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郭承基 《科学通报》1959,4(8):259-259
根据我国某些地区的研究,对于褐钇钶矿等钇族稀土、铀及钍的铌钽酸鹽矿物,获得了一些新的認識。在这些新的認識中,特别应该指出以下几点: (1) 在未受后期交代作用的花崗岩中,褐钇钶矿等矿物可以富集成規模巨大的矿床。这是一种新的早期岩漿矿床类型,褐钇钶矿的分布与富集,在同一地区与一定时代的花崗岩及一定的岩相帶有关。 (2) 褐钇钶矿等铌钽酸鹽矿物不仅可以做为钇族稀土元素的资源进行小規模开采,而且可以做为铌、钽、鈾、钍及稀土类元素综合利用的对象来进行大规模的开采。从这种意义上来說,褐钇钶矿应該为一种新矿种。同时与褐紀钶矿共生或伴生的独居石、锆英  相似文献   

2.
陈德潜 《科学通报》1964,9(5):452-452
1962年夏,766地质队在普查铌钽矿床时,曾于区内某冲积砂矿中发现一种黑色板状未知矿物,我们经过室内研究,确定它为一种较罕见的富含铀与钇族希土的钽铌酸盐类矿物——铌钇矿。对铌钇矿及含该矿物花尚岩的进一步研究尚在进行中,兹先将有关资料作一初步报导。一关于铌钇金乙矿的主要鉴定结果本矿物——铌钇矿(Samarskite,),虽产于砂矿中,但晶形保存完好,多呈板状、薄板  相似文献   

3.
郭承基 《科学通报》1957,2(12):373-373
为了測定放射性元素矿物的絕对年令,如何准确地測定其中鉛的含量是一个首要的先决問題。由于钶钇矿、褐钇钶矿及黑稀金矿等矿物在一般的酸中不溶解,所以C. N. Fenner提出了用硫酸氫鉀熔融来分解矿物的方法。同时由于其中含有大量在一般酸  相似文献   

4.
王德孚 《科学通报》1964,9(5):449-449
含褐钇钶矿的花岗岩,早在1894年前,就已知道有德国的克利山及科谢云花岗岩,此后在许多国家也都有发现。笔者于1958年在南岭区确定某花岗岩体含褐钇钶矿后,初步研究了该岩体的岩石学及地质特征,兹简报于下。被研究的岩体是与石炭纪前石灰岩(主要为泥盆系东岗岭灰岩)、小山砂岩及早期的花岗闪长岩呈侵入接触;该区自泥盆系到下二迭系的海陆交替  相似文献   

5.
施倪承 《科学通报》1978,23(8):499-499
等轴砷锑钯矿(Isomertieite)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铂族元素新矿物。英国学者Clark及我国于祖相等于1974年分别报道了该矿物的发现。在于祖相的报道中将它称为“丰滦矿”(Fengluanite)。彭志忠等人曾详细地论述了丰滦矿及等轴砷锑钯矿的关系,证明它们确属同一矿物。由于于祖相等同志的文章发表稍晚于英国学者,而且在化学式、粉末图指标化及空间群确定方面有错误,“丰滦矿”的命名未获得国际新矿物及新矿物命名委员会的通过。故现在我们仍将它称作为等轴砷锑钯矿。  相似文献   

6.
余国泰 《科学通报》1981,26(10):640-640
稀土元素在自然界的伟晶矿脉中常与钍共存,其初生矿较少见。本文在报道Ⅰ解决矿石中铈、钇族组分引起误差的基础上,考察了大量镧系元素中微量钍的分离及测定。在研究不同组分稀土萃取条件中发现,严格控制不同的pH值,应用PMBP—苯萃取,可分别选择  相似文献   

7.
郭承基 《科学通报》1959,4(4):133-133
褐钇钶矿是一种比较罕見的稀有元素矿物,主要产于花崗偉晶岩及其附近的砂矿中。偶尔在花崗岩或花崗正長岩中也可能发现这种矿物,但从成因上来講,已知花岗岩或花崗正長岩中所发现的褐钇钶矿通常都与后期的鈉長石化有关。而且这种矿物的产量极其有限,一般仅作为开采其他矿物时的副产品来进行回收。但最近在我国某地的花崗岩中发现了規模巨大的褐钇钶矿矿床,經初步研究,这种矿床在成因上为一种早期岩漿矿床,与世界各地已知的褐钇钶矿矿床  相似文献   

8.
王贤觉 《科学通报》1978,23(12):743-743
磷钙钍矿CaTh(PO_4)_2发现于我国新疆—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中,主要与铪锆石、锂辉石、铌钽锰矿、钠长石等矿物共生。它是独居石类的一种新矿物,在化学成份上富ca、Th,而只含极少量的TR,在结构上和人工合成的钙钍磷酸盐CaTh(PO_4)_2,基本一致。1953年,S.Bowie等报道过印度花岗伟晶岩所产的富钍独居石,但其中仍含有27.56%的TR_2O_3,仅为独居石—磷  相似文献   

9.
钽于1802年由瑞典化学家爱开堡发现,1903年鲍尔登制得金属钽,由此揭开了钽奇特的性质,开拓了它多方面的用途。  相似文献   

10.
钽于1802年由瑞典化学家爱开堡发现,1903年鲍尔登制得金属钽,由此揭开了钽奇特的性质,开拓了它多方面的用途. 钽是一种略带蓝色的浅灰色金属,密度为16.50,质地十分坚硬,硬度可达6~6.5.  相似文献   

