐喻研究和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的不断深化,诸多研究者已经认识到隐喻和象似性并非两个孤立的概念,相反,二者在很多方面是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的。隐喻与象似性的研究对语言符号的任意说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以诗歌文本为切入点,对隐喻和象似性进行研究,探讨了隐喻与象似性的关系、隐喻象似性的范畴及其哲学依据。本文认为,隐喻象似性对诗歌文本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钟舒雯 《大观周刊》2010,(37):122-122
隐喻的翻译是一个与文化息息相关的复杂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已成了必然的趋势,这也必然会给隐喻的翻译理论注入新的血液。隐喻常见的翻泽方法, 有直译法、意译法、归化翻译法、异化翻译法。  相似文献   

6.
信息编码与解码是开展信息搜寻与检索的必要前提,图书馆一般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图书进行信息编码。然而信息编码与解码的专业性导致儿童在图书馆检索图书时非常困难,用户体验问题突出。文章基于记忆的双重编码理论,探讨采用图形隐喻设计,对图书类别进行编码,检验图书信息编码方式对儿童图书信息检索效率和情绪体验的影响。结果显示,图形隐喻编码形式更容易被儿童理解,能显著提升儿童检索效率和正性情绪,在面向识字水平低的儿童图书馆设计中,采用图形隐喻的信息编码方法,有助于培养儿童阅读兴趣,提升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7.
顾震 《兰台世界》2008,(11):57-58
曹操所作公文大都通脱、直白,但也有委婉、隐喻之作,本文就曹操隐喻公文的特点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张名章 《新闻界》2008,(6):109-111
隐喻是一种修辞也是一种思维,本文探讨的是网络新闻标题制作中隐喻的语用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以新华网与人民网为例探视当前三大主导隐喻的具体使用。  相似文献   

9.
论"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思想,也是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它包含着适用性、灵活性、高效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社会性、私密性等一系列图书馆建筑设计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现象进行了研究。思维方式决定工作意识和工作能力,正确的思维方式处处都能体现"能力"。图书馆学有它的知识范畴,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是硬道理,不能以图书馆的现代化架空了图书馆学的"专业",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纸质图书馆的"专业"知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就不具有"专业"性。"读者第一"在一定意义上是无条件的,但不能是无原则的,要用"爱岗乐业"的态度去工作,读者才可享受到满意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在实体与虚拟馆藏资源中多层面揭示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索如何将实体和虚拟馆藏中现代文学资源进行归纳和综合,提取词的多种意义,分析意象、引申和感情色彩,揭示文本的多层面,从而加工成数字资源和文本检索工具书,以便提供给读者作选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图书馆界从20世纪90年代起形成了对图书馆精神研究的热点.但是,对于创建私人图书馆者的精神源动力的研究还没有纳入视野.大公图书馆的创建人荣德生先生以"爱国忧民,创建不朽之事"为核心的源动力,丰富了中国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应谨慎提"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在图书馆界有一定影响,本文分析指出“用户对”是借助一种错误的认识论表述形式来表达一个特定价值取向的价值论命题;价值论在一定的条件下,用户的需求是对的,有其积极意义,但这又容易和用户平等、效益等重大问题缠绕在一起,引起新的混乱和矛盾。以用户的需求作为图书馆价值标准是片面的,故应谨慎提之。  相似文献   

14.
从学理上对图书馆研究中的四种本质概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性"本质概念只反映了本质的部分内容;"属性"本质概念则在外延上失之宽泛;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论是较为科学完整的本质理论,可作为图书馆本质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在其观点的引用上还存在不少偏差,在其内涵的理解上还存在很多误读。提出图书馆研究既要重视研究结论,又要重视研究方法、研究前提,尤其不宜鄙夷"概念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本质"虚构论"不仅在立论上缺乏逻辑依据,而且自身也具有明显的"虚构性";图书馆本质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能主观"建构"或"制造";对图书馆本质的探寻永远都只能"在路上",而不能真正"到达";后现代主义不是图书馆学理论的应然走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近年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图书馆哲学”和“图书馆学发展”等三个热点进行了述评,并指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两个突出特点是多元化与分散化。文章认为,弱化“研究分散化”特征,预防“研究多元化”光环下过泛过滥的所谓争鸣,使学术研究有效聚焦才能最终推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值得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肯定图书馆用户的重要性的同时,从国外图书馆价值观及其制度化安排、图书馆用户服务的操作层面两方面,对程焕文教授提出的“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的命题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哲学视野下的图书馆精神"贫困"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精神的“贫困”由点到面的普遍性,是笔者命题的由来及写作的直接动机;热闹的“图书馆精神”的复苏与回归下暗藏的是图书馆精神苍白的“贫困”;对图书馆精神的“贫困”现象的反省、反思与批判,需要从图书馆哲学认识上去深刻理解;而走出图书馆精神“贫困”的误区并使我们的图书馆精神“富有”,需要图书馆哲学的助推。  相似文献   

19.
为公共图书馆辩护——“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论坛”之我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公共图书馆没有贵族化,对其工作应予公正评价。不要把为大众服务与为生产、科研服务和开展特色服务对立起来。图书馆经费短缺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图书馆精神”是应该永远发扬的。中国图书馆员是发扬了“图书馆精神”的。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有缺失,但不是主流。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建筑是典型的文化建筑,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一幢幢或是陈旧或是华丽的馆舍建筑,尤如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上的一座座丰碑,无声地告诉人们这一历程的曲折和艰辛。一百年来,伴随着陕西省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的诞生,从古典到现代,馆舍建筑的不断变迁,既是陕西省图书馆事业百年的真实写照,更承载了几代图书馆人的梦想。堪称无声的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