11.
孟宪林 《科学通报》1994,39(17):1578-1578
钽酸钾(KTaO_3,简称KT)单晶具有稳定的立方结构,可用于制作激光调制器、数字式偏转器及半导体器件.由于该晶体从绝对零度至其熔点(1645K)温度范围内无相变,且其晶胞参数与钇钡铜氧系超导体匹配甚好,有希望用作超导体薄膜的衬底材料,近年来格外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献报道的这种晶体的生长方法有自发成核(Spontaneous nucleation)、缓冷法(Slowcooling method)和改进的Kyropoulos技术,其生长速率低(0.03—0.14mm/h),周期长.  相似文献   

12.
新矿物——阿山矿(Nb,Ta,U,Fe,Mn)_4O_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如柏 《科学通报》1980,25(14):648-648
两年前,我们对西北某地稀有金属伟晶岩进行矿物学研究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它是锡钽锰矿(Ixiolite)系列中的富铌端元成员,按其产地命名为阿山矿,英文译为Ashanite.阿山矿产在斑状二云母花岗岩中的伟晶岩脉的中部,该伟晶岩分异作用不好,但钠长石化发育.与阿山矿共生的稀有元素矿物是:富钽的铌铁矿、富钍的独居石,以及铁铀铌镱矿(石川石)(Ischikawaite)等.阿山矿为黑色、沥青黑色,新鲜面上具半金属到沥青光泽,贝壳状到次贝壳状断口,条痕褐色,用比重瓶测得矿物的比重是6.61±0.01,显微硬度值是:570.08—850.96  相似文献   

13.
郭承基 《科学通报》1957,2(12):378-378
作者等在我国某地找到了一种新的含鈾钛铌钽酸盐矿物。这种矿物与已知的含鈾矿物在化学組成上都有区别,因此建議将这种矿物命名为震旦矿(Sinicite)。Ⅰ.震旦矿的产状——成塊状产于两云母型花崗偉  相似文献   

14.
本多茨(Bendorz)和穆勒(Müler)于1986年4月报道获得了临界温度可高达30开的镧钡铜氧系超导体。此后不久,朱经武和赵忠贤等又分别发现了在液氮温区的钇钡铜氧系超导体。这一发现,轰动了世界,为超导材料的付诸实用以及可能由此而引起的新的工业技术革命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从而掀起了举世瞩目的“超导热”。  相似文献   

15.
张如柏 《科学通报》1986,31(11):879-879
泡铋矿产于新疆哈拉苏地区的一条含Nb-TR的伟晶岩中。该伟晶岩分带性不好,但交代作用发育,主要是白云母化和钠长石化.伟晶岩中主要的稀有元素矿物是铌铁矿-钽铁矿,褐钇铌矿,铌金红石和绿柱石等。泡铋矿是第一次在哈拉苏地区被发现。  相似文献   

16.
王流芳 《科学通报》1986,31(5):350-350
众所周知,稀土元素是包括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z=57~71)和钪、钇等十七个元素,稀土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和核结构决定了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而稀土元素的许多独特性质又决定了它们的应用。因此对稀土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结构进行研究,探索稀土金属在新材料方面新的应用是有意义的。本文报道了二碘荧光素、四碘荧光素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半导体导电性质及结构,这些工作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多钽氧酸簇聚物的种类及其合成策略,介绍了同多钽氧酸簇聚物、钽基多金属氧酸簇聚物、杂多钽氧酸簇聚物以及有机无机杂化多钽氧酸簇聚物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构建多钽氧酸簇聚物所面临的困难,阐述了通过异金属原子的引入可以调控钽原子聚集成簇及对其改性,实现新颖多钽氧酸簇聚物的制备.在对多钽氧酸簇聚物现有的发展进行归纳讨论的同时,也对其后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铌黑钨矿(Wolframoixiolite)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苏 《科学通报》1987,32(8):610-610
1969年苏联学者首次报道了铌黑钨矿,由于没能发现单晶体,所以一直缺乏对该矿作进一步的研究。在对我国湖南省骑田岭地区的富钨铌钽氧化物研究过程中发现了铌黑钨矿,并找到了适于晶体结构分析的单晶体,我国和苏联产的铌黑钨矿成分比较见表1。  相似文献   

19.
杨正帅  谢燕武 《科学通报》2024,(14):1834-1845
两个绝缘氧化物的界面可以导电,甚至超导,这种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过去一二十年里,最经典的体系是以LaAlO3/SrTiO3为代表的SrTiO3界面电子气及超导(2004年发现界面电子气, 2007年发现界面超导).最近,钽酸钾(KTaO3)界面超导的发现为相关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新的氧化物界面超导体系比经典的SrTiO3体系具有更高的超导转变温度、更强的自旋轨道耦合以及相媲美的可调控性.本文对钽酸钾界面超导的发现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概述了钽酸钾的基本性质、钽酸钾界面超导的发现历程、主要物性特征以及调控方法,探讨了钽酸钾界面电子气的形成机制与超导机理,对钽酸钾界面超导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氧化物界面超导领域尤其是钽酸钾界面体系的发展近况.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1974,19(6):271-271
无机离子交换剂具有耐高温、抗辐射及较高的交换容量等优点,在原子能研究领域中,日益受到重视。Kraus等报道四价金属的钨酸盐和磷酸盐具有显著的离子交换性质。Gal等在磷酸锆柱上,用磷酸三丁酯-硝酸作淋洗剂,分离了毫克量的铀与裂变产物(含有铈~(144)、钇~(90)等稀土元素)。对钨酸锆的研究较少,且多用于碱金属的分离。willi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